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神兵利器不多,與古龍、梁羽生的作品比起來,簡直少得可憐,為何金老先生不在書中多塑造一些神兵利器呢?原因在於兩個字——內力。
金庸作品與其他小說不同,金老先生別具匠心,他將武俠作品中的神功與中華道家養生鍊氣功法融為一體,因而衍生出了「內力」這種東西,在魔幻小說中,「內力」相當於魔法師的法力;在修真作品中,「內力」則如同修真者的真氣,魔幻、武俠、修真,三者本質其實是一樣的,都是通過鍛鍊體內一種能量,從而達到非人的地步。
所以在金庸小說中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高手皆空手。蕭峰掌力無雙,一對肉掌縱橫天下罕逢敵手;段譽指力過人,「六脈神劍」儼然便是修真「御劍術」;再如後世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郭靖、楊過、周伯通、張三丰、張無忌等人,幾乎都以一雙肉掌與人交手,極少仰仗武器取勝,所以要想考證金庸筆下某人是不是高手,只需看看他是否依賴兵刃即可。
不過金庸先生小說作品太多,內容涉及面很廣,因此他筆下的神兵利器雖然少,卻也存在那麼幾件神品,如《神鵰俠侶》中的玄鐵重劍,通體由玄鐵打造,威力驚人,再如《倚天屠龍記》中的倚天劍與屠龍刀,這對刀、劍也是神品,削金斷玉,輕而易舉。除此之外,在《天龍八部》中,金老先生也悄悄塑造了一柄神劍,它也是金庸筆下最被人忽視的一件極品武器。
一切都要從段譽的傳奇經歷說起。
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段譽何許人也?大理鎮南王之子,伯父膝下無子,不出意外的話,將來大理皇位將落到他頭上,擁有這樣的背景,段譽自然與別的年輕人不同,所以在無量山上,手無縛雞之力的他敢於同無量弟子作鬥爭,結果機緣巧合下,他竟然解開了困擾無量山派數十年的「無量玉璧之謎」。
無量劍宗歷來都有一個傳說,傳說無量玉璧中曾有仙人舞劍,其劍術神乎其神,從所未見,絕非凡人所能及,無量玉璧遂成為無量劍宗的至寶,每一任掌門都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夠解開其中的奧秘,得以一窺仙人的廬山真面目,從而實現人生偉大理想,可惜鷸蚌相爭,偏讓漁翁得了利,而這位「漁翁」正是《天龍八部》主人公——段譽。
段譽因偷聽無量弟子對話,被其追殺,一路逃亡,結果腳下不慎,摔下無量山,一路連滾帶爬,落到了無量山底,明月在天,溪水潺潺,好一個人間仙境,段譽樂而忘憂,一路欣賞美景,看著看著,竟然給他發現了一個秘密,遂進入無量山洞,得逍遙派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兩套絕學,他的人生轉盤終於開始逆轉了。
但有得必有失,誰能想到段譽雖然在無量山下得到了北冥、凌波兩大絕技,卻也錯失了一件絕世神兵。試問段譽是怎樣發現無量山洞的呢?靠一個標記:
見壁上的劍影斜指向北,劍尖剛好對準了一塊大巖石,段譽心中一動:「難道這塊巖石有點道理?」走到巖邊伸手推去,手掌沾到巖上青苔,但覺滑膩膩的,那塊巖石竟似微微搖晃。
正因如此,他才能推開巖石,順利進入無量山洞,許多朋友只注意段譽的經歷,卻忽視了金庸先生悄悄塑造的一柄神劍,咱們來看看這柄寶劍的造型:
凝神瞧去,只見所刻的那個「理」字之下,赫然有一把長劍的影子,劍影清晰異常,劍柄、護手、劍身、劍尖、無一不是似道十足,劍尖斜指向下,而劍影中更發出彩虹一般的暈光,閃爍流動,遊走不定。
這樣的造型,似乎只能在修真作品中見到,而論其工藝,金庸筆下沒有一柄寶劍比得上:
又想:「須得鑿空劍身,鑲上寶石,月光方能透過寶石,映出這彩色影子。倘若劍刃上不鑿出空洞,寶石便沒法透光了。打造這柄怪劍,倒也費事得緊。那幹光豪說玉壁上偶有彩色劍光,便是此故了。」
在《天龍八部》中,李秋水曾使用過一件兵器——水晶匕首,這件兵刃最大特點是通體由水晶所制,鋒利無比,且可透視而過,其特點與這柄寶劍十分相似,又因前文提到無量弟子見過仙人舞劍,所以這柄寶劍極有可能便是當年李秋水所持神兵之一。
可惜段譽不是鐵匠,亦非寶劍收藏家,結果白白錯失了這柄神兵利器,這一點頗為可惜,不會各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