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青策計劃2017」招募青年策展人

2020-12-04 澎湃新聞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青策計劃2017」招募青年策展人

澎湃新聞記者 黃松 實習生 李亞迪

2017-06-08 07:37 來源:澎湃新聞

2017年6月7日,「青策計劃2017」媒體發布會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下簡稱PSA)舉行,正式公布了 「青策計劃2017」招募書和評審委員會陣容,這標誌著第四屆「青年策展人計劃」的正式起航。主辦方向「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表示,「青策計劃」不會偏重任何一個領域,包括聲音、裝置、建築、藝術、電影等策展計劃均歡迎投稿。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青策計劃2017」活動海報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青策計劃」致力於發掘華人青年策展力量,自2014年創立以來「青策計劃」已連續舉辦3屆,助力20餘位青年策展人實現了9場展覽。2017年的「青策計劃」於5月2日正式啟動,面向全球華人青年招募展覽方案:

凡在1977年(含1977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的華人(中國籍及華裔),包括但不限於藝術、影像、設計、建築、聲音等文化藝術領域的研究者或實踐者均可投稿遞送策展方案。招募活動將在2017年6月27日中午12時截止,評委會將從全部投稿方案中評出3個獲選方案,除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內指定空間實現2組方案外,有1組方案將延伸至城市空間,於上海外灘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實現。展期始於2017年底,持續兩到三個月。

回顧過往三年「青策計劃」的發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龔彥表示,「青策計劃」經歷了多維度的拓展,展覽空間從美術館的「白盒子」延伸至了城市空間;PSA對青年策展人的扶持力度從本土輻射到海外藝術機構和國際雙年展的舞臺;不斷國際化和多元化的評委團隊帶來更開放和年輕的文化態度。她說,「青年策展人」計劃的英文翻譯「Emerging Curators Project」中的「Emerging」同時包含「emergent」的意義,指的是當下最迫切需要的策展思維、藝術作品和展現方式。

今年的評審委員會由PSA學術委員會委員霍米·巴巴(Homi Bhabha)、克裡斯·德爾康(Chris Dercon)、丁乙、費大為、馮原、高士明、龔彥、侯瀚如、馬克·維格利(Mark Wigley)以及特邀評委藝術家張培力和客座評委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執行長雷內·洛朗索(René Lorenceau)構成。

洛朗索先生表示,今年還將贊助1位獲選策展人前往威尼斯雙年展進行參觀與考察,使其有機會擴展自身視野。

與此同時,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領事費保羅(Paul Freches ) 也宣布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將如去年一樣,邀請兩位優勝策展人前往法國的Le Consortium當代藝術中心進行參觀、學習與交流。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儘管近期PSA的展覽在建築和設計方面有所側重,但「青策計劃」卻不會偏重任何一個領域,包括聲音、裝置、建築、藝術、電影等策展計劃都歡迎投稿。

在PSA「青策計劃2017」招募期間,「青策計劃2017」全國巡迴交流計劃也同期展開,目前已經在北京、廣州、杭州城舉辦了「策展人的不同途徑」「策展作品臨時共同體」「設計策展和展覽設計」等五場圍繞「策展」的討論活動。並邀請往年參與者回憶他們首次策展的經歷以及對策展人的看法。包括陳侗、徐坦在內的很多嘉賓都表示藝術要介入社會,要脫離自我表達的小世界,關注社會。

「青策計劃2017」全國巡迴交流廣州站

附:「青策計劃」歷年入選方案和展覽回顧:

2014年:

陳韻——「定海橋:對歷史的藝術實踐」

留存於上海當下的定海橋是百年間不同時期的移民工在廠區的河邊、殖民時期的宿舍和社會主義新村住宅中逐步棲息和搭建而成的,是工人勞動和生活的聚居區,也是不斷裂變的底層生命的幽暗叢林。一百年後,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和實踐者將在定海港路252號這一據點,進行一年的社區工作和訪問,並醞釀出基於上述兩者的寫作、創作或其他情感-認識的更新形式。最終參與者會發現自己無法逃遁定海橋,亦如無法逃遁自己。

2015年:

 姚夢溪、張涵露——展覽的噩夢(下):雙向劇場

「展覽的噩夢(上)」於2014 年9 月發生,項目裡每個人具有策展人和藝術家的雙重身份,每位參與者提供一個話題或方向,同時完成其他人的主題下創作。

張未、袁文珊——時間病:控制時間的都被時間控制

此展覽分為時間理性、時間詩性與時間治療三個層次,擬邀請十餘位年輕藝術家進行創作。 藝術家們似乎總是晝伏夜出,擾亂著生活的磁場。最新的生物學研究報告不斷告訴我們:日夜顛倒將成為混亂與疾病的溫床。而曾經成功實踐達文西睡眠法的人會告訴你:不同的秩序帶來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可是你要如何填滿它們?人類依靠想像力建造了一個世界,卻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的生命相處更多。控制時間的人最終被時間所控制。

2016年:

軸藝術項目小組——廈門肉食公司

「廈門肉食公司」不是一個具體地點,而是從「街頭霸王」這一虛擬遊戲中截取出的。策展團隊試圖依照某些文本中「進去—出來」或「進來—出去」的結構原型,進行新的書寫。

劉益紅、王巖、歐怡君(臺灣)——連結者峰會

展覽題目中的「連結者」就是將諸眾的奇異性在共同的行動中形成復點。此次展覽將以「戲劇」、「教育」、「音樂」、「替代空間」、「書店」、「媒體站」作為連結媒介,企圖將美術館空間媒介化,展場為曬場,邀請連結者從各自的堡壘中出走,將個人的收成「獻」為集體的豐收儀式,從中締造新的可能性,呈現殊異而又同一的當下亞洲社會力量。

毛晨雨、周淨、芬雷——穀神變

「穀神變」源自一張來自1933年福建寧化的「借谷券」,圍繞寧化農民與蘇區紅軍的禮物事件,探討城鄉關係的贈予性,追蹤被借走穀物的流變路徑,考察其當代脈絡,重識城鄉與全球一體化語境下的中國鄉村敘事:稻穀、鄉野乃至整個鄉村,更貼切地說,是禮物性的。在「穀神變」的墟場,過去和未來相遇,並可在劇場空間裡撞見身體舞者、地方實踐者、城市研究者、鄉村建築者等。在這裡,鄉村與城市是經常談論的話題,禮物是反覆的迴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青策計劃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招募2017青策計劃策展人
    2017年6月7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召開了2017年「青年策展人計劃」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了涵蓋新獎勵的「青策計劃2017」進化版招募書通過在「青策計劃」中自主構想展覽理念,反覆試驗展覽方案,不斷提升綜合能力,這裡走出的青年策展人現已成為海內外藝術實踐中的活躍角色和矚目力量。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立於2012年10月1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公立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上海雙年展主場館。
  • 青策計劃是什麼?它以藝術形式讓青年和世界聯繫在一起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青策計劃」而今已經舉辦了四屆。「青策計劃」是什麼?參與的年輕人不少具有海外留學背景,亦有不同的學術領域,他們為何選擇參與青策計劃?2017青策計劃「光源度假村」展廳現場圖,上海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甜蜜的家」、「#標籤」、「光源度假村」,分別關注的議題是女性與家庭、數位化生活、藝術與心理療愈,這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青策計劃」的三個獲獎方案,相關展覽而今正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及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兩處舉行。「青策計劃」而今已經舉辦了四屆。「青策計劃」是什麼?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青策計劃」五周年,聚焦新媒體藝術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第五屆「青年策展人計劃」近日正式開幕。「有毒」 (策展人:呂凝珏、李靜秋、任心怡)與「林中的樹倒下而沒有人在」(策展人:陳子澂、張瀞尹)兩組方案從61份有效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今年的獲勝者。這兩組方案都表現出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策展人及藝術家對時代的思考和獨特的世界觀。
  • 一周藝術人物|倫敦畫派科索夫辭世,PSA公布「青策計劃」
    在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期間,美國藝術家梅麗莎·麥吉爾突破博物館和教堂的圍牆,將藝術活動搬到了威尼斯瀉湖上。在柏林,建築師大衛·奇普菲爾德20年前規劃、10年前開工的詹姆斯‧西蒙美術館終於塵埃落定,即將亮相於柏林博物館島。在上海,2019年「青策計劃「從眾多候選方案中選出沈宸、王歡和張營營的兩個方案,進行最終比拼。上海畫家樂震文則繪出了高達5米的山水畫作。
  • 展覽「魚龍混雜」 做策展人需要專業門檻嗎?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日前公布「青策計劃2018」兩組獲選方案,讓「策展人」這一群體再度引起公眾注意。2017年,本市美術館共舉辦展覽723場,吸引617萬人次參觀,上海的藝術展覽市場繁榮可見一斑;但另一方面,優質展覽的缺乏也讓業內人士感到困擾。如今,幾乎每個展覽都會配一名策展人,但策展人是否真的滿足市場需求並發揮作用仍令人存疑。面對展覽市場「魚龍混雜」的局面,是否該怪策展人缺位?做策展人需要專業門檻嗎?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持續「發電」1800天,定位越來越清晰
    除了繼承和發展了上海雙年展,在五年間,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還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品牌項目:創立於2014年的「建築和城市」展覽研究方向、「青年策展人計劃」以及2015年開啟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系列展」等。這個起初大家稍嫌偏遠和陌生的藝術機構,時至今日,已成為廣受歡迎的當代藝術據點。
  • 沒頂當代藝術一日遊
    11月魔都最炫藝術季跟隨「沒頂當代藝術一日遊」路線打卡藝術吧!藝術家:陳英 丁力 蔣志 陸平原 徐震® 楊深 楊揚沒頂畫廊攜藝術家陳英、丁力、陸平原、徐震®和楊揚的近期作品,參加2019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 【展訊】2017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 ——「開放的視域」當代藝術展
    2017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 ——「開放的視域」當代藝術展展覽時間:2017年 11 月30日-2017年 12月3日開幕時間:2017年11月30日(周四)10點展覽地點:上海市上海世貿商城展覽中心(長寧區興義路99號)策展人:彭澤雲               視覺設計:盤婷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8年上半年實習生招募!
    亦或是想參與上海雙年展的發生過程?新年新機遇,PSA這座藝術電廠為你敞開懷抱2018年上半年實習生正式開始招募啦!根據全年畫冊出版計劃分配具體項目,一般每個項目為三個月左右,保證每周至少2天在館工作時間。1. 協助PSA市場部「電鋪」管理工作;2. 協助衍生品推廣工作。1. 市場營銷、電子商務、新媒體推廣營銷等相關專業背景在讀大學生、研究生;2. 有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對PSA展覽及產品有個人見解,善於思考,工作積極主動;3.
  • 評展|上海「青策計劃」&臺北美術獎,呈現兩岸年輕人關注點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評展欄目,以親身的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熱展,本期評點展覽有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 青策計劃2017之甜蜜的家」,這個方案為我們呈現了現代社會中女性所處的一個更為真實、苦澀的家庭空間;中國臺北當代藝術館的「2017臺北美術獎」呈現臺灣青年藝術現狀,與PSA的「 青策計劃2017」同為對於年輕藝術家的關注和扶持,
  • 2020瀋陽藝術節-青年策展人「踏浪」計劃講座
    為實現用優秀的藝術作品展現瀋陽城市文化內涵,本屆藝術節開創性地設置了「青年策展人『踏浪』計劃」單元,著力培養和扶持策展藝術後備力量,特邀請知名藝術家進行講座面授,實現青年策展人與藝術家面對面地互動探討,進行跨領域、跨媒介、跨學科的理論研究、學術交流與在地實踐。
  • 展訊丨2017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 ——開放的視域當代藝術展
    2017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 ——開放的視域當代藝術展展覽時間:2017年 11 月30日-2017年 12月3日開幕時間:2017年11月30日(周四)10點展覽地點:上海市上海世貿商城展覽中心(長寧區興義路99號)策展人:彭澤雲               視覺設計:盤婷參展藝術家
  • 招募|不滅·1515青年藝術家創作計劃
    1515計劃,是由北京德澤燚燚藝術中心發起,唐山市德龍鋼鐵有限公司主辦,國內知名藝術家、批評家、策展人團隊擔綱策劃的藝術項目。項目旨在發現和培養青年藝術家、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探索藝術與產業融合。本屆1515青年藝術家創作計劃由德澤燚燚藝術中心總經理、1515計劃出品人、總策展人丁澤華先生發起,特邀請了《美術》雜誌社編審、副主編盛葳老師擔綱評委會主席,青年策展人李克非策展。盛葳老師有著多年的藝術學術研究、展覽策劃、藝術項目統籌等經驗,此次活動盛葳老師從佛教生死的理論中提取出「不滅」的概念,通過鋼鐵雕塑重新去理解鋼鐵和生命之間的關係。
  • 第五屆「新青年·當代藝術國際推廣計劃」現已正式啟動
    助力青年藝術家在藝術起步階段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和事業前景,上海新美美術館(簡稱新美術館)於2015年提出了「新青年·當代藝術國際推廣計劃」的展覽品牌。該展覽品牌立足於「新時代·新青年·新藝術」的宗旨,通過對自身資源的整合,致力於為青年藝術家提供良好的展覽機會和學術平臺,並為青年藝術家搭建展示自我和走向海外的橋梁。「新青年·當代藝術國際推廣計劃」作為上海新美術館的重要原創展覽品牌,以全球重要展覽為載體,每年先後於上海、紐約成功舉辦當代藝術展,選拔出優秀的青年當代藝術家作品並向世界展示絢麗多彩的藝術思維與創新。
  • 特稿|11月的上海,何以成為全球最熱的當代藝術地標
    2014年,第十屆上海雙年展「社會工廠」從以上海為出發點關注都市本身,到接入國際策展人與團隊講述中西方傳統文化與當代思想,上海雙年展的改變也折射出上海國際化的藝術生態。2012年上海的美術館和博物館為34家,至2017年12月增加了130%。2017年上海市美術館博物館參觀人數較上年度的500萬增加了117萬,漲幅超過五分之一。
  • 博物館「聯姻」抖音 是創新還是蒙羞?
    關注3 朱其批評年輕藝術家過於保守知識狹隘 著名藝術評論家朱其在媒體發文稱,目前年輕藝術家的問題是過於保守和知識狹隘,大部分人熱衷於畫畫,沒有多少人去勇於嘗試計算機影像和網絡科技藝術。 當代藝術又是一個跨學科的藝術,不僅需要涉足科技影像語言,也要在內容觀念上有文學、哲學、文化理論的視野。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即將開館迎客
    中新網上海9月28日電(記者 許婧)第九屆上海雙年展媒體預展28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  作為2010上海世博會後續利用與開發的重點項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與中國館改建而成的中華藝術宮10月1日將一起正式開館。新館將以收藏、展示和陳列198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為主,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公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新館建築面積達4.1 萬平方米,有15個展廳。
  • 新展搶先知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9春季特展
    2019年新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PSA)將推出多場電力強勁的展覽及項目。  初春三月,中國第一代現代藝術家陳福善個展將來到PSA,向觀眾展現其富於變化、不拘一格、自成一派的藝術創作。  PSA「建築與城市」將以法國瑞士籍攝影師埃萊娜·比奈的中國首展,開啟建築與攝影的「對話」。
  • 「2020瀋陽藝術節」將啟幕 青年策展人「踏浪」計劃啟動
    本屆藝術節以「禮讚新時代,『藝』起鑄風採」為主題,分為「炫彩舞臺」「視覺先鋒」「戰『疫』頌歌」「藝術+N」四個板塊,並根據17項主題內容舉辦100餘場活動,涉及戲曲、戲劇、交響樂、舞蹈、繪畫、攝影、文創、講座等藝術門類及形式。
  • 2016年預測之策展人:策展人的「新三代」格局
    與上部分策展人不同的是,第二部分的策展人,他們更多的是伴隨著藝術市場和青年藝術家的崛起發展起來的,所以與當下的青年藝術家有更好的親和力,也更加的了解當下藝術現場發生的事實,作為當下策展人群體的中堅力量,他們更加關注的是青年藝術家的發掘和成長,2016年他們的工作也將依舊圍繞著青年藝術的活動和項目展開,因為他們參與的項目大多具有持續性,每年都會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辦,他們是中國當代藝術能夠持續發展保持活力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