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

2020-12-12 水往雲來

《道德經》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歷史以來對它的研究從來都是趨之若鶩。除了平頭百姓,那些真正想要修道得道的人,更是將整副身心投入進去,想要最終得到一個結果--得道升仙。歷史上關於得道的人記述的也不算少。今天,讓雲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

什麼是道呢?老子認為,道是不可以名狀的,雖然知道它的存在,但是不知道到底要用什麼方式來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這個很類似佛教裡佛陀對法的描述,就是法也是不可以描述的,如果你認為法是這樣的,那麼你所知道的法就不是真的法。但是很多人理解偏了,以為佛陀講的是沒有法。

其實用老子所講的對於道的解釋,就很清楚明了的知道,這個世界上,是有「道」和「法」的。但是由於人們的思想太過於單一和狹窄,又很容易落入某一種思維定式,比如說道是這樣的,人就會以為是這樣的。但是道是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的。會隨著時間、事物、空間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的。

道的涵義不僅僅只是這一點。它是宇宙中萬事萬物的起源。道德經中提到這一點: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在這裡,所謂的一、二、三,都是在道的演化之下,事物產生的不同變化與組合,從而產生了不同的物質而已。事物從很單一的模式,然後進行兩位一體的結合,或者進行三位一體的結合,繼而產生不同的東西。不管是任何一種結合方式,裡面都有道的因素存在。因為從一開始,就是由道所產生的。後面的任何事物,裡面都存在互相組合,互相形成一個個的關係鏈。這些關係鏈,都是因為有道的緣故,才能夠發生這種變化。

如果要舉例說明的話,比如道產生了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它始終按照自己的方式來運行。但是道又在不停的產生這種東西,多了之後,它們之間就互相發生關係。比如它們互相之間可以看得到,然後就有了「有」的概念。因為在有之前是沒有的。互相之間為了證實彼此的存在,就產生了有。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彼此之間是不同的性質的。也就是一個「你」和「我」的關係。那麼這個關係用一個有和無的概念就很好理解了,於是,由此又衍生出一個東西,叫做「陰陽」。其實這個陰陽是因為彼此都存在的關係,一旦其中一個沒有了,那麼就打破了陰陽的概念,就又回到了一的狀態。也就是說,陰和陽是因為對方的存在而存在的關係。同時也是一個互相對立的關係。

從這裡也可以說明,在道的思想體系裡,任何一種生命或者物質,都是由道所構成的。因為道是最原始的,是構成萬物的最基礎的因素。任何東西的構成、運行都離不開道。哪怕是對陰陽的認識也好,對太極之前的太虛的認識也好,都是基於道的觀點上所產生的。

雖然道產生出了萬物,但是它始終都是按照自身的特點來運行的。並不會因為產生多了東西就要按照衍生出的這些東西來改變自己的狀態。這樣,萬事萬物都會因為各自有道的規則存在而以各自的道的標準來運行。

也就是說,因為道是按照道的方式來運行的,那麼它產生的太虛也好,太極也好,萬事萬物也好,也都是按照道的標準來運行的。在不同的境界中,就存在著道的不同的運行方式。因為不同的東西本身就是由道演化而成的,用另外的一種思想角度來說,就是它們都是道在不同境界中的化身。

其中包括人類社會。

相關焦點

  • 《道德經》裡的道究竟是什麼?真相就在這裡
    跨越千年,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自老子留下《道德經》這部經典著作之後,無數人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去解讀《道德經》,都想搞明白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有人說,道就是道理;有人說,道是規律;也有人說,道是程序,等等,不同的人對道有著不盡相同的解讀。
  • 道可道的「道」究竟講了些什麼,《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的「道」究竟講了些什麼,《道德經》第一章老子開篇提綱挈領的就提出了「道」的概念,《道德經》皇皇五千言,「道」貫徹始終。研究《道德經》的文獻、書籍汗牛充棟,我只是抱著學習的態度,溫習經典,學一點修身養性的功夫。要學習《道德經》,「道」就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門檻。
  • 老子《道德經》裡的天之道到底講什麼?
    《道德經》五千言,實際上只寫了一個字,就是「道」。因此老子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老子在《道德經》第16章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 由此可見,天就是道的代表。
  • 老子一直生都充滿著傳奇,那麼他的《道德經》究竟講了什麼?
    老子一直生都充滿著傳奇,那麼他的《道德經》究竟講了什麼?還有的人主張順其自然,萬事萬物有著這自己的規律,都離不開「道」這一個詞,這個人物就是老子,老子的一生充滿著無數典故,並且民間也多有老子的傳說故事,這也說明了老子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更是有的人將老子看做太上老君的化身,那麼這麼一位「神仙」僅僅留下的一本《道德經》究竟有什麼深意呢?首先是老子這個人,因為雙耳過肩而被稱作老聃,又名重耳。
  • 十年一悟,閒說《道德經》之一:那個道,究竟是什麼?
    《道德經》怎麼讀?世人都容易著相,讀書人尤其容易著文字相。莊子說,得魚而忘筌。同樣,得意而忘言才是《道德經》的正確打開方式。佛經上說,要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這告訴我們,相對於真如大道的存在實相,文字的開示只是一種善巧方便。《圓覺經》上講「修多羅教,如標月指。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會更完整
    大家對老子一書的文本的理解也是歧見分成,那麼老子思想的主旨究竟是什麼?老子寫道德經的本意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就鬥膽來聊一下,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理解。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是道經,主要講道論;第三十八章到第八十一章是德經,主要講德論。為什麼說是主要講呢,因為81章的分章並不合理,顯得很碎片化,而且道論和德論多有穿插和重複,因此學界基本認定道德經八十一章的分章是後人所添加。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道德經是2500年前春秋時代的老子所著,被稱為萬經之王。我們要學習道德經,除了要了解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的基本常識,還要先老子其道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在逐章解讀道德經之前,我們今天就先來探討一下老子其道。2000多年來,人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含義眾說紛紜,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道德經》裡的「聖人之道」是什麼
    《道德經》是給領導寫的,講的是領導法則。它裡面的針對對象主要是當時的國君。在道德經裡經常會出現這種話「上怎麼樣,民怎麼樣」。就是上面怎麼做,百姓怎麼做。他當時的口氣完全是對當時的統治者說的。如果不領會這個,就會覺得道德經就是給老百姓寫的。
  • 道是什麼?從道德經第一章講去
    #《道德經》的作者老子是中國春秋末期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他所著的《道德經》以及所產生的道家思想深刻的影響中國人兩千多年,並深入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之中。《道德經》的偉大魅力就在於其中蘊含的豐富的哲學思想,不管朝代更替多麼劇烈,它始終流傳了下來,並啟迪每一代人的心靈與智慧。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中華智慧,所以把自己理解的《道德經》寫下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裨益。
  • 《道德經》首句究竟是什麼意思?天人合一順應自然規律視為道
    道德經是一本上古著作,而且作者就是我們都所熟知的老子。然而道德經當中的第一句話,就給我們大家出了難題。哪怕是到了現在目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都是一個未解之謎。而這一句究竟是什麼呢?就是非常出名的:「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的意思產生了很多的歧義,而就在北宋之前主要是存在著三種說法。
  • 為什麼說《道德經》裡所講的「道」是地球上最高深的智慧?
    後來慢慢地發現,原來老子所講的一點都不迷信,也不抽象、不玄虛,他講的都是實相。只是人類有沒有去體會到,有沒有去證明到而已。老子就跟我們講,這個道非常深,他是萬有的總源頭。我們生命的總源頭不光是父母生我們啊!我們的父母、我們所有的祖先、老祖宗全部都是這個道在養育啊!
  • 《道德經》之「道」究竟為何物?
    無論是在描寫道教的小說裡或者是涉及道教文化的影視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道可道,非常道……」這些熟悉的句子。那麼「道」究竟是什麼呢?我們都知道老子是道家學說的創始人,傳說《道德經》一書寫於他歸隱時,途經函谷關,守將尹喜向他問道,於是老子才留下這部《道德經》。《道德經》這本書核心思想是「道」。這個「道」,就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它化生主宰著天地萬物。所謂「道可道,非常道」,這個「道」無形無聲、無跡可循,老子為了說明這個無形的存在,故名之以「道」。
  •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意思?聽王蒙講孔孟老莊,也講人生哲學
    之乎者也,昂揚頓挫,故紙堆裡的先賢思想,經由朗朗讀書聲的傳誦,成為了學生時代難以磨滅的記憶。國學裡的經典和精華,也因此得到傳承和發展。話雖如此,但文言文的生疏和生僻,跨越時代產生的溝通代溝,還有關注點之間的落差等因素,讓我們在啃《論語》、《道德經》等原著的時候,難免有些許的距離感。
  • 《易經》和《道德經》中講的「道」,是一樣的嗎?
    《易經.繫辭》中講:「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德經》中講:「道可道,非常道」,這兩部經典裡講的這個「道」是一樣的嗎?究竟什麼才是「道」呢? 其實都是一樣,沒什麼分別,只是「道」的兩個方面,《道德經》講的是「道」的本體之道,《易經》講的是「道」的應用之道。
  • 《道德經》:讀懂了「道」和「德」,就讀懂一半的「道德經」!
    一提起《道德經》,許多人馬上想到「道德」兩個字,覺得很陳腐,認為現在的很多新思潮遠不是這兩個字所能比的;他們這是誤解了這兩個字。《道德經》中的「道德」,不是現代所理解「道德」;它包含著兩個概念:「道」和「德」。
  • 《道德經》中,究竟何為「道」?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開創者,其著作《道德經》也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從古至今,都有著很多的人在對其中的道進行研究。我們知道,在老子思想中,最關鍵的就是「道」。而究竟何為「道」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這個物,就是道的意思,它是混成,就是含含糊糊搞不清楚,可是它就已經存在了,所以叫做「有物混成」,它的特點是什麼?「先天地生」,它比天地還要早,那這樣是不是說,道把天地生出來?不是這樣。而是說在一片混沌的時候,道就存在了,然後開天闢地的時候,道就開始產生作用。
  • 《道德經》中的「道」,究竟能不能說?
    《道德經》是古代的一部關於思想性極其濃厚的經典。《道德經》一開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在人們的印象中,道是「不可說」的。因為你一說,道就發生了變化。甚至如果你能說出來,立即就不是道了。這種奇怪的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齊善鴻:《道德經》到底在講什麼?
    那麼,《道德經》到底在講什麼呢?關於《道德經》到底在講什麼,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梳理。第一個方面,《道德經》就是在講道德。你也許會想,道德我們大家都懂啊,從懂事開始,就一直在聽成年人的道德說教,心裡都有點煩了。可是你再想一想,為何老子所講的道德那樣迷人呢?為什麼古今中外那麼多成功者那般推崇這部經典呢?
  • 如何吃透《道德經》裡「德」與「道」這二字呢?
    《道德經》主要講的就是一個「道」字和「德」字想比較好的掌握《道德經》必須把這兩個字吃透。老子的《道德經》最開始是分為《道經》、《德經》上下篇,而沒有章節的區分,經後人的幾度編纂,才成了現在流傳的《道德經》這版本。
  • 道是道、德是德,道德究竟是什麼?
    作者:徐敬東;道德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但真把它掰開講的話,也許會瞠目結舌,你知道我們經常說的道德究竟是什麼嗎?原來道和德是兩回事!道是道,德是德。道是什麼呢?道就是人間的規律。什麼是人間的規律?我們先不講大自然的規律,要聽清楚我講的每一句,前面定義的前綴是有範疇限定的,大自然的道跟人間的道不一樣,大自然的道叫客觀規律,而人間的道其實是由人性鑄就的。是由人性的什麼鑄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