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擺放供果時,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2020-12-07 明月天心

不論是自家設置的佛堂,還是到寺院裡禮佛,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供養。佛教裡,供養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樂、供香等形式。其實,佛菩薩並不缺世人任何外在的供養,是我們這些眾生需要通過這些善巧方便法幫助自己消業積福,所以看似供養是在利益佛菩薩,實際上最終是為了我們自身的修行、自身的解脫。

無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都不要炫耀功德,不要走形式,不要帶著功利心來求佛。佛教講究的是因果,而不是什麼世俗交易。佛菩薩視一切眾生平等,我們也不要妄圖燒高香走捷徑,那都是迷信,是無用的。「一切功德,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對佛菩薩最大的恭敬和供養是我們內心的善良與純淨。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佛教裡的許多物品、種種供養,都在表一種善法,在無形之中渡化人的心靈。如佛前燒香,使人聞之法喜充滿,這就是助緣的力量,給人啟發。供養三寶,一定要帶著一顆至誠清淨之心,方能諸佛歡喜、功德無量。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聊聊佛前供水果,我們需要注意的3點常識。

一、選用新鮮優質的水果供佛

水果和鮮花一樣,保質期時間很短,大家如果家裡條件不是太好,不必天天上供,可選擇每月初一十五或者佛教盛大節日法會來供養,平日裡可做其它供養,比如供燈、供香。如果要供水果,一定要選擇新鮮優質的水果,不要有壞果,如果在上供過程中發現有腐爛變質的水果,也一定要及時撤換掉。

我們都知道,供養佛,不是佛需要我們的供養,佛菩薩也不會食用,而是讓這些物品起到好的表法作用,能夠更好地利益他人。而佛前上供的水果在佛教裡指代的是佛教裡最重視的「因果」法則。命運的真相就是因果,如是因、如是果,真實不虛。好因才會有好果,鮮花代表清淨善因,優質的水果代表善果,提醒修行人要敬畏因果,不造惡業,方能不感召惡果、禍端。

除此之外,佛教修行有所成就,體現在羅漢、菩薩及佛三大果位上。其中,佛果位,自覺覺他、覺性圓滿,福慧兩足尊,是最圓滿的果位,是眾多修行人的追求。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提醒修行者要努力精進,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圓滿佛果。故而,為了起到吉祥之意,佛前供水果,一定不要用壞果,否則功德也就壞了、漏了。

二、選用氣味清香的水果供佛

一般常用的水果供品,比如香蕉、橘子、蘋果、桃、葡萄、梨、西瓜、荔枝、火龍果、菠蘿等時令水果,皆可用來供佛。但是小編告訴大家,我們最好不要供養一些有刺激性難聞氣味的水果,比如許多人不愛吃的榴槤,並不是說這種水果有什麼禁忌,而是它散發出的氣味不討喜,不受大眾歡迎,如果用來供佛,不但是對三寶的不恭敬,也不利於來此修行的人生起清淨法喜心,是不太好的表法。

不論供養什麼,都是為了利益眾生。那些氣味清新的水果,果香清新潔淨,給人帶來舒適之感,更有利於生清淨心。另外,有人說佛前不能供梨,認為梨的諧音是「離」,有分離之意,不好。佛教並不認可這一說法,佛教認為「梨」有「離苦得樂」之法益,是好的寓意,完全可以放心用來供佛。至於水果的數量,看自己發心,隨緣即可,功德的大小在心、不在量。

三、水果清洗後再拿來上供

水果如果不清洗就拿來供佛,是不太恭敬的,猶如我們煩惱的心,充滿塵埃泥垢。把水果表皮的泥垢清洗乾淨,如同清洗我們的內心,令心潔淨不染、清澈透亮,起到好的表法。

水果一般上午上供、下午收供,當然也可以選擇兩到三天一收供,撤回來的供品可自己食用,但最好是能分享給他人,以共沾法喜,利益更多人,功德也才會越大。

願大家慈悲喜舍、廣作供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如法供佛、功不唐捐。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擺放供果時,牢記這三點,功德無量!
    許多善男信女在去寺院禮佛時,都習慣帶上水果供品,也有善信在家中設佛堂供養。兩種方式都能助人克服慳吝,開啟智慧,又有無量福德。然而,若供養不如法,修福不成,反而造業折福。在佛前擺放供果時,牢記下面這三點,功德無量。第一點,用什麼水果供佛。關於水果供佛,平時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哪種水果供佛最好」?所謂佛法即心法,佛門中的一切儀軌、修行,都要看發心。
  • 佛教:你知道怎樣擺放供果嗎?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
    佛教:你知道怎樣擺放供果嗎?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你知道怎樣擺放供果嗎?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佛前供奉瓜果,這是很多學佛之人,或者是芸芸眾生燒香拜佛時經常會做的事情。這種時候,很多人都會精心準備一些新鮮的水果,懷著一份小心和恭敬。其實,佛前供奉的水果是否貴重,多與少都不重要。因為這不是與佛祖菩薩的交易,菩薩也不會吃你的東西。如果你因此而陷入執念,那麼也必將為其所累,無法保持內心的淡定。佛門中認為,一切唯心造。
  • 佛前擺放供果,牢記這三點,功德無量!
    除了鮮花,寺院中舉行法會,還常在佛前擺放堆疊整齊的果盤。蕅益大師云:「佛為出世間第一稀有福田。」如法供養諸佛,就為將來埋下了成佛的種子。那麼,究竟為何要在佛前擺放水果,供果又該如何選擇呢?另外,供佛的水果是否需要清洗,又該如何擺放呢?本文將為大家一一說明,牢記下面三點,如法供養,功德無量。其一,為何要擺放供果?從佛法的角度來看,果表性德,是圓滿智慧之果。
  • 佛前擺放供果,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耕種福田,總體來說有上供和下施兩種方式,上供即以香、花、水、果、燈、幔等十物供養三寶,下施則是以飲食,布施惡道眾生,願其早出苦海。依佛經所言,上供屬於耕種「敬田」,下施屬於耕種「悲田」。善男信女平日以瓜果供佛,即為上供,供養諸佛,得福無量。
  • 佛前擺放供果,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因為供花,代表的是因,如果你想要種下好的因,就供花。水果,就是代表結果了,但想要得到好的果,必須先種下好的因了,種下好的因才能得到好的果。供水果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在看到果的時候,就馬上想到果報。我們供的水果,是供給自己看的,而不是專門供給菩薩看的。
  • 佛教:佛前供燈,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此文字數「一千三百餘字」閱讀時長預計需要4分鐘!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十法界一切眾生!在今天的話題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供燈的功德有多大。在經論之中有這麼一個公案,簡單粗暴地告訴了大眾,供燈功德無量無邊。
  • 佛教:佛前供「花果」,這2點常識,要牢記在心!
    佛門供養,所供物品,佛菩薩是不會吃的。供養不是「賄賂」,不要帶著功利心修供養,發心不誠,功德就散了。佛菩薩也不會因為供養的多寡而對眾生區別對待。供養的真實利益,是我們通過這一形式,修了平等心、利他心、慈悲心。內心的清淨與善良,就是最大的福田。佛前所供物品,都是佛門裡普渡眾生的善巧方便法,都是在表法。比如佛前供「花果」,花與果就代表著佛門裡所說的「因果」,告誡眾生要敬畏因果、莫造惡業。
  • 佛教中給佛供養花果,牢記這兩條,功德無量!
    佛教中給佛供養花果,牢記這兩條,功德無量!在寺廟中佛案前總是會給佛祖供應許多的花果,我們為什麼什麼要給佛陀供養花果呢?佛門認為,佛陀是有大徹大悟智慧的人,是有無限智慧的人,而佛陀的十大稱號中,就有「應供」這一稱呼。意味受天人的供養。
  • 佛教:供養花果時,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供養是佛門術語,意為將幡蓋、燈、香、花等供於佛前,以示虔敬。此外,也指以飲食、湯藥等供給世間福田僧,助其專心修行。譬如《佛本行集經》中有言:「尊重恭敬,四事供養 ,所謂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幡蓋、華、香。
  • 佛教高僧:家裡「供佛」,牢記這3點,家族興旺
    導語無論是信仰佛教的高僧還是信眾,都常常有供佛的習慣。所謂供佛,也就是信眾以虔誠之心,以香,花,果,供,燈,等。供養禮拜佛菩薩。因此,對於信佛者來說,供佛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小編曾經就見到過許多信佛者,家中供養著佛菩薩。
  • 佛前擺放水果,注意這4點,功德無量!
    比如,常去寺院的信眾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不論是在哪個殿堂內,每一尊佛像的面前都擺放著許多供品,有正在燃著的香支,有燃燒著的酥油燈,有清淨不染的大悲水,還有清新怡人的鮮花以及乾淨完整的新鮮水果、食品齋飯等等。有些對佛教不太了解的人會很好奇,在佛前供養這些東西是給佛菩薩吃的嗎?佛菩薩會不會因為信眾供養的多少而區別對待呢?是不是供養得越多越好,佛菩薩會最加持誰?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佛前供果,「果」既代表因果,提醒大眾敬畏因果、不作惡業,也指佛門裡的三種無上果位。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平等,告誡大眾要修平等慈悲心。佛前供香,香代表「戒定真香」,告誡大眾要持戒精進。佛前點燈,寓意照破無明黑暗,點亮智慧與光明。「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佛前供水果,應知的3點「禁忌」,幫助大家積攢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 佛教:做到這2點,佛前供燈、供花,供果才有功德
    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對中國有深遠的迎新影響,佛教哲學本身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它對宇宙人生的洞察,對人類理性的反省,對概念的分析,有著深刻獨到的見解。同時佛教也是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文化復興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儒家、道家、佛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這三種文化又相互影響,需要我們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