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博鰲12月5日電 題:新格局·新作為 | 歷經激蕩 中國經濟蓄力起航——寫在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閉幕之際
新華網 郭良 沈美
圖為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現場
疫情之後,中國、中國民眾以及中國經濟憑藉強大的韌性讓一切重回正軌。歷史的車輪不斷前行,中國企業家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穩生產、保市場、助抗疫、復繁榮,中國企業家的積極作為,成為中國經濟迅速恢復的「發動機」和「助推器」。
疫情似乎成為一塊試金石,信仰、生命、不離不棄、眾志成城……這些字眼見證著一個個鮮活的人和事,融合成一股所向披靡的力量,牽引著這個承載著厚重歷史、文化、龐大的民族不斷前行。
疫情期間,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是實現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的基本要求;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成為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這是中國全社會踐行的目標,也是中國企業家視為己任必須完成的任務。
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上,1300多名知名企業家、新銳公司代表、行業學者齊聚這裡,深度思想的恣意碰撞、精彩觀點的交匯融合,圍繞中國經濟提出的暢想如巨幅船帆正高揚著,蓄力起航,駛向夢想中的星辰大海。
「穩」操全局——中國企業家的決勝感
2020年,這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變得特殊的年份,出行管控、物流收緊,將人們生活顛覆的同時,中國經濟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這是一場生與死的較量,也是一場妥協與抗爭的博弈。
然而,中國、中國人、中國企業家這些同樣獨特的字眼,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面對劫難,「中國」可以是一個形容詞、一個特定語、一個感嘆句。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大會開幕式視頻致辭中表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構築起抗疫最堅固的『長城』,這裡面有企業家們的功勞,有我們實體經濟夯實的基礎。」他勉勵企業家面對世界新格局,勇擔時代責任,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的責任,有所作為,有所行動。」
疫情期間,各個行業都積極投身到全民抗疫的熱潮中。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食品企業也不例外。談及疫情,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執行長韋俊賢表示,康師傅作為民族品牌企業,始終堅持「以善向好」的觀念,全方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在疫情期間,康師傅依靠各種數位化工具的支撐,第一時間向全國26個省份、299個市的837家醫院等抗疫一線送去了康師傅產品,讓前線的英雄有熱面吃,有安全的水喝。同時積極復工復產,保證市場供應。
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需要頭腦清醒、思想解放、精神振奮、信心充足。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高德康表示,企業要有挑戰極限的高定位,要有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韌勁。面對疫情等外部環境變化,波司登應對的方式是戰略性堅持,戰術上系統整合品牌、產品、零售、工業。通過工業設計賦予產品系列化、時尚化,品牌化,同時打造登山、滑雪等多種消費場景,與中國南極科考隊、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強強聯合,以中國溫度丈量世界高點,開展了一系列品牌創新升級。
疫情期間,多個行業面臨困境之時,多家金融企業紛紛伸出援手,為眾多企業解了燃眉之急。「穩健金融集團綜合業務發展能夠降低或者減少金融的波動,這有利於供給實體持續穩定的金融服務,更加有利於國家金融體系的穩定。」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於法昌認為,提升發展質量,要求金融業更加注重自身的內涵發展,不斷提升服務效率科技應用。同時,企業將推動金融創新,提高直接融資比例,不斷優化金融結構,拓寬投融資渠道,完善金融圍繞著新業務服務,為新需求開拓新場景。
「變」之未變——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時代對企業家和他帶領的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適應並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企業戰略轉型……這些「當變則變」的現實要求顯得愈加急切。
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變局。
「『變』就是創新。企業應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稟賦和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的不竭源泉。企業家的創新活力無疑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企業家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努力把企業打造成強大的創新主體。」新華社黨組成員、秘書長宮喜祥闡述了「企業」發展的關鍵,他表示,企業要歷練「守」的恆心,「變」的慧心,要做精產品,做大品牌;企業家要有「精神」,與時代共進步、共呼吸,以昂揚的鬥志投身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一家企業由弱小到強大需要歷經多少次商戰的千錘百鍊?拳頭產品又要熬過多少個日夜的反覆測試、設計研發?一個企業家的成長與蟄伏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需要挨過多少個無眠的深夜?
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代總經理李靜仁回顧企業的發展時說,茅臺從65年前的三家小作坊發展到今天,正是從建立工業標準化開始,通過無數次創新才得以實現的。融入新發展格局需要弘揚創業精神、創新精神,需要培育更好的實踐。每一次重大轉型期,茅臺身上迸發出的務實堅守、勇於求變、不甘落後的精神,是茅臺應對壓力的重要支撐。」
如何創新求「變」是每一個企業家一直思考的問題,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理事長,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認為,企業家重要的責任使命之一是培養人才,只有自己培養人才搭建好根基,企業才能茁壯成長。「企業家創造機會給年輕人發揮,才有可能打下夯實基礎,做出專業化的產品,品牌才能走向世界。今天的企業家不僅要講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更重要的責任是把一代代年輕人培養得具有大愛精神,這樣的人才隊伍才能讓中國製造有序發展,為世界服務。」據了解,格力電器擁有15個研究院、100個研究所、1000個實驗室,9萬名員工中有1.5萬人從事研發工作,且全部來自國內高校。
同樣勠力創新的還有中國一汽,距「將紅旗品牌打造成『中國第一、世界著名』的『新高尚品牌』」不足三年時間,新紅旗品牌已經完成了從轎車到SUV、從汽油車到電動車的全面布局,贏得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中國一汽董事長徐留平在「『眾智同心 築夢博鰲』品牌品鑑交流會暨哈爾濱之夜」上致辭表示,中國一汽特別是紅旗品牌,將牢記囑託期望,堅定使命情懷,搶抓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轉型機遇,努力實現民族品牌做強做優做大。
「蓄」力起航——中國經濟蘊含的新能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十四五」規劃更將開啟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吹響了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號角。
波濤洶湧過後,中國經濟已經揚帆起航。
今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風向標。
「『雙循環』發展格局的核心是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品牌引領拓展國內外市場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心任務。」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認為,我國品牌建設應圍繞以下三大重點工作拓展國內外市場,樹立中國品牌的優良形象:一充分利用中國品牌日宣傳優秀品牌的正能量;二建立科學、公正、公開、公認的品牌價值評價機制,培育現代品牌;三利用我國掌控的品牌國際話語權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拓展國際市場。
敢於失敗是身為企業家應有的心理素質,堅持創新則是企業不變的發展定律。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海爾集團首席品牌官王梅豔說,新一代產業革命蓄勢待發,海爾將以時不我待的速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和網際網路大局。「近年來,海爾將『用戶至上』理念融入體驗經濟這一市場變局。從產品品牌到生態品牌,海爾堅持創業創新。從連續11年穩居歐睿國際家電第一品牌,到轉型成為全球唯一的物聯網生態品牌,海爾構建衣、食、住、行、康養等網際網路生態圈,為全球用戶定製個性化智慧生活。」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憑藉日漸豐滿的羽翼,拼搏勇敢之心,頑強立於世界之林。
西鳳酒作為中國四大名酒之一,一直以來,力求做大做強民族品牌。在白酒消費向品牌化、品質化發展的大環境下,西鳳企業積極適應行業發展的新變化,從體制建設、品牌建設、現代營銷網絡、結構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陝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正表示,目前,公司市場銷售實現突破,產品遠銷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十多個國家地區。參考國際其他市場的發展規律並結合中國的白酒消費升級高端化的趨勢,未來中國白酒的行業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高。人們對高品質白酒消費需求與日俱增。
堅守初心、勠力創新、風雨同心……打造出高質量產品的中國企業們用自己的故事樹立了一座名為「民族企業」的精神豐碑。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中的這兩句詩,是中國企業家帶領下中國企業精神的最好詮釋。堅韌、挺拔、頑強,勇於面對風雨磨難的洗禮,這是中國企業的精神寫照,也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內核。
不尋常的庚子年已接近尾聲,歷經磨難,中國企業家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懷揣著夢想、瞄準著目標,2021年,我們聽見,起航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