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

2020-12-13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

三河國的松平一族,按照德川官方說話,起源並非三河松平鄉,而是清和源氏,作為雲遊僧人的先祖,來到松平鄉後,成為當地豪族的女婿,並改姓松平。隨後利用嶽父的財力逐步發展成後來的三河松平氏。隨後逐步發展,最終成為日本霸主。

但在德川家康發跡之前,他奉行的老二哲學,可謂是將日本收入囊中的最佳典範。

松平一族到了家康時期,整體已經衰弱不堪,可謂陷入歷史最低點。父親死於非命,自己在今川家寄親寄子制下,被帶入今川家體制中。如無意外,松平家將成為其附屬家族,在日後不斷被今川家蠶食,並最終成為其一部分。

不過這並未最終發生,隨著桶狹間之戰,今川義元丟了腦袋,今川家在新任家督的帶領下一蹶不振。家康也在這個時期回到了自己的領地岡崎城,事實上相當於脫離今川家獨立而出。1561年,家康正式攻打今川的領地,以此來宣布我們一刀兩斷。

第二年,也就是1562年,與織田信長建立極為穩固的清州同盟,並生擒今川家親族,成功換回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家康從人質到最終獨立,遭遇了很多危機,但他抓住機遇,擺脫自己的困境,為日後的強大打下了基礎。

其後,家康改名接著改姓德川,又將祖宗溯源到藤原氏,獲得三河守一職,穩定了自己對於三河的統治,為自己打下了一塊基本盤。在織田信長出面協調下,德川家康與武田信玄聯手,兩家瓜分了今川領地。

武田軍

隨著織田信長在進攻朝倉家的途中,遭到妹婿淺井倒戈,差點把命都給丟了。怒火中燒的織田信長立即召喚自己的盟友家康,兩家聯合攻打朝倉、淺井,也就是姊川之戰。這場戰鬥的經過眾說紛紜,德川家的記錄極大誇贊自家實力,但無論是織田又或者是朝倉的記錄,這場戰鬥並沒有什麼影響力。不過這不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我們還是接著來看家康的老二哲學。

在清州同盟中,處於弱勢地位的德川家康,心甘情願地在織田信長制定的方針中壯大自己的實力。事實上,在這個同盟中,家康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就是小弟,一切只要聽老大信長的就行,他怎麼說自己怎麼做。在同盟期間,儘管德川家領地擴張,但實力並未明顯增長。

三方原之戰中,德川家康被武田信玄一頓「毆打」,頗有一番「我頭在否」的意思。好在信玄病死,讓家康喘了一口氣,不至於直接面對信玄兵鋒。之後,德川家與織田家聯手,在長篠之戰中對抗武田家,擊潰了武田勝賴率領的武田赤備,終於算是報了三方原之仇。

三方原之戰中行軍的武田軍

但正如上文所說,德川家康在清州同盟中,領地得到擴大,但實力並未明顯增加。一是避免織田信長猜忌,如果實力增加太快,清州同盟能否維持都是問題,以織田信長的性格,對於德川家康的態度將會發生明顯變化。二就是家康的老二哲學,既然是老二,就好端正好自己的態度,在同盟中只要能夠得到發展就心滿意足,這從織田家上下的評價中就能看出,對於家康,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老好人」。

在此之後,家康仍然堅持自己的老二哲學,從未逾越半步,仍遵照織田信長的命令,面對武田勝賴時代的武田家,而織田家則將目標對準了其它方向。這是對於德川家康的認同,但家康並未得到以其相對的實力,在與武田勝賴的戰鬥中,勝賴甚至將主力壓在與北條對抗的一面,而只派少數兵力牽制德川家康。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川家康仍然被壓制。1574年5月,無力對抗武田家的家康,向織田信長求援,但由於戰略原因,信長的援軍姍姍來遲,高天神城被攻佔。德川家上下氣憤不已,但家康壓制了反對聲音,平靜地接過信長因為愧疚給予的黃金補償,他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明白應該要怎麼做。

德川家康

長篠之戰後,由於武田勝賴的戰略錯誤,造成武田與北條聯盟破裂,在戰場上逐步獲得了反擊的機會,奪回了遠江國內的幾座城池。儘管如此,身為老二的家康仍沒有實力對付武田家,但已經可以將戰線維持住,不再是被單方面「毆打」。

到了1581年,德川家康整合了軍力,再度攻下高天神城,獲得進攻武田家的橋頭堡。到了1582年,織田信長終於騰出手,他下令對武田家總攻擊命令,織田、德川聯軍開始了對於武田家的全面攻勢,並在同年殲滅武田家。

如果沒有發生意外,織田信長將最終獲得天下,德川家的領地擴張之路也就到此為止。不過隨著本能寺之變的發生,信長死於非命,家康死裡逃生,隨即整頓軍力。他並未有替信長報仇的想法,反而將目光對準了因為武田家滅亡而陷入混亂的甲斐、信濃地區。

差一步就成為日本霸主的織田信長

當了很長時間老二的德川家康,決定趁著這個機會壯大自己的領地。他先和北條家大打出手,隨後兩家握手言和,並達成聯姻同盟。隨後,家康將目標繼續對準原屬於織田信長的領地,侵蝕了不少領地。在清州同盟時期,家康握有三河一國,在信長的協調下獲得了遠江一國。隨後獲得信長賜予的近江一國。本能寺之變後,再度獲得了甲斐、信濃。短短的一年時間,德川家康一躍成為掌握五國的實力大名。同時還和北條建立了聯姻同盟,實力可謂極為強大。

就在這個關頭,通過清州會議獲得好處的豐臣秀吉脫穎而出,擊敗柴田勝家成為織田家新的領袖。德川家康聯合信長之子信雄抗衡秀吉。雙方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家康獲得了戰場優勢,但從不按常理出牌的豐臣秀吉則獲得了外交勝利。

由於受到天正大地震的影響,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握手言和。隨后豐臣秀吉成為關白,獲得了掌控日本的權力,並在小田原之戰中擊敗負隅頑抗的北條家,讓全日本的大名都成為豐臣家臣,成為真正的天下人。

天下人豐臣秀吉

在這個過程中,德川家康緊隨豐臣秀吉的腳步,在外交和軍事上支持秀吉。在清州同盟時代,家康是如何對待信長,現在他同樣如何對待秀吉。哪怕是豐臣秀吉將其移封,家康也沒有反對,相當爽快地同意了這個決定。在秀吉收復日本關東、東北的戰略中,家康同樣鞍前馬後地出力,通過外交手段安撫了相當多的大名、豪族,同時遵照秀吉的意思出兵平叛。完全又是一個忠實盟友的表現,豐臣秀吉對他的評價同樣還是「老好人」。

在明白自己不具備優勢的時候,德川家康能夠立即放下一切,擺正自己的位置,全力幫助老大織田信長、豐臣秀吉,而且態度極為誠懇,表現堪稱忠臣典範。縱觀德川家康的一生,面對強者時的絕對臣服,而且是全方面的臣服,沒有任何餘地。

織田信長時期,信長包圍網的出現,清州同盟看似岌岌可危,隨時都會傾覆,但就在這種情況下,德川家康仍然沒有廢棄同盟,反而努力維持同盟,緊跟織田信長。而在豐臣秀吉時期,面對移封,一切都要從頭再來,家康也答應了。

融入豐臣政權的德川家康

這種盟友任何人都難有防備之心,這全靠德川家康的老二哲學:認清自己的地位,在老大允許的範圍內發展自己,老大說不的事絕對不做,老大有任何需要都要努力完成。面對老大不公平對待,也沒有任何抱怨,全心全意為老大服務。這換來了兩任老大的認可,為德川家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這種老二哲學堪稱戰國時代的最佳生存之道。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為何德川家康違反禁令後,仍能安然無事?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為何德川家康違反禁令後,仍能安然無事?日本戰國時代,慶長四年,公元1599年1月,在豐臣秀吉死後得不到半年時間內,日本國內情勢風雲變化。先是石田三成為首的文治派互相攻擊,因而拉幫結派,違反秀吉生前禁令。
  • 日本戰國時代,前田利家不死,德川家康能夠奪得天下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前田利家不死,德川家康能夠奪得天下嗎?眾所周知,豐臣一族亡於德川家康,對此有很多同情豐臣家的人為其抱不平,對於德川家康的評價也不高。而豐臣一族的滅亡是在秀吉時期就已埋下禍根。之後,形勢已經不利於豐臣家時,仍然對權力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走向滅亡。但在此之前,前田利家的病故,使得豐臣家失去最有利的實力派支持者。如果前田利家沒有病故,那麼德川家康有可能奪得天下嗎?前田利家和豐臣秀吉的關係可以說是相識於微末之中。這兩人在人生低谷相遇,在織田家這艘大船上,互相鼓勵前行。
  • 日本戰國三傑—德川家康
    戰國大勢趨於統一,而德川家康一面與武田氏對抗,一面加強領內建設。1574年,武田信玄死後繼承了武田家的武田勝賴率兩萬五千大軍攻打高天神城,德川家康等待織田軍的增援,不過在增援到達前,高天神城已經被攻下。
  •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在生前,為了豐臣政權能夠平穩過渡,制定了諸多禁令,最為重用的就是禁止拉幫結派及私下聯姻。作為戰國時代的天下人,豐臣秀吉有足夠的眼光預見,如果這兩條禁令被違反,將會造成什麼後果。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日本戰國對後來的日本產生了什麼影響
    不是不殺而是沒有能力殺德川家康,竊取政權的豐臣秀吉需要一個強力幕僚的支持!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命喪黃泉。天下布武的大願終究沒有實現,很快織田信長的得力幹將豐臣秀吉打著為主公報仇的旗幟攻打明智光秀軍隊,並除掉了最大的對手,此時放眼天下能和豐臣秀吉一決雌雄的人就只有德川家康了。織田信長生前,豐臣秀吉是他的屬下,而德川家康又是織田信長的盟友,所以一開始德川家康肯定不願意屈服於豐臣秀吉,於是兩人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 日本戰國風雲史:酷愛切腹的「老烏龜」德川家康的天下霸主之路
    導語:日本戰國風雲史:酷愛切腹的「老烏龜」德川家康的天下霸主之路眾所周知,亂世之中英雄輩出,群雄並起,凡是能終結亂世的人,無一不是雄才大略之輩。比如我國終結戰國亂世的秦始皇,內平六國,外抗匈奴,氣吞八荒,橫掃六合。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如果單獨比較司馬懿和德川家康,兩人實在沒有什麼相似之處,所以德川家康也稱不上什麼日本的司馬懿。儘管這種類比大錯特錯,但並不妨礙我們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原因很簡單。
  • 元和偃武:德川家康是如何開創這個日本歷史上最長和平時代的?
    三國時期司馬懿的成功之道,就向世人展現了忍得住且活得夠久究竟有多重要,在先後送走了曹操、曹丕、曹叡之後,曹家勢力大幅衰減,使得司馬家族異軍突起,最終將曹家一腳踹開,穩當地登上了九五之尊。然而,因為活得夠長,又極負忍耐而得以成功的案例,同樣在古代日本出現過,這位代表人物,即被世人稱為日本戰國時期最強「忍者」的德川家康。
  • 日本戰國時代的三個狠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在寫這篇文章的正文之前,有必要提醒讀者:日本的戰國時代和中國的戰國時代,不是同一個概念。儘管如此,二者在本質上仍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是一個中央權力衰微而地方權力崛起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日本同中國一樣,都產生了為數不少的梟雄。
  • 豐臣秀吉為何將德川家康 移封到全日本最肥沃的平原?
    日本是一個南北狹長的島國,多山地而寡平原。而日本最大、最肥沃的一塊平原,即為關東平原。平原地區最適宜種植,也就意味著單位面積上的更高穀物產出。而在日本的戰國時代,衡量一位大名的實力,就是以其領地的穀物產出為指標,即石高制。
  • 創建德川幕府時代的德川家康,為何早年被逼殺死自己老婆與兒子
    日本的戰國時代,有點相當於中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時代最著名的三個霸主之一(另外兩個是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他從年輕時實力薄弱,到最後戰勝織田家族和豐臣家族,讓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代,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他早年卻被人逼迫殺死自己的老婆和兒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 豐臣秀吉為何不在有生之年 將德川家康除掉?
    日本戰國時期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關於該時期的影視、遊戲等文化產品也非常多。以致很多不怎麼喜愛歷史的人,也對該段時期的歷史人物較為熟悉。在日本戰國末期,有三位傑出的大名,為日本的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此三人被稱為「日本戰國三英傑」,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 《戰國BASARA 3》德川家康與石田三成介紹
    由CAPCOM製作,預定2010年推出的PS3/Wii流行英雄戰國動作遊戲《戰國BASARA 3》,現公布故事劇情與登場角色德川家康與石田三成的介紹,供玩家參考。
  • 豐臣秀吉好不容易統一了日本,為何卻給德川家康做了嫁衣
    文/寂寞的紅酒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大梟雄,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通過武力統一日本的牛逼人物。雖然豐臣秀吉用了一生的心血終於統一了日本,但他死後權力很快落到德川家康手中,德川家族取代豐臣家族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統治日本長達二百多年。
  • 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慶長三年(公元1598)八月,豐臣秀吉病逝,德川家康的態度也從這個時候開始轉變。他在豐臣秀吉晚期深受信任,被視為是耿介之臣,一直以五大老之長的身份支撐著豐臣政權,可現在卻私下與伊達政宗、福島正則等大名聯姻,對各大名論功行賞時,更是獨斷專行,毫不掩飾他想藉此分化豐臣政權,剷除異己,進而稱霸日本的意圖。但在豐臣秀吉晚期,被推出的還有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由於他的活躍,讓德川家康的計謀無法充分得逞。
  • 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
    摘要: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身亡後,花費數年時間,先後擊敗反秀吉聯盟的所有勢力,成功將織田家權力握在手中。隨後與德川家康進行了一場小牧長久手之戰,之後遭遇地震影響,後勤物資損失殆盡,迫不得已下與家康議和。在之後的日子裡,豐臣秀吉先後平定了日本九州及東北,並成為關白,正式掌控日本。在小田原的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移封關八州。具體的移封細節不得而知,但後人認為秀吉是為了將家康驅趕至邊遠地區,但這並非事實。
  • 真田昌幸和真田幸村支持豐臣政權,真田信幸為何卻站隊德川家康?
    真田昌幸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和武士極為看重家名的存續,戰國時代家族的存亡有的時候只是因為一個選擇,所以早在關原合戰之前,日本許多大名和武士都為了家族的存續做兩手準備。從國人林立時代,再到武田統治、後北條統治,直到豐臣時代,真田家族能夠始終屹立不倒靠的不僅是計謀和勇武,更重要的是站隊能力。
  • 日本戰國時代,攻城兵器頗多,為何攻城仍是難題?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攻城器械頗多,為何攻城仍是難題?日本戰國時代,隨著連年徵戰、築城技術進步之後,攻城變成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尤其對完全不仰賴計謀的正攻法來說,更是顯得困難重重。這需要準備比守城方多數倍的兵力不斷攻擊、使守城方疲於奔命,最終才能攻下城池。縱觀日本戰國時代的實際攻城戰例來看,採用正攻法奪城的例子存在,但只是少數。攻法也是一種對敵我雙方極為殘酷的攻城法,戰國大名也較少使用這種作戰,更多是通過長期圍困城池,斷絕補給的方式,迫使敵方投降。
  • 日本忍者:從德川家康的特戰部隊,到德川吉宗的「錦衣衛」
    其名,有的時代為斥候,有的時代叫亂波,到了江戶時代,正式稱為忍者。日本戰國末期,被稱為鬼半藏的服部正成,乃德川家康手下十六神將之一。他在跟隨德川氏東徵西討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最突出者,是在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殞命之後,護送家康從堺港回到三河國。
  • 德川家康屬於藤原氏一族,為何改姓入源氏一族呢?
    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原名松平家康,而如果再往上追溯,他應該是藤原氏一族的,可是奇怪的是,他不僅改名德川,還封了源氏長者,就是從藤原氏變成了源氏。那麼,德川家康為什麼那麼處心積慮改姓入源氏一族呢?藤原氏則可以追溯到飛鳥時代,這一家族一直是日本的貴族姓氏,和天皇一脈有著數不清的聯姻歷史。至於橘氏,這個姓氏是敏達天皇的後裔,在奈良和平安兩朝很興盛,出國很多的公卿,後來在和藤原氏的爭權中失敗逐漸沒落,日本戰國時代徹底絕嗣。最後是源氏,是嵯峨天皇賜給低下一大幫兒子的姓氏,傳承嵯峨天皇,後來的天皇血親也被這樣賜姓源氏降臣,源氏的由來是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