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大數學天才,兩屆國際奧數滿分、金牌第1名,現在怎麼樣了

2020-12-10 教育盤點

文/文墨

在中國高校中,北大無疑是一座學術聖地,更是廣大學子神往的求學殿堂。自從北大1898年建校以來,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如鄧稼先、錢三強、楊振寧、屠呦呦等都是北大畢業。北大人才輩出,為我國的建設和發展,文明和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而北大素有「1號院系」之稱的數學科學學院,更是牛人眾多,可謂是「天才」「怪才」的聚集地。比如許晨陽、朱歆文、惲之瑋、張偉,他們都曾就讀於北大數學科學學院,後來又紛紛去國外深造,現在已經是世界上非常出色的數學家,可惜的是齊聚美國搞科研。

但是,近年來,有一位北大數學天才的求學履歷上,本科到博士都是在北大完成的,屬於完全由我國自主生產的數學牛人,他就是韋東奕。

韋東奕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在山東建築大學任教,父親還是數學教授,家裡因此有很多數學方面的書,這樣的家庭環境對他影響很大。他上小學時,就經常隨手拿家裡淺顯易懂的數學書來讀,他認為這是自己消遣的一種方式。

當他讀到《華羅庚數學學校》這本書後,才真正喜歡上了數學。據他本人講,這本書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書中都是比較難的數學題。關鍵是他把書中的一道題解出來了,這讓他無比興奮,更體會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樂。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家庭環境確實很重要。孩子就像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能否茁壯成長,土壤很關鍵。其實,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家庭環境激發出了他的學習興趣,讓他的求知慾望變得更加強烈,學習勁頭越來越足。當韋東奕14歲升入初二時,數學天分開始表現出來。這時有人把他介紹給了山東師大附中的張永華老師。可以說,張永華老師是他的伯樂,讓他有機會提前加入山師附中奧數訓練隊訓練。一年後他更是從初中免試升入山師附中就讀。

張永華老師說,韋東奕雖然極具天分,具有敏銳的數學思維,但與他持之以恆的辛勤付出也是分不開的。有時他在飯桌上,還時常捧著數學書研讀。他在集訓隊期間,如果遇到解不開的難題,逢人就問,不管認不認識,直到弄會了為止。

正是因為有了他的不懈努力,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以及對數學的痴迷,才以第3名的成績拿到了國際奧數競賽的入場券。當年,在哈爾濱舉行的奧數冬令營,先是通過兩天的考試選拔出30人入選集訓隊。後來,又經過8次大小考試後,選出6人入選國家隊。可見,入選國際奧數國家隊,有多麼艱難。需要在高手雲集中,經過層層殘酷淘汰才有機會勝出。但同時,也見證了入選國家隊選手的實力。

韋東奕還曾向大家描述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場景,他說:「來自世界各國的500多名選手,大家都坐在一個大的考場裡,競賽要進行兩天,每天從上午9點開始,到下午1點半結束,選手要在4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完成3道大題,他因6道大題全部做對而獲得滿分。」

韋東奕的表現,不得不讓人佩服他在數學方面的超強實力,更令人感到驚嘆的是,他連續拿下了第49屆、第50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滿分、金牌第一名。這樣的戰績,確實讓人對他刮目相看。他也因此被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提前錄取,成為北京大學2010級本科生。

韋東奕進入北大學習後,可以說是如虎添翼,在北大「1號院系」學習更是如魚得水。2013年,他參加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又獲得金獎。而本科畢業後,他選擇繼續在北大深造。

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由丘成桐教授發起,面向中國大陸、香港及臺灣地區高校在校大學生開展,旨在全面測試大學生的數學知識、修養與能力,促進中國的大學數學教育改革。

2017年12月-2019年11月間,他又在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2018年,韋東奕還獲得了北大的博士學位。2019年12月,韋東奕成為北京大學助理教授,研究員。如今,他正在進行《不可壓縮流體的穩定性問題》的研究,還是這個項目的主持人。

在這之前,他與馮仁傑博士,田剛院士合作的論文獲GAFA接受並在線發表。而且他們合作的論文「Small gaps of GOE」還獲得世界頂級數學期刊Geometric and Functional Analysis(GAFA)接受並在線發表。

韋東奕的事業才剛剛起步,更是我國數學領域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他作為傑出青年,既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又是我國數學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相信在他的帶動下,會有更多的青年才俊加入到祖國的建設中來,為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為我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那麼,數學作為三大主科之一,有很多孩子對它是又愛又恨,愛的是考試必考,而且分值大,還容易拉分;恨的是想學好它不容易,而且上大學,也擺脫不掉。因此,想在高考時取得好成績,只有把它學好,別無它法。

如果您想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孩子更加快樂地融入數學中去的話,可以考慮給孩子買一套劉燻宇的《數學四書》。雖然買了也未必讓孩子喜歡上數學,但不買起碼讓孩子錯失了一次喜歡數學的機會。

關鍵這套書是新中國中小學數學教材之父劉燻宇的數學科普經典,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有趣的語言,用故事來解釋枯燥的數學原理,通俗易懂。楊振寧和谷超豪的數學興趣,都來源於這套書。

想購買劉燻宇這套書,可以直接點擊下面連結即可。

孩子學習興趣越早培養越好,沒準這套《數學四書》會幫助孩子拿到開啟學習數學興趣之門的鑰匙,成為人生中一個關鍵轉折點,孩子以後的學習時光,也會更充實更美好。

相關焦點

  • 兩次獲國際數學奧賽金牌的韋東奕,10年前被保送北大,現在怎樣
    說到韋東奕,他可不是簡單的人物,曾經是兩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得主,年紀輕輕就已經收穫了很高的學術成績,僅僅從2016-2019年,他就在國際頂尖的數學期刊上發表了十幾篇論文,這種成績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 他是國際奧賽最傳奇的中國天才,北大視他如珍寶,哈佛要人也不給
    那檢驗一個數學天才最好的地方,自然是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畢竟這個舞臺集結全世界各地數學領域的頂級選手,能從這些人中脫穎而出,實力不言而喻。近幾年,中國學子在國際奧數舞臺上創造了很多輝煌,而今天我們要介紹這其中最傳奇的一位——北大數學天才韋東奕我們都知道,對於中國學子來說,北京大學是頂級學府,而北京大學的數學系,更是被譽為「第一學府第一系」,在北大全校所有專業中排第一。
  • 他是數學天才,哈佛為搶他打破慣例,他卻不為所動,現在怎麼樣?
    因此,那些把數學學得很好的人往往讓周圍人很是佩服,對他們崇拜有加,而今天要講的就是一位數學天才,他的故事早已傳遍全國各地,他就是韋東奕。韋東奕在14歲就讀初二時,在數學方面就已經展現出了很高的天分,也因此被山師大附中的張永華老師發現,讓其提前加入山師大附中的奧數訓練隊進行訓練,由於突出表現他在一年之後免試進入到山師附中就讀高中。
  • 唯一滿分金牌!看數學天才是怎麼養成的!
    近日,第6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落下帷幕,我國的數學奧賽團隊拿下5金1銀的成績,包攬世界前三,團隊總分世界第一。同時,來自巴蜀中學的李金銘同學拿下本屆唯一奧賽滿分金牌,奪得世界第一排名。李金銘,巴蜀中學高三學生,高二時加入國家隊,今年數學奧賽獲得滿分42分,其他國家成績最好的也才得37分。目前,李金銘已經被北京大學預定。須知,本次數學奧賽總共才6道大題,每題7分,李金銘能比其他國家選手拉開5分,幾乎相當於一道大題差距,加上團隊其他成員的成績表現,本次國家隊包攬世界前三,成績幾乎可以用「碾壓」來形容。
  • 重慶一學生以滿分成績奪得第6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30日,重慶巴蜀中學本部校區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慶功會」,該校高2021屆學生李金珉以滿分成績斬獲第6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金牌,成為重慶首位國際奧賽滿分金牌獲得者。圖為重慶巴蜀中學李金珉以滿分成績斬獲第6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金牌。
  • 曾獲IMO滿分金牌榮譽,後被保送北大獲博士學位!如今怎樣了?
    在學習上他也是非常厲害的,曾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滿分金牌的榮譽,更是因此直接被保送到北京大學,在獲得博士畢業後的他,後來怎麼樣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創辦它的目的也是為了:發掘更多的數學方面的人才,培養數學方面的科研人員,也是為了促進國際上的數學交流!
  • 奧數天才被質疑引發人才評價之爭
    【新聞回放】    近日,《人物》雜誌一篇題為《奧數天才墜落之後》的報導,使曾兩次以滿分摘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金牌的付雲皓沉寂多年後再次走進公眾視線。
  • 國際奧數競賽中國隊蟬聯第一 華附牛娃饒睿拿下金牌
    ,這是華附自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以來獲得的第11枚國際奧數金牌。6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上,中國隊獲得團體總分第一,來自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二學生饒睿斬獲金牌,這是華附自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以來獲得的第11枚國際奧數金牌,也是近四年來第4枚國際奧數競賽金牌。
  • 橫掃奧賽大獎,19門專業課滿分,北大數學天才:沒拿100分是意外
    談起國內的數學系,就不得不說北大,在那裡聚集了無數國內的數學天才和神童,可以說是一個「傳奇」的地方。而在北大數學系有一個被稱為數學系「黃金一代」的天才,讀高二的時候就拿到了國際奧賽的金牌,之後更是保送進入北大。這個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就是——惲之瑋。你以為這就結束了?不!
  • 他兩次國際奧賽拿滿分,哈佛打破規則想直接錄取,卻沒搶過北大!
    【免試進高中,兩次國際奧賽滿分直接保送北大】對於韋東奕而言,他的「天才」人生進程比常人要快出不少。初中時,韋東奕已經表現出超強的數學天賦,引起了老師的主義。山東師大附中的張永華老師發現了這位好苗子,提前讓他加入自己的奧數訓練隊接受培訓。
  • 湖北奧賽金牌學子現狀:多赴美深造有人皈依佛門
    記者多方走訪了解,探尋金牌「驕子」今何在。  25年摘得45金  我省國際奧賽首金始於1988年,華師一附中汪琛在第20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上摘得,從此「摘金奪銀」勢不可擋。  在1990年舉行的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武鋼三中周彤和黃岡中學王菘雙雙摘金,打破了我省國際奧數金牌「零的紀錄」。
  • 奧數天才墜落之後
    付雲皓——這個曾佔領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高點的、備受期待的奧數天才——在接下來的十五年中,意外地在學術界消失了。天賦曾經給付雲皓帶來過好運氣,又讓他在之後的人生中吃盡苦頭。她瞟了眼那個正在奮力把黑板上的公切線和對頂角擦掉的數學系助教,神神秘秘地說,「就是那個兩屆奧數冠軍啊!」「那個兩屆奧數冠軍」——儘管不夠準確,也大體概括了付雲皓前33年的人生裡取得的最高成就:他是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2002和2003連續兩年的滿分金牌得主。在中國國家隊三十餘年的參賽史上,取得這一成績的選手只有三個。
  • 我國排名前3「數學天才」,都來自北大,他性格孤僻出家當和尚
    有數學成績不好的,就有數學成績好的,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高學府,兩所高校專業實力差不多,但是在數學領域,北大是領先於清華的,近些年來國內的出現的數學天才少年也大多來自北大,或者被北大吸引,進入北大專門研究數學。那我們接下來就一起看看,我國數學領域的天才少年。
  • 他曾是奧賽國家隊隊長,保送北大,參加《最強大腦》被稱「俞神」
    看過今年《最強大腦》節目的人,應該都知道「俞神」,雖然他的名次止步於32強,但實力卻是非常強大,受到選手和觀眾的欣賞。他在數學方面天賦頗高,曾經是奧賽國家隊隊長,在第56屆國際數學奧賽獲得金牌,因此也順利保送北大。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位「俞神」的故事。
  • 14年前,中國奧數少年擊敗德國天才,現今1人獲諾獎,1人成和尚
    14年前,中國奧數少年擊敗德國天才,現今1人獲諾獎,1人成和尚 1959年7月,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首次在羅馬尼亞舉辦,最初這種數學競賽是匈牙利數學界為紀念數理學家厄特沃什·羅蘭而組織,後發展到了全球參與競賽,每年都會舉辦。
  • 武鋼三中:數學奧數全國第1,理、化、生全部拿過國際奧賽金牌!
    屆國際數學奧賽銀牌自此武鋼三中登上世界奧賽的舞臺一段「開掛」的競賽之路瘋狂上演19名學生在國際數學、物理、生物奧賽中榮獲金、銀牌其中17名學生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金周彤不負眾望,斬獲了武鋼三中在國際數學奧賽中的首金;1993年,楊克在土耳其第34屆國際數學奧賽獲得金牌;1995年,朱辰暢榮獲第36屆國際數學奧賽金牌,這是中國女子的第一枚金牌;1997年,鄒瑾榮獲第38屆國際數學奧賽金牌;1998年,鄒瑾、許鈞天、王佳,三人同時入選國際數學競賽中國代表隊,迄今無人超越;1999年,程曉龍榮獲第40屆國際數學奧賽金牌;2001
  • 高三畢業,保送北大的18歲小夥奪國際物理奧賽金牌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屏 通訊員王麗 屈哲1日晚,記者從華師一附中得知,該校應屆高三畢業生陳世祺在葡萄牙裡斯本舉行的第49屆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上獲得金牌,且總分位列中國隊第二名,世界排名第六。但最後分數出來,雖然高分段咬得很緊,中國隊的5名同學還是都排在前13名中,都拿到了金牌。」他說,這得益於賽前系統的訓練,除了做真題、隊友間還互相出題,大家對比賽模式很適應。
  • 天才韋東奕:免試於北大數學科學院,曾代表北大數學系力壓清華!
    韋東奕這位天才是一名保送生,出眾的數學能力讓他免試於北大數學科學院。那時候的韋東奕,對數學的痴迷,達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俗話說得好不瘋魔不成活,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牆之隔。當然,韋東奕行動上廢寢忘食,理智卻格外清醒。他的優秀和努力被所有人看在眼裡,他也不負眾望,用高分贏得了49屆國際奧數競賽的參賽資格。
  • 他是北大第1位博士,帶隊連拿5屆奧數世界冠軍,卻至死評不上博導
    然而在北大的歷史長河中,卻有這樣一個人,他才華橫溢,曾帶領中國奧數隊蟬聯5屆國際奧數比賽團體冠軍,編寫的「不算科研成果」的基礎教材至今仍被清華等名校使用,身患癌症卻在講臺上堅守了12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就是張築生,北京大學第一位博士、數學系教授。
  • 他以滿分獲IMO金牌,北大畢業後遁入空門,8年後還俗了
    說到北大這兩個字,很多人都把頭顱高高仰起,因為這是一個需要公眾仰視的大學:該校無論是在錄取分數上,還是在培養人才的質量方面,都是一所相當牛的大學。北大的數學系,可以說是一個人才濟濟的地方,各級各類的數學競賽基本上都有北大數學系學子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