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據美國媒體Axios、彭博社等報導,川普政府高級官員稱將在剩餘數周任期對華採取強硬政策,使得拜登陣營無法輕易改變美國對華政策走向。一些輿論將此解讀為本屆美國政府試圖對華上演「最後的瘋狂」。
實際上,自11月3日美國大選結束以來,美國政客已經暴露出了在對華事務方面上演「最後瘋狂」的跡象:在新疆、香港等議題上再搞小動作,並且推出打壓中企的新舉措。「反華急先鋒」蓬佩奧甚至口出狂言,聲稱「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對此,中方均作出了堅決回應。
現如今,美國媒體曝出了美國政客上演對華「最後瘋狂」的劇本。在距本屆美國政府下臺已不足70天的時間裡,美國政客恐難以掀起大浪,但我們仍應保持高度警惕。畢竟,美國政客在進一步破壞中美關係方面有著強烈的動機。
首先,美國兩黨惡性鬥爭帶來惡果。四年前,川普政府上臺時,曾試圖改善對俄羅斯的關係。但民主黨陣營就「通俄門」等事件窮追猛打,束縛了川普政府的手腳,壓縮了美俄改善關係的空間。四年後,隨著美國兩黨之爭日趨惡化,再加上一些美國政客有著「睚眥必報」的性格特點,均促使本屆美國政府試圖在對華問題上給民主黨「挖坑」。
其次,川普政府亟待鞏固政治遺產。川普政府上臺後,對美國的內外政策進行了顛覆性調整。但倘若拜登最後如媒體預期般進入白宮,川普政府的政治遺產恐將面臨全面清算。但不少西方分析人士認為,對華政策可能會成為例外。不管誰是下一任總統,美中關係已經徹底改變。這可能是本屆美國政府最大的「外交遺產」之一。
第三,蓬佩奧之流恐會「渾水摸魚」。本屆美國政府啟用了不少對華鷹派人物,其中一些人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充滿了偏見和仇視,在過去就曾瘋狂地破壞中美關係這艘巨輪,藉此撈取政治資本。正是這些人的興風作浪,導致當前中美關係處於建交以來最困難的時期。隨著本屆美國政府即將結束執政,這些反華政客在臺上時日不多,對華上演「末日瘋狂」的動機增強。
面對川普政府在剩餘任期可能對華採取強硬政策的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6日回應說,「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中方歷來主張,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我們敦促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拓展合作,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同時,中方將繼續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不管誰在華盛頓當權,中國均希望與美國實現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但也必將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堅定維護自身正當發展權利,堅定維護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中國不會隨美方起舞,也絕不會容美方胡來。且看美國政客如何對華上演「最後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