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間,出了兩位大情郎,為 了自己的愛人,竟然殉了情。 他們一位是皇帝身邊的一等侍衛,一個是雪域的王。
他們兩人的身份地位,應該沒有什麼可憂慮的,卻終日被情所困,他們一個叫納蘭,一個叫倉央。
倉央生於康熙二十二年,十四歲時剃度入布達拉宮,成為黃教領袖,為此失去了擁有親情和愛情,他終日住在深宮,心卻流浪到了拉薩街頭,因為他喜歡上了八廓街上的那位賣酒女郎——瑪吉阿米,為她寫了很多情詩,為她夜不歸宿,於是被清廷廢黜,理由是「耽於酒色,不守清規」。押送至清海湖時,他就跳湖圓寂了。這就是個性十足的倉央,這就是愛情至上的倉央。
康熙十三年,十九歲的納蘭迎娶了十七歲的盧氏,兩人志趣相投,情投意合。盧氏深愛並理解鬱郁不得志的夫君一—納蘭,給了他莫大的安慰和精神支持。可在三年後,盧氏因為產子得了病,最終撒手人寰從此有情人陰陽相隔。納蘭整天生活在自責、內疚和懷念中,魂牽夢縈,最後隨盧氏而去。
納蘭和倉央都選擇了殉情,一個為了得不到的愛,一個為再也找不回的情。真是應了
金代文學家元好問曾在《摸魚兒雁丘詞》中留下千古名詩:「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景。
從古至今,偉大悽美的愛情故事從不會缺席,因為他們心中對愛情的那種執著,是我這種凡人無法體會的,所以他們的故事讓我震撼,讓我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