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不止宋徽宗擅長畫馬,還有這兩位,都曾得到蘇軾高度好評

2020-12-18 阿琳科技說

馬的形象出現在繪畫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是較為模糊的巖畫形式。在之後漢代壁畫,畫像磚中馬的形態更趨完善,呈現出簡潔,豐實的雄壯之美,這為後來鞍馬畫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以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為例,在這幅畫中,馬被刻畫的神採飛揚,頗具靈動意味,馬的形象烘託了故事情節,豐富了畫面的布局,雖然它不佔據畫面的主體,卻增添了畫面的浪漫主義情調。儘管在造型上還存在瑕疵,「皆螭頸龍體,矢激電池,非馬之狀也」,但馬的形象已開始被藝術家納入人物畫之中,無形中加速了鞍馬畫的成熟。

唐代伊始,鞍馬畫進入發展的興盛期,開始以一種獨立的繪畫形式出現。鞍馬藝術在唐代得到蓬勃發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鮮卑族的尚武精神影響著唐代貴族,鞍馬是唐王朝取得政權的重要戰爭手段,馬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時間朝野上下詠馬,畫馬之風日盛,鞍馬繪畫也正式從人物畫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畫科。其次,繁榮富足的經濟為藝術的發展注入無窮活力,鞍馬畫在唐代呈現出多樣的藝術形式,諸如捲軸畫,壁畫,陶俑,浮雕等,但富麗大氣,遒勁爽朗是這一時期鞍馬藝術的主要特點。唐代鞍馬畫與人物畫相像,在造型上都呈現出豐腴肥碩的美感,張力十足,飽滿圓潤。鞍馬畫的繁盛也催生出一大批畫馬高手,如陳閎,曹霸,韓幹,韋偃,張萱等。杜甫曾描述曹霸筆下之馬:「是是牽來木樨下,迥立閶闔生長風」,唐代鞍馬形象顯露出的自信豪邁,氣度不凡正是這一時期審美標準的體現。國家氣度被賦予馬的形象之上,是時代精神的體現。理論方面,南北朝時期的畫馬高手毛惠遠曾著有《裝馬譜》(今佚),鞍馬分科之後的歷代畫史,畫論皆有禽馬畫論述,韓幹曾著有《雜色駿騎錄》,關於鞍馬繪畫的題畫詩更是大量出現,清人陳邦彥編撰的《歷代題畫詩》一書中,專設了禽類,其中收錄有諸多題畫馬詩,可見歷代畫家,文人對鞍馬畫的推崇。

唐以後的鞍馬畫雖已過鼎盛期,但隨著宋代文人畫家介入鞍馬畫創作,文人畫淡雅清逸的審美格趣開始賦予這一題材新的美學理念。文人畫理論的倡導者蘇軾與李公麟關係密切,為李公麟繪畫藝術寫過大量的題畫詩,其中不乏對李氏鞍馬繪畫藝術成就的描寫。蘇軾曾評價李公麟的鞍馬繪畫:「龍眠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這是對李公麟筆下形神兼備的鞍馬作品極高的讚譽。從其一生的藝術軌跡來看,李公麟成名於畫馬,鞍馬繪畫是李公麟學畫之始便主攻的繪畫題材。《宣和畫譜》收錄了多件李公麟鞍馬繪畫的作品,如《弄驕人馬圖》﹑《十六小馬圖》﹑《好頭赤》﹑《天馬圖》﹑《沐猴馬》﹑《三馬圖》﹑《天育驃騎》等。

被畫史歸於「軒冕才賢」一類的李公麟,其身份雖非職業畫家,但追溯其師承卻又與職業畫家緊密聯繫在一起。關於李公麟畫馬的師承,《宣和畫譜》有這樣的記載:「公麟初喜畫馬,大率學韓幹,略有增損」。作為唐代宮廷畫師的韓幹,出身微末,以畫馬著稱於世,代表作品有《牧放圖》等。對於韓幹鞍馬繪畫的藝術成就,宋人尤為推崇,甚至文人畫領袖蘇軾也對其極為讚賞,為韓幹鞍馬繪畫題詩數首之多。從蘇軾的一些評價可以看出,韓幹雖為唐宮廷畫師,其筆下藝術形象卻能做到「近自然」的形神具備,這美學理念上接近蘇軾的「傳神與相一道」的形神觀念。以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照夜白圖》為例,此畫為韓幹的代表作品,刻畫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騎,用筆洗鍊,線條遒勁,圖中馬的形象被繫於木樁之上,張目圓睜,四蹄掙扎,仿佛能聞嘶鳴之聲。體現了韓幹高超的藝術觀察力和表現力,反映出唐人銳意進取的時代精神和自信昂揚的豪情。

整體來看,如果說韓幹等人代表了唐代鞍馬畫的高峰,那麼發展至李公麟則是境界大不相同。作為宋代人物畫無可爭議的巨擘,李公麟一生創作過大量鞍馬題材的繪畫。其中就有為蘇軾創作的《三馬圖》,蘇軾還專門作《三馬圖》贊以記之,今天也成為研究李公麟鞍馬繪畫的重要文獻資料。其中記載:軾嘗私請於承議郎李公麟,畫當時三駿馬之狀,而使鬼章青宜結效之,藏於家。

在院體畫與文人畫並生的宋代,李公麟本人雖然畫藝精進,但其本質卻為地道的士大夫身份,身份的差異使其筆的鞍馬畫必然有異於宮廷畫師,對於鞍馬畫的擅長和創新性表現,是以業餘身份進行繪畫創作的其他文人畫家所難以企及的。蘇軾在《次韻子由書李伯時所藏韓幹馬》一詩中曾評價李公麟的鞍馬畫,在這首詩中,蘇軾認為李公麟的鞍馬畫已脫離世俗,成為表現自我情感的媒介。其中「意在萬裡誰知之」,李公麟借馬的形象來表現其「腹中事」,婉轉的寄寓了自己的主觀情思。與李公麟相比,「幹惟畫肉不畫骨,而況失實空餘皮」,韓幹的鞍馬畫形真有餘,而在表現內在神情和主觀意趣上稍顯不足。

可見,李公麟畫馬師法韓幹,卻又能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也與他自幼心通意徹的學藝經歷和逸群天資不無關係,李公麟家藏森然,使他自幼便有機會接觸歷代高手的名作,悉心臨摹揣測故人之意,加之其人學養全面,常能深察前代畫作懿旨,又能融入自身文人士大夫審美意趣於其中,這是李公麟鞍馬畫深具文人化取向的前提條件。另外,李公麟盛年時期喜作鞍馬繪畫,甚至一度達到了痴迷的境界,蘇軾在《和王晉卿題李伯時畫馬》詩中曾云:「豈惟馬不遇,人已半生痴」。正是出於對鞍馬畫的迷戀,李公麟對於物象的細緻觀察常能做到「終日不去,幾與俱化」的境界,這與韓幹「陛下廄中皆臣師」的創作態度極為相似。《宋史》記載:「黃魯直謂其(李公麟)風流不減古人,然因畫為累,故世但以藝傳。」可以得知,李公麟的文人本質,必然使其繪畫有別於前代宮廷職業畫家。與韓幹的鞍馬繪畫相比,李公麟做到了兩點不同。

其一,從造型的角度來看,韓幹筆下的唐馬,大都圓潤膘肥,代表了唐代宮廷審美的標準。與韓幹同時代的杜甫曾題詩云:「幹惟畫肉不畫骨」,生動展現了韓幹主要強調的是體肥肉壯的鞍馬形象。這種肉感的造型是唐代崇尚豐滿之美的體現,正是基於時代審美的需要,以韓幹為代表的鞍馬繪畫大都呈現出豐碩肥壯的藝術造型。與韓幹相比,李公麟筆下的宋馬形象不強調剛性的豐滿肌肉,而呈現腿細身長的造型特點。其意在突出「神清骨俊」的輕捷之感和清理自華,骨肉兼備的平淡之美,這顯然是被藝術加工了的「意趣」形態。「骨」與「肉」體現了不同的審美內涵,其中,「骨」為內容,它重在表現馬內在的精神氣質,而「肉」為形式,重在表現外在的形象。作為李公麟的詩畫好友,黃庭堅在《次韻子瞻和子由觀韓幹馬,因論伯時畫天馬》一詩中指出:「李侯論幹獨不爾,妙畫骨相遺毛皮」,馬的形象在李公麟筆下,不再表現肥美的體態,轉而強調「畫骨」。

但李公麟絕非只表現一具馬的骨骼,他只是已脫離形的藩籠,直指物象內在的精神氣質,其筆下的馬已不是簡單的眼中之馬,而是飽含著自己的情感﹑思想的「真龍」神物。所以,黃庭堅在詩中認為單純表現馬的肉感是只取皮毛的表象,而難現「入骨」之妙,同時認為李公麟在韓幹的基礎之上對馬的「骨相」有了深入刻畫。筆者查閱史料發現,黃庭堅為李公麟所作題畫詩,多集中於元祐三年,元祐年間黃庭堅在秘書省為官,而李公麟亦在京師任刪定官﹑承議郎等文散官職,想必有較多的時間和機會見到李公麟的鞍馬畫作品。黃庭堅作為宋代飽學之士,其品畫、鑑別能力眼光獨到,他的觀點代表了宋代士夫階層的審美理念。

相關焦點

  • 畫馬--韓幹
    《牧馬圖》原為《名繪集珍》冊中之一幀,左有宋徽宗趙佶的「韓幹真跡,丁亥御筆」題字。    韓幹,唐畫家。京兆藍田(治今陝西西安)人。相傳年少時曾為酒肆僱工,經王維資助,學畫十餘年而藝成。擅繪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畫馬,曾師曹霸而重視寫生。經歷唐玄宗年間,被召入宮封為「供奉」。
  • 擅長畫馬的女畫家Abigail
    Abigail Guttong,來自於美國的著名女畫家,非常喜歡油畫系列的作品,她尤其擅長於戶外的動物寫生繪畫。她是一位高產的油畫大師,在國際藝術繪畫界屬於一流的大師人物。
  • 關於畫馬這件事,這位畫家是最專業的-唐代畫家韓幹的故事
    馬作為人類的好幫手和好朋友自古以來就受到中國人的喜愛,在傳統中國畫中一直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有不少畫家皆以畫馬出名。畫馬名家有北宋李公麟、元代趙孟、近現代徐悲鴻,還有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唐代畫家韓幹。韓幹的畫藝比較全面,除了他最擅長的馬之外,他還擅長畫人物像。而韓幹之所以能將馬畫的惟妙惟肖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對寫生的重視。其實原本皇帝的想法是讓他拜當時的畫馬大師陳閎為師,而他卻說:"臣自有師,陛下內廄之馬,皆臣師也。"而正因為此,使得他畫的馬能夠很快超過古人,並成為後代畫馬名家李公麟、趙孟等人學習的對象。
  • 蘇軾米芾蔡襄黃庭堅和宋徽宗,作品最值錢的還是蘇軾
    即便是在和當時的大名家,也就是被後世所評價的宋四家,蘇軾、米芾、蔡襄和黃庭堅,把宋徽宗的書法作品放在他們這些人當中,也是不遑多讓,各有千秋。而且從獨創性以及書法地位來說,宋徽宗甚至還超過其中的幾個人,他的瘦金體可謂是獨步天下,不管有多少人不喜歡這種金戈鐵馬、鐵鉤銀劃,但是本質上,這種字體確實非常獨特,完全顛覆了以往的書法書寫形態還有審美,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書體。
  • 宋徽宗趙佶:不只有瘦金體,竟然還有鷹!
    今天看到一句歇後語: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都是好話(畫)!忽然想看看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到底長啥樣呢?宋徽宗和趙子昂也許就分別是那文人騷客和孤家寡人的皇帝!趙子昂,又名趙孟,的確是博學多才,能詩善文,他在書法成就更是上了中學時代的教科書,他開創「趙體」,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小時候還曾裝模作樣的臨摹過其作品,他的書法成就也經常作為歷史必考內容來出題。
  • 畫馬名家宮春虎、彭銘利 相會津門聊畫馬
    8月27日,著名工筆畫家彭銘利專程前往天津,拜會了著名的畫馬大家宮春虎先生。兩位名家圍繞畫馬的技法、意境、創新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是這方面的領軍人物。 宮春虎先生是一輩子專注畫馬的名家,他17歲時就得到畫馬名家
  • 劉永濤擅長畫馬 駑馬十駕六馬仰秣一馬當先
    中國歷史上不乏畫馬大家,他們都在自己所處的歷史時代,畫出了個人風格與時代風貌。 而今,軍人出身的國畫名家劉永濤,以馬為題材作畫,歷經數十年刻苦研究,大膽探索,在構圖與筆墨上,將書法與繪畫融匯,又適度汲取西方繪畫特點,努力探索著新的畫馬風格。
  • 他是徐悲鴻情敵,也擅長畫馬,生前窮困潦倒,死後一幅畫賣1.28億
    他是徐悲鴻情敵,也擅長畫馬,生前窮困潦倒,死後一幅畫賣1.28億徐悲鴻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十分厲害的畫家,聞名遐邇一幅畫動輒都是上億。他的一幅畫就是遺作,讓別人補全都能賣出4370萬。這幅4370萬的畫作,那可是都有來頭。
  • 曾虹賓藝術評論系列之喬建峰畫馬
    源於自己的專業知識,收藏書畫,我對書畫家和書畫的選擇都有著自己特定的標杆,除了看書畫家的傳統繪畫功底外,我更看重書畫家的人品、閱歷!還有畫外功的修為。在十四屆中國書畫節會場,我無意中走到一位畫馬的畫家展位前,畫家正在專心作畫,周圍喧鬧的場景對他好像沒有絲毫影響。他正在神情專注的創作一幅雙馬圖。只見他時而中鋒,時而側鋒,或疾或徐,或塗或寫,運筆自如。
  • 原來豪放詞人,不止有蘇軾,辛棄疾,還有他
    說起豪放詞詞人,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蘇軾和辛棄疾,其實去翻翻宋詞,你會發現其實豪放派詞人還有很多,比如這位朱敦儒,他的作品也不輸蘇軾和辛棄疾的好奇。以他的《鷓鴣天,西都作》為例,來看看他是如何藉助詞來傳達心中的豪情萬丈的?
  • 小雞寶寶考考你,下列哪個畫家最擅長畫馬? 6月23日螞蟻莊園答案
    18183首頁 支付寶 小雞寶寶考考你,下列哪個畫家最擅長畫馬? 6月23日螞蟻莊園答案 小雞寶寶考考你,下列哪個畫家最擅長畫馬?
  • 他與徐悲鴻都是畫馬大師,卻不因為畫馬出名,被譽為「當代畫聖」
    談到畫馬,許多人一定會想起一代大家徐悲鴻。因為現在許多人都喜歡在家裡中堂都會掛一幅萬馬奔騰地圖」,其中大部分都是臨摹了徐悲鴻的作品。然而,許多人對徐悲鴻的理解只是以畫馬而聞名。然而,卻不知道同樣有一位畫馬大師,被譽為「當代畫聖」,「東方的倫勃朗和米蓋朗基羅」。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卓有成就的動物畫、人物畫一代宗師。他就是中國現代畫家罕見的細緻畫作大家劉繼卣。重色、小手繪、大寫意的畫家非常全面。除了畫馬,其他的動物也是一樣優秀的,並且還擅長花朵。特別是他在細緻的人物畫和寫意動物繪畫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
  • 畫馬高手韓幹曾受詩人王維資助
    從唐代的韓幹到北宋的李公麟,再到後來的趙孟頫,都喜歡畫馬、擅長畫馬。但是在唐代以前的畫家畫馬都只停留在臨摹或是描摹的階段,直到從韓幹開始,畫馬才從臨摹走向寫生。  韓幹剛入宮時,宮中有一個叫陳閎的畫家擅長畫馬。唐玄宗於是命令韓幹拜陳閎為師,並且讓他照著陳閎的作品依樣摹畫,但遭到韓幹拒絕。玄宗覺得很奇怪,韓幹說:「我有我自己的老師。
  • 中國歷史上的畫馬名家,來看看和徐悲鴻比,誰更厲害!
    其實, 中國歷史上的畫馬名家,可不僅僅是徐悲鴻,還有很多藝術界的老前輩們也擅長畫馬。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他善畫人物畫像,尤善畫馬,重視寫生,皇帝命他拜當時畫馬名家陳閎為師,他不聽命,說:「臣自有師,陛下內廄之馬,皆臣師也。」 韓幹經常到馬廄裡去,細心觀察馬的習性,對比找出馬的性格特徵,找出馬的動作規律,並把各種各樣的馬記錄在案。日子久了,人們對韓幹經常進入馬廄習以為常了,甚至他搬到馬廄裡和飼養人一起住了下來,人們都稱讚韓幹筆下的馬是能跑動的馬。
  • 古代名家畫馬寓意深刻
    我國畫馬史上名家輩出,他們或注意實際觀察,將馬的種種形態精確地描繪出來;或不滿足於形似,力求畫出馬的精神,以達到以馬抒懷、以馬寄情的目的。無論重寫實還是通過畫馬來畫人,古代畫家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使畫馬這門藝術表現出真正的中國氣派。
  • 宋徽宗的草書千字文,相比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哪幅作品更好
    但是實際上,在北宋那個時期,生活不完全是這樣一副場景,由於採取的是藏富於民的政策,百姓生活並不像水滸中描述的那麼慘,甚至像武大郎那種身體和頭腦都有問題的人,僅僅是靠賣炊餅,都能養活自己和潘金蓮,還能住上二層小洋樓,這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 劉建國的畫馬藝術
    早年擔任過電影院美工、報刊美術編輯、新聞記者,曾出版多種版本兒童連環畫作品及公安專業書籍。2000年以後開始國畫創作,擅長畫馬、山水及人物。現為當代畫馬藝術研究院畫馬藝術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國學研究會理事;長春美術家協會會員,長春市職工美術委員會主任,長春市朝陽區美協副主席;長春市公安書畫協會副主席,長春尚古豐書畫院副院長。多次參加省內外展覽並獲獎。
  • 徐悲鴻擅長畫馬,《八駿圖》中的八匹馬,是古代的哪八匹馬?
    徐悲鴻是近代的大畫家,尤其擅長畫馬,他畫的馬栩栩如生、生動形象且飄逸靈動,仿佛那些馬正在奔馳著一樣。其中在徐悲鴻繪畫的有關於馬的繪畫中,以《八駿圖》最為著名,這八匹馬形態各異,深得徐悲鴻的喜愛,而且據說這八匹馬可都是有名字的,大家知道這八匹馬是哪八匹馬嗎?
  • 宋徽宗趙佶做了哪些缺德事,榮登昏君榜?他得到皇位就離譜
    很多人都喜歡看《水滸傳》,這本書以北宋徽宗宣和年間發生的宋江等36人的起義為創作的歷史根據,描寫了北宋末年皇帝宋徽宗趙佶(ji,二聲)當政時期,政治黑暗、官僚腐敗,社會矛盾急劇惡化,因此我國北方爆發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故事。
  • 唐朝畫馬第一人,「以夢為馬,以馬為夢」
    馬,在諸多歷史記載與文藝作品裡,都是精銳與神駿的代名詞,比如歷史上著名的「白馬義從」。白馬長槍的將領更是英姿颯爽,同時也是高貴身份的象徵。在唐太宗死後,其生前出徵各地所騎的馬匹,都有雕像保存下來,放置在唐太宗的墓中,總共有六匹,稱為《昭陵六駿》。馬成為唐代畫家重要的繪畫題材。畫家畫馬,是要顯示唐朝的國威和兵力,就像政治畫一樣,含有特殊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