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新片《信條》評分 網友:應該音譯成「天吶天」!諾蘭又來挑戰...

2020-12-19 杭州網

羊城晚報訊 「《TENET》不應該翻譯成『信條』,應該音譯成『天吶天』!」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正式登陸內地院線,號稱「諾蘭最燒腦的電影」的《信條》果然不負眾望,不少影迷一刷之後大呼「看不懂」,更有網友「絕望」地在豆瓣留下以上評論。

《信條》延續了諾蘭的一貫風格:用精巧的概念包裝簡單的故事。這是一個有關拯救世界的故事: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男主人公是一名特工,服務於一個名叫「信條」的高度機密組織。他的任務是阻止俄羅斯大亨安德烈·薩特(肯尼思·布拉納飾)的瘋狂行徑,避免世界毀滅。無論是毀滅世界和拯救世界,用的都是同樣的武器——時間逆轉。

《信條》海報

《信條》的觀眾評論兩極分化。有觀眾表示這是「絕對的傑作」「諾蘭最有野心的作品」。也有觀眾反映「看不懂,是一部想劇透也無從下手的片子」。該片爛番茄新鮮度開分82%,目前下降至74%;豆瓣開分8.4,目前下降至8.2。時間逆轉這個概念就像是一記重重的「學霸之錘」,把不少觀眾敲得頭昏腦脹。

【觀影門檻不低,做好二刷準備】

儘管有著《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兩部經典舊作的重映預熱,讓影迷複習了「學霸」諾蘭過往的戰績,但《信條》的燒腦程度仍然超乎許多人意料。《盜夢空間》圍繞潛意識和多層夢境展開、《星際穿越》講的是蟲洞和黑洞,而《信條》則用了一個更加冷門的物理學知識——熵,來建構電影的核心概念「時間逆轉」。

簡單來說,熵代表著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理論上說,每個物理定律都是對稱的,能夠沿著時間前行和後退,但熵卻是單向的:正常情況下,世界是一個從有序走向無序的單向過程,也就是「熵增」。但在《信條》裡,未來的人類通過某種黑科技達成了「熵減」狀態,從而實現「時間逆轉」。諾蘭解釋:「理論是,若你能夠反轉某個物體的熵流,就可以逆轉其時間流。因此本片故事以可靠的物理學為基礎。我專程邀請了(物理學家)基普·索恩讀了劇本,他幫我從中理解了一些概念。」

對普通觀眾而言,要順利接受片中的「時間逆轉」,得跨過不少關卡:首先要大致理解「熵增」「熵減」這兩個基礎概念;其次還要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過往的時空題材電影裡,大多使用「時空穿越」概念:角色通過某種機器,「咻」地回到過去某個時間點。但《信條》的展現則更接近於「時間倒流」:角色可以在「熵增」和「熵減」之間來回切換,當處於「熵減」的時候,世界就會呈現「回放」的狀態。

《信條》給觀眾帶來一個幾乎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在創新的時間概念之上,《信條》創造出多層次的衝擊。一方面是視覺上的衝擊:諾蘭將「熵增」「熵減」的狀態具像化,比如在「熵減」的時候,人倒著走、車倒著開、鳥倒著飛、大樓從坍塌到完整、子彈從射出到收回、轎車從翻側到正常行駛……另一方面是敘事上的衝擊:電影是非線性的回文敘事,就像一個沒有起點和終點的莫比烏斯環,情節總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相互呼應。

【人物塑造薄弱,難以引發共鳴】

《信條》的敘事結構決定了這會是一部「延遲滿足」的電影:觀眾跟主角一樣,在電影過半的時候才逐漸搞明白什麼是「時間逆轉」。有不少觀眾反映看前半部分的時候雲裡霧裡,甚至有人說:「看了一個半小時,,還是不懂電影要說什麼。」

除了核心概念有點晦澀之外,《信條》對情感戲的潦草處理也是讓觀眾難以入戲的原因之一。過往的諾蘭作品,無論概念多麼「高精尖」,其落點總是與感情相關:《星際穿越》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主角庫珀與他女兒之間的感情;《盜夢空間》裡,男主角柯布的一切行為動因是出於對子女的思念。

《信條》被不少評論認為是諾蘭作品中情感戲最弱的一部。由於「時間逆轉」這個概念太過龐大,電影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去展現。儘管如今影片長已經達到150分鐘,仍然沒有多少時間可以留給人物感情的刻畫。無論是男主角、搭檔尼爾、女主角凱特,還是反派大佬安德烈,他們之間的關係處理得都頗為刻板,難以讓人產生共鳴。

此外,諾蘭在《信條》裡似乎刻意避免「人物塑造」這件事:看完全片就會發現,,男主角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在9月3日首映禮映後連線採訪中,諾蘭回應了男主角沒有名字的設計:「我希望深化懸疑電影的傳統,這些電影裡,男主角通常都非常神秘。而且我希望觀眾可以抱著一個『現在時』的視角看電影,著眼於男主角的當下而非過去,從而能夠更緊密地進入電影。」

影片用紅藍色調來區分正向空間與逆向空間

【主創答疑】

在9月3日的中國首映禮上,導演諾蘭、男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女主角伊莉莎白·德比茨基、製片人艾瑪·託馬斯與現場觀眾進行連線,並解答了不少關於電影的問題。

問題一:如何理解男主角和女主角凱特之間的關係?

伊莉莎白·德比茨基:我認為他們不是傳統的浪漫關係,但他們的確對對方很感興趣。凱特在第一次遇見男主角的時候就知道,他是一個活在她的舒適圈之外的人。後來兩人一起克服了很多困難,而凱特在結局中頗受爭議的做法,其實也側面驗證了她有多信任男主角。

問題二:演員們都為這部電影籤署了保密協議。在電影上映前,會有忍不住劇透的衝動嗎?

伊莉莎白·德比茨基:沒有,我們都是訓練有素的人。實際上,「秘密」在這個時代已經很稀有了,大家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到劇情。但是,諾蘭的作品沒那麼簡單,要一層層撕開才能看懂,這是他給這個時代的禮物。

問題三:對製片人而言,控制諾蘭電影的預算有多難?

艾瑪·託馬斯:無論做什麼片子,控制預算總是最難的。實際上,製作團隊願意花所有代價,讓畫面看起來越真實越好。電影裡有一幕飛機撞向建築物的場面,用電腦特效製作其實是最偷懶的方法,但我們算了一下,用真飛機來拍攝反而更省錢,於是我們就找了一架波音747,拍攝這個飛機撞擊的場面。

【外媒評價】

《Variety》:這是一部宏大而美麗、非常讓人享受的電影。對許久未進入過電影院的觀眾而言,這是一次強大的「逃避現實」觀影體驗,而且還是IMAX等級的。

《Entertainment Weekly》:《信條》既帶領我們進入諾蘭扭轉時空的奇異世界,又讓我們在影片結束時收穫一份頭疼。

《Rolling Stone》:諾蘭這部純粹而迷人的電影,為觀眾帶來了一個令人暈眩而瘋狂的旅程。

《好萊塢報導者》:總體來說,這是一部燒腦的電影,易于欣賞,尤其在於它足夠大膽和獨特,但它缺乏某種人性的表達,很難讓人愛上。

相關焦點

  •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吸引大批網友前去觀賞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信條最新資訊 > 正文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吸引大批網友前去觀賞
  • 來了來了!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來了來了!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據說諾蘭闊別三年又帶著新片回歸了,就在昨天,《信條》在內地正式上映。我當然是第一時間去看了首映,你還別說,我第一反應是感動得差點哭出來: 別的科幻片都只知道用量子和黑洞,唯獨這片   原標題:來了來了!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 諾蘭新片《信條》劇照曝光 導演諾蘭稱主角是英雄
    據外國媒體報導,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新片《信條》發布首批劇照。  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亮相。諾蘭同時對話外國媒體,首次為觀眾解讀該片。  諾蘭對採訪者表示:《信條》是一部動作大片,聚焦國際間諜的世界。
  • 諾蘭公然挑戰「故事」原理,難怪《信條》被罵是爛片
    麥基批評這類電影試圖想用高科技來徵服觀眾,「把故事當做一個幌子,「來展現迄今為止尚未見過的特技效果。」而諾蘭此番的重點好像真的不在「故事」,而是在於呈現出藏在他腦海裡多年的,「子彈回到手槍」的視覺奇觀。
  • 《信條》的秘密,諾蘭早就劇透給你了|諾蘭|信條|盜夢空間|致命魔術...
    中國地區定檔9月4日的《信條》它來了,它真的來了在9月4日之前,不少媒體人提前看到了電影:看不懂——是《信條》的觀後感看兩遍以上——是《信條》的觀看建議看電影、給評價,是個見仁見智的事情。諾蘭的《信條》就像諾蘭一直以來的創作,給吃瓜群眾提供了很大的解讀空間。諾蘭的御用剪輯師Lee Smith分析過:「有些觀眾能察覺到每一分鐘裡的細節內容。另外也有些觀眾完全誤解了電影,但是這不妨礙他們依舊熱愛諾蘭的電影。」為什麼諾蘭的電影這麼有辨識度?
  • 諾蘭大作《信條》CinemaScore觀眾評分揭曉 並列諾蘭最差口碑影片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最新大作《信條》CinemaScore觀眾評分揭曉,只獲得B,並列諾蘭最差觀眾口碑影片!2010 B+《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 A《星際穿越》2014 B+《敦刻爾克》2017 A-《信條》 2020 B從評分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僅《信條》評分比較低,甚至被影迷奉為經典的
  • 諾蘭新片《信條》
    可那「毒藥」是假的,男主醒來後發現這「毒藥」只是一個名為「信條」的神秘組織的測試,隨後就正式加入「信條」去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拯救世界。在「信條」裡男主了解到這些逆向子彈是從印度來的。於是和男二尼爾一起通過潛入與印度軍火商普萊亞取得聯繫,並得知此次買家為大Boss薩託。
  • 諾蘭新片《信條》或打頭陣
    諾蘭新片《信條》或打頭陣 時間:2020.04.1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分享到:
  • 諾蘭在《信條》裡犯的錯
    原創 子戈 第十放映室《信條》的評分還在往下掉。自上映當天的8.4分,已跌至如今的7.8分。如此下去,最終低過諾蘭此前最低的《失眠症》(7.5分)也指日可待。諾蘭生涯新低?按理說,不至於。01看不懂《信條》?完全可以理解。說是諾蘭誠心不想讓觀眾看懂,這是氣話。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次的諾蘭確實自嗨過頭,導致影片完全失衡。
  • 諾蘭新作《信條》上映 多角度解讀「時間線」
    隨著好萊塢重磅新片《信條》電影熱映,影迷的觀後感大多為「看不懂」和「沒看夠」。同時,關於電影本身以及導演諾蘭的討論在知乎上不斷衝擊平臺熱榜。9月5日,知乎上進行「《信條》的「時空逆轉」原理」主題直播,「知乎電影話題優秀答主電子騎士」、《被光抓走的人》導演董潤年、知乎答主、科幻作家王諾諾直播解讀《信條》時間線等內容。知乎的這場直播,讓「沒看懂」和「沒看夠」的觀眾通過博主的深入討論,繼續《信條》科幻之旅。
  • 諾蘭新片要來了,2020年唯一一部必看電影,你準備好了嗎?
    至今為止諾蘭的十部電影在全球票房收入已經超過47億美元(從1998年追隨上映後也只拍過十部),與此同時,還獲得了34項奧斯卡的提名和10項大獎。真的可稱之為名利雙收。諾蘭的電影不僅票房高,而且電影評價也非常之高。
  • 諾蘭新片《信條》更改標誌 避免版權與商標撞車
    1905電影網訊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高概念大片《信條》即將登陸暑期檔。日前,該片的標誌圖案被曝出與一家同名的自行車公司高度相似。該自行車公司成立於2018年,其商標與《信條》在設計和字母使用上,可以說是完全一致。
  • 日式恐怖《咒怨》劇版發布中字預告;諾蘭新片《信條》將涉及量子...
    最近Buzzfeed請丹尼爾·雷德克裡夫朗讀網友的饑渴推文,如「I believe in magic and that magic is Daniel Radcliffe’s abs」......網友們真是照例各種豪放,同時也少不了《哈利·波特》梗,哈哈哈哈!
  • 超越暮光男,羅伯特·帕丁森出演諾蘭新片《信條》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電影《信條》在大陸上映,作為導演過《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的導演,《信條》也是一部讓人「難以看懂」的電影。時間線不斷重啟,前去觀影的影迷第一次看絕對難以弄清楚這部電影到底講的是什麼。
  • 3天票房僅破2億,豆瓣跌至7.9,《信條》諾蘭真失手了?深度分析
    豆瓣開畫評分8.3,幾天後跌到7.9分,在諾蘭的作品中這並不是什麼高分,而國內票房也不如預期,上映三天艱難破2億。 《盜夢空間》也是在處理線性時間,突出的是時間的「長度」,每一層夢境是上一層的20倍,並通過這種時間之「長」製造影片的籌碼,《星際穿越》中「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的概念也是同樣思路
  • 諾蘭新作《信條》委實燒腦
    這句話可以貫穿該影片…作為諾蘭大神燒腦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信條》千呼萬喚始出來。大神果然就是大神…一刷果然沒讓我失望,智商被碾壓的老陳內牛滿面的準備明天找個物理大神一起二刷。劇情倒是很美國大片。一個特工服務一個名為「信條」的組織,任務就是為了阻止一個俄羅斯的大亨瘋狂毀滅世界的行動。光看劇情主線,平平無奇。
  • 《信條》上映 諾蘭風格開拓「時空逆轉」概念
    剛剛50歲的諾蘭,在影迷心中已被「封神」。諾蘭此前執導的十部電影中,除了2002年的《失眠症》豆瓣評分7.5外,其餘9部均在8.4以上,更有《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三部在9.2以上。這個成績足以讓諾蘭成為影史傳奇,也難怪人們將其第11部電影《信條》視為疫情之後的救市之作。
  • 諾蘭三連映,壓臺的《信條》最燒腦!
    終於,諾蘭粉絲們的狂歡即將達到巔峰—— 《信條》 諾蘭新片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世界存亡危在旦夕,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特工和同伴們穿梭世界各地完成任務,試圖從反派手中拯救世界。
  • 1998-2020|在七十萬字的影評中尋找諾蘭
    疫情陰霾仍未散盡的當下,《信條》在擔憂與期待中走進全球影院,成為人們探討的焦點。相比於此前的「燒腦」,新作「觀影門檻高」這一普遍評價似乎更多了些消極意味:截至9月9日,《信條》的評分跌至7.8分,差評率10%,數據在諾蘭的原創劇本(不包括《失眠症》)中墊底。很明顯,再次面對那個不吝於展現個人特色的「電影作家」,有人欣賞之情不減,也有人看膩了「故弄玄虛」。
  • 對話《信條》主創:諾蘭如何用科幻重塑好萊塢諜戰大片?
    對當下的影迷觀眾來說,幾乎沒有什麼新片的標籤,能夠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來的更具吸引力。在這個「沒有大師的時代」,諾蘭將好萊塢大片的吸引力與創新性推向一種極致,在好萊塢的版圖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幅幅畫卷。《信條》(Tenet)正是他的最新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