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化地理名家齊聚雲南尋甸 共謀鄉村振興之路

2020-12-21 中國日報網

全國文化地理名家齊聚雲南尋甸 共謀鄉村振興之路(供圖)

全國文化地理名家齊聚雲南尋甸 共謀鄉村振興之路(供圖)

全國文化地理名家齊聚雲南尋甸 共謀鄉村振興之路(供圖)

全國文化地理名家齊聚雲南尋甸 共謀鄉村振興之路(供圖)

11月22日,「尋甸探索:文化地理與鄉村振興」學術工作坊暨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2020 年工作會議在雲南尋甸鳳龍灣小鎮開幕。在為期3天的活動中,來自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等4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餘名專家現場參會,萬餘人次的專家學者和師生通過線上觀看直播的方式參與會議。

此次活動的舉辦旨在讓更多專家了解尋甸文化、自然、旅遊等資源,幫助尋甸進一步做好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助力高質量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事業。

本次會議結合尋甸發展主題展開實地調研,從實踐中找到急迫解決的研究問題與學術探索的焦點。通過與尋甸地方政府等多方的交流,反思地方發展的現實問題與學術發展的瓶頸問題,以期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與地方發展。

大會報告環節,各專家學者分別從經濟地理學模型中需要的地域文化參數、旅遊發展中的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新思考、傳統村落景觀破碎及其景觀修復與活化利用、旅遊小鎮建設中的地方文化重構機理等幾個方面,對文化地理與鄉村振興進行主題研討。

期間,與會專家還分組從「特色小鎮建設與地方文化發展」,「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地理學研究」,「雲南省特色小鎮建設的現狀與問題」等多個專題,對特色小鎮規劃展示、發展經驗、營造策略等內容展開交流研討,為尋甸特色小鎮發展出謀劃策,提供理論與實踐層面的多重建議。

此外,尋甸縣組織了「一鎮帶三村」鄉村振興示範點、小海新村、脫貧攻堅紀實展、民俗文化館、庫森草莓基地、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等調研點位,從縣域發展概況、自然資源、環境保護、人文風貌、產業發展等多個角度全方位的展現尋甸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走向鄉村振興的道路。

尋甸地處雲南省東北部,是昆明市北部的少數民族縣。近年來,尋甸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高質量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綠色經濟發展區、休閒養生旅遊度假區、城市生態涵養區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滇中北部山水生態宜居新城的「四區一城」目標,不斷深化縣域治理,鞏固脫貧成效,聚力鄉村振興,決勝全面小康,有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鳳龍灣小鎮作為雲南省特色小鎮,旨在以鳳龍灣自然生態保護與修復為核心,構築白鷺棲息生態廊道,打造生態童話世界,講好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生物與人之間的生態童話故事。

此次活動由中國地理學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共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委員會、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聯合華東師範大學、雲南師範大學共同承辦。(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全國文化地理名家齊聚尋甸共謀鄉村振興之路
    全國文化地理名家齊聚尋甸共謀鄉村振興之路 尋甸縣委宣傳部 供圖全國文化地理名家齊聚尋甸共謀鄉村振興之路 尋甸縣委宣傳部 供圖11月22日上午,為期三天的「尋甸探索:文化地理與鄉村振興」學術工作坊暨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
  • 全國文化地理名家齊聚尋甸 共謀鄉村振興之路
    本報訊 2020年11月22日上午,由中國地理學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共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委員會、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聯合華東師範大學、雲南師範大學共同承辦的「尋甸探索:文化地理與鄉村振興」學術工作坊暨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2020 年工作會議,在雲南尋甸鳳龍灣小鎮順利開幕
  • 全國文化地理名家齊聚 共謀鄉村振興「尋甸樣板」
    11月22日,「尋甸探索:文化地理與鄉村振興」學術工作坊暨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 2020年工作會議在雲南尋甸鳳龍灣小鎮開幕。尋甸通過「一鎮帶三村」項目,推進小鎮及周邊村落聯動融合發展,致力於打造鄉村振興的「尋甸樣板」。
  • 全國文化地理名家為尋甸把脈鄉村振興之路
    新華網昆明11月23日電(記者楊靜)由中國地理學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尋甸探索:文化地理與鄉村振興」學術工作坊暨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工作會議,22日在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龍灣小鎮舉行。來自中山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4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餘名專家現場參會。
  • 田野調查、精準服務、文化滋養,他們這樣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1田野調查為鄉村振興問診把脈農村研究是華理社會學的重要傳統,而田野調查是農村研究的必修課。自從學校定點扶貧雲南省尋甸縣以來,社會學院充分發揮社會學學科的專業優勢,先後多次組織專業力量前往尋甸縣開展田野調查,為幫扶項目的設計和實施摸底。
  • 鄉村振興全國書畫名家百人作品邀請展開幕
    12月12日上午,在北京琉璃廠西街附近的聞聲來中華藝術館,舉行了中農投鄉村文化發展研究院成立暨「鄉村振興」全國書畫名家百人作品邀請展開幕儀式。胡恆洋、謝佔海共同為中農投鄉村文化發展研究院揭牌。陳養群任執行院長,嚴學章、劉俊京任常務副院長。
  • 文化興村書香四溢,名家揮墨振興鄉村
    書法名家丹村採風 文化興村鄉村振興海南省書法名家赴樂東縣佛羅鎮丹村調研,開展走基層藝術採風暨書法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活動。2019年9月15日海南省多位書家組團,深入樂東縣開展走基層藝術採風,同時開展了書法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活動。本次活動由海南書法名家組團主辦,佛羅文化藝術促進會和佛羅書法協會協辦,在丹村文化藝苑進行。樂東縣常委、組織部長郭興武在縣文聯主席孫體雄陪同下參加了此次活動。
  • 全國民間中醫藥文化網紅臨岐論壇順利召開,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探索新模式(二)11月28日,全國民間中醫藥文化網紅臨岐論壇順利召開,此次論壇由龍興超人中醫藥文化平臺和臨岐鎮政府聯合舉辦。>龍興超和幾十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民間中醫藥文化網紅達人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交流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創新發展。
  • 高質量建設「四區一城」 雲南尋甸再出發
    經濟發展結構不斷優化,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有質的提升,工業發展新動能逐步形成,文化旅遊取得新成效,房地產實現平穩增長,第三產業比重超過60%,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23.6∶15.2∶61.2。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牛欄江國考斷面(尋甸段)水質穩定在三類並向二類提升,實現歷史最好水平。清水海集中式飲用水源庫區水質穩定在二類。縣城建成區未出現黑臭水體。七星鎮江外村榮獲「國家森林鄉村」稱號。
  • 文潤鄉村 芳香自來——全國政協「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按下快進鍵的,還有全國政協。全國兩會剛結束,6月1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就率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調研組,圍繞「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專題,奔赴安徽、湖南調研。「此次調研是為9月份全國政協召開『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專題協商會做準備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廣大委員和社會各界十分關注。
  • 在山水間逐夢「綠富美」 「兩山」論在尋甸倘甸鎮開花結果
    這裡,生態是底色、民族是特色、文化是亮色,自然與人文的稟賦在這裡交織成一幅全要素、全季節、全時空的旅遊風景畫。在山水間逐夢「綠富美」,「兩山」論在尋甸倘甸鎮開花結果。供圖  這裡是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倘甸鎮。依託「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倘甸堅持把旅遊業作為主要產業來抓,著力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走出一條旅遊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雙贏,在山水間逐夢「綠富美」的新路子。
  • 傳承彝族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廣西彝學學會揭牌儀式現場    本報記者趙敏攝  本報訊(記者趙敏 通訊員周陽 實習生張靜怡)12月12日上午,廣西彝學學會掛牌儀式暨年會在青秀區南陽鎮古嶽文化藝術村舉行,來自廣西、四川、北京、雲南等地的政府代表、企業家代表、親友團及彝族同胞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廣西彝學學會揭牌儀式,共商彝族文化發展大計。
  • 鄉村振興|文化引領的松陽鄉村復興之路
    來源:一財網作為「古典中國的縣域標本」,松陽縣也面臨著鄉土文化凋零衰敗的問題,松陽縣委書記王峻為第一財經撰文,介紹松陽的探索實踐。 編者按當下,鄉村振興戰略如火如荼,產業、文化與民生並進,衰微中的鄉村正經歷新一輪嬗變。
  • 雲南麗江:鄉村振興開啟玉湖村幸福、美麗新生活
    近年來,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玉湖人依託麗江旅遊大環境,搶抓鄉村旅遊大機遇,積極發展旅遊業,群眾生活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同時,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道路上,玉湖村也攬獲了「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宜居村莊」等一些列國字號榮譽,省、市、縣級榮譽更是數不勝數。
  • 【壯麗70年·奮進新時代】尋甸丹桂村:民族團結進步譜新篇
    雲南省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著名的紅色故裡丹桂村愈顯生機勃發。  丹桂村是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經濟發展的自然村。丹桂村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紅軍長徵柯渡紀念館,還有丹桂清真寺和楊氏宗祠等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的紅色文化、清真寺的民族宗教文化、楊氏宗祠的家族家風文化在這裡水乳交融,形成了民族團結一家親、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
  • 保山香柏場、昆明尋甸鳳龍山草原入選
    8月2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舉辦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啟動會,確定河北省塞北黃土灣等39處草原開展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雲南省保山香柏場、昆明尋甸鳳龍山草原獲批成為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試點項目,成為雲南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生態文明和中國最美麗省份建設的重要內容
  • 胡忠昭常務副校院長論述全國林改第一縣鄉村振興之路
    《武平:全國林改第一縣的鄉村振興之路》一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主編系福建省委黨校工商管理教研部主任胡熠。  在當天舉行的論壇上,凝結了武平林改實踐與探索的書籍——《武平:全國林改第一縣的鄉村振興之路》舉行了首發儀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的武平百香果,遠近聞名。武平新聞網供圖。  武平是習近平總書記親手抓起、親自主導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源地,被譽為「全國林改第一縣」。
  • 擦出柑普茶產業振興火花
    一塊皮,在葵鄉大地上散發了千年陳香;一片葉,為雲南美麗鄉縣成就了一方產業。新會陳皮與雲南勐海普洱茶,註定相識結緣,並擦出產業振興火花。共品茶香、共論茶道、共謀茶業。8月5日至7日,「廣東新會陳皮·雲南普洱茶產業協同發展洽談會」在雲南省勐海縣舉行,新會區人民政府與勐海縣人民政府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友好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協作共同開展柑普茶產業現狀調研,深化產業鏈條對接,推動新會陳皮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 兩岸媒體人走進雲南玉溪感受鄉村振興
    李雪峰攝「讓更多農民能夠在服務業立足難度大,卻更有助於推動鄉村轉型發展。」臺灣青年遊智彬10日在參訪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大營街社區時說。當日,來自海峽兩岸的二十餘位媒體人走進玉溪大營街、撫仙湖國家溼地公園及澄江市馬房村等地參觀、採訪,體驗雲南決勝全面小康及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 寧波「鄉賢文化」探索,開啟鄉村振興新通道 | 法治文化
    核心提示:在創新鄉賢文化、弘揚善行義舉方面,浙江寧波以鄉情鄉愁為紐帶,以「鄉賢茶話會」的獨特形式,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鄉建設,傳承鄉村文明的同時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在鄉賢茶話會上,受邀鄉賢為家鄉發展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