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綠色發展,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紡織服裝產業是泉州主導產業之一,而印染行業又是紡織服裝產業鏈中重要的環節,如何解決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矛盾?石獅近年來通過一系列的大動作,特別是下大力氣整治印染業的環境汙染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印染開啟「清潔模式」
據統計,石獅目前共有100多家印染企業,集中在祥芝、鴻山、錦尚三大集控區,年產值近60億元。為了解決印染業的環境不友好問題,近十年來,石獅一直在努力並取得了不錯的整治成效。
早在2008年,石獅成功引入省重點建設項目——鴻山熱電項目,除了解決該市供電缺口外,利用熱電供汽,年產量可達780萬噸,並提供給印染企業使用。與此同時,清源公司還研發出環保產品水煤漿,向當地印染企業推廣,「水蒸氣和水煤漿」雙管齊下,使石獅印染企業硫排放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2015年,石獅市新型染整產業循環發展園率先在全國印染集控區通過低壓蒸汽、中壓蒸汽集中供熱技術,實現了無燃煤、無煙囪的清潔生產目標。
全面告別「燃煤時代」之後,去年開始,石獅市三大印染集控區再次試水印染行業定型機廢氣淨化與熱能回收利用,進一步提升印染業的節能環保水平,改善石獅特別是沿海的空氣品質,也為印染行業的轉型發展爭取生態空間。今年3月,石獅印發《石獅市新型印染產業循環發展園定型機廢氣淨化治理實施方案》,對不配合改造的企業採取停電、停水、加倍徵收排汙費、函告金融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等多管齊下的舉措進行綜合整治。同時,出臺獎勵政策,對企業購置設備給予資金補貼,石獅印染行業掀起了一股定型機廢氣淨化處理的熱潮,使全行業開啟「清潔模式」。
汙泥整治全國領先
長期以來,印染汙泥是困擾石獅印染業的重要課題,採用常規「濃縮——脫水——外運填埋」的模式進行處理,既佔用城市土地資源,又會產生二次汙染。印染汙泥制磚作為一種出路,早已進入環境工程人士的視野,多種印染汙泥制磚方案也在反覆探討和試驗中。
2015年,石獅市鴻輝環保建材有限公司對此進行技術攻關,隨著該公司三條環保磚隧道窯生產線的正式投產,多年來困擾石獅市的印染汙泥處置瓶頸難題獲得了突破性進展。石獅鴻輝環保建材以大量消化印染汙泥為中心突破點,將40%的印染汙泥、30%的建築垃圾(錘式粉碎)、30%的粉煤灰(來源石獅熱電廠)進行配比,陳化三至五天,攪拌成型,利用窯內尾氣餘熱烘乾,隧道窯1300℃燒結成為建築磚。燒結磚產品經權威檢測數據表明,尺寸偏差和抗壓強度等級均符合合格品的技術要求,外觀質量符合優等品的技術要求,很快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同。此舉為石獅印染行業每年萬噸以上的印染汙泥,尋找到了一個完整有效的產業化解決方案。
今年10月中旬召開的全國印染行業節能環保年會,公布了《第十一批中國印染行業節能減排先進技術推薦目錄》共25項並予以表彰,其中,石獅市鴻輝環保建材有限公司《(編號2017-11-H-07)印染汙泥無燃料無害化制燒結磚工藝開發及示範》項目被向全國行業重點推介。專家們一致認為,該項技術路線先進而獨特,以無害化、資源化、產業化的綠色清潔生產方式,全面完整地解決了長期困惑印染行業的大量汙泥出路難題。
「綠色印染」呼之欲出
而更多的石獅印染企業則投身於技術改造升級和綠色製造的時代洪流,石獅的新祥華、恆祥、宏興、萬峰盛、龍興隆、三益、鼎盛、港溢等一批重點染整企業,紛紛引進先進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推廣一大批印染先進技術的應用。
以宏興染整織造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引進了德國、義大利等國的節能減排先進生產設備,建成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全封閉自動長車軋染流水線6條,配備智能ERP數位化管理系統和能耗自動在線採集系統,建成日處理8360噸汙水的處理站和日處理回收2000噸中水的回收站,其生產線年產1920萬米布匹,成為石獅市第一家綠色生態標準染整示範企業,也是泉州市第一家兼併重組、轉型升級的染整示範企業。
在節能減排先進生產設備的帶動下,石獅印染業的產品不斷走向綠色製造。例如,石獅新遠輝化纖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全新自主創新開發的氨綸花灰鏤空夾條汗布,打破了國外壟斷,成功登陸歐美市場,成為2017年度中國面料之星。該面料的最大特點是無需染色,只要進行簡單的加工定型即可成品,無需用到染料,生產過程中無任何廢水排放,廢氣排放也大大減少。石獅市新華寶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引進全套國外先進生產設備,生產流程實現電腦全程控制,攜手服裝生產企業開展高檔服裝面料開發,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及國內各大市場。石獅市港溢染整織造有限公司將40%的產能轉向非常規面料品種,並進行嘗試性轉產,在全國率先推出「水溶性硫化洗褪懷舊風格休閒面料」,成為「中國流行面料入圍產品」。
迄今,以綠色製造為目標,石獅印染企業已先後開發出玉米面料、碳纖維面料、太極石面料、納米化纖面料等一批新產品和高端產品,大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石獅致力於打贏紡織印染業的改造提升這一硬仗,為全省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和實體經濟的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經驗和示範作用。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紡織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紡織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yuln@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