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娘家,女兒找不著家後哭問家在哪,母親說:拆遷已搬家

2020-12-21 騰訊網

作者:李巧兒

女兒出嫁後,很多父母都會這麼一種思想,那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於是,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幕情景:當女兒和迎親的新郎離開娘家時,女兒前腳走,母親後腳便拿著一盆水潑出門外。

以上一幕,在一些落後不發達地區、兄弟姐妹眾多的家庭裡比較常見。

巧兒一直認為,父母潑出的這一盆水,雖然遵循傳統習俗,但是很容易讓女兒難過。有一次朋友在出嫁時,就因為母親的這種做法大哭一場。幸好,隨著社會發展,大部分父母們的觀念也改變不少,尤其是獨生子女時代,上述一幕的發生率降低不少。

巧兒之所以有如此感慨,因讀者碧雲(化名)的傾訴而起。

碧雲和深海是大學同學,大學畢業後在廣東打拼了六年才決定結婚。

結婚第二年,碧雲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

碧雲沒有結婚的時候,每年春節會回老家和父母一起過年,但結婚後便依照中國傳統習俗,跟隨深海回湖北老家過年。

今年春節,碧雲和深海臨時決定去碧雲的娘家過年。

這是碧雲婚後第一次回娘家過年,為了給父母親一個驚喜,她沒有告訴父母親。

碧雲和深海帶著已經五歲的雙胞胎兒子,一路風塵到達娘家,卻發現父母家的二層小樓房沒有了,眼前只有一片廢墟。

碧雲懵了,也嚇哭了,趕緊給母親打電話,問母親:「咱家怎麼不見了?你和爸爸在哪兒呢?!」

母親很驚訝女兒突然的歸來,猶豫了一會兒才說因為拆遷搬家了。

碧雲更是吃驚。婚後,各種原因她一直沒有回過娘家,但和母親聯繫密切,時不時視頻聊聊天,就在回娘家的前一天,她還和母親通過話。然而,即使如此,母親竟然沒有透露過一絲家裡遷拆的消息,搬家的時候更沒有告知。

碧雲非常生氣,質問母親這麼大的一件事情,為什麼不說一聲?

母親卻理直氣壯地說:「你是嫁出去的人了,戶口又不在老家了,不說又有什麼關係?而且拆遷費你也沒份呵,我和你爸住在你哥家,老了都得靠你哥的……」

碧雲一聽就明白了,原來是哥哥擔心告訴她後,她會回來搶拆遷款。

碧雲和哥哥是雙胞胎,小時候兄妹倆感情還不錯,後來哥哥沒考上大學留在老家小縣城工作。兄妹倆都沒結婚時,感情也還是不錯,各自結婚後,不知怎麼的感情就漸漸淡下來了。

但是,碧雲怎麼也沒有想到,哥哥還會有這樣的心計。更沒有想到,父母竟然也認同哥哥的做法,這無異於直接把她排斥出了父母和哥哥的親情之外,完全沒有把她的女兒、妹妹身份放在眼裡。

碧雲越想越生氣,越想越傷心,立即拉著丈夫掉頭就回廣東。

在回廣東的路上,母親和碧雲聯繫,碧雲也才知道,父母的二層舊樓房遷拆後,補償了兩套房子和大約二十萬元,具體手續都是父親和哥哥一起去弄的,父親還說兩套房子都留給哥哥,都寫哥哥的名字。

碧雲一聽,到底還是心疼母親,忍不住說:「你和爸怎麼著也要留一套吧!而且,你們這意思是真的一分錢都不給我了?!」

母親輕輕嘆口氣道:「你已經出嫁了,就是潑出去的水了。」

碧雲難過的說不出話。

碧雲說:「其實,我和深海結婚時,父母也沒有給什麼嫁妝,房子、車子都是我和深海努力攢出來的。平時我爸媽喜歡的東西,只要他們說一聲,我都會給買了寄過去,每個月還主動給我爸媽充話費,逢年過節回不了娘家也會給小侄子一個大利是包。其實,我也不是計較那些拆遷款,計較的是父母和哥哥對我的態度,真的太傷心了!」

深海是獨生子,父母也都在城市,像碧雲家這種情況當然不可能遇到,但是碧雲知道他心裡有小疙瘩。

果然,深海也有話說。

深海說:「既然你父母和哥哥都這樣對你,那麼以後你父母年紀大了,生病了和大頭費用、侍候什麼的,就讓你哥哥和嫂子負責好了。」

碧雲長嘆一口氣,對父母和哥哥是徹底失望了,尋思著以後不來往算了,免得他們又以為她會算計著什麼了。

巧兒後記:

因拆遷款,讓出嫁女兒和父母、哥哥或弟弟之間鬧不知的事情,這些年巧兒也目睹過不少,所以很理解碧雲的這種心情。

有的讀者可能會說,親哥哥、親父母是割不斷的骨肉親情,骨肉間不會做出這種事情,一定是因為哥哥聽了嫂子的枕邊風,嫂子暗中使壞,父母和哥哥無奈才對妹妹使出如此心計。

不,這倒未必是嫂子的錯。

巧兒就知道這麼一宗類似的家庭財產糾紛。兩兄弟都不長進不和睦,對家庭和父母更沒有責任感可言,弟弟的所作所為更是讓人無法忍受,一不小心嫁錯的嫂子對此心灰意冷,完全不想搭理婆家的事情,所以丈夫的父母年老病弱後,小姑子出錢出力的情況更多。後來,公婆病逝後,嫂子建議把公婆留下的一點財產也分給小姑子一份,但是不僅兄弟倆不同意,家族裡的人也覺得不合理,嫂子見狀再也不想出聲。

所以,巧兒認為,有錯的是父母的傳統偏見和對兒女從小教育上的不得當,有意無意地把一些傳統陋習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於是,哥哥不長進不作為,也才會出現父母家拆遷不告訴女兒,讓女兒回娘家時找不到父母家的情況。

人性有優點也有缺點,但是巧兒相信,沒有一個人會嫌錢多。

而如何利用金錢,往往最能檢測出你在親情、友情、愛情中的處境和地位。但願父母們能好好反省一些情感教育理念,不要讓一些傳統陋習一代又一代地傳承,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能夠在家庭情感和財產中真正得到平等的待遇。

END

(錦時閱讀,主筆李巧兒,寫人間故事,閱情閱人閱世微。)

相關焦點

  • 女兒懷孕回娘家,住了半個月不走,母親:不能讓這錯誤毀了你一生
    女兒這次回來已經懷孕四個月了,正是需要補充營養的時候,所以劉伯買了不少好菜,跟老伴一起忙活了一上午,準備好好招待回娘家的女兒和女婿。令老人意外的是,女兒是自己一個人回來的,母親問她女婿怎麼沒跟著一起回來,女兒回答說他忙走不開。既然是這樣,老兩口也沒什麼話好說,畢竟年輕人還是應該以工作為重。
  • 為何女兒結婚後就不喜歡回娘家?背後四個原因,當媽媽的很心酸
    過年期間,許多人都在討論是要返回婆家還是娘家,但有些女性卻既不想回婆家,也不想回娘家,只希望待在自己的小家。這種人往往是因為跟婆婆關係不佳,或者婆家太遠。但為何連娘家都不願意回呢?原因是非常現實,也很令人扎心,主要有這幾點:第一個原因:有了孩子,回娘家要帶太多東西,不方便。香香已經結婚幾年了。剛結婚時,她捨不得娘家,感覺和沒嫁人時一樣,經常跑回娘家,過年時哪都不去,只願意待在娘家。
  • 婆婆不許兒媳回娘家過年,兒媳說:你姑娘不也回娘家過年嗎?
    文:風之子,圖片:來源網絡每年春節,都會有一些家庭因為怎麼過年、去哪裡過年這樣的問題爭吵不休,有的是丈夫和妻子爭吵,有的是婆婆和兒媳婦爭吵,原因只有一個:回哪個家過年。有人說,按照傳統,媳婦們應該和婆婆一起過年,照顧一家老小,等正月初幾才能回娘家去。
  • 「你家要拆遷了,怎麼不告訴我」「反正我是你們家的外人」
    圖圖和小兵是在2010年結婚的,到今年為止,已經度過了九個年頭,兩個人生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是在2013年生的,兒子是在2016年生的,也就是說兩個孩子到現在還很小。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經濟狀況逐漸走向高質量發展。在農村地區已經開始實行農村政策,也有很多地區被劃為經濟新區,小兵的老家在農村,也適逢拆遷進行時。
  • 中秋節,接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的節日,娘家來人接了嗎?
    中秋節在中國人心中的團圓情節無疑是最濃厚的,甚至超過了春節。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接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團圓過節的習俗。筆者的老家就有這樣的習俗,中秋節這一天娘家要接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過節。這不同於春節,春節是出嫁的女兒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女兒自己主動回娘家,中秋節是出嫁的女兒被娘家人邀請回去團圓。
  • 「女兒,回娘家空手回,是不禮貌的」「婆婆不讓帶」
    「女兒,回娘家空手回,是不禮貌的」「婆婆不讓帶」作者:三點/原創關於娘家婆家之間如何平衡的問題,在婚前之時,韶思思從來沒有想過。在她看來,娘家是自己從前的根,而婆家是她往後的根,哪一邊都無法丟棄。她以為自己可以兩方面都兼顧得很好,可是最終發現這種想法有些太過於天真了,自己現在身份的歸屬發生了變化,她陷入了婆婆的領導與管轄範圍之中。在老人看來,嫁進她家,就得拋棄自己的娘家,否則就是不忠與背叛。
  • 回娘家住了一個月 給了生活費 親媽不停的問我
    回娘家住了一個月 給了生活費 親媽不停的問我(一)娘家是家嗎?網友說:我懷孕後,因為自家門口人行道翻修,吵所以回娘家住了一個月,給了生活費,親媽不停的問我什麼時候修好,我從小就知道,在她眼裡沒有女兒,還一直說我要是個女孩,你家裡人怎麼看呢[打臉][打臉]。很鬱悶,人行道修好我就回了家,往常我很少回家的。
  • 「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十年後,弟弟的一句話道出真相
    而且,現在的80後夫妻大多出身於獨生子女家庭,如果男人堅持在婆家過年,很容易讓妻子感到心寒,覺得男人不體諒自己的父母。畢竟,妻子的父母也希望女兒能陪在自己身邊,一家人大團圓。在我看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夫妻輪流回各自家過年,彰顯了公平,也體現了對彼此的尊重,又照顧了雙方老人。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再具體商量。
  • 我是婆婆,想讓遠嫁的女兒回娘家過年,卻被兒媳婦拒絕了
    元旦即將來臨,意味著春節也不遠了。假如你是個兒媳婦,丈夫有個妹妹,遠嫁他鄉。如果婆婆和你商量,你小姑子想今年回家來過春節,你怎麼辦。某視頻裡有位女士說「我直接否決了」,評論裡沸騰了。姑嫂相互不喜歡太正常了,但嫂子能管得了小姑子去哪過年嗎?當然不可能了。但你們是否想過,為什麼嫂子有權利拒絕小姑子回娘家過年,答案很簡單。因為小姑子要回的地方是嫂子的家。
  • 「有幾個女兒回娘家空手來,吃飯好意思?」「弟媳我給我媽錢了」
    尤其是慢慢的,母親身體不好,在弟媳家住,每次回家,她都要很「小心」。除了要買很多東西以外,她還要想著給侄子侄女買禮物,雖然這是應該的,但是弟媳卻很挑剔。有一次,薛菲帶著小兒子回去,小兒子拿了一輛玩具車,侄子也想要,兒子找不懂事,怎麼也不給,薛菲只好去商店隨便買了一個哄侄子,但是弟媳卻說「拿這個來,就是寒顫我們的吧!」
  • 鄭州男子做上門女婿:3年後娘家拆遷,母親一分錢不給還斷絕關係!
    家住鄭州的小高於2天前找媒體調解家事,說自己3年前因家貧做了有錢人家上門女婿,如今娘家拆遷賠款,母親不但一分錢不給他,而且還要和他斷絕關係。
  • 「過年不用回去,娘家不是你家了」兒媳霸氣回應,「氣哭」婆婆!
    婆婆說:「過年不用回去,娘家不是你家了,你現在是我們家的人,應該把心思放到自己的小家庭上。」這話婆婆不止說了一次,她的目的很明顯,就是不想她帶著孩子回娘家過年。麗珍想不明白,為什麼嫁的地方當地有這樣一個習俗:女方不在男方家過年,男方就會沒面子。
  • 「老婆是獨生女,今年春節該去她家過年,我爸媽不同意怎麼辦?」
    文|文兒馬上就要過年了,別人都盼著放假,表弟卻希望春節加班,不想回家了。問他原因,表弟一臉無奈:「老婆是獨生女,今年春節該去她家過年,我爸媽不同意怎麼辦?」表弟結婚快兩年了,老婆結婚前就跟他說明了,家裡就她一個女兒,過年不想家裡太冷清,不想爸媽難受,希望老公偶爾同意她回娘家過年。他們之前說好的,結婚第一年在我表弟家過年,第二年再回娘家過年。現在,眼看春節就要到了,當表弟把這個事情跟他爸媽說了之後,他爸媽死活不同意。還說:「哪有過年去娘家過的?她又不是遠嫁,都在一個省,什麼時候不能回娘家啊,非得大過年回去?
  • 家在哪裡?寫在拆遷之前
    準備搬遷的前一天,陶陶奶奶失眠睡不著,回家搬家的時候手足無措,看看這裡看看那裡,還想著把所有人叫回來找個全家福。看見陶陶去了,「陶陶,你看看吧,咱的家沒了。」家在哪裡?這所房子已經有三十多年了,是在原址上翻蓋的。00年左右,搬家去了縣城,這所房子便空了下來,期間偶爾住住,但也不長。
  • 清明節,嫁出去的女兒能回娘家嗎?
    原來,我們這裡有個習俗,清明節女兒是不能回娘家的,除非家裡沒有男孩子,不然娘家人會窮的,其他時節回來都可以的,祭祖上香都可以。劉嫂有一兒一女,年輕的時候都羨慕她的這個「好」字。女兒在外地上班而且遠嫁,平時都沒有時間回來,就想著只有清明小長假回來看看。
  • 娘家拆遷父母財產給兒子,父親生病母親求助,女兒拿2萬求斷關係
    而作為女兒,一旦出嫁,卻成為了潑出去的水。不但不能回娘家跟兄弟爭奪財產,還不能有絲毫的不公平和不甘心。面對父母的偏心,作為出嫁的女兒,往往會很心寒。因為父母在分財產的時候,選擇忽略女兒。而等父母生病或者需要養老時,卻又想起女兒的好。
  • 女兒哭著說,媽媽,我不讓你走,我不要新書包
    2020年還剩最後一個月了,春節即將來臨,對於遠在他鄉的遊子們來說,心早已飛回了家。春節是最開心的,回家可以見到許多親人和朋友。特別是對留守兒童而言,春節變成了她(他)們的奢望,又可以和爸媽相聚了,甭提有多高興呀!
  • 春節習俗:已婚女不能回娘家過年‖生兩個女兒最幸福?
    朋友老家有個講究,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朋友離婚前住的是丈夫全款買的房子,離婚後住在公司宿舍,公司放假,宿舍樓要關門,因為老家的講究,娘家不肯收留她,她只能選擇「流浪去遠方」,一個人過這個團圓佳節。據我所知,很多地區春節都有頗多講究。
  • 春節新氣象,為何越來越多男士不愛「回娘家」了?聽聽男士怎麼說
    承載著中國悠久文化的春節,是一個對中國人都特別重要的節日。很多人坐著火車回家。忍受著長達十多個小時的泡麵味,忍受著腰背酸痛,就是為了回一趟家。中國人的春運向來不簡單,擁擠且又疲憊,但為何人們一定要回家呢?畢竟也沒有任何規定春節必須回去,這麼疲憊是為了什麼呢?
  • 「姐,你都出嫁了,哪有回娘家和弟弟爭遺產的道理」「我好意思」
    隨著社會的進步,法律再三普及男女平等,可是在很多思想守舊的人眼裡,依舊改不掉重男輕女的認知,總認為養兒防老有保障,而女兒長大後嫁到婆家,和娘家只能當作親戚走動。在這種觀念下,一些父母習慣性將名下財產交予兒孫繼承,即便女兒再孝順,也不會考慮分給她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