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5 10:30:21 來源: 南通網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有機更新,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在南通,越來越多的老住宅樓讓人感覺亮堂起來:樓棟修葺一新,小區整潔乾淨,還增設了停車位、更換了陳舊破損的地下管網,建起了賞心悅目的小遊園,住起來舒適又便利。
小區舊貌換新顏,
南通市民生活「靚」起來
昨天,當記者走進狼山腳下的中城小區,濃鬱的復古風撲面而來——白牆黛瓦的樓體上雕飾著古色古香的花紋,就連小區的圍牆都是仿古格調,很難想像這居然是已有近20年歷史之久的安置小區。「推窗見公園,抬頭望狼山,生活在這裡心情真的十分舒暢!」狼山鎮街道狼山社區居民陶建平頗為自豪地帶著記者參觀了小區。
中城小區僅有10幢樓,155戶居民。陶建平介紹,原本小區是米黃色樓體,因年代久遠,牆面漆早已斑駁;小區沒有規劃機動車位,亂停車、亂種植成風。作為2019年我市唯一的老小區綜合整治項目,中城小區整治出了特色效果。整治內容包括:外立面及屋面出新、雨汙分流、樓梯間出新及適老化配置、道路瀝青化、停車位改造及綠化景觀升級、安裝11個安防監控等,獲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我們的小區處在狼山國家森林公園內,鳥語花香的環境讓人心曠神怡。」陶建平介紹說,現在居民下班回家也不用「拼車技」爭搶車位了。每天清晨、傍晚走出家門就能賞景,跑步、健身、跳舞,生活品質明顯提高。狼山社區黨委副書記吳峰介紹說,社區幹部挨家挨戶上門溝通改造事項,得到了居民一致支持。他告訴記者,下一步還將根據居民需要,通過政府服務外包形式引進物業管理公司,讓居民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群眾「點菜」政府接單,
共同打造美麗家園
「變化太大了,路寬了,車好停了。即使下雨天,我們老年人也可以在小遊園裡走一走,聊聊天,真好!」在唐閘鎮街道新華園小區,幾位正在鍛鍊的居民,熱情地向記者談起感受。
對於小區的變化,社區居民讚嘆連連:「辦得好、辦得實,辦到了大家心坎上。」新華園小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共有400多戶。由於年代久遠,小區設施老舊、牆面剝落、樓頂漏雨、停車困難、配套缺失……看著周邊一個個新小區陸續建成,這裡的居民也盼著能改善居住環境。2017年,新華園小區改造工程被列為市、區兩級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各級政府部門在人力、技術和資金上全力以赴,同年6月項目開始實施、當年年底完工。改造內容包括:地下雨汙水管道改造、屋頂平改坡、樓宇出新、道路拓寬、綠化增補提檔、增設停車位和適老休閒設施等。
而在改造前,南通市、區兩級政府充分尊重居民的差異化需求。在定方案、定設計之初,多次徵求群眾意見,群眾「點菜」、政府接單,兼顧整治和管理。為確保工程質量和改造效果,新華園小區改造施工前,率先拆除太陽能熱水器109臺、違章搭建20餘處。在施工期間,時刻關注工程質量,社區工程監督小組層層把關,每周召開工程例會,現場查看工程進度,對施工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協商,拿出最優方案,社區幹部和社區居民齊心協力,共同打造美麗新家園。
老舊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是群眾廣泛吐槽的「痛點」。今年,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崇川區因地制宜,一個小區一個對策,在條件允許範圍內儘可能補齊短板,缺什麼補什麼,和小區居民一起商量著辦。「比如易家橋新村東南片缺少鄰裡活動室,我們就在南側沿河場地上新建一個,方便老年人活動休息。比如新桃園有樓幢已經試點安裝了電梯,其他樓幢也有加裝的意願,那麼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單元入戶位置預留了電梯井位,並積極引導居民走申報流程。」崇川區住建局主要負責人介紹說。
拆除違章建築,
民生工程統籌兼顧
昨天上午,虹橋新村100幢~129幢間,幾輛推土機正在緊張作業。抓斗緩慢、準確地降下,幾間違建小院的外牆土崩瓦解。
今年,崇川區將老小區整治項目全面「提檔升級」,部分老小區樓頂將重做防水層與隔熱層,拆違利劍指向存在多年、拆除難度極大的樓頂違建。今年以來,崇川區將拆違與老小區改造這項民生工程統籌考慮並實施,共計14個小區違建2740處,違建總面積4.98萬平方米。
老舊小區違建原因複雜、時間跨度大,拆除難度大,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攻堅戰。崇川區明確屬地街道主體責任,強化街道、城管協作配合,各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統籌推進實施:虹橋街道為拆違成立了19個工作組,動員了全體機關幹部和社區幹部深入社區一線督戰;學田街道實行分組入戶、掛圖作戰的方式落戶到人;和平橋街道召開老舊小區改造居民座談會調查民情民意,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準確把握拆違時間節點;城東街道成立拆違工作組夜間入戶向群眾宣傳,排查有效信息,至當事人單位開展約談工作,聯合公安打擊惡意抗拒拆違行為,有效促進了違法建設的拆除。據統計,崇川區已拆除違建663處共計9189平方米,佔違建總處數的24%,另拆除不在摸排中的老小區違建319處共計3920平方米。
老小區從「髒亂差」向「美淨齊」逆生長,不僅要拆完,還要建好。記者獲悉,拆違工作結束後,老小區下水管網改造、電纜入地等工程將隨後實施,「多管齊下」、多網合一的新環境指日可待。
458個老小區,
「成熟一個改造一個」
老小區改造一端連著民生幸福,一端連著城市發展。
記者從南通市住建局了解到,目前,南通市區共有2000年前建設的老小區458個。哪些老小區能夠被列入計劃?門檻是什麼?結合百姓需求,政府又會做哪些努力呢?南通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老小區改造工作,專門成立了老舊小區改造的指揮部,並將2000年之前的老舊小區分為破舊片區和老舊小區兩大類,分門別類制訂改造預案,按照「群眾自願、政府組織、市場運作、資金平衡、整體改善」的原則,堅持「成熟一個改造一個」。
「長效管理是老舊小區改造的最後一步,也是能鞏固改造效果的關鍵舉措。」南通市住建局物業管理處處長周海雲表示,將充分利用三年改造這一契機,在小區改造前超前謀劃,研究探索老舊小區封閉、收費管理和物業管理新模式。結合「社區主導,業主自治」的長效管理思路,探索將物管費與水電氣捆綁收取等舉措。同時,建立老舊小區長效管理的專項基金,加強聯合執法力度,通過考核實行以獎代補,保證老舊小區改造後的長效管理落實。
記者蔣嬌嬌 尤煉
一鍵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