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核電出口國際競爭力分析

2020-12-21 騰訊網

文 | 顧有為

供職於中核集團中國中原對外工程有限公司

「一帶一路」核電市場競爭激烈,中國核電出口面臨著來自業主國複雜需求和核電出口國競爭優勢的雙重挑戰。本文在總結中核集團核電國際市場開發經驗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世界核電出口國的核電競爭力,提出了中國核電出口競爭力提升策略, 為我國在「一帶一路」核電市場出口三代核電機組提供參考。

「一帶一路」核電出口國際形勢

能源問題是制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2011年福島事故後,核電的發展並未停止,具有更高安全性能的三代核電技術反而迅速發展。

三代核電機組滿足「美國先進輕水堆用戶要求文件(URD)」和「歐洲用戶對輕水堆核電站的要求文件(EUR)」,其在加強國家能源安全、緩解區域電力短缺、減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價格波動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青睞。

英國、捷克、沙特、阿根廷、巴基斯坦、印度等這些國家正在逐步制定和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同時也在引進安全可靠的核電機組。

目前,世界上僅有俄羅斯、美國、法國、中國、韓國、日本六個國家具備出口三代輕水堆核電機組實力,六個國家的三代核電出口競爭力又各具特點。近10年,六大核電出口國利用各自三代核電的優勢籤訂或擬籤訂的三代核電機組出口合同如下表所示。

在實際核電出口招標過程中,一方面,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由於缺少三代核電運營經驗和管理人才,很難把握核電供應商提供的投標文件是否滿足自身核電發展需求;另一方面,由於核電出口合同的保密性,核電供應商很難通過官方消息獲得成功籤訂核電出口合同的決定性因素。因此, 業主國和出口國都需要通過收集各項資料、制定指標來準確評估各自潛在供應商和競爭對手的核電出口競爭力。

核電出口競爭力分析

國際原子能機構(I A E A)於2007年評估了世界三代核電機組出口特點,提出了業主國引進核電首堆時需要考慮的5個因素:三代核電技術、核燃料循環、融資條件、技術經濟性和技術轉讓。這5個因素直接或間接反映了核電出口國的競爭實力。

在實際核電招投標過程中,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政府外交和政策支持成為了影響業主國籤訂核電總承包合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IAEA評估的基礎上,可以從三代核電技術、核燃料循環、政府支持(包含政策、融資和外交)、技術經濟性和技術轉讓五個方面進行核電出口競爭力分析。

1. 三代核電技術

三代核電技術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核電安全與設計性能驗證、示範電站良好運營記錄、合理準確的建設周期。

在核電安全與設計性能驗證方面,六大核電出口國開發的三代核電機組均能滿足核電安全性要求。各類型號的三代機組設計壽命均為60年, 在核電站安全防禦第四層次中強化了能動和非能動安全系統布置。

以美國AP1000為代表的非能動系統主要包括:安全注入系統、非能動安全殼噴淋系統、非能動氫氣催化燃燒系統;以法國EPR為代表的能動系統主要包括:餘熱排出系統、輔助給水系統等。核島採用雙層安全殼設計,內設應急事故中堆芯捕集系統或者堆腔注入系統。

由於早期核電技術的積累和發展,美國、俄羅斯、法國在三代核電領域仍然具備強勁的技術優勢,三國設計的三代核電機組相繼較早通過了URD和EUR審查,滿足美國或者歐洲核電安全設計性能要求。

在示範電站建設和運營方面,韓國於2016年12月底建成並投產國內第1臺APR1400-新古裡3號機組, 成為6種型號三代核電機組中最早投入運營的機組。

2018年3月,海外第1臺APR1400 -阿聯Barakah 1號機組建成並開始申請裝料。俄羅斯於2017年2月底正式將國內首臺V VER12 0 0-新沃羅涅日6號機組投入商運。2018年下半年,美國AP1000-三門1號和法國EPR-臺山1號機組在中國陸續建成首臺機組, 並開始投入商運。

與此同時,中國「華龍一號」HPR1000示範電站-福清5號計劃於2018年年底冷試,海外首堆-巴基斯坦Karachi 2號也進入安裝向調試過渡期。

在核電建設周期方面,假定各種設備製造技術和施工工藝都很成熟的情況下,美國AP1000的建設周期計劃為42個月,緊隨其後的是韓國APR1400計劃工期47個月,法國EPR和日本ATMEA-1計劃工期48 個月,中國HPR1000計劃工期50個月,俄羅斯VVER-1200計劃工期54 個月。

然而隨著三代核電的建設,由於技術準備不足和設計方案不成熟等原因,AP1000和EPR建設都不斷超期,ATMEA-1尚未動工,而俄羅斯、中國、韓國在三代核電建設方面優勢明顯。

2. 核燃料循環

核燃料循環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核燃料循環前端服務(鈾資源開採和濃縮、核燃料生產和供應等)、核燃料循環後端服務(後處理技術、核廢料處置等)。

對於核燃料循環前端服務,俄羅斯、法國、中國、美國在鈾資源開採和濃縮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俄羅斯本國鈾資源豐富,而中國和美國在海外同樣儲備了大量的鈾礦。受制於美國、韓國和日本三國核協議,韓國和日本不能保留鈾濃縮設施和發展鈾濃縮技術,因此,兩國只能在國際市場上購買原材料。而在核燃料生產和供應方面,六國的加工技術完全能夠滿足各自三代核電機組的需要。

對於核燃料循環後端服務,法國、中國、俄羅斯、日本採用閉式循環後處理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核燃料利用率。相比較而言,美國、韓國受國內輿論影響,並沒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而在後端服務中趨於劣勢。俄羅斯是唯一一個提供核廢料售後回收處置的國家,允許業主國將VVER 型號機組廢料送回俄羅斯進行深度處置。

3. 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政策支持、財政及信貸支持、外交推介三大方面。

中國和俄羅斯的核電發展在政府政策支持下獲得了巨大進步。中俄兩國政府都把發展本國核工業作為戰略性目標之一,並為其提供了大量的財政支持。進入21世紀,中國、俄羅斯本國核電建設始終有序進行,從未間斷,為核電建設和運維積累了經驗。

相比之下,隨著舊機組退役,法國開始著手削減本國核電比例。由於核電發電成本一直比其他能源供應成本高和受技術條件的困擾,美國新建核電機組也開始停滯不前。韓國和日本國內核電受到政府和公眾的雙重質疑,核電前景黯淡。

俄羅斯核能發展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統一部署,該公司直接歸俄羅斯副總理管理,ROSATOM總經理每年不定期向總統和總理就公司的經營狀況進行工作匯報。截至2019年9月底, ROSATOM已籤約的海外訂單為41 臺機組,這些機組主要分布在中國、印度、匈牙利、芬蘭、伊朗、約旦等新興核電市場國。

中國核能發展同樣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為出口核電提供必要的政策和信貸支持的同時,在外交場合也將核電向業主國政府領導人進行推介。政府堅定不移地支持將是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最有力保障。

4. 技術經濟性

技術經濟性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核電建設總投資(建安、核燃料循環及運維成本)、核電設備供應鏈指標。

根據世界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核能機構(OECD/NEA)2015年公布的數據,六國核電建安隔夜成本和投資成本分別是:俄羅斯2993$/KWe,美國3382$/KWe,法國3860$/KWe,中國1763$/KWe,韓國1556$/KWe,日本3009$/KWe。但是就三代核電出口機組而言,六國總承包方提供給業主的單臺機組報價相差不會太大。

由於國內核電的迅速發展和相對較低的人力成本,中國在核燃料循環和運維成本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韓國和俄羅斯的核燃料循環和運維成本也緊隨其後。

對於核電設備供應,俄羅斯、中國採取了從本國監造再出口業主國的策略,美國採取了核電設備在業主國本地化監造策略,但是保留了自己的設計專利和智慧財產權。從長遠來看, 核電技術和設備生產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將成為各國在三代核電出口過程中體現技術經濟性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5. 技術轉讓

技術轉讓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設計技術轉讓、人力資源培訓和雙方研發合作三個方面。

在設計技術轉讓方面,俄羅斯、美國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特別是俄羅斯在設計技術轉讓方面持有開放的態度,而且在國際市場開發中,對每個潛在核電市場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主動提出技術轉讓方案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轉讓目標和時間節點。

在人力資源培訓和雙方研發合作方面,俄羅斯、中國在市場前期培育過程中與中東、非洲國家籤訂共同建設核技術培訓基地協議,派遣專家進行核能應用技術探討。雙方定期進行人才交流,利用自己已有的示範核電站為業主國培養核電運維人才。

「一帶一路」中國核電出口競爭力提升分析

通過以上核心競爭力分析可以得出,中國相對於老牌核電強國,雖然在技術積累方面優勢不明顯,但是在政府支持、核燃料循環、技術經濟性和技術轉讓方面仍具有較強的優勢。中國在出口核電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核電市場國的需求並進一步展示自己的競爭力優勢。

1. 政府主導,支持提升

俄羅斯能夠迅速籤訂大批量三代核電訂單、韓國能夠在阿聯項目擊敗法國籤訂4臺機組都離不開強有力的政府支持。一方面,中國與業主國政府間需要建立起平等互信的外交關係和公平互惠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這將會極大促進核電「走出去」。事實說明政府主導的核電合作,會降低國家風險,同時能夠促進兩國彼此在國際關鍵問題中互相支持,在商業貿易上獲得優惠,建立起合作共贏的投資機制。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多數情況下核電市場信息不對等。核電企業需要獲得中國駐外使館經商參贊處的支持,及時收集有效的國家能源發展規劃、電力結構等信息。此外,在核電招投標競爭中, 政府需要提供便利的融資渠道,簡化貸款審批手續,提高兩優貸款(優惠出口買方信貸和中國援外優惠貸款) 額度,為核電企業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融資方案。

2. 業主導向,服務提升

中國核電企業出口核電時,需要制定清晰的市場開發規劃。針對業主的實際情況,明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融資條件、技術轉讓、本地化比例、人力資源培養、經濟和相關產業發展需要,制定有目標性的項目開發方案和建議書。目前,中國已經具備核能全產業鏈的出口條件。

根據業主國的市場調查和收集到的信息情報,核電企業需要進一步細化分類業主需求,提升服務意識,為其提供發展核能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3. 技術研發,實力提升

中國核電相較於俄羅斯、美國、法國等老牌核電國家,雖然已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電技術,但是三代核電技術發展的經驗積累相對不足。

核電企業需要正視自身技術的缺乏, 通過加強自身技術研發、國際合作和併購等多種方式來彌補技術上的短板,特別是在三代核電機組設計、設備自主研發和製造、施工管理、核燃料後處理等方面。核電企業同樣需要建立健全培訓機制,不斷完善核電人才的知識結構來加強核電出口過程中實際應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全產業鏈的技術實力。

版權聲明 | 此內容為能源雜誌原創,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能源雜誌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 END ·

歡迎投稿,聯繫郵箱

——————

相關焦點

  • 以一帶一路撬動萬億盛宴 中國核電牢築「金鐘罩」
    據悉,《規劃》編制實施對進一步提升核安全治理能力,提高核設施安全水平,降低核安全風險,推進放射性汙染防治,推動核電走出去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以一帶一路撬動萬億盛宴 中國核電牢築「金鐘罩」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核廢料處理、內陸建核電站等與核電發展相關的話題屢屢引發公眾熱議。
  • 這個國家可能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關鍵一站
    就在最近,INVAP還向荷蘭、沙河阿拉伯和巴西出口了較為簡單的在低溫環境下運轉的研究型核反應堆,但是該公司目前還沒有能力出口電廠級別的核電技術。阿根廷核監管機構前負責人迭戈·赫爾塔多說:「阿根廷只能在全球範圍內參與少數幾個領域的競爭,而研究用核反應堆的開發就是其中之一。」
  • 2018年一帶一路·國際競爭力旅遊領軍品牌頒布 新旅投成全國唯一獲...
    原標題:2018年一帶一路·國際競爭力旅遊領軍品牌頒布 新旅投成全國唯一獲此殊榮企業「2018年一帶一路·國際競爭力旅遊領軍品牌」頒布新旅投公司成全國唯一獲此殊榮企業2018年一帶一路·國際競爭力旅遊領軍品牌下午,在2018年「3.15行業影響力品牌」活動評選中,新疆旅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榮獲「2018年一帶一路·國際競爭力旅遊領軍品牌」。
  • 出口退稅率從0提高至13% 龍泉寶劍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日前,國家財政部發布通知,決定提高397項產品出口退稅率。其中,龍泉寶劍的出口退稅率從0提高至13%,這意味著困擾龍泉寶劍產業8年之久的「出口零退稅」制約瓶頸已被突破。  作為聞名遐邇的寶劍之邦,龍泉寶劍是當地最亮眼、最具代表性的「金名片」之一。
  • 「「一帶一路」話共贏」泰國總理巴育表示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李敏):4月25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泰國總理巴育將出席峰會開幕式和領導人圓桌會議。巴育總理赴會前接受中國駐泰媒體書面採訪時表示,泰國將在會議期間闡明繼續推動「一帶一路」的願景。
  • 一帶一路投資政治風險研究之俄羅斯
    編者按: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推進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國內政局發展密切相關。由於一路一帶地區上的許多國家對外深陷大國博弈的戰場,對內面臨領導人交接、民主政治轉型、民族衝突等多重矛盾,一帶一路國家的政治風險已經成為中國國家戰略推進與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大風險。
  • 時風集團國際貿易訂單接踵而至 錦綸產品訂單1000噸 為「一帶一路...
    時風集團國際貿易訂單接踵而至  錦綸產品訂單1000噸 為「一帶一路」建設增磚添瓦  在疫情防控期間,時風集團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產。時風集團國際貿易積極組織各項資源,確保錦綸出口產品保質保量供給,最大限度滿足客戶需求,抓住更多的市場機遇,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增磚添瓦。  進入2020年以來,來自東南亞、南亞、西亞等「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的錦綸產品訂單共計1000餘噸。時風集團多年戰略合作的國外客商,對時風錦綸化纖產品很認可,並且對於此次疫情期間時風集團全力保證出口訂單及發貨也給予一致好評。
  • 前11月湖南出口茶葉3.1萬噸 逾五成出口「一帶一路」國家
    &nbsp&nbsp&nbsp&nbsp逾五成湘茶出口「一帶一路」國家&nbsp&nbsp&nbsp&nbsp華聲在線12月18日訊(記者 鄧晶璡 通訊員黃勇華)「一帶一路」國家已經成為湖南茶葉出口的主要目的地。
  • 中拉共建「一帶一路」碩「果」累累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記者安陽)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5日-27日在京舉行。中國政府在論壇期間強調願意進口更多國外有競爭力的優質農產品、製成品和服務,促進貿易平衡發展。已經結出累累碩果的中拉農副產品貿易有望藉此契機收穫更多甜蜜果實。
  • 自貿區助力,天津擔當「一帶一路」橋頭堡
    導語: 自2013年9月「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得到了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和廣泛響應。 「一帶一路」倡議為天津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 人民幣國際化為「一帶一路」戰略保駕護航
    原標題:人民幣國際化為「一帶一路」戰略保駕護航  如果說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是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國內戰略抓手,那麼實施「一帶一路」則是延伸到國外市場的重要戰略寄託,它不僅直接關係著未來中國經濟「走出去」的質量,也直接彰顯與決定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提升本領與水平。
  • 羅必雄:踐行「一帶一路」 加強國際合作
    努力踐行「一帶一路」 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訪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羅必雄中國電力新聞網記者 莫非中國電力報: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在本次進博會上有哪些籤約項目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就作為工程諮詢和設計方,參與了幾乎全部國際先進大型火力發電機組的引進等工作,為國際能源裝備企業、工程諮詢企業參與中國能源電力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一帶一路與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華文化;國際傳播 作者簡介: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問題的探討,既是促進中國與沿線各國文化交流融通的題中應有之義,也對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和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地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中化國際成為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先行者
    日前,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化國際)在上海舉行的媒體開放日上透露,過去3年,中化國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達到615億美元,客戶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先行者。   中化國際是國際化經營的大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在精細化工、農化、天然橡膠等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
  • 中化國際:「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先行者
    中證網訊(記者 徐金忠)日前,中化國際在介紹公司「一帶一路」戰略布局時表示,中化國際秉持海外拓展的既有戰績,在新時期正成為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先行者。
  • 保監會就中國信保支持實體經濟服務一帶一路舉行發布會
    原標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   8月17日,保監會召開發布會,邀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介紹該公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儘快打造「一帶一路」標誌性項目
    然而,在衡量標誌性項目時,不僅要關注項目的體量和規模,更重要的是看其能否增加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構想的理解、認同與期待。 以非洲為例,過去中國在非洲修建了很多基礎設施項目,但往往只注重施工或提供技術支持,屬於低附加值項目。今後,中國在非洲援助建設鐵路等基建項目時,不僅要完成工程建設,更要幫助其妥善運營,與非洲共享發展紅利。
  • 研究一帶一路 發掘共同機遇(國際論壇)
    此前不久,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和世界銀行也發表各自的「一帶一路」研究報告,肯定「一帶一路」建設對全球發展的積極作用。全球範圍內對「一帶一路」的研究、讚譽熱潮,反映出「一帶一路」不斷增加的國際魅力。   無論著眼於宏觀經濟學分析,還是立足於公共政策研判,「一帶一路」倡議都得到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重視。
  • 廣東東莞企業力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
    為拓展東歐及中亞市場,拓寬東莞外經貿特別是農副產品國際貿易渠道,推動本地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近日,東莞市供應鏈創新暨「一帶一路」商貿推介會在東莞舉行。   為有效合作創造條件   作為中國製造名城、開放型經濟大市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東莞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具有深厚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
  • 「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創產業的發展進路:資源位的視角
    本文通過梳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依託當下「一帶一路」及網際網路發展的大背景,以資源位理論為分析框架,從充分把握實際資源位、合理轉化潛在資源位和積極開發非存在資源位三個方面分析我國文創產業的發展進路。文創產業是知識高度密集的產業,文創產品不僅蘊含著歷史文化和社會風情,更是當前社會文化積累發展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