最適合書法初學者的書論

2020-12-19 書法心法

網上有一本《書法秘訣》的文章,不知誰所作,傳聞是流傳的抄本。相對於清代大書法理論家寫的《書法雅言》《書法約言》《書學》《臨池關鍵》《臨池心解》等等,《書法秘訣》是最適合初學者的,讀之能比較直觀的看到一個學書法的人對筆法對臨帖的疑惑,並且是如何解決的。

此篇文本,網絡上比較盛傳,但是被刪減添加的不少,所以看還是要摘著看。

比如初學時:

餘學書十六年,方悟得勢字,至二十七年,方悟得三折筆鋒。今人把筆無幾時,便思揮屏扇纖素,開口便輕議前賢,只是不自知醜態耳。

他說自己學了十六年,才懂什麼叫字勢,學二十七年,才悟到什麼叫三折筆鋒。今人還沒抓幾次比,就開口輕薄議論前賢,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字好壞。

可見,歷代專心學書者,都是少數人的事。也是一個沒有時間沒有努力不能進步的事,十六年悟字勢,如按古代算,學十六年書法可能要小三十了,才知道字勢是怎麼一回事。

當然,原文中說的是「悟得」,重點在「得」。如果只是想看出「勢」,其實很容易的,寫出勢很難,字勢容易,筆勢更難。

凡欲學書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專一,次要廣大,三要脫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為宗主。門庭一立,腳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務使筆筆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種法嫡,縱有諫我、謗我,我不為之稍動,常有一筆一畫數十日不能合轍者,此際如觸牆壁,全無入路。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

他把書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專一,現在來說就是「選一家先入門」,第二是廣臨帖,第三是「脫,化」就是脫古,化古。每段需要三五年的功夫。

這個本人是比較有感觸的,因為在初學時就看過這篇文章,也讀過這句話,但是那時候想的是:我能不能換條路試試?於是走上了初學以「博」為主的路子,確實也達到了該達到的水平·「博而不精」。

歷代大家,只要能數出名的,大概我都寫過一些,對於常見的蘇黃顏柳二王等等,我更是寫的多,而且能簡單臨摹出形狀。當然,這也算是走入了「歧途」,因為太雜,所以對筆法一無所知,簡單描摹出帖中筆畫的形狀,並不算得了筆法,筆法是指的你在不臨帖的時候,自己寫也能寫成那個樣子。

「博」的路,其實可以走通,不過需要太多彎路,於是我就開始走相對專一的路子,就是二王一路,數月才有改觀,明顯看到自己進步了。

所謂「門庭一立,腳跟把牢」就是如此,臨帖務必求像,尤其是初學,必須做到全像,甚至一模一樣,原文中說「一筆一划十日不能合轍」意思就是一筆寫了十天也不像,很多人到這都放棄了。

學書法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苦修的過程,需得耐得住寂寞。

能這麼說的人,一定是走過彎路的人,如果一個人天生就能耐得住寂寞,那他一定會以為別人也能耐得住。

癸巳臨來仲樓十七帖,深悟轉換之妙;至二十日,又悟側左讓右之訣

說臨王羲之《十七帖》,懂得了轉換之妙,此處應該指得的是「方圓轉折」(本人經驗),二十日明白側左讓右的技巧。

這個本人就很有感觸,學十七帖對用筆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臨的多了確實是能悟到這些的。

善學柳下惠,莫若魯男子,於此可悟舍法。非折骨還父,折肉還母,何從現得清靜法身來。

柳下惠和魯男子是黃庭堅論書裡的典故,用來比喻臨帖,非常貼切。

我記得黃庭堅裡是這樣說的,魯之閉門者應該學柳下惠的精神,意思是魯國時候,一個女子荒郊野嶺的來投宿,男子說男女授受不親,不讓進。

柳下惠是讓進了,而且坐在懷裡了,依然沒有起色心。

這就相當於臨帖時,不要死學,可以兼學別家,但是一定要有「根」,不能亂。

黃山谷覺得這點非常重要(可能是論蘭亭說的一句話)

欲學書者,必得傳授。明季華亭董公其昌傳執筆法於其邑人沈公荃、逮國朝傳王公鴻緒,鴻緒傳張公照,照傳何公國宗,國宗傳金陵梅君鉅。餘學書三十年後,始緣鉅得其傳,先是張公秘其法,不授人,一日同何公坐獄中,何公叩之再三,乃告之,仍囑勿洩。及出獄,何公偏語人梅君,因得之。及張公總裁某館梅君謄錄館中見公作書,狐裘袖拂几上。張公曰,觀吾袖拂幾乎,腕實懸而動也。於此可以知書法之秘訣矣,亦貴學者有恆耳。

以上說的就是學書法,最好還得有一個好老師(非一般水平),筆法是有傳承的,需口傳手授。

即使到現在,也是需要的。

一句驚醒夢中人,說的就是此。

看帖,只能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在現實裡,沒有參照物。

今天我臨米芾時候,還都是去試著臨的,因為我把握不到他的書寫節奏,所以只能快慢的常識、試,慢慢去找,倘若能得見米芾本人寫字一次,也可大悟,只不過是沒有什麼機會的。

當今名家臨帖,固然可取,不過在節奏上,跟原貼大多是有出入的,跟他們本人的風格比較貼近。所以,看肯定是有幫助的,但是,如果去請教的話,他可能通過幾百遍的臨習經驗去告訴你更貼近原貼的臨寫辦法,這也是需要口傳手授的重要原因。

有些人學字快,可能是因為天賦,也可能因為老師教的好。如二者兼得,那麼必成大才。

如果大家有興趣,是可以去看看的。

初學未必要看懂,能留個印象就行,隨著水平的提高再去反觀思考一下,便知所以。

相關焦點

  • 初學書法的人,適合從小楷開始練習嗎?
    有很多初學書法的朋友碰到一些問題,記得又一次一個朋友問我,他是初學者,很喜歡楷書,覺得楷書的練習能夠改變他很多習慣,所以喜歡楷書,但是他有些疑慮,就是練習楷書是從練習小楷開始,還是大楷開始呢?我給了他一些建議,在這裡也發到網上來,希望也同樣能夠幫助有這些問題困擾的朋友們。
  • 東方星書法問答101:什麼叫書論?為什麼要學習書法理論?
    答顧名思義,書論就是書法的理論,這是最清楚不過的。▲ 懷素《論書帖》但就是在這最清楚不過的問題中所謂廣義的書論,就是指有關書法論著方面的一切文字,諸如書法史論、書家人物、書法品評、書法鑑賞、書法技巧、書法創作、法書題跋、碑版考證等等。
  • 書法不能只練不看!給書法初學者推薦一本簡單而又不簡單的好書
    書法絕對不只是埋頭苦幹,審美認知不提高,只能原地打轉!今天,邵師傅給初學書法的後學同道,以及希望孩子在書藝上取得一點成績的家長們推薦一本淺入淺出簡單而又不簡單的好書--《極簡中國書法史》。這本書圖文並茂,將中國兩三千年的書法簡述歸於一冊,闡述了文字、書法、書體的基本知識。
  • 什麼樣的毛筆適合初學者進行書法學習呢?
    最近有朋友問我什麼樣的毛筆適合初學者進行書法學習呢?古人有句話說的非常好:善書者不擇筆。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只要你掌握了一定的書寫技巧,肯下功夫,那麼任何筆對你來說都是好的,任何一支筆你都能拿它寫出很好的書法來。
  • 隸楷行草,毛筆書法初學者首選哪種書體介入書法學習更適合
    初次接觸毛筆書法,有的因好奇而成為愛好,有的因需要而成為職業。那麼對於毛筆書法初學者,到底先學習那種書體才更適合,眾家說法不一。有的贊同從楷書開始練習,有的說要從隸書開始介入,還有的說從草書介入進步的快。實際中從楷、隸、草書開始介入書法的都有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因人而異。
  • 衛夫人的「簪花小楷」,適不適合初學者練習?
    書論上,衛夫人倡「筆力筋骨」之說,認為「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主張「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這些說法對後世影響很大。楷書到唐朝才發展成熟,魏晉之際的楷書與隸書較相近。衛夫人的楷書字體娟秀,較之隸書相比有極大的不同,成為推動楷書成熟的一大助力。她的字由鍾繇的扁方體變為細長,清秀靈動,宛如插花的舞女翩翩起舞,故有「簪花小楷」之譽。
  • 書論淵源及漢代書法理論的形成
    關於書論的淵源中國書法是漢字的藝術表現形式,漢字也是構成書法的物質載體,關於中國書法理論,應該追溯到西周時期,西周時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已經趨於成熟階段,文字的美化意識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書法在《六藝》中被提出:所謂《六藝》為:五禮、六樂、五射、六書、五御、九數。這裡的六書就是作為書(書寫)而被納入到了「藝」的範疇之內。這裡的「書」具有強烈的審美特性,也具有鮮明的藝術指向性。這就是大概的書論起源。
  • 硬筆書法:初學者用什麼筆練習最合適
    練習硬筆書法的人越來越多了,一是因為硬筆有很強的實用性,平時讀書,考試,工作都用得到。二是硬筆書法練習起來也很方便,並不需要像寫毛筆字那樣麻煩。練習者多了以後,慢慢的各種問題就出現了。看網絡上的硬筆視頻。用各種筆的都有。有的用的是鉛筆,有的用美工筆。有的用鋼筆,有的用中性筆。
  • 從書論看董其昌書法之美
    董其昌作為明代後期的書法大家,對當時及後世的書壇產生了很大影響,也是當下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明星,但從書論的角度展開的研究尚不多見。本期我們從書論中反觀董其昌書法用筆、取法和審美趣味的特點。這在不同時期的書論記載中也一覽無遺。但書論家對董其昌的讚譽並非一味地吹捧,他們對董其昌書法的關注既有微觀的用筆細節的解析,也有宏觀的審美特點的把握。盛讚之一:用筆巧思對書法用筆技法的考量,是書論家最關切的問題之一,即便要評價的對象是董其昌,書論家們也會津津樂道其用筆的巧思和執筆的特色。
  • 適合初學者臨摹的楷書碑帖
    顏真卿 《多寶塔碑》單字楷書作為如今流行最廣泛的書法書體,各家風格迥異、獨具一格,極適合書法愛好者們選擇和學習。他們代表著中國楷書書法的最高水平,初學者若能充分了解和臨習他們的書體,對學習楷書將會有很大幫助。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書法家在不同時期創作的不同作品有一定的風格變化,有的規範正式,有的浪漫瀟灑。
  • 現代書法=無恥書法,現代書論=白痴書論
    過去識字始,會寫點書信文字,叫作「粗通筆墨」——筆和墨既是書法的主要工具,也是寫字的代名詞。同樣,書法好的人也稱為「精通筆墨」。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世界文化遺產。「書法」一詞最早可見於宋、梁間古人談藝或書論著作。隨著書寫藝術性的提高,漢唐時,已把單純的寫字這一技藝,上升到很高的境界了。
  • 3種楷書字體,最適合毛筆書法初學者,剛正灑脫!
    公眾號簡介:經相關部門批准,30位對柳體書法興趣濃厚的書法人,成立了柳公權書協。30位成員年齡最高的已經73歲、最小僅27歲。鑽研書法,收穫心靈的快樂。學習書法,選擇字體非常重要!不少初學毛筆書法的朋友,對於選擇哪種字體,非常凌亂,在好幾種字體中猶豫不決,甚至學了一段時間之後,才覺得某種字體不合適,結果浪費了時間,而且養成的一些習慣,會影響以後書法的學習。事實上,選擇對了字體,書法學起來不僅進步快,而且能悟出特色,事半功倍。對於初學毛筆的朋友來說,楷書是非常適宜的。
  • 趙孟楷書欣賞,《妙嚴寺記》寫出書法藝術美!適合書法初學者!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當名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都會想到自己喜歡的書法家,比如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那可是千年無人超越,因此也被後世書法愛好者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也有的書法愛好者想到了楷書鼻祖鍾繇,他所創的楷書同樣為我國的漢字增添了一種書法藝術美
  • 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書法欣賞,小楷自成一體,適合書法初學者學習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會想到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有的網友喜歡楷書鼻祖鍾繇的書法,還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的書法,也有的網友喜歡宋徽宗的瘦金體,正是因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非常的多
  • 宋四家,別光想著蘇軾、米芾和黃庭堅,他的書法,更適合初學者
    宋代書壇,有哪些高水準的書法名家?當然是咱們都熟悉的「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以及蔡襄。在這四個人當中,誰的名頭更響一些?個人感覺啊,從現在書法愛好者的喜好程度來看,蘇軾、黃庭堅、米芾,這三個人差不多,不太好分出個上下。
  • 如何學習專業書法理論?看這本書論就夠了!
    書法理論,如果想要入門的話,還是需要看一些視頻,明白什麼叫「用鋒」「筆法」等等這些基礎的概念,這些概念不懂的話,是看不了書論的,無論當代書論還是古代書論。如對書法的理解到位的話,讀書論需要從古論開始讀,因為今人的現代書學理論是從古人發展而來的,也是參照古人書論而來的,如果沒讀過古論,怕是今人的論文都看不懂。讀古論,建議從宋元明的書學理論入手。
  • 酸棗在線:適合書法初學者的入門臨摹字帖大全
    在我們學習書法的道路上,一般都是從臨摹碑帖入手的,這也是繼承書法傳統的唯一途徑和根本方法,也是書法創新不可缺少的基礎訓練。碑帖是我國歷代書跡保存和流傳的重要形式。碑是指碑版刻石或者說是經過加工而豎起來的石版,俗稱"立碑",從我國最古的石碑上看,都沒有刻上文字,豎石僅是作為某種標記或者說作為某種記號而已。從秦始皇時開始就在石碑上刻上了文字,以紀其功績。
  • 書論雙絕的《書譜》
    書論雙絕的《書譜》 2019年04月10日 08:2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祖遠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書法初學者,為何總是糾結於練顏體還是歐體?
    看著大家言之鑿鑿地建議初學者從歐體或顏體入手,正如現在大多數書法培訓班一樣,根據指導老師的個人偏好,千篇一律的歐楷或顏楷習作,基本與學員自己的選擇沒什麼關係。
  • 楷書鼻祖鍾繇書法欣賞,小楷千年無人超越!適合書法初學者學習!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說到我國的書法文化,大家會想到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比如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那可是千年無人超越,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也有的書法愛好者會想到宋徽宗的瘦金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