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老師聊教育
進入9月份,很多大一新生馬上就要進入大學了,對大學的生活一定是充滿了期待,想要認識很多學長學姐,想和室友達成非常好的關係,想將自己的大學過的非常有意義,甚至還會想到當時老師說的:「到了大學你們就自由了。」但是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到了大學,你們依舊逃離不了學生的身份,最重要的依舊會是學習,當你們真正的進入學習後才明白,高中老師說的話,只是為了讓學生們更有動力進行學習,而給學生編織的一個美麗的「夢想」,可是馬上就要上大學的大一新生們,就要了解大學的考試形式,這甚至會影響畢業,一定要重視。
大學考試和高中考試的3項對比
大學考試和高中考試算法的對比
經歷過高考的學生都會明白高中的考試成績,基本上就是試卷能夠達到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並不會摻雜其他的因素,所以學生只需要在考試成績上達到優秀,就能夠得到很好的結果,但是到了大學卻是完全不一樣。
大學的成績並不只是最終的卷面分數,而是按一定的比例,將平時表現的成績加上考試的成績,得出的最終結果,平時表現的成績,就是老師根據學生的上課情況給出的分數,而考試成績就是卷面的分數,也就是說不管有哪一項表現得特別好,一旦另一項特別的差,也依舊會掛科,甚至是要重修。
大學考試和高中考試學習上的對比
考上大學的學生一定會明白,高中的學習壓力會有多大,考試前,幾乎要將自己學過的所有知識點都要複習一遍,最終掌握了多少都能在試卷上體現,難度也是非常的大,很多學生都會在深夜裡拼命的學習,也拿不到好的分數,這就是學習能力的問題。
但是到了大學,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較固定的題型,甚至在考試前,老師會給學生題庫,讓學生能有充足的準備面對考試,如果學生真的認真學習了,認真的看了老師給的題庫,再加上平時上課時,表現的非常的積極,那麼考試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一旦考不好那就是學習態度的問題。
大學考試和高中考試靈活度的對比
其實高中的成績對於學生來說就是一個定式,「一是一,二是二」卷面上呈現多少分那就是多少分,沒有絲毫的靈活性,除非是老師判錯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改分數,只要最後的結果是理想的,老師是不會對學生的過程太過幹預。
到了大學就完全不一樣了,考試成績分為了兩個部分,一個是卷面的成績,另一個就是平時的成績,綜合這兩項,老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考試的難易程度等等方面,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調整,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平時的學習非常的認真,非常的刻苦,在老師的心裡立下了好印象,就能夠通過這次考試,所以你掛不掛科更與你的表現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