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歷史的名人代表

2020-10-12 潘純人

紫砂如人,可賞,可讀,亦可品,

世上紫砂藝人千千萬,

我們今天就來

盤點一下

這些紫砂界的「代表」

初創期

「代表」——供春。又稱龔春、龔供春,明代正德年間宜興人,生卒不詳,歷史上第一位由於做紫砂壺出名的藝人。

供春壺的特點:工巧——製作精工巧飾,與拙樸、自然、曠野等風格美相對峙。

天真——即不抱成法,獨表性靈,任心所至,天真爛漫。

老成——壺體表面風化,樹紋開裂精雕,樹幹百年滄桑,枝節老辣。

怪奇——追求怪奇之美,殘缺之美,自然之美。

自然——宛然天成,近於自然感,自然天成,達到「順物自然而不容私」的境界。

上海 匡時 2017 秋拍

以適幽趣——紫砂、茶道具專場

2338 明或清 供春樹癭壺

本場拍賣最高落槌價:3,200,000元


筋紋型期

時期——從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

「代表」——時大彬。字少山,也稱時彬、大彬,是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的,紫砂陶藝大師,被譽為「千載一時」。

時大彬 菱瓣圓壺、扁圓壺

明 時大彬制 白泥瓜稜壺

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博物館藏

時大彬 菊瓣壺 四川省出土

柳州博物館藏

他把大壺改制小壺,推動文人品茗新風 確立紫砂茶壺「文人藝術」的氣質。將制瓷工藝中的「二元配」法,移植到紫砂製作中,首創調砂法。常在紫砂泥料中雜以砂土,使砂壺閃現出淺色的細小顆粒,產生「砂粗、質古、肌理勻」的奇妙效果。

明萬曆 時大彬 玉蘭花瓣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時大彬 梅花壺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時大彬 梅花壺

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藏

自然型期——陳鳴遠

17世紀中至18世紀中,相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

「代表」——陳鳴遠。清代康熙年間人,出生於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無不精美絕倫,以精湛的技藝和富於創造的精神聞名於世,有「壺隱」之稱。

他尤其善制自然型茶具、文房器物,從大自然中汲取創作靈感,其仿生作品風格自然寫實,幾可亂真卻又極富巧思,是鏤兼長、技藝超群的全能陶藝大家,開創了一代壺藝文麗工巧的風格。

▲清康熙雍正 陳鳴遠作宜興紫砂南瓜式壺

▲清康熙 陳鳴遠制歲寒三友紫砂茶杯 (一組)

▲清早期 陳鳴遠制石榴形花插

陳鳴遠款 紫砂鼠子百果碟

書畫幾何型期

18世紀末至19世紀末,相當於清代中後期,這時期以各種鐫刻書畫的幾何型為主流,壺的製作更追求文人趣味。

「代表」——陳曼生,楊彭年。陳曼生工古文詩詞,善書法,以隸書、行書聞名,精於篆刻,為「西泠八家」之一。所以陳曼生雖然不會制壺,但是他與楊彭年合作,經由他設計並銘刻的壺,往往在拍賣場拍出了千百萬的天價。

清中期 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笠蔭壺

清中期 楊彭年制、陳曼生刻種榆仙館款紫泥扁鼓壺清嘉慶

清嘉慶 楊彭年制、陳曼生及楊彭年刻紫泥觚稜壺

曼生壺的主要特點是融造型、文學、繪畫、書法、篆刻於一壺,壺腹上還鐫刻山水花鳥,使清雅素淨的紫砂茗壺平添幾分詩情畫意,形成獨特的文人壺風格,從而使紫砂茗壺超越出單純茶具的淺層意義,具有極豐富的文化內涵。

曼生壺從問世以後一直備受鑑賞家們所鍾愛,特別是書畫家愛之如珍寶:「字依壺傳,壺隨字貴」,使曼生壺身價百倍,迄今仍為收藏家千金難求的珍品。

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合歡壺



清嘉慶 楊彭年制、陳曼生作銘紫泥扁石壺

近現代期——顧景舟

20世紀初以來,湧現了一大批紫砂高手,技術更為嫻熟,風格更趨多樣。

「代表」——顧景舟。原名景洲,早年別稱瘦萍、武陵逸人、壺叟,宜興川埠上袁村人。

他每一把壺必精心構撰,出手皆成華章,形成了雄健而嚴謹、流暢而規矩、古樸而典雅、工精而秀麗的藝術風格,被譽為壺藝泰鬥、一代宗師。

他視紫砂為生命,承前啟後,融古鑄今,一改清初以來紫砂壺纖細繁瑣、堆砌繁華之氣,追求壺體線條的流暢舒展,權衡比例的協調秀美,注重造型的簡樸大方。在20世紀40年代就有「寸壺竟有鬥米貴」的聲譽。

1959年作 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顧景舟 大石瓢

顧景舟 範曾畫 仿古壺(和信秋拍)

相關焦點

  • 紫砂壺界不得不說的名人
    紫砂有史以來,出了不少名人:供春、時大彬、陳鳴遠、邵大亨、惠孟臣、黃玉麟、俞國良、範大生、馮桂林這些名人,歷經幾個朝代,多是因作品的不朽而成為紫砂名人的。
  • 湯克:開創紫砂名人肖像藝術表達,用指尖鐫刻人物,記錄歷史
    湯克的作品主要特點是將名人肖像生動地浮雕出來,完美地結合在紫砂壺上,是目前唯一難上加難的一大創新。造型藝術難度大的是人物,人體,而肖像更難做,既要相似,又要神似,目前還沒有人走這條路,湯克是第一人。陶藝家湯克交談中,他為我介紹了幾件知名的作品,其中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紫砂套壺》作品是首次將儒學與紫砂壺相結合,器型在設計上突破傳統,採用豎立方雙弧面,壺上的設計內容有戰國時期的竹簡、兵器、篆刻、把手均含有古代元素,端莊樸素古色古香,穩重大方,富有傳統文化特色,五個從古代的觚演變而來的外型圓杯,分別刻有仁、義、禮、
  • 湯克:開創紫砂名人肖像藝術表達,用指尖鐫刻人物,記錄歷史
    九十年代初,創作了二款器型獨有的紫砂壺一一《吻壺》、《飛天壺》,現又創作了《孔子文化壺》、《建黨百年紀念壺》、《孫中山壺》、《星雲大師壺》、國畫大師《範曾壺》阿里巴巴長官《馬雲礪志壺》以及《徐悲鴻壺》、《徐培晨壺》、《人體壺》、《榫卯壺》、《沙祖康肖像壺》、《劉少奇主席肖像壺》等等。湯克的作品主要特點是將名人肖像生動地浮雕出來,完美地結合在紫砂壺上,是目前唯一難上加難的一大創新。
  • 省名人丁洪順紫砂作品賞析
    丁洪順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員1973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高洪英、束鳳英老師學習制壺技藝。78年協助許成權、高麗娟老師帶徒傳藝。85年南京藝術學院進修。86年進紫砂廠研究所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為師。曾先後與潘春芳、張守智教授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老師合作。
  • 墨寶紫砂:2011年紫砂收藏品的黑馬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梅調鼎玉成窯墨寶紫砂是中國紫砂名器的傑出代表之一。紫砂界曾有這樣的評價:「千年紫砂,綿延至今; 雅俗共賞,文化先行;前有陳曼生,後有梅調鼎。」梅調鼎玉成窯墨寶紫砂,被收藏界視為珍品,在中國紫砂發展史上佔有特殊地位,文人紫砂至梅調鼎時代已達巔峰成為絕唱。
  • 收藏者必備的紫砂書籍
    摘要:中國的紫砂文化淵源流長,每一個作品,都凝聚著陶藝家辛勤的汗水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非常值得我們研究和收藏。   本書提示了一個由基本進階到入門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這本書,可以了解到收藏紫砂壺應當從哪方面開始,紫砂壺應該怎麼養,鑑別紫砂壺的要領是什麼,如何去分辨紫砂壺的胎土與做工,收藏紫砂壺要具有什麼樣心態觀念,都有哪些紫砂名人名作等等。
  • 文人紫砂的代表人物——陳曼生
    陳曼生是個很有趣的歷史人物,他本名陳鴻壽,曼生是他的號。陳曼生多才多藝,只是由於他在紫砂壺上的歷史貢獻特別大,以至於掩蓋了他在詩文、書畫、金石、篆刻上的成就,長期以來不被人注意,或者被人低估。歷史上留下的陳曼生大名,與他的多年入幕和短暫仕途,基本沒有關係。與他的書畫和金石的成就,關係好像也不是太大。陳曼生在歷史上的光耀,完全是源於他的一項愛好:因為他愛喝茶,從而愛上紫砂壺,最後一手創造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文人神器「曼生壺」。若沒有「曼生壺」,陳曼生其人早就被浩瀚的歷史歲月給湮滅了。
  • 千年歷史文化傳承,紫砂陶刻在我國的文化內涵
    名人製作且有藝術收藏價值的紫砂壺是稀世之寶,即使價格高在市場上也是搶手貨。今天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我國紫砂陶刻的文化內涵。一、紫砂陶刻藝術的歷史明朝時,就有很多制壺高手在紫砂壺底用竹刀刻上自己的姓名,這一行為逐漸演變成製作紫砂壺的一個重要部分,鐫刻姓名也是最原始的紫砂陶刻藝術。
  • 茶具的投資價值——紫砂篇(中篇)
    在上一篇文章《茶具的投資價值--紫砂篇(上篇)》中,我跟大家介紹過有關紫砂茶具的歷史由來,特點特性,製造原料,工藝分類,式樣等等。名人大師,我們先來談談紫砂工藝的名人大師。世界上沒有大師,能做出好的作品,才能被稱為大師。工藝美術大師只是稱號而不是職稱。工藝的高與低與職稱本身沒有因果利害關係。
  • 紫砂茶具發展歷史
    相信大家平時泡茶的時候有不少人選擇紫砂壺,因為紫砂壺外形文雅美觀,且知名性高,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講講《紫砂茶具發展歷史 》希望大家喜歡。一)產地:1.陽羨紫砂:紫砂茶具產於我國江蘇宜興市丁蜀鎮(古時稱陽羨);讚譽:「人間珠寶何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泥;有陶都之稱。2.
  • 五位紫砂大師將現身青島金石博物館 零距離交流紫砂
    8月8日下午兩點,紫砂大師將在青島金石博物館提前與紫砂愛好者見面,舉行「紫泥公社-苑林閣紫砂交流會」。與紫砂愛好者們親密接觸,零距離交流。五位紫砂大師分別是:曹婉芬(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範建軍(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範建華(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陸君(高級工藝美術師、十佳青年陶藝家)費寅媛(高級工藝美術師)
  • 紫砂名家名師錄:中國紫砂十二精英
    「中國紫砂優秀青年陶藝家」稱號,2004年被評為「中國紫砂十二精英」。作品以其感性創造在理性紫砂世界中獨樹一幟,並被譽為學院派傳統融合的典範,作品多次在海內外大展中獲獎。現在中國紫砂博物館專業從事紫砂陶藝術的創作和研究。現為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陶藝專業學會委員、中國紫砂藝術研究會委員、江蘇省高級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他多年來創作了許多紫砂陶藝作品,撰寫了多篇學術論文。其中有許多作品和論文在海內外多家雜誌和刊物上發表,多件作品被海內外文化機構及博物館收藏。
  • 紫砂名家名師錄:中國紫砂十二精英
    現在中國紫砂博物館專業從事紫砂陶藝術的創作和研究。現為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陶藝專業學會委員、中國紫砂藝術研究會委員、江蘇省高級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他多年來創作了許多紫砂陶藝作品,撰寫了多篇學術論文。其中有許多作品和論文在海內外多家雜誌和刊物上發表,多件作品被海內外文化機構及博物館收藏。
  • 紫砂每日談161:紫砂為茶而生,紫砂靠養而活
    宜興紫砂壺泥料材質獨特,其中的化學元素、礦物、顆粒組成合理,燒成後又形成了獨特的隙泡結構,俗稱「雙重氣孔」。雙重氣孔透氣的特性使得紫砂貯茶不變色,泡茶不走味,盛暑不易餿,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茶香。紫砂的形成經歷過數億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泡茶時可以改善水質和口感。這些因素使得紫砂最適合飲茶,紫砂專為茶而生之物也。
  • 紫砂每日談156:漫談紫砂壺的收藏—名品
    這種名品能夠經得起歷史考驗,也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珍品佳作。這種名品應杜絕人為炒作的因素,不以所謂虛名來取得。而是名副其實,不存在絲毫虛假,是通過奮鬥終身,成了真正的、大家公認的紫砂名人、名師的代表力作。這種名品,有些來源於民間,通過作者的精心構思、精心製作,幾十年磨一器,終成大器。
  • 江蘇省13地級市,13位歷史名人代表!
    許多城市,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但最為人熟知,能作城市歷史名人代表的,也就寥寥數位。下面我就來盤點一下,江蘇省的13座地級市,最為人熟知的歷史名人。南京---曹雪芹。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乃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地,人文薈萃、自古繁華。
  • 紫砂人才走進校園,傳統文化的新起點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毛國強紫砂藝術館執行館長毛子健,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毛文杰,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查元康,宜興市文聯藝術顧問蕭子君,以及毛國強大師的徒弟代表等出席了此次聘任儀式。毛國強大師生於宜興蜀山南街陶藝世家,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宜興近代七大老藝人之一、紫砂陶刻聖手任淦庭。他從藝60多年來,毛國強大師以刀為筆,在工具和泥色的運用上也進行了有益的改革創新,開闢了紫砂陶刻的新途徑。
  • 朱昌茂謳歌宜興紫砂藝術巨作:《宜興紫砂壺賦》
    按:《宜興紫砂壺賦》是作者在研究顧景舟祝福紫砂壺近十年的過程中,對宜興紫砂壺的製作歷史及人文的認知。可以說該《宜興紫砂壺賦》是繼明末清初大文學家吳梅鼎先生《陽羨磁壺賦》後又一謳歌宜興紫砂藝術的巨作。敬請大家關注斧正!
  • 制壺名人涉惡揭行業秘密:暴利驅使下的宜興紫砂「代工江湖」
    其中涉案人員就包括錢麗媛,這位76歲的老太太還曾是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也是紫砂行業的制壺名人。值得關注的是,錢麗媛涉惡被查,曝光了當地紫砂行業「代工壺」黑幕。而多名業內人士表示,這只是紫砂行業「代工亂象」的冰山一角,整個市場亟待規範整頓。
  • 紫砂一廠磨練,師從名家蔣蓉,她用一生追求紫砂藝術
    當有人注意到這雙手時,張春琴靦腆地搓了搓手,笑笑說「沒辦法,這輩子都獻給紫砂了,還差這雙手嗎?」這雙仿佛一本歷史年表的手,刻著深深淺淺的細紋,藏著深深淺淺的故事。跟張春琴同期的手藝人們都說,張春琴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嚴於律己、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