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用奮鬥譜寫的大地頌歌

2020-12-19 紅網

湖南省衡東縣白蓮鎮,顆粒歸倉,一派好「豐景」。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今年9月22日農曆秋分時節我國將迎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本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是「慶豐收、迎小康」。始於2018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至今已經成功舉辦兩屆,有力地帶動了農民增收。毋庸置疑,隨著第三屆豐收節各項活動的順利展開,也必將推動農業產業化、帶動鄉村消費、實現鄉村價值有新的突破。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我國是農業大國,湖南是農業大省,「重農固本」是從中央到地方一以貫之的安民之基和治理之要。從白露到秋分,行走在湖湘大地上,五穀豐登、瓜果飄香,處處可見豐收場景:永州道縣農民頂著高溫搶收水稻,確保顆粒歸倉;常德大堰壋鎮的農戶們正忙著對紅心獼猴桃嚴格實行果品分級,每個環節都進行得井井有條;祁東縣白地市鎮油草塘村的棗園裡,果農陳新仁開心地準備著繁多的訂單……農民在土地上體驗著豐收的喜悅,一派清新怡人的田園生活讓人們自得其樂,更讓這個秋天再次述說了收穫的季節物語。

湖廣熟,天下足。洞庭湖畔敲響的秋日豐收大鼓,再續著華夏農耕文明的傳奇,更迴響著新時代鐫刻在沃土之上的清晰足音。我們禮讚豐收,更回味豐收背後的辛勤耕種。對於湖南而言,豐收的深刻涵義更在於農業的發展升級、農村的振興戰略、農民的重新定義。就在近日,《人民日報》大篇幅報導湖南的一對農民父子:沈昌健和父親沈克泉43年接力培育的「沈雜油1號」雜家油菜新品種順利通過農業農村部品種審定,該品種從此有了搏擊市場的「身份證」。「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沈氏父子用潛心科研數十年的農業成果表明了「沒有奮鬥就沒有收穫」的樸素哲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對於新時代的農民而言,奮鬥又遠不僅僅是田間地頭的勞作。從包產到戶到推進城鎮化,從「端牢糧食飯碗」到鄉村振興戰略,在建設和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農民的奮鬥姿態為這個國家輸出著源源不斷的前行動力。他們創造了以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佔世界22%人口的奇蹟……現在,他們又將以奮鬥之名,凝聚起新時代「三農」工作強大合力,在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時代潮流之中留下自己的生動註腳。這樣全景式的「豐收」,讓人期待。

豐收,用奮鬥譜寫的大地頌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及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讓農業「壓艙石」的地位進一步凸顯。可以預見的是,2020年的農民豐收節,一定是既喜慶收穫又鼓舞士氣的節日。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奮鬥是最強的動力。通過「農民豐收節」的舉辦,必將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匯聚起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相關焦點

  • 《大地頌歌》今日正式首演
    由谷智鑫、何炅、張凱麗、萬茜等領銜主演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將於9月27日晚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迎來首演。《大地頌歌》是文藝湘軍以十八洞村為原型,歷時一年多打造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由谷智鑫、何炅、張凱麗、萬茜等演員領銜主演,採用「6+2」即「序言+6個故事+尾聲」的結構模式,是一部以歌舞形式為主的多媒體場景劇。6個故事分別為《風起十八洞》《奮鬥》《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步千年》《幸福山歌》《大地赤子》。
  • 一步千年大地情——觀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
    日前,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組織創作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上演。該劇歷時兩個多小時,有300餘人參加演出,由6個篇章組成。劇中故事來源於湘西脫貧攻堅的現實生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當序幕拉開,觀眾沉浸在《瀏陽河》的優美旋律中,自然而然地會回憶起「湖南是一方紅色熱土,大批共產黨人在這片熱土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
  • 她在《大地頌歌》裡換了五個造型
    9月19日,梅溪湖大劇院,《大地頌歌》演員金玲展示演出服裝。但對於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的青年舞蹈演員金玲來說,「這也是對於舞蹈演員的職業要求,舞臺下再如何忙亂,一定要保證舞臺上的自己,給觀眾展現的是最光鮮亮麗的一面。」 5分鐘裡換服飾換髮型 金玲是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裡,300餘名舞臺表演人員其中之一,自6月8日進組《大地頌歌》,她已經在劇組待了三個多月了。
  • 大地頌歌長沙煉成記
    用生動好看的文藝作品展現精準扶貧的偉大曆程和非凡創舉,是文藝工作者的應有之舉,卻不是一個輕鬆可以完成的任務。一部主旋律作品如何叫好又叫座呢?「真實。」《大地頌歌》總導演周雄說,「創作伊始,我們就確立了要以真實的人物脫貧故事,反映折射精準扶貧以來三湘巨變的奮鬥歷程。無數個真實、感動、好看的人物、故事匯聚到一起,成為了史詩。」
  • 唱給大地的頌歌,唱響未來的幸福
    ——《大地頌歌》系列評論之六9月27日,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首演。該劇由6幕+序曲和尾聲組成,6幕內容分別是《風起十八洞》《奮鬥》《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步千年》《幸福山歌》《大地赤子》,從多個維度全面反映了湖南精準扶貧的歷史進程和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三湘兒女在脫貧攻堅中的滿滿獲得感和幸福感。從2013年11月「精準扶貧」理念提出到現在,時間已近7年。
  • 《大地頌歌》「燃」爆國家大劇院
    ,即:序曲《瀏陽河》, 第1幕《風起十八洞》,第2幕《奮鬥》,第3幕《夜空中最亮的星》,第4幕《一步千年》,第5幕《幸福山歌》,第6幕《大地赤子》,尾聲《在燦爛陽光下》。真實的故事,真摯的情感,真心的創作,《大地頌歌》用它的「真實、真摯、真心」深深地打動了所有觀眾,用一些扶貧幹部的話來說就是:「真正演到我們扶貧幹部的心裡去了」。舞臺上,一首《來不及說我愛你》拉開第六幕《大地赤子》序幕,演員張凱麗和萬茜的深情告白奪人熱淚。這些用生命為村民開闢了一條脫貧之路的扶貧英雄,他們的家庭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 主創團隊出鏡邀約:《大地頌歌》等你來
    紅網時刻9月25日訊(記者 袁思蕾 夏君香 胡邦建 胡弋 朱玉涵)《大地頌歌》首演在即,今天,該劇藝術總監楊霞,編劇、作詞馮必烈,音樂總監、作曲劉嶽一同出鏡,邀請觀眾走入劇場,現場感受湖南「精準扶貧作為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以十八洞村為原型,將扶貧路上湧現出的真實人物和典型事例進行藝術創作,以湘西之事講湖南、以湖南之事講全國,打破常規藝術表現手法, 運用集成式、創新式的表現形式
  • 《大地頌歌》情動京城
    《大地頌歌》超燃160秒來啦! 先看演出現場。 《大地頌歌》以十八洞村為點、湖南為面,用扶貧日記的形式,將歌、舞、音樂等多種舞臺形式集於一體,對湖南扶貧路上湧現出的真實人物和典型事例進行藝術創作,充分展示三湘兒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光輝歷程;全面立體真實地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精準扶貧的重大成效、先進典型和偉大精神。
  • 《大地頌歌》情動京城原創
    《大地頌歌》超燃160秒來啦!先看演出現場。《大地頌歌》以十八洞村為點、湖南為面,用扶貧日記的形式,將歌、舞、音樂等多種舞臺形式集於一體,對湖南扶貧路上湧現出的真實人物和典型事例進行藝術創作,充分展示三湘兒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光輝歷程;全面立體真實地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精準扶貧的重大成效、先進典型和偉大精神。
  • 藝術照亮生活:《大地頌歌》的成功之道
    《大地頌歌》之所以在眾多扶貧題材作品中脫穎而出,關鍵原因是編創人員既聚焦重大題材、深懷現實關切,又堅持以思想情懷熔鑄生活,以審美創新升華現實,用心用情用力建構起了一個思想底蘊和藝術魅力兼具的舞臺藝術境界。 一、風起十八洞、歌從大地來,源於生活奠定了《大地頌歌》的意義根基。 《大地頌歌》植根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的偉大實踐。
  • 大地頌歌長沙煉成記 - 三湘萬象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用生動好看的文藝作品展現精準扶貧的偉大曆程和非凡創舉,是文藝工作者的應有之舉,卻不是一個輕鬆可以完成的任務。一部主旋律作品如何叫好又叫座呢?「真實。」《大地頌歌》總導演周雄說,「創作伊始,我們就確立了要以真實的人物脫貧故事,反映折射精準扶貧以來三湘巨變的奮鬥歷程。無數個真實、感動、好看的人物、故事匯聚到一起,成為了史詩。」
  • 《大地頌歌》京城熱演
    用生動好看的文藝作品展現精準扶貧的偉大曆程和非凡創舉,是文藝工作者的應有之舉——文藝湘軍一直走在前列,曾創作了不少此類題材的佳作,如花鼓戲《桃花煙雨》、電影《十八洞村》等。而《大地頌歌》是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主辦,立足湖南、面向全國,匯聚優秀演藝力量,精心創作的史詩性舞臺巨製。「脫貧攻堅是中華民族上千年未有的重大舉措。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與貧困鬥爭是人類的重大主題。
  • 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大幕開啟
    9月27日晚,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燃情首演!金秋的三湘大地上奏響一曲脫貧攻堅的壯美頌歌。《大地頌歌》採用「序言+6個故事+尾聲」的結構模式,將歌、舞、音樂等多種舞臺形式集於一體。
  • 《大地頌歌》首次彩排震撼上演
    一曲合唱《瀏陽河》悠揚婉轉,《大地頌歌》的故事徐徐展開。經過前期緊張有序的排練,今晚,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首次彩排在梅溪湖文化藝術中心上演。自序曲起,《風起十八洞》《奮鬥》《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步千年》《幸福山歌》《大地赤子》六幕劇將接連上演,最後以尾聲落幕。崇山峻岭間,勤勞的十八洞村祖輩開山劈嶺,安家於此。
  • 《大地頌歌》首次彩排震撼上演
    華聲在線9月7日訊(新湖南客戶端·華聲在線記者 劉瀚潞 攝影 陸薇 周林熙)一曲合唱《瀏陽河》悠揚婉轉,《大地頌歌》的故事徐徐展開。經過前期緊張有序的排練,今晚,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首次彩排在梅溪湖文化藝術中心上演。
  • 《大地頌歌》劇情曝光 「6+2」打造多媒體場景劇
    9月13日上午,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情況。9月7日晚,以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為題材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舉行首次彩排。紅網時刻9月13日訊(記者 夏君香 王嫣 袁思蕾 胡邦建 胡弋 攝影 張必聞)9月13日上午,湖南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進行介紹。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大地頌歌》採用「6+2」,即序言+6個故事+尾聲的結構模式,是一部以歌舞形式為主的多媒體場景劇。
  • 連續兩場,《大地頌歌》國家大劇院見
    紅網時刻11月5日訊(記者 劉玉先 王嫣 管一樺 朱麗萍 歐陽璐)作為集中在北京演出的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之一,11月6日至7日,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將在國家大劇院震撼上演。燈光、威亞、舞美、主LED屏系統測試……這幾日,北京國家大劇院,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正緊張裝臺中。同時,雖然已經練了很多遍,演員們仍在不斷排練,力求以最佳的狀態呈現給首都觀眾。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論述。
  • 大地頌歌④丨湘中農事歷1958-2018(組圖)
    編者按:今年9月23日是中國首個農民豐收節,現下正值秋收季節,紅網、時刻新聞推出系列報導《大地頌歌·慶祝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聚焦三湘四水新農村,談農事、曬豐收、曬幸福,稻花香裡說豐年。   大地頌歌①丨豐收的喜悅(組圖)   大地頌歌②丨豐收的顏色(組圖)
  • 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9月27日首演
    中國日報9月13日長沙訊 記者今日從湖南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將於9月27日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首演,11月初亮相北京國家大劇院。《大地頌歌》自去年10月起開始創排,以湘西十八洞村脫貧攻堅的故事為原型,將扶貧路上湧現出的真實人物和典型事例進行藝術創作,展示湖南「精準扶貧」的非凡歷程,宣傳廣大扶貧幹部的感人事跡,傳遞三湘兒女在脫貧攻堅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對黨的感恩之情。該劇取材於實故事。
  • 《大地頌歌》登臺演職人員300餘人 演繹新時代奮鬥史詩
    9月13日上午,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情況。紅網時刻9月13日訊(記者 夏君香 王嫣 袁思蕾 胡邦建 胡弋 攝影 張必聞)9月13日上午,湖南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進行介紹。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大地頌歌》總時長約2個小時,登臺演職人員3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