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26日訊( 錢江晚報記者 陶悅清 薛叢川 )寧波小學生寫文言文日記火了!能背5千字道德經!咋培養的?
前陣子,寧波市鄞州區鍾公廟中心小學605班的鐘魚同學寫了三篇題目為《犬》的文言文日記,記錄了同學送她的小狗的故事。
這位12歲的小學女生,古文「閱齡」有9年,能完整背下5000字的《道德經》,看書的速度如今連教師爸爸也跟不上,文言文寫作信手拈來……
鍾魚的媽媽鄭樂苗拍下了女兒寫的文言文日記,並把照片曬到了朋友圈,一時集「贊」無數,被四處轉載。
小學生的600字文言文日記,
記錄小奶狗的家庭趣事
這篇「網紅」文章《犬》記錄了小狗「饅頭」的家庭趣事。鍾魚寫的是連載式日記,一共分三篇,每篇近200字。
小姑娘說,不是翻譯白話文,而是直接提筆就寫的古文,10分鐘就能寫成一篇。
日記的開始,記錄了小狗的由來:
「昨日,吾一同學,因家中雌犬誕下五小犬,無處養之,便帶於學堂,贈於吾,吾甚愛之。」
她還仔細觀察初生小狗仔的模樣:
「犬因只誕下一月之久,形體小,估摸長三十公分,通體毛色似麻……四肢短嫩,剛適於小行、慢行,立之不穩,吠聲似小貓。」
「饅頭」爪牙漸鋒利,家中惹禍:
「前日,吾出門歸來,正值雨期。開門,犬見吾大喜,四爪飛騰,泥漿飛起,雙爪搭褲,泥梅花數朵於上,只差有心人落款提字。」小魚發出感慨:「此種性格,此種形體結構,竟配上一張無害可親之臉,真可當警之犬,使臉迷惑犯,使力將其繩之於法,不以善哉?」
「最關鍵的是古文日記字數少,寫少了也不挨批。」儘管是打趣,但言談間無不透露著小姑娘古文寫作的輕鬆。
身為鍾魚的媽媽,鄭樂苗同時還是鍾公廟中心小學602班的語文教師,女兒就在自己的班上就讀。她評價,「說實話,我無法駕馭女兒的文言文作文,一是感覺功底有限,改不了;二是一改動,總少了孩子筆下的天真。」
而這也不是鍾魚的第一次文言文寫作嘗試了。她稱,自己最愛文言文遊記,今年上半年,受到課文《小石潭記》的影響,她試著用古文記錄了自己在章水鎮的遊玩經歷。從這開始,她隨性而發,常在周記本裡寫文言文日記,到現在已經有4、5篇了。
四歲開始讀古文,
父母坦言閱讀離不開監督
文言文寫得跟白話文一樣順溜,怎麼辦到的?小姑娘絲毫沒有猶豫地回答:閱讀。
「4、5歲讀《大學》《中庸》,因為有些難,後來放棄了。小學一年級開始誦讀古詩,二年級能背《弟子規》《三字經》,四年級可以背《道德經》」雖然是有些艱澀的古文經典,但搭配上書上的簡單注釋,小魚說,自己一口氣讀下來,不難。
當然,孩子的起步閱讀離不開父母的陪伴與監督。
有趣的是,鍾魚的父母鍾丙辰、鄭樂苗同在鍾公廟中心小學當教師。媽媽鄭樂苗是小魚的語文教師,爸爸鍾丙辰有著21年的教齡,在教計算機之前,也有過小學語文、美術、體育的教學經歷。最關鍵的,他還是一名國學愛好者。
「不管今後走去哪裡,從事哪個行業,必須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學習藏在經典裡的智慧,古文就是基礎。」鍾丙辰暗自為女兒安排了一個閱讀成長計劃。
一歲起,小魚就浸潤在五顏六色的故事裡。那時,鍾丙辰的「樂事」是隔三差五地跑到新華書店淘兒童繪本,他的口味很挑,總是請書店工作人員推薦新到的國外繪本,圖畫精美,文字少,即便價格不斐,也買得爽快。四歲以前,每晚在床前陪伴小魚的親子閱讀,則是媽媽鄭樂苗的必修課。
前兩年,四年級的小魚開始每早誦讀20分鐘的古文,「大聲朗讀」是鍾丙辰定下的規矩。《幼學瓊林》《增廣賢文》《古文觀止》……精心為小魚挑選書目的同時,他也每每認真陪讀。
幾年前,鍾丙辰又破費周折地聯絡了學校幾名青年教師,開展了一個名為「原生態閱讀」的調研課題,目的就是為包括女兒在內的孩子們尋找合適的課外閱讀書目。
在小魚的印象裡,也有因為「不合作」,被爸爸關小黑屋的懲罰經歷。鍾丙辰以為,「孩子總喜歡輕鬆的,但閱讀就像練舞蹈基本功一樣,必須要讓孩子堅持積累。」雖然,閱讀成了「硬性指標」,但夫妻倆卻幾乎沒有給孩子報過課外的補習班。
非常有意思的是,一家人的生活著實偏愛「中國風」,去年,鍾丙辰給女兒打造了一間頗有古韻的書齋,其中不少家具是他自學榫卯工藝做成的。而媽媽,拉著小魚手工製作起一些棉麻布衣,希望一針一線間帶女兒感受傳統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