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人來說
有了一個自己的院落
精神才算真正有了著落
——梁思成
院子,是中國建築的基本符碼。小到平常人家,大到園林寺廟、宮廷祭壇,甚至整個古城都帶著院子的基因。院子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它不只是一個場所,還是對人倫禮儀、規矩方圓、宇宙哲學、天人合一的物質化書寫。
院子於中國人,幾乎是理想居所的終極想像,正如林語堂所說:「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中有閱。不亦快哉!」
而梁思成則將中國人與院子的關係說得更為透徹:「對於中國人來說,有了一個自己的院落,精神才算有了著落。」
北京四合院。圖源自網絡
中國的建築就好像中國人的性格,是緩和的,中國的傳統建築都是向地面四處有序地鋪開,主次分明、均衡對稱、秩序清晰。
院子也承載著中國生活方式,不論是北京四合院、晉商大院、蘇州園林、雲南「一顆印」,還是川西林盤,都表明了一個事實:
中和內斂、不事張揚,「院子」,才是最中國的建築與空間。
依次為山西喬家大院、蘇州拙政園、西安高家大院、重慶湖廣會館、昆明馬家大院、川西林盤。圖源自網絡或一築一事
由雕刻藝術家鄭希成先生手繪的中國典型傳統院落。圖片源自網絡
一個院子
讓一座古城被看見
一場設計競賽,激活一座古城的「文脈」
30萬獎金
5位大咖評審
1個絕佳的設計擂臺
01臨邛,一座等待「被看見」的古城
當司馬相如因為《上林賦》《子虛賦》在宮廷討得皇帝歡心而名震天下之前,他早已憑藉音樂討得了卓文君的芳心。
在還是封建社會的西漢時代,窮酸小子司馬相如靠彈琴賦詩就撩走了貴族女子,這固然大膽,但恐怕沒有一個小姐決意私奔,並願拋頭露面當壚賣酒來得驚心動魄。
而邛崍的臨邛古城,正因為果敢而膽大的卓文君流芳百世。
卓文君肯定沒想到,圍繞自己當年用過的那口井,竟形成了臨邛的文化心臟。文廟、奎星樓、月塘,它們奠定了這個都市的文化底蘊,以及美麗而浪漫的氣質。
文脈巷所在臨邛古城片區全景鳥瞰
臨邛,無疑是一座穿越時間的歷史之城,是一座被傳奇浸染的文化之城。
2300年的歷史,讓它不僅成為巴蜀四大古城之一,還讓它贏得「臨邛自古稱繁庶,天府南來第一州」的美譽。不論是回瀾塔、十方堂邛窯遺址,還是白鶴山、九裡泮,都說明了臨邛是川西平原上的點睛之筆。
臨邛在歷史上確曾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一度淡出時代的舞臺。但在古城迅速消失、城市失去性格的今天,現在的臨邛,更加值得被發現、被看見。
這座輝煌了幾千年的城市,現在正等待重生的更多可能。揭開塵封的記憶,通過一次設計競賽,復活一座古城的文脈,通過一個院子,讓這座古城重新「被看見」。
02文脈巷,一次城市更新的絕佳機會
如果說文君街(裡仁街)的文君井沉澱了臨邛人千年以來浪漫、優雅、果敢的氣質,那麼「文脈巷」延續至今的城市文脈風物,是這座城市儒雅、大氣城市風度與豪邁氣魄的注釋。
這個全中國唯一以「文脈」命名的巷子,從揚雄、司馬相如求學始,就註定了它是臨邛的靈魂之地。這裡不僅走出了眾多文人騷客,更有不少壯志英雄的故事誕生在此。
從晚清邛州詩人之首的吳江、畫出《川南第一橋圖》的羅衡齋,到出生翰林之家的名醫孫靜言、民國政治人物段班級……多少風雲人物的傳奇,流傳至今,印證著臨邛的不凡。
文脈巷段公館現狀。攝影:老美一築一事
最有名的要數段班級。這個在民國政壇中舉足輕重的人物,1919年步入政壇時,就擔任第二屆四川省議會秘書長。之後,歷任北京政府外交部特派四川交涉員和新津等縣知事、成都衛戍司令部、四川省長公署、川軍24軍顧問,在劉文輝反蔣起義活動中,還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四川的發展。
他不僅是個政客,更是個文人。先後在成、渝兩地辦《唯民周報》《大學月刊》《青年園地》《半月刊》《民眾時報》《華西晚報》,傳播思想、啟蒙大眾。
文脈巷段公館現狀。攝影:老美一築一事
風流往事隨水逝,就像段公館見證了歷史,文脈巷中的吳江舊居、羅衡齋舊居、林氏中醫館、陸家大院、王家大院、何家大院、鄧氏洋樓,以及清代民居,都彰顯著文脈巷的歷史底蘊。
它們雖然已經逝去往日的輝煌,但磚木結構、穿鬥排列、抬梁結構、雙步架前廊,以及天井四周屋簷下的簷廊,都凸顯了川西院落的特色,集清代晚期和民國初期中西風格為一體,不僅是文脈巷的歷史記憶和人文內蘊的物質載體,更延續著這座古城的精神品格。
正如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所言:擁抱歷史,我們需要分析;擁抱未來,我們需要創意。
文化底蘊深厚、歷史記憶豐富的文脈巷,正等待一隻創意之「手」,設計一座既能融入當地、又富有創意的新院子,活化整條老街巷,「喚醒」一座古老的城市。
文脈巷院落現狀。攝影:老美一築一事
03院子,一次創造「新經典」的百種可能
在大量傳統古鎮被拆除,或是被改造得千篇一律之時,傳統城鎮的未來,亟待真正懂得並珍視其價值的決策者和建築師,做出深思熟慮的決定。
在老街巷設計一個新院子,不僅僅是創建一個新空間,還需要處理街巷、傳統建築承載的記憶、文化、歷史。可以說,設計院子,是檢測建築師綜合才華的「試金石」;而一個成功的城市有機更新案例,往往會成為年輕建築師嶄露頭角的起點。
圖片源自網絡
於一座千年古城,建築師們得到機會,來重新詮釋一座承載地方歷史和卓越品格的傳奇街巷。
可以說,這不僅僅是一次設計競賽,這更是一次與經典建築「耳鬢廝磨」的難得機會、在雋永歷史和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寶貴經驗。
於經典之中,創造新經典,於歷史之間,創造新歷史——試問還有什麼機會比這更適合創造出一件值得流傳的新經典之作?
04競賽,一次連結歷史與未來的設計實驗
設計的本質就是思考、探索、創作。
建築師設計一個院子,不僅是對傳統建築和城市的重新思考,更昭示著傳統建築形式在未來的多元可能。
毫無疑問,院落的物理形態在得到重新詮釋之時,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也在得到延續和重新理解。或者說,在被現代主義統治多年的城市裡,創造新院落也折射著對「未來城市」、「未來理想住居方式」的多維思考。
圖片源自網絡
如何彰顯院落所代表的智慧,同時昭示前瞻性的設計思考和理念?如何將傳統的人文精神,通過現代化的設計,融入當下的生活空間?這樣的命題充滿挑戰。
因而成功設計一個院子,既考驗著設計師的人文積澱,也考驗著設計師的創新精神。
傳承歷史、連結未來,設計一座院子,不只是將紙上的變成現實,更是一次空間設計、建築理念的大膽實驗。
建築師,
你做過院子嗎?
對於中國建築師,或者在中國設計的建築師而言,「院子」是需要回答的終極命題。
他們有的取法院子,成就了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有的改造院子,展示了承舊啟新的無限想像,有的則乾脆創造新的院子,在歷史積澱和當代生活之間覓出全新的設計語言。
我們不妨來翻看那些優秀建築師的作品集,看看他們創造的新舊院子。
01
貝聿銘/蘇州博物館
地點:蘇州
「秉承了蘇州古典院落的精髓,亦融入現代感的抽象幾何線條,呈現出雋永而新穎的東方神韻。」
這座已有20歲的建築,出自已故建築大師貝聿銘之手。布局、色彩、結構、風格,不僅秉承了蘇州古典院落的精髓,還有所突破和創新,通過簡單的幾何造型,呈現出特有的東方神韻。
粉牆黛瓦、斜簷直角,臨水而建,無不彰顯江南水鄉的魅力。而「以壁為紙,以石為繪」的設計,抽象化的方式,給人奇妙的體驗,如若置身吳冠中的畫中。
一走進去,以為置身江南某個大宅院。
明顯的幾何圖形,給人清冷的美感,傳統與現代在此交織。
以水為鏡,衍生空間,有江南水鄉的恬靜滋味。源自網絡,
02
劉家琨/西村大院
地點:成都
「將傳統空間的布局通過現代化的設計融入當代生活,再現了成都院子的文化記憶。」
西城有西村,兒時有大院,在都市恐怕再也找出像西村這麼特立獨行的建築,將傳統空間的布局通過現代化的設計融入當代生活。
在大大小小的院落裡,人們以竹為伴、以鄰為友,喝茶、打牌、跑步、談天,傳統的生活場景被編織進鋼筋建築之中,結合得天衣無縫,再現了成都院子的文化記憶。
夜晚從高出俯瞰,見其院落魅力。
它看起來像個巨型書架,可以放進去各種「生活」。
從獨特的角度看過去,很具超現實感。攝影:牧之
03
王澍/三合宅
地點:南京
「從傳統文人的宅院中汲取智慧,恢復傳統的居住經驗,以當代設計回應『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學。」
自稱文人建築師的王澍,自覺地從傳統文人的宅院中汲取智慧,廣為人知的象山校區就處處可見江南院落的風味。而在早期設計的「三合宅」,王澍希望去恢復一種傳統的居住經驗。
這是一棟三面圍合一面開敞的房屋,兩排房子圍繞一個小小庭院。庭院像一個空的房間,裡面有兩個水池,和一處下陷、環抱黃連樹的樹池。它在形態上讓建築與空間保持連續性的同時,將屋頂設計成山川起伏之態,遠觀過去,整個建築與周邊的自然融為一體。
每一個造境都有著傳統院落的趣味
大屋頂,不僅便於排水,起伏起伏感中透著詩意的浪漫。王澍說,它是我們一個早期作品,也是最早關於曲面屋頂原型的實驗,現在是一個小型博物館。
在合院的中心有一個水池,這個水池不但可以收集雨水,也體現一種中國傳統觀念——水代表財富,因而要將「財富」聚集在中間。圖片源自網絡在庫言庫
04
張永和/長城腳下的公社之二分宅
地點:北京
「拆解胡同宅院的傳統樣式,營造形神兼備的新式中國院落。」
不論是京兆尹餐廳,還是運河岸上的院子,都可見張永和對四合院的獨到理解。2002年的二分宅,張永和「拆解」了胡同宅院的傳統樣式,將建築地點的地勢引入庭院,把房屋分成兩翼,形成建築與風景「互相環抱」的意境。
張永和說,當你從外部看這個房子,它看起來是封閉的、孤立的,就像其他宅院式建築一樣。但走進去,你就會發現,它實際上是完全向自然開放的。
圖片設計圖說明
依山而建
從室內看出去,一片自然風光引入眼帘。圖片源自非常建築官網
除了重新營造新的院子,對於還存在的老院子,與其「黃鐘盡毀」,不如進行有機更新。那些經由建築師改造的院子,不僅延續了生命,更以新的面貌成為現代城市的點睛之筆。
05
馬巖松/四合院幼兒園
地點:北京
「用漂浮的屋頂為傳統四合院創造出全新的空間,新舊相望,承接歷史、指向未來。」
馬巖松的建築事務所MAD圍繞一座自1725年已有歷史記載的四合院建造了一片漂浮的屋頂,將文物進行保護和利用的同時,也和周邊已建成的現代建築進行了連接,展現出多層的城市歷史和諧並存的場景。
動的空間布局提供了一種自由、共融的空間氛圍;新空間與古四合院相鄰相望,新舊交替,孩子們隨時能近觀、接觸歷史,幫助他們加深對時間維度和歷史的認知。
打破了傳統幼兒園的空間格局。漂浮的屋頂下方則是開放布局的教學空間、圖書館、小劇場、室內運動場等,將是400名2-5歲孩子的日常教育空間。源自MAD
06
青山周平/四合院
地點:北京
「在城市化進程中被『碾壓』而沒落的傳統院落,被巧妙設計後重新展現出經典建築不可複製的魅力。」
那個說「我的房子很小,可我的家很大」的青山周平,在四合院的改造上經常給人驚喜。在把供5口人居住的35平米空間成功改造後,從北京協作胡同膠囊酒店,到有術民宿,又有兩個院子經過他的手,一改腐朽的面貌。
有術民宿本是一個破舊雜院。他搭建的建築拆除,利用保留下來的舊青磚搭建了一座樓梯塔。順「塔」盤旋而上,連接屋頂露臺。在大樹的庇蔭之下,近可俯瞰整座院落,遠可眺望妙應寺白塔,而展現傳統建築群體魅力的屋頂立面盡在眼前,連綿起伏。
內庭。外面看似深沉灰暗,內裡明亮溫暖。
站在露臺遠眺
室內
設計圖,圖片源自B.L.U.E. 建築設計事務所官網
07
王亥/崇德裡
地點:成都
「保留一座老院子,儘可能地保留其歷史痕跡,便是保留了一座城市的回家路。」
在「全球最酷50街區」之一的鏜鈀街上,佇立著王亥改造的「崇德裡」。他認為,把破房子全部拆掉,代之以新房子的做法,把城市「變成一個沒有個性、沒有歷史感的城市」。
改造崇德裡,王亥和他的團隊儘可能地保留原建築的一磚一瓦。修補的痕跡,帶來了獨特的美感,「時間和歷史成為這裡最好的裝飾」。私房菜、蓋碗茶、老掌故、還有隔壁的老宿舍,藝術、歷史、人文、生活都和諧交融在這條短短的小巷子裡。
屋子裡能清晰地看到房屋的構架。
保留下的柱子,搭配與之風格相適應的桌椅。攝影:牧之
08
莊子玉/銅陵山居
地點:安徽
「以傳統和現代融合的設計手法,延續著傳統院落制式所蘊含的人文精髓。」
建築師莊子玉在安徽鄉下復活了一個殘破的院子。他把殘牆一分為二,中段化為庭院,夜觀星河,四水歸堂。簷口化為兩分異質脊線,與山巒並行;而那顆高聳的殘樹和古老的村落,則被引入空間。這個空間就叫銅陵山居。
傳統的折面屋面和旁邊抽離出來的流線型,融合成一體,並暗合了中國文化「道生一一生二」的宇宙觀;整個屋面以青瓦覆蓋,在鳥瞰角度形成獨特的形態,與現有的古村落,既融合又出挑,並將室內空間的特徵從外部進行表述。
正立面
入口和院門
內庭院 圖片源自RSAA/莊子玉工作室
這些院子,都是建築師們大膽有趣的試驗。
其中不僅蘊含著他們對院落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更展現出他們對傳統建築和當代生活的獨到見解。
更重要的是,他們用獨樹一幟的設計語言、用反覆的研究和論證、用嶄新的思考維度——抹去塵封在傳統建築身上的「塵埃」,延續著中國傳統建築和其所代表的智慧和精神。
一方面,這是每個中國建築師避不開的使命;另一方面,這也是中國建築師在世界立足的文化根基。
「一個院子,讓一座古城被看見」
邛崍文脈巷片區城市更新建築設計競賽
正式開啟報名
30萬獎金
5位大咖評審
1個絕佳的設計擂臺
01
競賽說明
1. 主題:
「一個院子,讓一座古城被看見」
2. 主題闡述:
近十年以來,中國古城改造進入空前的活躍期,更新城市空間格局的同時,許多古城空間正遭受破壞性的侵襲,重開發、輕保護的同質化生態現狀,讓設計方案也越來越模式化。
倖存無多的古城「千城一面」喪失性格,許多古鎮老街雖然「存在」,但從某種意義上,它們已經「消失」了。如何讓一座古城「被看見」,是一個有機的動態過程。
3. 地點:
四川省邛崍市臨邛古鎮文脈巷片區(約7萬平方米)
4. 參賽對象:
面向全國各大建築高校/設計院/建築設計工作室及事務所
5. 報名截止:7月12日 24:00
6. 方案截止:7月31日 24:00
7. 主辦單位:邛崍市人民政府
8. 承辦單位:
邛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邛崍市天際山水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9. 策劃執行:
成都市一築一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02
項目詳情
1.競賽設計標底
競賽標底——一個可以自由選擇落點的「理想模型」
此次設計競賽的標底,為院子設定了一個「理想模型」:
長34m,寬24m,高度不設限,建築面積不限,層數限三層的新院子建築;
用地可在文脈巷片區71136.84平方米範圍內任意選擇(建議結合規劃圖及實地踏勘決定,具體要求參考《競賽徵集公告》,文件下載連結見文末)。
院子的功能和內容也由建築師們自由發揮——它可能是書店、茶室、餐廳,也可能是畫廊、劇場、社區中心......「不設限」的定義讓它擁有更多元的建築可能。
獲獎方案經深化後,將有機會在規定片區內真實建造。
希望參賽建築師通過調整城市空間結構,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留存川西傳統院落稀缺肌理,最大限度實現古城的有機更新。
2.文脈巷片區及臨邛古城
文脈巷片區舊城改造項目範圍圖
文脈巷所在臨邛古城片區全景鳥瞰
邛崍市文脈巷周邊承載著臨邛古城的重要歷史文化底蘊, 囊括代表臨邛古城歷史人文的「三巷、三社、九院」, 記載著邛崍城市發展的歷史脈絡。
如今,7萬多平方米的面積上擁居了331戶低矮房屋, 整個區域排水暢、房屋老舊、出入不便, 消防條件差,安全隱患較大,也影響著整個城市的形態形象, 亟需改變。
03
獎金設置
將有12組方案進入決賽,獎金合計30.2萬
一等獎1名 獎金100,000
二等獎2名 獎金各50,000
三等獎3名 獎金各20,000
優勝獎6名 獎金各7,000
其他獎勵:
獲獎方案經深化後,將有機會在臨邛古城真實建造,深化過程主辦方將邀請獲獎者共同參與;
獲獎作品參加後續巡展等活動,並在各大專業及公眾媒體持續推廣。
04
報名信息
1.報名時間:即日起 - 7月12日 24:00
2.報名方式:
·請各參賽者(個人/團隊,或機構/企業)認真閱讀《邛崍文脈巷片區城市更新建築設計競賽 競賽徵集公告》,填寫《邛崍文脈巷片區城市更新建築設計競賽 報名表》(個人版或企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