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同胞來大陸蓋了個藝術村,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你知道在哪嗎?

2020-12-04 劉小順

這裡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隨著中國國力的迅速提升,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對中華文化感興趣,不僅學習漢語、學習漢字,還想更多地了解中華文化的歷史和內涵。

這次我和一群對中華文化非常感興趣的國際友人一起來到位於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腳下的「華泉小村」,一方面我們在這裡可以欣賞到「世界自然遺產」龍虎山的絕佳風光,另一方面也為大家提供了深入了解和體驗中華文化的機會。

華泉小村位於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景區內,佔地250畝,是集旅遊、休閒、住宿、娛樂、體驗於一體的綜合藝術村,由「臺灣首富」王永慶之女王瑞華女士和臺灣教父級音樂大師劉家昌先生聯手打造,旨在保存和宣傳中華傳統文化,並為當代的中國藝術家提供理想的創作和創業場所。

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有著非常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傳統文化基礎,所以在這裡宣傳和弘揚中華文化是再合適不過的選擇。華泉小村特地設置了「中華文化精舍」,其實是一個非常現代化和有特色的中華文化博物館,對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從各角度和領域向大家進行了全面而生動的介紹。

都說中華傳統文化在臺灣地區保存得比較好,這不,臺灣同胞特地來大陸向外國友人推廣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這樣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感動嗎?王瑞華女士就表示,她蓋這個「華泉小村」,最重要的目的並不是賺錢,而是真正能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積澱盡到自己的一份心力,也是有很深的情懷在裡面的。

在「中華文化精舍」,還特地使用了各種高新科技讓外國友人能夠親身體驗和享受中華文化之美,比如這位法國小哥,站在一塊顯示屏前,聽著各種中國傳統樂器演奏出來的音樂,都有些如痴如醉了。

還有,大家圍繞著這一具中醫人體穴位模型,在下面的屏幕上選擇各種疾病,就能顯示相關的穴位信息,這可讓外國友人們都大開了眼界!

如果有越來越的外國友人能夠來到「華泉小村」感受中華傳統文化,讓中華文化真正走向世界,真正讓所有人都對中華文化感興趣,這還真是一件功德圓滿的好事!

參觀完「中華文化精舍」,外國友人們又一起去體驗了書法課程,在曾經登上過央視屏幕的鷹潭籍著名書法家丁忠兵老師的耐心教導下,你看看外國友人這書法是不是還挺像模像樣的?沒錯,不要懷疑,這位外國友人的中文名據說就叫「超人」哦,有沒有很酷?

大家一起拿著自己寫好的書法作品進行展示,其中很多外國人的中文字都是默寫出來的,想不到外國人如今的漢字水平已經這麼厲害了,相對於用電腦太多而「提筆忘字」的不少中國人來說,也真是讓我們感覺有些慚愧啊!

這是在「華泉小村」街道上的一面藝術牆,被取名為「奇蹟」,是很多當代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幾乎一眼望不到頭,風格各異,是令人賞心悅目的一道風景線。

而其中最特別的一幅作品,應該就是劉家昌先生的畫像了,他為「華泉小村」的建設傾盡了心力,算得上是「華泉小村」之父,他現在也基本上隱居於此,如果你來華泉小村,很有可能會遇到他。而說起劉家昌先生的作品,很多人應該耳熟能詳,比如《一簾幽夢》、《月滿西樓》、《小丑》等等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想想現在臺灣同胞都到祖國大陸來花巨資、投心血建設這麼一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村」,而我們卻有很多大陸同胞在想辦法「反中醫」、「反傳統」,對此,我們是不是該有所反思呢?為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壯大,我們是不是也該多做點什麼了?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劉小順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相關焦點

  • 臺灣華藝風採書畫展在板橋藝術村開展
    12月7日,臺灣華藝風採書畫展在板橋藝術村開展。貴州、臺灣兩地的知名藝術家和花溪區委宣傳部、統戰部、文旅局、文聯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開展儀式。據了解,此次書畫展以「交流、弘揚、促進藝術文化」為主題,由臺灣華藝女子畫會與花溪板橋藝術村共同發起舉辦,共展出臺灣書畫家創作的100餘幅作品,並於12月7日至12月29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 臺媒:大陸引進臺灣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弘揚儒學
    臺媒報導稱,為弘揚儒學等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陸中華書局引進臺灣高中使用的「中華文化基礎教材」,並將在大陸中小學推廣。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聯合報》報導,大陸中華書局將正式引進臺灣高中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並在此基礎上修訂出版教材「中華文化基礎教材」。
  • 王毅表示: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促進兩岸和平發展
    在大陸,過去60多年,大陸文化建設在探索中前進,在曲折中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大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文化建設迎來前所未有的繁榮,取得舉世矚目的成果。今天的大陸,中華文化處處生機勃勃,傳統與現代相互融合,東方與西方彼此借鑑,內容不斷創新,影響日益擴大。在臺灣,中華文化薪火相傳,枝繁葉茂。臺灣同胞博採眾長、兼收並蓄,形成了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
  • 臺灣作家眼中的中華文化
    ,兩岸同胞都在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筆者在與臺灣同胞多年的交往中,接識了不少臺灣作家,他們就是臺灣同胞中弘揚中華文化的代表。以下就是李敖、龍應臺、余光中等臺灣作家的中華文化觀。     記者:您怎麼看兩岸文化的緊密聯繫?     李敖:我們都是中國人嘛,自然兩岸文化緊密聯繫。文化人類學研究揭示,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有著密切的血統關係。
  • 王偉忠:臺灣是多元文化 但重視中華傳統
    王偉忠:臺灣是多元文化 但重視中華傳統    王偉忠:眷村文化其實在中國近代史裡面非常重要的一環。    竇文濤:怎麼講?    王偉忠:因為它是中國近代史裡面一個近代民族遷移的故事。    謝念祖:非常大的遷徙。
  • 祛魅「中華傳統文化在臺灣」,破解「文化臺獨」第一步
    以下為原文: 從「漢服」談社會主義工業化傳統 首先,我希望兩岸青年尤其是臺灣的青年同胞,理解一下當前的文化傳承和創新的大時代背景。 我們之前(在論壇現場)看的是漢服文化表演,而文化是對政治經濟的反映,霍布斯鮑姆定義的「雙元革命」深刻影響了現代世界,我們中國也有類似的「雙元革命」,那就是這七個字:「社會主義工業化」。 為什麼呢?先說社會主義。 我們知道,漢服迄今並沒有明確的定義,而是近些年來大家認為的古代華夏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在現代某種意義上的再生。 什麼是華夏?
  •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
    * 簡介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簡稱全國臺聯)於1981年12月27日在北京成立。是臺灣同胞在祖國大陸的同鄉會組織。全國臺聯歷任會長為林麗韞、張克輝,現任名譽會長張克輝、會長楊國慶。  全國臺聯是臺灣各族同胞的愛國民眾團體。
  • 臺灣同胞:大陸青少年也是蠻潮的
    主辦方對記者介紹說,今年有大陸參展單位180餘家,臺灣參展單位120餘家,涵蓋圖書、數字出版、期刊、動漫、圖書館等上下遊產業機構,共有約10萬種新書、精品書和暢銷書參展。其中既有讀者喜愛的文學類、生活類、少兒類圖書,也有適合兩岸圖書館藏、學術研究的中華史料典籍。
  • 兩岸同胞如何傳承中華文化
    對現行中學社會領域課綱進行修改,不再依循「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架構,「中國史」內容將由1.5冊縮減為1冊,在高中「中國史」教學中不再使用傳統的朝代編年史,並將「中國史」放在「東亞史」架構下呈現。    試問,面對民進黨當局「瘋狂」的「去中國化」,兩岸同胞如何傳承中華文化呢?
  • 國臺辦:大陸將一如既往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5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的一年,我們將持續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一如既往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促進兩岸同胞共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  「2019年,廣大臺灣同胞對加強兩岸交流合作的期待與民進黨當局的限制打壓形成強烈對比;兩岸人員往來、各領域交流合作發展的勢頭與民進黨當局的倒行逆施形成強烈反差。」
  • 大陸人在臺灣:感受濃濃的中華傳統文化
    我們這行的,通常在外面跑來跑去,我在外地工作已經三十年,但臺灣讓我感覺特別方便,更難得的是,這邊保存了許多在我們那邊沒有的中華傳統文化。    我來臺灣五個多月,環境很不錯,生活相當便利,目前的政策還限制家人和太太到這邊定居,他們只能用探親方式來看我;但三個月時間就要離境,非常麻煩,希望能改善。    臺灣到處有小吃店,各有各的特色,也都很好吃,解決了我日常生活重要的「食」的問題。    臺灣小吃店在大陸很有名,很多店保持了大陸北方的傳統味道。
  • 中華文化研習營開營 14位臺灣同胞和臺籍學生參加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昨天,由天津市中華文化學院等主辦的第二屆「中華文化研習營」開營。據悉,來自本市醫療、企業及各大院校的臺灣同胞和臺籍學生參加此次活動,此次研習營在天津市和陝西省進行實地教學。
  • 讓臺灣學生了解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責任
    崑曲、刺繡、九連環、剪紙、燈彩、蘇扇、木刻年畫等7個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走進課堂,現場講授非遺文化,展示技藝絕活,讓學生們近距離體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也可以說是兩岸文化交流的典範。
  • 國臺辦:「31條措施」讓臺灣同胞在兩岸影視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得到...
    請問臺灣同胞在參與兩岸影視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還取得哪些成果?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應詢表示,一年多來,臺灣同胞在參與兩岸影視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得到更多的參與感、獲得感和融入感,他們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努力,也進一步促進了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首先,在參與兩岸影視交流合作方面。
  • 一個媽祖牽起兩岸同胞 臺灣參訪團赴長島交流媽祖文化
    活動現場(圖片來源:山東臺辦)中國臺灣網6月4日山東訊 5月31日上午,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驚豔震撼的獅子舞、熱情豪放的大秧歌,煙臺市長島縣廟島迎來了遠道而來進行媽祖文化交流的臺灣同胞。活動現場(圖片來源:山東臺辦)據悉,為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充分利用煙臺市媽祖文化歷史悠久的資源,弘揚媽祖「立德、行善、博愛」的精神,煙臺積極開展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京舉行 密切同胞情感增進民族認同
    本屆論壇以「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為主題,旨在進一步闡發與弘揚中華文化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特別是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中華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是密切兩岸同胞感情、增進中華民族認同的精神紐帶。」張志軍在致辭中表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擴大深化兩岸文化領域交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和兩岸關係發展的內在要求。
  • 大陸給臺灣同胞發「身份證」了!
    對於臺灣同胞,大陸的優惠措施,那是一項接一項啊。   比如,今年有一名臺商在墨西哥被殺害,其家屬尋求大陸駐墨大使館協助,事後家屬接受大陸官媒採訪時說,「讓所有旅居在外國的臺灣人知道,發生事情的時候,中國大使館能提供最有效的協助」,即為一典型案例。
  • 一個媽祖牽起兩岸同胞,臺灣參訪團赴長島交流媽祖文化
    5月31日上午,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驚豔震撼的獅子舞、熱情豪放的大秧歌,煙臺市長島縣廟島迎來了遠道而來進行媽祖文化交流的臺灣同胞。在碧海藍天下,兩岸人民因媽祖文化的心連心而再度手拉手。 2013年經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考察論證,命名長島為「中華媽祖文化之鄉」。  據長島縣博物館館長郭賢坤介紹,媽祖文化在傳播過程中,與在地文化發生聯繫,形成了媽祖文化的地方類型。長島以民間媽祖信仰為載體,積極研究、整理、挖掘媽祖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長島「北方媽祖文化節慶體系」。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京舉行:密切同胞情感增進民族認同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執行主席王欽敏,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出席開幕式。本屆論壇以「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為主題,旨在進一步闡發與弘揚中華文化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特別是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 大陸藝術家:臺灣觀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喜愛深入骨髓
    12日,蘇州市評彈團在臺北舉行媒體見面會,被譽為「評彈皇后」之稱的盛小雲領銜亮相,並攜蘇州市評彈團多位藝術名家與書壇新生代共同演出精彩片段,讓臺灣同胞提前感受蘇州評彈這一「中國最美的聲音」。主辦方介紹,盛小雲、王池良、張麗華等蘇州市評彈團的藝術家們,將為臺灣觀眾帶來「四大名著專場」「蘇州評彈經典專場」,以及包含《三笑》《梁祝》《西廂記》《長生殿》等著名彈詞曲目的「古代愛情專場」等精彩演出,保證讓臺灣民眾盡情沉醉於中華傳統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