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天琴計劃」測出最準地月距離、SpaceX全球首次商業載人發射

2020-12-13 大地量子TerraQuanta

我國「天琴計劃」測出最準地月距離

中山大學「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於近期成功測得月球表面上五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攻克了地月雷射測距技術,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五個反射鏡的國家。

據了解,地月距離在38萬公裡左右,地月雷射測距基本原理就是從地面測距臺站的望遠鏡上,將高度同向性脈衝雷射束射向放置在月球表面的反射鏡,反射鏡發射該雷射信號再通過地面臺站的望遠鏡接收,通過發送、接收時間差計算出地月之間的距離,地月雷射測距是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遠距離的雷射測距實驗,也是目前地月距離測量精度最高的技術手段。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FDLM1ILE0537A5Y9.html?from=history-back-list

我國Ku頻段首顆高通量衛星運抵西昌,預計6月底發射

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歷時近4年、投資20餘億元研製的亞太6D衛星,已完成各項測試與出廠評審,於5月23日運抵西昌發射中心。在完成後續星箭合體及相關測試後,擬於6月底擇機乘長徵三號乙增強型火箭升空。

據悉,亞太6D是我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衛星,比起傳統衛星,高通量衛星具有帶寬更大、資費更低、終端更小、通信服務門檻較低的特點,被認為是可改變現有行業規則的衛星。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598936

新研究發現解決太空垃圾問題最有效的方法

近地軌道密布的老化衛星和空間碎片,極大增加了新發射衛星相互碰撞的風險。一項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的新研究顯示,解決太空垃圾問題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利用捕獲碎片或使舊衛星脫離軌道等技術手段,而是向衛星運營商收取「軌道使用費」。

具體費用將與該衛星帶來的額外碰撞風險相關,這一舉措會迫使運營商衡量衛星的預期壽命價值以及碰撞風險,而不是直接將衛星送入軌道。同時,收取的軌道使用費也可以用於處理現有的太空垃圾。

CIRES研究員,該論文的合著者,經濟學家馬修·伯吉斯說,軌道使用費也將增加航天工業的長期價值。加上軌道使用費,衛星產業的長期價值將從照常營業情況下的約6000億美元增加到約3萬億美元。

https://www.sohu.com/a/397893194_99900743

SpaceX實現全球首次商業載人發射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點23分,SpaceX 最新的載人龍飛船攜帶兩名太空人和一隻恐龍玩偶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成功發射。

直播顯示,點火升空約2分半後,一級火箭分離。9分半鐘後,一級火箭成功實現回收。12分鐘後,載人龍飛船與火箭二級分離,至此,發射階段圓滿完成。根據飛行計劃,龍飛船將在飛行約19個小時後與空間站對接,1-3 個月後返回地球。

此次發射任務是首次由私營航天公司載送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標誌著全球商業載人航天進入全新時代。此外,就發射前一周,SpaceX宣布獲得3.462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加上此輪融資,SpaceX公司迄今為止共融資逾5.67億美元,估值達到360億美元。

https://www.cnbc.com/2020/05/26/spacex-raised-over-567-million-in-first-2020-funding-round.html

維珍軌道公司首次火箭試射失敗

美國東部時間5月25日,小型衛星發射商維珍軌道公司進行了首次空中火箭LauncherOne試射,但以失敗告終。

綽號「宇宙女孩」的波音747飛機搭載LauncherOne飛到1萬多米的高空。在那裡,飛機處於懸停狀態,將火箭對準天空釋放出去。隨後LauncherOne的主發動機會點火,推動該火箭飛完剩餘路程直至進入軌道。

但在飛行開始不久,火箭就出現了異常。該公司表示,在測試過程中沒有人受傷,任務團隊將深入研究數據,以了解哪裡出了問題。

http://www.techweb.com.cn/ucweb/news/id/2791456

SpaceX及OneWeb共申請發射近8萬顆網際網路衛星

近日,在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設置的最後期限之前,多家企業向FCC申請發射網際網路衛星。其中兩大巨頭SpaceX、OneWeb申請發射的規模最大:SpaceX申請發射3萬顆衛星,OneWeb申請發射近4.8萬顆衛星。

SpaceX公司申請發射的衛星都屬於其Starlink星鏈計劃的一部分。而結合實際情況來看,OneWeb公司申請發射近4.8萬顆衛星就顯得比較意外。因為早在3月份,OneWeb就已經申請破產並辭掉了大部分員工。不過,此前OneWeb曾表示計劃利用破產程序「將其業務出售,以實現公司價值的最大化」。之所以要獲得FCC批准發射更多的衛星,實際上是為了提高其資產價值,給併購方更多選擇。

http://www.3snews.net/startup/246000061788.html

相關焦點

  • 「天琴計劃」立新功:測出國內最準地月距離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鄭 楊攝一個口徑1.2米的反射式望遠鏡、一個工作溫度在零下200多攝氏度的多通道超導單光子探測器、一個高重頻短脈衝固體雷射器、一個雷射測距光學平臺——5月25日,經濟日報記者在位於廣東珠海鳳凰山頂的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內,看到了由上述部件組成可以測出地月距離的科技「利器」。
  • 天琴計劃新成果!中國人攻克這項技術,測出國內最準地月距離
    ,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天琴計劃又立新功:團隊掌握地月雷射測距技術據羅俊介紹,「天琴」團隊啟動珠海測距臺站建設項目後,於2019年6月首次測得地月距離,在隨後的幾個月裡,團隊測到了月面上所有的五面反射鏡的回波信號,地月雷射測距的技術穩定性和成熟性進一步得到確認。
  • 探訪「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測出中國最準地月距離的地方
    位於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鳳凰山頂的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 姬東 攝中新網廣州5月26日電(許青青 姬東)據中山大學天琴中心26日介紹,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日前成功測得了月球表面上五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天琴」測出最精準地月距離,精確到釐米,但這只是捎帶的小成果
    不過近期有多家國內媒體報導,我國「天琴計劃」在地月距離的測量上取得新突破,「天琴計劃」本來是一個針對空間引力波的探測計劃,旨在通過引力波探測進行天文學、宇宙學及基礎物理前沿研究。但是該計劃涉及到了空間距離的精確測量技術,而且對該項技術的要求特別高,因此也催生了諸如地月距離測量這樣的科研成果。
  • 「天琴計劃」測出國內最準月地距離
    長江日報-長江網5月27日訊 兩會期間,「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以國際先進標準的精度成功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2014年3月,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院士在華中科技大學的一次國際會議中提出「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旨在通過引力波探測進行天文學、宇宙學及基礎物理前沿研究。在綜合考量國情與研究現狀後,「天琴」團隊制定了「0123」計劃。
  • 中山大學:「天琴」團隊成功測量地月距離
    記者近日從中山大學獲悉,天琴計劃團隊在該校珠海校區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得到月球上全部5個雷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這標誌著我國躋身全球少有的幾個具備了用雷射精準測量地月距離技術能力的國家之列。自今年6月8日以來,天琴計劃團隊已多次成功實現地月距離的雷射測量。地月雷射測距以脈衝雷射器作為光源,對地球與月球之間的空間距離進行精準測量,是開展天琴計劃空間引力波探測必須攻克的關鍵技術。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未來會更好就是航天文明的意義
    這次發射,對於NASA和 SpaceX而言,都頗具意義——這是自 2011 年 7 月 8 日最後一次太空梭發射以來,美國首次使用火箭將太空人送入太空軌道,也是 SpaceX 成立18年來首次載人任務,太空商業化再度向前邁進一步,人類也由此進入太空飛行的新時代。
  • SpaceX首次商業載人發射!「鋼鐵俠」馬斯克:未來有錢就能去太空
    點擊播放 GIF 1.6M美國東部時間周日19點27分(北京時間8點27分),美國的SpaceX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了載人飛船,這是首次正式啟動商業載人航天項目現在所有有能力的國家都在研發載人飛船,向著太空探索,而SpaceX的創始人馬斯克的夢想便是實現商業航天,實現載人登陸火星,SpaceX將會再次創造一個奇蹟。這次的載人航天項目的太空人是三名美國人,一名日本人,分別是格洛弗、霍普金斯、沃克、野口聰一,這是「龍」飛船的第二次載人飛行,並且這一次的載人飛行項目將計劃在國際空間站待到明年5月份。
  • SpaceX載人龍飛船返回地球!59年來首次降落海上
    美國東部時間8月2日14時48分,SpaceX載人龍飛船於美國佛羅裡達州附近的海面降落。此次龍飛船成功返航,標誌著史上首次商業載人項目任務圓滿成功! 航天計劃的新篇章。
  • 對話「天琴計劃」
    2018年1月22日,我們的合作團隊雲南天文臺成功進行了國內首次月球雷射測距實驗,成功進行了國內首次月球雷射測距實驗,2018年5月21日,我們研製的新一代大孔徑角錐反射器搭載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順利升空,2019年初,位於珠海的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建成投入使用,在國內首次對月球上的全部五個合作目標進行了測距實驗,測距精度進入釐米量級,為國內最高水平。
  • 「天琴」建功 我國成功實現地月精確測量
    日前,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同時,此次任務搭載了主載荷由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與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天琴中心共同研製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 未來會更好是航天文明的意義
    這次發射,對於NASA和 SpaceX而言,都頗具意義——這是自 2011 年 7 月 8 日最後一次太空梭發射以來,美國首次使用火箭將太空人送入太空軌道,也是 SpaceX 成立18年來首次載人任務,太空商業化再度向前邁進一步,人類也由此進入太空飛行的新時代。
  • 我國引力波探測計劃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成功發射
    12月20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此次任務同時搭載了主載荷由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與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天琴中心共同研製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這也是我國首顆由高校牽頭,國家立項的技術試驗衛星。
  • 「天琴」將奏何妙音?——「天琴一號」發射成功背後的我國引力波...
    ——「天琴一號」發射成功背後的我國引力波探測之問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天虹、肖思思、馬曉澄、胡喆  12月20日,隨著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成功飛向太空。  這是我國首顆由國家立項面向未來引力波空間探測的技術試驗衛星,其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醞釀近20年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方案距離實現邁出了重要一步。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不妨讓我們走近「天琴一號」,揭開「天琴工程」的神秘面紗。  「天琴一號」要做什麼?
  • 「天琴一號」衛星將於今年12月發射
    中山大學預計今年12月將發射「天琴一號」衛星。10月31日,粵港澳高校聯盟2019年青年學者論壇在中山大學舉行。開幕式上,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孫冬柏教授在《協同創新,同頻共振——中山大學近年在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科研平臺布局建設情況》報告中透露。
  • 我國發射「天琴一號」衛星 從太空探測引力波
    人民網北京12月20日電(趙竹青)今天中午,伴隨著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的升空,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成功啟航,開啟了它的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的探索之旅。 「天琴計劃」是由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於2014年提出的、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
  • NASA終於敲定歷史性發射時間,5月27日龍飛船首次載人飛
    開啟美國乃至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從發射首艘測試版龍飛船到首次載人發射龍飛船,SpaceX十年磨一劍,開創私營太空公司載人航天新高度全球疫情籠罩下,提振公眾抗疫士氣根據NASA官網及多渠道專業媒體報導,現在梳理一些乾貨:龍飛船首次載人試飛任務升級,時間變長,試飛太空人變成正式太空人。
  • 「天琴一號」發射升空,我國正式開啟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探索計劃
    「天琴計劃」將在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以組成一個長臂長的等邊三角形編隊,成為一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 策劃&撰寫:伶軒 我國首顆引力波探測技術驗證衛星終於發射升空了。 12月20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該火箭同時運載了9顆衛星,其中「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最引人關注。
  • 「天琴一號」成功發射
    近日,「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成功啟航,開啟了它的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的探索之旅。「天琴計劃」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於2014年提出的、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
  • 羅俊代表:天琴二號預計2025發射 將提升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能力
    來源:經濟日報5月26日,全國人大代表羅俊接受媒體連線採訪時透露,天琴二號衛星預計將於2025年前後發射,屆時將提升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羅俊代表介紹,面向我國自主空間引力波探測的「天琴計劃」已進入第三階段任務,即發射「天琴二號」衛星編隊,該衛星編隊直接瞄準我國下一代重力衛星。國際大地測量協會「重力委員會」執行常委、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鍾敏研究員說,重力衛星是地球近地軌道衛星中精度要求最高的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