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之古典進化論學派

2020-07-27 能文能武的貝貝

專輯:人類學

系列: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

章節:古典進化論學派

夏建中《人類學理論流派——文化研究的歷史》知識點整理匯集。

人類學|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之古典進化論學派

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文化研究的歷史

摘要

古典進化論學派是文化人類學史上的第一個學派,該學派活躍於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這30年間。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國的泰勒(Sir.E.B.Tylor)和美國的摩爾根(L.H.Morgan)。

泰勒提出了著名的「複合整體」的文化定義,以及比較法、殘存法和統計法等學科研究方法;在宗教的起源與產生方面,他認為,宗教觀念最初產生於人類的早期種族部落對靈魂和精靈的信仰,即&34;社會達爾文主義之父」。

斯賓塞認為,和一切生物都在適者生存和自然選擇的原則下從簡單形式逐步發展到較複雜形式一樣,人類社會的各種社會文化,也是由簡單到複雜地發展。各社會發展的速度有快慢的不同,但必須經過一定的發展階段,不能逾越。社會進步都是適應的結果,人類社會的每一種適應都解決了一系列生存中的問題,但同時又會遇到一系列新的問題,因而又要求新的適應。人類社會在這種不斷的適應中進化發展著。

早在1852年,斯賓塞就在《進化的假說》中將社會類比為生物有機體,提出了自然選擇和適者生存的概念。斯賓塞的社會進化思想認為,社會有機體,與生物有機體之間存在著四點相似之處:

(1)生長過程的相似性,指社會規模的變化;

(2)結構進化的相似性,指社會組織形式由簡單到複雜的變化;

(3)功能分化的相似性,指與結構進化而相伴相生的功能多樣化;

(4)相互依賴的相似性,指執行各種不同功能的社會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繫與制約。

批評

斯賓塞進化論理論的最大缺陷是將生物進化與社會進化視為相同的事物。他認為社會的發展一方面受地理環境和相鄰社會的影響,另一方面受既定群體中個體成員的體質、智力特質的影響,而後者是受遺傳決定的。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與自己的最適者生存理論結合起來,用以解釋社會也與生物個體的變異一樣,自然選擇過程將導致最強競爭者的生存和人口質量的不斷改進,從而為「弱肉強食」的強權政治行為提供了理論基礎。

以斯賓塞為代表的社會進化論,與以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一道構成了進化論人類學的兩大思想來源。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學術觀點

(一)泰勒(Sir.E.B.Tylor,1832一1917)

1、生平著述

人類學|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之古典進化論學派

英國文化人類學的奠基人,被 稱為人類學之父。進化論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871年他的代表作《原始文化》出版的當年,他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1875年獲牛津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880年,在他的影響下,牛津大學建立了民族學博物館,他是第一任館長;1892年任英國人類學會會長;1896年在牛津大學建立了第一個人類學教研室,泰勒也就成為英國第一位人類學教授,並一直工作到退休。

主要代表著作有:《人類早期研究史》(1865)、《原始文化》(1871)、《人類學》(1881)

2、泰勒進化論觀點

與當時持進化論觀點的人們一樣,泰勒也認為,人類文化史是「自然歷史的一部分或者甚至是一小部分,我們的思想,願望和行動是和那些支配著波的運動、化學元素的化合及動植物生長的如此確定的規律相適應的。」

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泰勒提出了兩大原則,他認為這兩條原則是普遍使用的原理:

第一,「在文明中有如此廣泛的共同性,使得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拿一些相同的原因來解釋相同的現象。」泰勒進一步指出: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兩個因素決定的,一個是人的本性的普遍相似性;另一個是生活環境的普遍相似性。

第二,「文化的各種不同階段,可以認為是發展或進化的不同階段,而其中的每一階段都是前一階段的產物,並對將來的歷史進程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這些依次發展的各個階段,把人類從最落後(蒙昧的部落)——最文明(文明的民族)的各族及其文化連結為一個連續的序列,建立起一種「文化的標度」,將文化水平不同的社會安排在這一標度上的不同位置。

3、泰勒的宗教理論

《原始文化》主要研究原始民族的精神文化特別是宗教信仰、神話傳說的產生與發展。

泰勒一個有名的論斷是&34;(泛靈論)。泰勒對精神文化,尤其是宗教信仰的發展特別感興趣。

泰勒的宗教定義。在那個時代,人們往往把基督教作為唯一合法的宗教,而把其它對神靈的信仰一概斥之為「邪教」。泰勒則認為,這些都是宗教。泰勒認為:最好把「神靈信仰判定為宗教的基本定義」,這是文化人類學史上關於宗教的第一個定義。

泰勒關於宗教的起源與產生。他認為,宗教觀念最初產生於人類的早期種族部落中,而這些種族部落成員普遍的宗教信仰,就是對靈魂和精靈的信仰,即&34;萬物有靈論既構成了蒙昧人的哲學基礎,同樣也構成了文明民族的哲學基礎。」

萬物有靈論是宗教的最初形式,是全部宗教史的基礎。先民們開始是對人的靈魂的信仰,後來延伸到動物、植物以及高山、大河等無生命的物體,從而形成泛靈信仰;泛靈信仰發展為祖先崇拜(包括圖騰崇拜),然後再到自然精靈崇拜,再到多神崇拜,最後由多神崇拜發展為一神崇拜。

靈魂信仰

·泛靈信仰(動物、植物、高山、大河等無生命的物體)

·祖先崇拜(包括圖騰崇拜)

·自然精靈崇拜

·多神崇拜

·一神崇拜

泰勒指出:宗教和巫術與科學一樣,都是人們解釋世界的一種方式。

在他看來,人們之所以信仰巫術,是因為:

第一,巫術在實際生活中起著作用。例如求雨儀式。因為,除此而外沒有其他辦法了;

第二,巫術失敗時可以歸結為敵對力量的破壞,歸結為習慣、儀式或者符咒中的錯誤以及沒有完全遵守的禁忌等。因此,對其解釋的伸縮性很大。正如當代人類學家博安南指出的:對科學來說,六分之一的成功率是不夠的,但對巫術來說,這樣的成功率卻可以充分證明一種巫術觀點。

在對拜物教的討論中,泰勒指出,人們對物質東西的崇拜,其本質也是對神靈的崇拜;動物、植物或林木、石頭這些物體都僅是一種象徵,是思想觀念的外在表現形式,這樣,泰勒就開鑿了象徵性研究的源頭。

4、泰勒的婚姻家庭理論

在「論研究制度發展的方法:對婚姻法和繼承法的應用」一文中,泰勒開始了對婚姻家庭領域的研究。

(1)研究了「迴避」習俗

(2)研究了父母與子女命名的習俗,並創造了一個術語「teknonymy」(親從子稱)

(3)討論了父系繼嗣、母系繼嗣和雙系繼嗣的問題,保羅家族名稱、財產、地位與權力的繼承。

(4)對「產翁」習俗進行研究。

(5)研究了搶婚習俗和外婚制。

5、方法論方面對人類學做出了重大貢獻

(1)成功的運用和發展了比較法

比較法即比較同類現象或事物,這種方法在18世紀生物學、地質學、考古學和語言學中都被廣泛應用。泰勒在人類學研究中借鑑了這種方法。借鑑的理由在於人類文化存在相似性。

比較法的主要作法是把文化分成若干組成部分,並對這些部分分類,從那些發展程度或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區和國家收集相同的信仰、行為和器物,然後進行分類後,每一類別內的資料即可顯示出進化軌跡。

(如在研究式器時,我們可分成標槍、狼牙棒、投石器、弓箭、火槍、土炮以及現代武器等,從而一目了然地看出武器是怎樣一步步地發展的。)

(2)概述了殘存法

殘存也稱作「文化殘存法」,即滯留於現存文化中的那些舊的文化現象。

殘存是儀式、習俗、觀點等,它們被習慣勢力(傳統)從它們所屬的社會帶入到新的社會階段,我們通過分析和研究這些殘存,就可以追溯歷史的發展過程,從而重構文化的演進過程。

(3)引入統計學方法研究文化現象

在文化人類學界,泰勒是第一個主張採用統計方法進行研究的人。在《論研究制度的方法:對婚姻和繼承法的應用》中,他從三四百個社會單位中取樣,對從夫局、繼承、親從子稱、產翁習俗、外婚制與交表親婚之間的「粘附」現象進行統計分析。在該文的最後,他寫道:「統計學調查是人類學的未來所在」。M.哈裡斯認為,泰勒應被看作為現代統計學跨文化研究的先驅。

泰勒對受到教會支持的下託布裡昂在19世紀初提出的「退化論[6]」進行了批駁。他認為人類社會歷史的變化進步是基本的、第一位的。認為人類雖然處於不同的文化階段,但本質是同一的。文化是世界一切民族都為之做出貢獻的整體。泰勒認為,所有的民族都有一種心理上的一致性,正因為如此,不同的社會對同樣的問題往往能夠獨立地找到相同的解決辦法,不同的文化傳統會產生並行的進化順序。

6、泰勒的主要貢獻

(1)給文化下了經典性的定義

①給文化下了定義

②指出人類學是研究「文化的科學」

③指出對文化進行探討是為了研究人類思想和行為的規律。

(2)發展了進化論、宗教理論、婚姻家庭理論和人類學研究的方法論

(3)泰勒對學科的貢獻

確立了人類學這門「文化的科學,在本質上是改革者的科學」的聲望和地位;提出了著名的「複合整體」的文化定義及學科研究方法,如比較法、遺存法和統計法等。

在學科史上,泰勒與弗雷澤一起被稱為書齋人類學家。兩者的另一個共同點是注重原始宗教並從心理學角度將其解釋為萬物有靈論。

(二)摩爾根(L.H.Morgan,1818—1881)

1、生平著述

路易斯·亨利·摩爾根(Lewis Henry Morgan,1818一1881),美國知名的進化論學派人類學家和社會理論家,美國文化人類學的奠基人、古典進化論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於1875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學會成員,於1880年擔任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他的社會演化理論為人類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840年大學畢業後自學法律,1842年獲得律師資格。由於律師事務所業務清淡,他轉向社會事務,於1843年成立「大易洛魁社」,專門研究印第安人的古代社會,同時,協助印第安人解決其自身的社會問題。1847年,他幫助易洛魁塞內卡部落一位酋長的兒子帕克所在的塞內卡部落打贏了一場與白人地產公司的官司,贏得了印第安人的信任。為表示感謝,該部落鷹氏族認他為義子。這樣,他可以便利地研究印第安人的社會結構、文化生活、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信仰和婚姻家庭等問題。帕克給予他大力幫助,還是他與易洛魁人打交道的翻譯。他還被賜予一個印第安名字「塔亞達瓦庫」,意思就是「裂縫中的橋」。這個名字很有深意。摩爾根畢生的學術成就,實就像一座橋,架設在美國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間,以及文明社會與原始社會之間。

1851年摩爾根出版了《易洛魁聯盟》一書,並將此書獻給帕克。1858年,他開始收集有關親屬稱謂方面的資料,並於1865年撰寫了《人類家庭的血親和姻親制度》,於1870年正式出版,美國人類學家懷特稱之為&34;的子女也叫做「兄弟姐妹」。反過來,男人稱他兄弟的子女也為兒子或女兒,但是稱他姐妹的子女則為外甥(女)。

摩爾根認為,如果這種稱謂制度普遍存在於美洲印第安人部落中,並且能夠在其他某個地區找到一種或多種相同的制度,他就能夠確定美洲印第安人就來源於那個地區。非常幸運的是:1859年,他從一個傳教士那裡得到印度南部泰米爾人的親屬稱謂制度也大體相同。於是,摩爾根得出結論:美洲印第安人來源於亞洲。

(2)摩爾根認為,所有親屬稱謂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即分類式稱謂和說明式稱謂。

(3)摩爾根認為,根據稱謂的不同,家庭在人類歷史上依次經過5種形式:

·血緣家庭(血緣婚)

這是從亂婚即雜亂性交關係的原始狀態中發展出來的第一種家庭形式。在這種家庭形式裡,嫡系與旁系的兄弟姐妹可以婚配,但禁止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婚姻。(中國的羌族除外)

·夥婚制家庭(普那路亞婚)

又稱為普那路亞家庭(punalua)。Punalua是夏威夷語,意思是「親密的朋友」。是一群男子與一群女子的婚配。(族外群婚,若干嫡系或旁系的姐妹集體地同彼此的丈夫婚配,丈夫之間不一定有親屬關係;或若干嫡系或旁系的兄弟集體地同彼此的妻子婚配,妻子之間不一定有親屬關係)「普拉路亞」,夏威夷語,「親密的夥伴」。(屬於群婚的範疇,與蒙昧時代相適應)

·偶婚制家庭(對偶婚)

由一對配偶結婚而建立的家庭,但是配偶關係不固定,婚姻只有在雙方自願同居期間才有效。(對偶婚與野蠻時代相適應)(摩梭人阿注婚)

·夫權(母權)制家庭(父權制/母權制)

即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家庭(母系社會)。

·專偶制家庭,也就是一夫一妻制家庭(專偶制)(與文明時代相適應)。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只有這樣的家庭才稱得上「真正的家庭」。

上述五種家庭形式中,第一、二和五種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與之相應地存在三種親屬稱謂制度,即馬來亞式、土蘭尼亞—加諾萬尼亞式和以雅利安人為代表的說明式。

5、對摩爾根的評價——「猜想的歷史」

人類學發展到今天,使得摩爾根理論幾乎在各個方面都顯示了出不夠完善的地方,以至於被人類學家所棄用。人們要了解初民社會的情況,大多去讀美國人類學家羅維的《初民社會》而不是讀摩爾根的《古代社會》。

貢獻:

(1)他對氏族社會進行了科學說明;

(2)首先使用了問卷調查方法進行人類學家的研究;

(3)利用對親屬稱謂制度的研究,來考察和劃分家庭制度的類型與歷史發展,這種研究途徑是摩爾根首創的,為人類學研究開闢了新思路。後來,美國著名人類學家默多克,在摩爾根開創的研究基礎上,比較完整地概括了世界上六種主要親屬稱謂制度。

(4)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說明原始社會的發展與分期,指出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的發明和發現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標誌。

缺陷:

(1)研究方法的失誤

摩爾根在研究方法上的最主要失誤是將不同環境、不同歷史而造成的社會文化差異性錯當做社會文化不同歷史發展的階段性。

摩爾根認為,研究古代社會,可以用當代社會中的原始民族作為藍本、「活化石」,以當代所謂「原始部落」的社會制度作為推測古代部落社會制度的依據。他的邏輯是:不論現代或古代,只要其技術水平相似,社會結構亦必相似。他將當時存在於世界上的各非西方民族看成是原始時代的蒙昧人和野蠻人。他先按自己的主觀臆測確定一個序列,然後再利用自己的調查和別人撰述的民族志材料,找出合於這個序列標準的社會標本,將其排列起來,並認為這就是人類歷史的進化路線。他在確定這個序列的高低之分時,將西方文化置於最高位,將其他文化置於其下。研究材料雖然有一些是實地調查得來的,但框架完全是主觀臆想的、推測的,結論也是主觀的、推測的。

(2)研究結論的失誤

由於研究方法的失誤,導致摩爾根在三個支撐性的分支的結論上出現錯誤,這被許多後來的學者所指出。

第一,「生產技術決定論」的失誤

摩爾根將婚姻、家庭、親屬稱謂等社會現象與一定的生產技術相聯繫,這固然存在著一定的聯繫,但過於簡單化、絕對化,忽視了其中多種歷史的、社會的、意識形態方面的非經濟原因。更進一步說,由於其技術發展序列本身就難以成立,所以根據這一序列而劃分的時代,外加相應的婚姻、家庭形式等,也就更難成立了。關於原始社會的分期,當代考古學家的發現已經證明,採集、捕魚、狩獵不是分開的三個階段,而是基本上同時的人類在特定生態環境下互為補充的謀生手段;畜牧業的產生不是在農業之前,而是在其後;使用火種不是從&34;三個一致」的母體研究範式:

第一,人類追求進步的心智和本質一致;第二,社會文化進化的路線和階段一致;第三,社會文化與自然界的發展規律一致。

對人類學的貢獻

使得人類學得以誕生,創立了研究全人類的科學。確立了人類學的文化概念,開創了對文化的科學研究。

第一,堅持了自然與社會一致的世界統一觀和自然科學方法適用於人類社會文化研究的科學統一觀。由進化學派率先採用的田野調查、比較研究、殘存法、統計法等,成為人類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在文化史研究的旗幟下結成了史前史、古生物學、體質人類學、語言學、人類學和民族學的聯盟,共同探討人性、文化、人與自然和人與人的關係。這一時期人類學廣泛收集世界各地的基本制度和物質文化標本,建立起堪與自然史博物館相媲美的人類學和民族學博物館體系。

第三,它的許多基本結論,如人性普同,制度進化、技術積累、社會變遷等,至今仍是學科深層共識。學術界對古典進化學派的批評非難,主要不是針對其結論而是針對其得出結論的方法。

第四,進化論人類學在方法論上確有缺陷:它關於起源的很多命題屬於思辨範疇。它有」歷時排列共時文化現象」,即任意拆分文化特質組裝宏觀圖式和過分追求通則而不顧文化整體的傾向。在論述文化主題時,往往因經驗資料不足而藉助邏輯推理,或降格以求,到生物和心理等經驗層次去尋求支持等。

總的來說,進化論學派的出現對人類學的產生和迅速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並且對當時歐洲學術思潮的進步起了相當大作用。他們有力地批駁了受宗教勢力支持並長期壟斷思想界的特創論和退化論,對把人們的思想從宗教的桎梏下解放出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批評

進化論學派也有它的許多缺點和局限性。

首先,他們在解釋人類社會文化現象的時候,只考慮文化現象的發展順序,而不考慮文化現象的其他聯繫和規律。為了充實自己的發展順序,在沒有全面和充分地考察各民族社會文化狀況的情況下就把他們放在他們發展順序中的某一階段,從而成了別人攻擊的把柄。

其次,進化論學派大多數人都把歐洲的文化當作人類社會文化發展的最高階段,而把其他民族的文化都冠以蒙味、野蠻、落後的帽子,因而不免有歐洲中心主義的思想。

最後,進化論學者都把人類社會文化發展階段的一致性和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點出現相同文化現象的原因歸諸為人類心理的一致性,顯然是忽視了生產、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地理與生態環境等客觀因素的作用。

—End—

相關焦點

  • 人類學|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之傳播論學派
    專輯:人類學系列: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章節:傳播論學派夏建中《人類學理論流派——文化研究的歷史》知識點整理匯集。,出現了反對進化論,另立新論的思潮,其中,傳播論學派恰好成為反進化論的先鋒。倡導傳播論。裡弗斯原是進化學派幹將,但在19一20世紀之交的西方民族學大調查中轉而強調對文化傳播現象的研究。他的兩個後繼者史密斯和佩裡把他的文化傳播帶向極端而形成泛埃及中心說。這個理論認為人類文明和文化制度要素的起源地最終都可追溯到古埃及。不含有埃及因素的文化是退化的文化。也就是說,這個學派把人類文化豐富多彩的現象,歸結為一個古代文化中心向外擴散、流傳的結果。
  • 人類學|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之新進化論學派
    專輯:人類學系列: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章節:新進化論學派夏建中《人類學理論流派——文化研究的歷史》知識點整理匯集。摘要新進化論是美國40至50年代形成的人類學理論。產生背景文化人類學第一個學派——古典進化論,後來曾遭到文化傳播學派、歷史特殊論學派以及英國功能學派的猛烈批評,特別是在美國摩爾根成為眾矢之的。但是在二戰後,學術界對進化論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 人類學|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之歷史特殊論學派
    專輯:人類學系列: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章節:歷史特殊論學派夏建中《人類學理論流派——文化研究的歷史》知識點整理匯集。除此之外,民族學發展到19世紀後半期已形成了「古典進化論者」和「人文地理學者」兩大傳統派別,前者主要關心社會和宗教制度,後者則關心物質文明發展的空間序列。雖然兩派的理論假說完全不同,並且產生了互相矛盾的結果,但是他們都想描繪出幅連續的文化發展圖。博厄斯是繼摩爾根之後近現代美國人類學、民族學的奠基人。正是博厄斯,他企圖將上述民族學的兩種傳統學說加以調和,並開創歷史特殊論學派。
  • 人類學|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之英國功能主義學派
    專輯:人類學系列: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章節:英國功能主義學派夏建中《人類學理論流派——文化研究的歷史》知識點整理匯集。該派對進化論學派、傳播論學派和歷史學派都持批評態度。認為這些學派都是從歷史的觀點來研究歷史(歷史構建理論),並且在缺少歷史可靠文獻的情況下,試圖臆測或構擬無法知道的以往歷史。功能學派主張人類學研究的主要任務是將文化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考察,弄清楚這個有機整體中各個組成部分對整體所做貢獻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
  • 人類學|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之法國社會學年刊學派
    專輯:人類學系列: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流派章節:法國社會學年刊學派夏建中《人類學理論流派——文化研究的歷史》知識點整理匯集。產生背景法國社會學派民族學產生在19世紀末,比進化學派稍晚,大體與傳播學派同時。民族學在法國產生較早,1839 年成立的巴黎民族學會是世界上第一個民族學學術組織,法國民族學家M.莫斯認為民族學是從法國發源的。
  • 文化人類學理論發展一覽表
    6.文化與人格學派本尼迪克特(1889-1948)《文化模式》《菊與刀》人們都具有特定的人格特徵,這些特徵在其文化中佔有支配地位米德(1901-1978)文化人格研究三部曲人格和個性受文化限制,文化傳統對人格形成有相當大的影響    7.新進化論學派懷特
  • 文化人類學理論對研究全球史、文明史的借鑑意義,值得深思的歷史
    文化人類學一些學派關於文化發展&34;或&34;的宏觀思考,對研究全球史、文明史進程及規律有借鑑意義。文化人類學關於文化橫向發展、傳播,文化碰撞、交流,文化之效用或功能等問題的觀點,可借用來幫助構築全球史或文明史理論體系。
  • 文化研究與文化現代化(主要理論及流派)
    目前,文化研究涉及許多學科,如文化人類學、文化社會學、文化經濟學、文化心理學、文化地理學、文化生態學、文化現代化、文化學和當代文化研究等。在文化研究的範疇裡,除文化現代化的專題研究外,文化理論、文化變遷和文化經濟研究等與文化現代化關係緊密;下面重點討論它們與文化現代化的關係。一、文化研究與文化理論如果從19世紀算起,文化研究已經有200年歷史。
  • 摒棄進化論,人類學百年面壁:保守主義作為道德的邊界在哪裡?
    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重要奠基人費孝通(1910-2005)是他的學生;二是美國文化相對主義人類學家博厄斯(1858-1942),他成功地把西方人類學的研究中心轉移到了美國,博厄斯學派完全主宰了美國的人類學研究,他們批判人類進化論、嘲笑摩爾根,反對種族主義、堅持文明多樣性,反對任何對進步的定義。
  • 馬克思主義人類學視野中的文化批評理論
    激起這一連貫的批評傳統的有馬克思、尼採和韋伯等人,批評的具體方式可以是現實主義或現代主義文學,也可以是社區研究、比較社會學或者民族志的社會科學研究;人們所熟知的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和伯明罕學派的文化研究,就是該研究思路的最重要代表之一。
  • 國家意志與美國人類學理論的歷史演變
    摘要:美國人類學研究旨趣的轉變及其理論的推陳出新與美國國家意志的變遷息息相關。美國獨立建國後為拓展疆域、增強國力所發動的西進運動,激發了社會各界對印第安人的調查和研究熱潮,引發了種族論和進化論長達百餘年的爭論。
  • 好書推薦 |《遺產新知文叢:建築與文化人類學》
    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建築學與文化人類學學科交叉領域的理論性著作。國內建築人類學的研究發端於20世紀末,近年來,隨著建築文化、遺產保護的研究不斷發展,建築人類學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新興領域。這本書首次對該領域進行了體系化的理論梳理,對這一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標誌性意義。
  • 中國人類學的南方傳統及其當代意義
    、林耀華等人為代表,秉持人類學的功能主義、結構―功能主義,與社會學結合緊密,被稱    為中國人類學的「功能學派」;南方則以中央研究院及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為基地,以凌純聲、芮逸夫、林惠祥、楊成志、衛惠林等人為主將,受進化論、傳播論和歷史具體主義影響深刻,與歷史學關係密切,被稱為中國人類學的「歷史學派」。
  • 趙滿海:呂思勉對文化人類學的理解與運用
    趙滿海:呂思勉對文化人類學的理解與運用 2018年12月28日 15:10 來源:《史學理論研究》 作者:趙滿海 字號 關鍵詞:婚姻;同姓;文化人類學;周人;婚配;呂思勉全集
  • 崔曉明:比較範式在人類學中的重要意義
    所以對某部領域的研究得出的部分研究心得,對於其他領域的相關研究也有啟發意義上,儘管情理卻有相通之處,但至於兩者如何構建起聯繫,相互影響和促進,需要從理論和現實兩個角度出發進行闡釋,這首先需要對人類學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意義進行說明。  人類學關注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對跨文化研究方法的選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這一傳統從早期人類學流派的研究中就確立起來,並隨著時代的發展,研究範圍不斷擴展。
  • 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學人類學研究及其意義
    這些實踐活動產生了一系列的理論成果和應用成果,為探索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核心宗旨的學科發展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引介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深受當時民族學人類學古典進化學派的影響。
  • 淺析社會人類學發展的黃金時代
    詹姆斯· 弗雷澤爵士在《金枝》中宏大的理論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出版的,在1908年被翻譯成法語並經過多次修訂之後,這本書很快就成了暢銷書。弗雷澤的理論不僅給法國知識界帶去了 源自社會人類學,同時又與宗教史相近的觀念,還向人們展現了他廣闊的雄心。圍繞摩爾根與泰勒的早期進化論者,將文化定義為社會人類學的研究對象。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社會人類學影響
    1859 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在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學說的影響下,當時的歐洲學術界出現了許多用進化論來解釋和說明人類社會文化現象的學者。可以說,在整個19世紀,是歐洲的文化界在基於生物進化論的基礎上,對於18世紀的啟蒙運動和理性主義傳統關於社會文化進化思想的繼承和總結。
  • 人類學理論方法促進博物館實踐
    在人類學發展史上,博物館與人類學的關係相當密切。博物館展品和藏品的知識建構與傳播,依賴人類學的研究和詮釋,博物館的發展需要人類學學科理念與研究成果的支撐。近年來,人類學理論與方法對博物館理念和實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圍繞這一話題,記者採訪了雲南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桂榕。
  • 2021北京大學人類學考研指南(含數據信息、參考書目、考研真題)
    ② 201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 或 253 法語 或 254 德語 ③ 645 社會文化人類學理論④ 927 社會文化人類學方法複試線20年:總分345 政治外語55/專業課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