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視導讀:《築夢情緣》在開播前曾被寄予厚望,畢竟這是「收視女王」楊冪和「低調老幹部」霍建華繼古裝《仙劍3》到現代《逆時營救》再到民國的「三世情緣」。
作者:茴香豆
來自:Vlinkage
目前的反饋卻不盡如人意,開播首日收視奪冠,但並未「高開高走」,口碑兩極分化嚴重,被吐槽「中年瑪麗蘇」、「披著民國外衣的偶像劇」、「俗套又狗血」……
與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民國情感劇《築夢情緣》相比,由白宇主演的《紳探》、王瀧正主演的《罪夜無間》等「短小精悍」的民國懸疑劇正播得「熱火朝天」。這三部劇為民國劇「大年」打響了頭陣。接下來,劉嘉玲、蔣欣主演的《半生緣》,劉亦菲、井柏然主演的《南煙齋筆錄》,易烊千璽、黃子韜主演的《熱血傳奇》等多部民國劇即將登上屏幕接受市場的檢驗。
經過短暫沉寂,如今民國劇迎來新一輪「爆發期」。為此,我們試圖梳理民國劇發展的歷史淵源。探索這輪「民國潮」具有怎樣的內核與特徵?能否做到不再複製老路?能否成為演員的新出口?演員又能否帶動民國劇書寫新篇章?
民國劇「三重門」
從苦情虐戀到家國天下再到花樣創新
嚴格地說,民國劇並非官方用詞,這一稱謂源自「民間」。在國家廣電總局頒布的《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管理暫行辦法》中,電視劇題材被分為當代、現代、近代、古代、重大五大類。世上本無「民國劇」,隨著《上海灘》《情深深雨濛濛》《金粉世家》等根植於民國背景下的爆款倍受熱捧,民國劇逐漸成為與古裝劇、現代劇相區別的存在,並形成「三足鼎立」態勢。
瓊瑤筆下的諸多苦情劇,可以說是民國劇的開山鼻祖。從《婉君》《青青河邊草》到《蒼天有淚》《情深深雨濛濛》,瓊瑤劇以「虐」貫穿始終。這些作品中,「民國」始終像一塊「背景板」,軍閥割據、日寇入侵等大事件都服務於劇情,似乎主人公的愛情糾葛遠比家國情懷重要得多。
跟瓊瑤劇不同的是,TVB民國劇將男女情愛和家國情仇分量對等開來。以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為代表的TVB民國劇,是一代人的經典記憶。故事以黑幫仇殺、租界大亨的兒女情緣為契,將民國時期的人文情懷巧妙地融入劇情,既讓觀眾感受到唯美虐心的愛情,也體驗了家國情懷之凝重。
緊隨瓊瑤、TVB的潮流,內地民國劇旗開馬到。既有《像霧像雨又像風》《花樣的年華》《金粉世家》等以兒女情長、恩怨糾葛為主線的「極致」民國言情;也有《大宅門》《京華煙雲》《風雨西關》《橘子紅了》等描寫家族之間的恩怨興衰的「宅鬥」劇,以及革命烈士的壯志豪情勵志劇。這一時期民國劇博採眾長,既有瓊瑤式千轉百合的情意綿綿,又將家國情義升華。
作為民國劇有力探索,這一時期除了奉獻迄今為止叫好又叫座的經典作品,也將參與的演員,如陳坤、陸毅、周迅、董潔等人捧至了高位,造星力一流。到了21世紀第2個10年,民國劇進入了蓬勃發展期,涵蓋情感、諜戰、懸疑、奇幻、傳奇、勵志、熱血、商戰等元素,內容更加豐富和多元化。接下來,我們將選取最具代表性的五大類,探索民國劇細分門類的現狀、困惑和發展前景。
民國劇「五大門派」
民國傳奇銳減?諜戰劇兵分三路?
1. 民國情感劇
以「情感」為內核的民國劇體量最大,佔據半壁江山,基本都是「大投資+大製作+大明星」。自「元老」級《像霧像雨又像風》《情深深雨濛濛》《金粉世家》《人間四月天》等作品以時代興衰、虐心情愛奠定了民國情感劇的風格特質和審美走向。隨後,《情定三生》《烽火佳人》《活色生香》《抓住彩虹的男人》《人生若只如初見》《來不及說我愛你》《錦繡緣華麗冒險》《千金女賊》等主打「言情」的民國劇魚貫而出。可惜,就整體質感而言,大部分只是「披著民國外衣,談著瑪麗蘇戀愛」,始終未曾超越前輩的光環。
發展趨勢:
在影像上,如今民國情感劇摒棄了以前朦朧昏暗的呈現,採用明豔的色彩對比,服化道更加時尚。而故事內核,也從「極致言情」轉變為「虐戀」+「霸道總裁」+「權謀」或者是「瑪麗蘇」+「傻白甜」+「大女主」模式,化身「民國言情」與「網絡審美」綜合體。女主角大多是「獨立女性」的人設,戲碼也以「二男追一女」為甚,偏愛撒狗血、大團圓。
演員配置上,「流量演員+民國劇」成標配,「流量」紛紛入局,助推民國苦情劇向民國偶像劇轉變。例如,楊冪和霍建華主演的《築夢情緣》,以及鄧倫搭檔李一桐主演的《海棠經雨胭脂透》。也有黃曉明、佘詩曼這類非典型流量加盟的《鬢邊不是海棠紅》。
接下來,諸多翻拍自經典民國情感劇即將走入大眾視野,劉嘉玲、蔣欣版《半生緣》,嚴屹寬、秦嵐主演的《萬水千山總是情》,還有侯明昊、胡冰卿主演的新版《金粉世家》上部《金粉世家之夢》。在原創和IP改編無法逾越經典民國言情的窘境下,翻拍能否扳回一局?
2.民國諜戰劇
民國動蕩不安的時局,為諜戰劇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土壤。從《潛伏》《黎明之前》《永不消逝的電波》《暗算》《懸崖》到《偽裝者》《風箏》,它們沒有神乎其神的主角光環,也並非「褲襠藏雷」的抗戰神劇,有的只是民國背景下無名英雄的一腔孤勇和國字當先。長期以來,民國諜戰劇以「質」取勝,且精品不斷。這幾年,《麻雀》《解密》等劇啟用偶像演員,觀眾對此莫衷一是,甚至出現了「招數不高明的偽諜戰」、「配角完爆男女主角」等犀利評價。只能說,諜戰劇偶像化之路道阻且長。
發展趨勢:
諜戰劇曾是上星衛視的「心頭肉」,也將是未來各大衛視與視頻網站重點布局的方向。沿襲「高能燒腦、強情節快節奏」的優秀傳統,品質諜戰是未來發展最穩妥的方向。《風箏》雖積壓五年之久,但播出後憑藉緊張熾烈的情節、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斬獲了高收視和高口碑,再次證明了經典諜戰的非凡實力。
相比傳統高品質諜戰劇,去年播出的《和平飯店》《脫身》有可借鑑之處,這兩部作品在演員以國民度和演技撐起角色的基礎上,分別融入大量溫馨、幽默元素,這一嘗試與當下「短、平、快」的文化語境分不開,非常考驗編劇平衡諜戰與幽默的能力。
第三條路,便是發展中的「諜戰+青偶」。《紅薔薇》《胭脂》等諜戰劇中「情感」元素被放大、「諜戰」元素收縮。待播作品還有劉愷威、李菲兒主演的《深海》,任嘉倫、李曼主演的《秋蟬》,張翰、張儷主演的《獵隼》,佟大為、鄭爽主演的《絕密者》等等。
3. 民國懸疑、推理、探案劇
從《民國少年偵探社》到《罪夜無間》再到《紳探》,最近多部民國探案劇霸屏。比起「根正苗紅」的諜戰劇,民國懸疑、推理、探案劇是伴隨著「網生代」崛起的新鮮事物。雖起步晚,但卻發展迅速,誕生了《煮婦神探》《新神探聯盟》《千門江湖》等小眾口碑佳作。2017年,《河神》「出圈」爆火,讓大眾見時到民國懸疑劇這一小眾品類具有的獨特魅力。目前。這一門類在創作上陷入了同質化桎梏,而且其易觸「紅線」的體質,不可抗力風險大。
發展趨勢:
在民國懸疑劇扎堆來襲的新趨勢下,也劇集市場輸出了一批優質的新鮮血液,帶來了新的創作靈感。從大多數已經播出的民國懸疑劇來看,故事情節的設置也更加偏向於本格推理。相比於更加注重案件背後人性的現代懸疑劇,十裡洋場、燈紅酒綠的民國懸疑劇,尤為注重感官的體驗則成為它們最大的看點。
角色設定上,主角以偵探身份登場屢破奇案,更不能少了「神助攻」,鐵三角或者是四人搭檔的模式是民國懸疑劇常用的人物設置。比如已經播出的《民國少年偵探社》《紳探》都是這個套路。待播劇還有胡一天、張雲龍的《民國奇探》、馬伊琍、高偉光的《愛思小姐探案集》、鞠婧禕、炎亞綸的《請賜我一雙翅膀》、金世佳的《河神2》、宋洋的《潛夢追兇》梁潔、張雨劍的《神探花美男》吳秀波、唐嫣的《無名偵探》……
除此之外,民國懸疑劇的精髓,還在於融入了「鬼神怪談」,國人對神鬼故事的窺探欲,為民國懸疑劇增添了一重砝碼。不論是科幻專靠解夢來推算福禍的解夢師的《潛夢追兇》,還是涉及靈異驚悚等元素的《河神2》《民國八大奇案》等。不過,在日益嚴苛的審查環境下,這些作品也有踩「紅線」的危機。
4. 民國奇幻劇
民國奇幻劇其實與「民國」這一特定時代背景的關聯性並不太強,即便架空時代背景,奇幻故事仍然成立。這一流派目前數量並不多,基本以小成本網劇為主,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若想「出圈」卻相對困難。優秀的案例如《無心法師》,該劇打破只重虐戀情愛的傳統敘事模式,目前第三部已開機。
發展趨勢:
民國奇幻劇基本都由網文IP改編,主旨新穎,腦洞清奇,比如講述了民國上海灘人和妖之間虐戀故事的《半妖傾城》。如今網文IP越來越高度類型化,這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民國奇幻劇的未來。
相比傳統劇集,民國奇幻劇的觀眾更為年輕,甚至不乏二次元群體。針對如何將窄眾市場變成大眾市場,目前已有的補救措施是「擴容」,在奇幻的基礎上融入「宮鬥」、「穿越」、「盜墓」等元素。改編自南派三叔小說的《老九門》亦是主打奇幻牌,講述清末民初的盜墓故事。
邀請大卡司入局的《南煙齋筆錄》是目前最受期待的民國奇幻劇,該劇由劉亦菲、井柏然主演。講述了奇妙力量的南煙齋女主人與愛國青年之間的愛情故事,它能否做到將劇情與民國年代感很好結合,此處尚存疑。
5. 民國傳奇劇
2000年,一部《大宅門》橫空出世,成為民國「宅鬥」劇之楷模。隨後,《闖關東》《大染坊》等劇助推民國傳奇劇走向巔峰。這類作品格局宏大,往往能搶到「頂級配置」的卡司陣容+製作團隊,每年數量不多,但常有亮眼精品。被稱為《喬家大院2》的《誠忠堂》去年在央八斬獲了不俗收視,今年備受好評的《芝麻胡同》《老中醫》算得上備受認可的誠意之作。
發展趨勢:
民國傳奇一直是中老年戲骨的「主戰場」,比如前些年的《大宅門》《走出藍水河》《樓外樓》《白鹿原》。這與作品時間年代跨度大有關,也與年輕演員的駕馭能力有關。不可忽略的是,這一固有模式正在被「青年演員領銜+老戲骨陣容託底」的「眾星捧月」式「擠佔」生存空間,典型者如陳思誠主演的《遠大前程》,歐豪、譚松韻主演的《外八行》。
其次,上新的民國傳奇劇不再過分聚焦大家族的人物情感、恩怨興衰與時代變遷。而是更注重對小人物在重大歷史環境下,逐漸蛻變成以國家大義為己任的有志青年的描寫。比如待播劇黃子韜與張雪迎主演的《租界少年熱血檔案》以及多次傳出定檔消息的《熱血傳奇》。
不難看出,「民國範兒」的傳奇劇正在嘗試融入各種各樣的元素來吸睛,比如《那年花開月正圓》便融入了「女性主義」、「商戰」元素,《老中醫》聚焦「孟河醫派」,《芝麻胡同》揭秘「兼祧」制度,而《熱血傳奇》的宣傳口徑一直是「熱血、勵志」,經歷不斷革新中,民國傳奇劇能否迎來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