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安開展首屆基層老中醫醫藥專家師承帶徒工作,第一批指導老師為南安市醫院主任中醫師周建宣、南安市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吳盛榮、南僑醫院副主任中醫師吳一飄。他們將通過3年時間,每人培養2至3名有志紮根於基層的中醫藥臨床人才。
老中醫吳一飄為前來看病的群眾開藥方。
老中醫年事高數量漸少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南僑醫院,在中醫內科的門診室內,吳一飄正給來自詩山的葉月津號脈看診。「吳醫生醫術好,我特意從廈門趕過來看病,最近一直失眠,精神狀態差。」詩山人葉月津常年住在廈門,幾年前,她得了肺結核,經過吳一飄的治療,很快痊癒,現在特別相信中醫。
而此時,門外還有10多名病人等候。其中,一名最後到的病人顯得特別焦急:「這麼多人排隊等待,恐怕我得下午再來一趟了。」
「從古至今,中醫藥傳承一直是通過跟師、帶徒,手把手帶教完成的。如今,學院式教育成為中醫藥傳承的主流方式,但老中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只有通過師帶徒才是最有效的傳承方式。」南僑醫院副院長葉藝東說,雖然他沒有正式拜吳一飄為師,但跟著他學習了不少中醫藥技術。
「現在,許多老中醫年事已高,且數量呈下降趨勢,而社會對名醫的需求仍然很大,此次被審核確定為指導老師,我將會把自己幾十年來學習、實踐總結出來的學術經驗、臨床經驗言傳身教,教給學生。」吳一飄說。
繼承人跟師學習期滿考核
據了解,被推薦為老中醫醫藥專家師承帶徒工作繼承人,需要滿足以下條件:熱愛中醫藥事業,醫德醫風良好,有志紮根基層,具有職業醫師資格,在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中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年齡在45周歲以下。繼承人將通過3年時間,跟著老中醫學習中醫藥理論、學術經驗、技術專長。
目前,我市3位老中醫的繼承人名單已上報省衛生計生委匯總審核,如出現3人以上報同一指導老師的,由指導老師決定符合條件的繼承人。在未來的3年時間內,繼承學習工作將採取跟師臨床或操作、集中授課等方式,進行全面、系統地繼承指導老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或技術專長,提高臨床診療和技術水平。其中,3年累計跟師學習不少於150個工作日,獨立臨床實踐不少於250個工作日,集中理論學習實踐3個月。
3年學習期滿,繼承人將接受由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組織的結業考核。
「中醫學科自身的特性決定了名醫的成長需要多年的臨床實踐和感悟,這種學術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培養周期相比西醫要長。」吳一飄說,希望自己的徒弟能夠下苦工夫,踏踏實實地學習中醫,更好地為群眾服務。(記者 王君 實習生 黃偉勵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