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巧兒
女兒出嫁後,很多父母都會這麼一種思想,那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於是,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幕情景:當女兒和迎親的新郎離開娘家時,女兒前腳走,母親後腳便拿著一盆水潑出門外。
以上一幕,在一些落後不發達地區、兄弟姐妹眾多的家庭裡比較常見。
巧兒一直認為,父母潑出的這一盆水,雖然遵循傳統習俗,但是很容易讓女兒難過。有一次朋友在出嫁時,就因為母親的這種做法大哭一場。幸好,隨著社會發展,大部分父母們的觀念也改變不少,尤其是獨生子女時代,上述一幕的發生率降低不少。
巧兒之所以有如此感慨,因讀者碧雲(化名)的傾訴而起。
碧雲和深海是大學同學,大學畢業後在廣東打拼了六年才決定結婚。
結婚第二年,碧雲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
碧雲沒有結婚的時候,每年春節會回老家和父母一起過年,但結婚後便依照中國傳統習俗,跟隨深海回湖北老家過年。
今年春節,碧雲和深海臨時決定去碧雲的娘家過年。
這是碧雲婚後第一次回娘家過年,為了給父母親一個驚喜,她沒有告訴父母親。
碧雲和深海帶著已經五歲的雙胞胎兒子,一路風塵到達娘家,卻發現父母家的二層小樓房沒有了,眼前只有一片廢墟。
碧雲懵了,也嚇哭了,趕緊給母親打電話,問母親:「咱家怎麼不見了?你和爸爸在哪兒呢?!」
母親很驚訝女兒突然的歸來,猶豫了一會兒才說因為拆遷搬家了。
碧雲更是吃驚。婚後,各種原因她一直沒有回過娘家,但和母親聯繫密切,時不時視頻聊聊天,就在回娘家的前一天,她還和母親通過話。然而,即使如此,母親竟然沒有透露過一絲家裡遷拆的消息,搬家的時候更沒有告知。
碧雲非常生氣,質問母親這麼大的一件事情,為什麼不說一聲?
母親卻理直氣壯地說:「你是嫁出去的人了,戶口又不在老家了,不說又有什麼關係?而且拆遷費你也沒份呵,我和你爸住在你哥家,老了都得靠你哥的……」
碧雲一聽就明白了,原來是哥哥擔心告訴她後,她會回來搶拆遷款。
碧雲和哥哥是雙胞胎,小時候兄妹倆感情還不錯,後來哥哥沒考上大學留在老家小縣城工作。兄妹倆都沒結婚時,感情也還是不錯,各自結婚後,不知怎麼的感情就漸漸淡下來了。
但是,碧雲怎麼也沒有想到,哥哥還會有這樣的心計。更沒有想到,父母竟然也認同哥哥的做法,這無異於直接把她排斥出了父母和哥哥的親情之外,完全沒有把她的女兒、妹妹身份放在眼裡。
碧雲越想越生氣,越想越傷心,立即拉著丈夫掉頭就回廣東。
在回廣東的路上,母親和碧雲聯繫,碧雲也才知道,父母的二層舊樓房遷拆後,補償了兩套房子和大約二十萬元,具體手續都是父親和哥哥一起去弄的,父親還說兩套房子都留給哥哥,都寫哥哥的名字。
碧雲一聽,到底還是心疼母親,忍不住說:「你和爸怎麼著也要留一套吧!而且,你們這意思是真的一分錢都不給我了?!」
母親輕輕嘆口氣道:「你已經出嫁了,就是潑出去的水了。」
碧雲難過的說不出話。
碧雲說:「其實,我和深海結婚時,父母也沒有給什麼嫁妝,房子、車子都是我和深海努力攢出來的。平時我爸媽喜歡的東西,只要他們說一聲,我都會給買了寄過去,每個月還主動給我爸媽充話費,逢年過節回不了娘家也會給小侄子一個大利是包。其實,我也不是計較那些拆遷款,計較的是父母和哥哥對我的態度,真的太傷心了!」
深海是獨生子,父母也都在城市,像碧雲家這種情況當然不可能遇到,但是碧雲知道他心裡有小疙瘩。
果然,深海也有話說。
深海說:「既然你父母和哥哥都這樣對你,那麼以後你父母年紀大了,生病了和大頭費用、侍候什麼的,就讓你哥哥和嫂子負責好了。」
碧雲長嘆一口氣,對父母和哥哥是徹底失望了,尋思著以後不來往算了,免得他們又以為她會算計著什麼了。
巧兒後記:
因拆遷款,讓出嫁女兒和父母、哥哥或弟弟之間鬧不知的事情,這些年巧兒也目睹過不少,所以很理解碧雲的這種心情。
有的讀者可能會說,親哥哥、親父母是割不斷的骨肉親情,骨肉間不會做出這種事情,一定是因為哥哥聽了嫂子的枕邊風,嫂子暗中使壞,父母和哥哥無奈才對妹妹使出如此心計。
不,這倒未必是嫂子的錯。
巧兒就知道這麼一宗類似的家庭財產糾紛。兩兄弟都不長進不和睦,對家庭和父母更沒有責任感可言,弟弟的所作所為更是讓人無法忍受,一不小心嫁錯的嫂子對此心灰意冷,完全不想搭理婆家的事情,所以丈夫的父母年老病弱後,小姑子出錢出力的情況更多。後來,公婆病逝後,嫂子建議把公婆留下的一點財產也分給小姑子一份,但是不僅兄弟倆不同意,家族裡的人也覺得不合理,嫂子見狀再也不想出聲。
所以,巧兒認為,有錯的是父母的傳統偏見和對兒女從小教育上的不得當,有意無意地把一些傳統陋習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於是,哥哥不長進不作為,也才會出現父母家拆遷不告訴女兒,讓女兒回娘家時找不到父母家的情況。
人性有優點也有缺點,但是巧兒相信,沒有一個人會嫌錢多。
而如何利用金錢,往往最能檢測出你在親情、友情、愛情中的處境和地位。但願父母們能好好反省一些情感教育理念,不要讓一些傳統陋習一代又一代地傳承,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能夠在家庭情感和財產中真正得到平等的待遇。
END
(錦時閱讀,主筆李巧兒,寫人間故事,閱情閱人閱世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