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東縣白蓮鎮,顆粒歸倉,一派好「豐景」。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今年9月22日農曆秋分時節我國將迎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本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是「慶豐收、迎小康」。始於2018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至今已經成功舉辦兩屆,有力地帶動了農民增收。毋庸置疑,隨著第三屆豐收節各項活動的順利展開,也必將推動農業產業化、帶動鄉村消費、實現鄉村價值有新的突破。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我國是農業大國,湖南是農業大省,「重農固本」是從中央到地方一以貫之的安民之基和治理之要。從白露到秋分,行走在湖湘大地上,五穀豐登、瓜果飄香,處處可見豐收場景:永州道縣農民頂著高溫搶收水稻,確保顆粒歸倉;常德大堰壋鎮的農戶們正忙著對紅心獼猴桃嚴格實行果品分級,每個環節都進行得井井有條;祁東縣白地市鎮油草塘村的棗園裡,果農陳新仁開心地準備著繁多的訂單……農民在土地上體驗著豐收的喜悅,一派清新怡人的田園生活讓人們自得其樂,更讓這個秋天再次述說了收穫的季節物語。
湖廣熟,天下足。洞庭湖畔敲響的秋日豐收大鼓,再續著華夏農耕文明的傳奇,更迴響著新時代鐫刻在沃土之上的清晰足音。我們禮讚豐收,更回味豐收背後的辛勤耕種。對於湖南而言,豐收的深刻涵義更在於農業的發展升級、農村的振興戰略、農民的重新定義。就在近日,《人民日報》大篇幅報導湖南的一對農民父子:沈昌健和父親沈克泉43年接力培育的「沈雜油1號」雜家油菜新品種順利通過農業農村部品種審定,該品種從此有了搏擊市場的「身份證」。「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沈氏父子用潛心科研數十年的農業成果表明了「沒有奮鬥就沒有收穫」的樸素哲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對於新時代的農民而言,奮鬥又遠不僅僅是田間地頭的勞作。從包產到戶到推進城鎮化,從「端牢糧食飯碗」到鄉村振興戰略,在建設和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農民的奮鬥姿態為這個國家輸出著源源不斷的前行動力。他們創造了以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佔世界22%人口的奇蹟……現在,他們又將以奮鬥之名,凝聚起新時代「三農」工作強大合力,在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時代潮流之中留下自己的生動註腳。這樣全景式的「豐收」,讓人期待。
豐收,用奮鬥譜寫的大地頌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及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讓農業「壓艙石」的地位進一步凸顯。可以預見的是,2020年的農民豐收節,一定是既喜慶收穫又鼓舞士氣的節日。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奮鬥是最強的動力。通過「農民豐收節」的舉辦,必將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匯聚起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