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史鑑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 陳發明

  歷史沒有假如,它只會擇其善者而從之。

  1644年農曆四月三十日,倉促登基的李自成,告別還沒坐熱的紫禁城皇帝寶座,放了一把大火後倉皇西逃。散兵亂馬中,他或許根本無暇感慨,十幾年艱苦創業,竟會在短短的四十多天裡潰敗!

  那一年,是甲申年。之所以在中國歷史上被反覆提及,是因為那一年的北京城你方唱罷我登場,那一年的中國大地上兵燹紛亂,那一年的中國百姓熱情期待著「闖王來了不納糧」,又在大順政權「紛紛然、昏昏然」的曇花一現中重歸失望。那一年的中國歷史留給後人太多警示,在歷史上毀譽參半的李自成和他的義軍演繹了一次「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經典興亡案例。

  回望那一年,不能不提山海關。「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古老的關城見證了300多年前那場改變李自成命運的山海關大戰。所向披靡的大順義軍,在北京城裡不到一個月的驕奢淫逸後,就像被抽掉魂一樣鬥志銳減,他們面對的是衝冠一怒的吳三桂和枕戈待旦覬覦中原的八旗軍。雙方數十萬軍隊列陣,本應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鏖戰,但短短幾天,大順軍就潰敗返京。

  青磚斑駁的山海關城牆就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坐在門口曬著太陽,無意訴說太多,只是靜靜地看著人們登臨雄關,去感受曾經的金戈喧囂和歷史變遷。漫步山海關古城內,如果留心,可以在古城西大街看到一座掛著「甲申史鑑館」匾額的四合院,站在街上便能看到門內的照壁上刻著「以史為鑑 居安思危」八個大字。這是個由當地紀委布展、以廉政文化教育為主題的展館。小小的院落內,陳設了「要塞烽煙、石河鏖戰、甲申史鑑、居安思危、任重道遠」五個展廳,史料詳實,發人深省。

  歷史是最耐心的老師,歷史也是最無情的考官。大順義軍之敗,敗在常勝則驕逸,驕逸則奢腐。打敗李自成的不是多爾袞,也不是吳三桂,而是打下江山後腐化墮落的大順義軍自己。李自成離京時無暇自哀,而後人多有哀之;若後人哀之而不鑑之,恐怕會「使後人而復哀後人」。

  1944年,郭沫若先生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對李自成從興起到敗亡,有深入細緻的分析。歸結起來,大概就是兩點:成也作風,敗也作風;速勝致使速敗。李自成的一呼百應,有其個人魅力因素,但大順義軍的嚴明軍紀才是受到老百姓廣泛擁護的根基。然而進了北京城後,這支隊伍突然變質了:驍勇善戰的大將劉宗敏將刀口對準了京城的富戶百姓,忙著燒殺擄掠;運籌帷幄的丞相牛金星也急於開科取士,為自己招攬門生;有個神機妙算的軍師宋獻策,千算萬算也沒有料到突如其來的軍紀敗壞、軍心渙散,憑一己之力難挽大廈之將傾。在山海關的甲申史鑑館裡,有一幅巨型壁畫,描繪的是李自成和大順義軍「順勢而興、撫民而勝、驕奢而腐、逆道而亡」的發展過程。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但無論是「勝則驕」,還是「逸則腐」,都是李自成乃至歷史上無數次農民起義失敗的表象。從根本上來看,是他們在建立政權後,忘了從哪裡來,不知道往哪裡去。忘記來路,等於毀了自己賴以成功的根基,本來是官逼民反,不承想民反為官後,復又逼民,失初心者失天下。不知去路,就是對自己得天下後的使命感到茫然,當初揭竿而起大抵上都是為口飯吃,為了活命;這樣簡單的訴求滿足後,便不知所措,被金銀珠寶花花江山迷了眼。沒有遠大的理想信念,沒有找準自己的歷史使命,終究難免一敗。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從西柏坡出發前往北平,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我們決不當李自成」;在路上,他又提起了《甲申三百年祭》:「這僅僅是讀了個開頭,這篇文章是要永遠讀下去的。」

  假如,李自成和他的隊伍能以「趕考」的心態去建設新政權,歷史恐怕會被改寫。然而,歷史哪有假如?它只會擇其善者而從之,跨過那些「因走得太快而忘記為什麼出發」的人時,連眼都不會眨一下。

  甲申史鑑,教會了我們太多。(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發明)

(責任編輯:馬常豔)

相關焦點

  • 史鑑丨《甲申三百年祭》:禍生懈惰 逸豫亡身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慶《新華日報》發表,連載4天。  顧名思義,《甲申三百年祭》記述了發生在三百年前的甲申年(1644年)的一段歷史。  在《甲申三百年祭》裡,郭沫若用較多筆墨刻畫了李自成。在他看來,出生在貧苦農民家庭的李自成,能揭竿而起、得人擁護、吸納眾才,歷經多年徵戰直至攻佔北京終結明王朝,絕非偶然:「自成善騎射,既百發百中,他自己在十多年的實地經驗中也獲得了相當優秀的戰術」「他不好色,不飲酒,不貪財利,而且十分樸素。
  • 毛澤東與「甲申對」
    針對來自國民黨方面的政治攻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行了必要的「政治反擊」:1944年3月19日至22日,在《新華日報》的副刊上全文連載了郭沫若撰寫的《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簡稱延安《甲申》),同年4月18日至19日在《解放日報》上又全文轉載了《甲申》一文,與《新華日報》發表的《甲申》遙相呼應,既集中火力批駁了蔣介石國民黨的反動思想,又對正在進行革命鬥爭的革命者敲響了警鐘。
  • 甲申年的啟示
    今年是中國農曆甲申年。60年一個輪迴,上一次甲申年是1944年。在那一年初始,郭沫若寫了一篇文章,名《甲申三百年祭》,發表在當時抗戰大後方重慶的《新華日報》上,分四次全文連載,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當時在延安的毛澤東同志也看到了這篇文章。同年4月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毛澤東就向與會者熱情推薦了這篇文章。
  • 《中國畫學史鑑精讀與析要》出版,徐建融暢聊中國繪畫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能在這本《中國畫學史鑑精讀與析要》裡找尋。《中國畫學史鑑精讀與析要》匯集學者徐建融數十年對中國繪畫史的研究,是一部關於中國繪畫歷史理論的著作。徐建融以其畢生所學對中國畫學歷史進行整理爬梳與解讀。這本新書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在2020年上海書展期間與讀者見面。
  • 甲申、乙酉井泉水,源頭雖小但耐性十足
    今天開始甲申旬的十柱五納音的講解。首先看看甲申、乙酉為什麼是井泉水。上一節剛簡略講了講十二長生中的死和墓,今天先來講一講臨官和帝旺這兩個狀態。臨官又叫做建祿,就是地支藏幹主氣與天幹相同的位置。對於甲申、乙酉中的申酉來說,金臨官在申,帝旺在酉。所以甲申、乙酉的金氣非常強旺。金氣之盛,滿溢成水,但是水也只是由金剛剛生成,力量還不夠大,所以稱之為井泉水。井泉之水寂靜無波,生生不息也沒有窮盡,更不像是會枯竭的樣子。這同樣是對甲申、乙酉的刻畫。
  • 一人之下:張懷義是甲申之亂的罪魁禍首,真相到底是什麼?
    一人之下:張懷義是甲申之亂的罪魁禍首,真相到底是什麼? 在一人之下中,張懷義身上充滿了謎團,作為三十六賊之一,他原本是天師府的高徒,為何要跟全性的人勾搭在一起?他到底圖謀什麼?這些都是未解之謎,其中最讓人在意的還是他臨死前的那句話,我是引起甲申之亂的罪魁禍首!那麼這句話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 明朝的歷史是止於甲申之變嗎?
    甲申之變,是指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以身殉國,明朝結束其全國性政權統治,而關外滿清趁此大亂入關的歷史事件。明朝的全國性政權正統歷史當然是止於甲申之變,所以今天我們的歷史書上都是記載明朝是1368年—1644年,共計276年。如果不以全國性政權正統論的話,明朝歷史應該到1683年。
  • 甲申日柱、甲戌日柱、甲午日柱
    2)若甲申日出生的是女性。除了自身具有健美身材,肌膚亮麗,具有女中英豪的氣概外,也容易招來性格叛逆、脾氣暴躁的丈夫。總之,無論甲申日出生的是男性,還是女性,在夫妻關係上,都有接受另一半的領導則相安無事,否則,閨闈勃逆,就在所難免。當然以上判斷,不是絕對。
  • 揭開《一人之下》甲申之亂的秘密,並不是造神
    小編刷了三遍漫畫,收集了所有線索,把所有線索串聯起來,終於知道甲申之亂的真相,以及馮寶寶的身世。全篇所有事情都是圍繞甲申之亂展開。最關鍵的人物:無根生,馮寶寶。無根生是當年甲申之亂最關鍵人物,36賊,八奇技,神靈明,所有事情的真相都集中在這個人物身上。為什麼說馮寶寶也是關鍵人物,因為張懷義說過, 張楚嵐跟著馮寶寶追查下去就會知道所有真相。作者藉由馮寶寶來一點一點講述當年所發生的事情。所以順著寶寶這條線推就可以知道真相了。馮寶寶1944年被徐翔父母發現,1944年正是甲申之亂的時間點,馮寶寶失憶必然和甲申之亂有關。
  • 舊地朝花:祁建:甲申年訪郭沫若故居
    甲申年訪郭沫若故居祁建    鐘鼓樓、銀錠橋、垂楊、流水、搖櫓的船、船上彈琵琶的女孩……淺淺的什剎海,海的兩岸,雖然沒有像郭沫若先生在    今年是農曆甲申年,360年前的甲申年,崇禎帝吊死煤山,李自成攻佔北京。但是由於種種失誤,由農民起義軍建立的大順王朝僅僅在紫禁城內執政40天,便兵敗山倒。60年前的甲申年,1944年3月,重慶《新華日報》開始連載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 史鑑  山林子 自然道德智慧教育 慧商
    史鑑
  • 一人之下:想要揭開「甲申之亂」的秘密其實很簡單
    說起一人之下這部動漫,除了驚奇古怪的奇人異術吸引著我們,其中最重要的一大謎團「甲申之亂」也同樣讓人好奇。無論是看過漫畫還是動漫的人都應該知道一件事,在這部作品的故事線之中所帶來的所有謎團都繞不開1944年的那一場攪亂整個異人界的動亂。
  • 60年餘波不平:甲申年話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今年是農曆甲申年。60年前,1944年3月19日,明朝滅亡紀念日,重慶《新華日報》開始刊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簡稱《甲申》),從而激起一場軒然大波。六十一甲子,彈指一揮間。經過時間的積澱,人們可以從中獲得新的啟迪。
  • 一人之下:張楚嵐將親手「殺死」寶兒姐,終結甲申之亂?
    一人之下:張楚嵐將親手「殺死」寶兒姐,終結甲申之亂? 回顧整個一人之下的劇情,我們不難發現,二叔設計的主線,一直有兩個,一個是通過張楚嵐之手,揭開甲申之亂的真相;另一個則是伴隨著甲申之亂真相的揭開,查明馮寶寶的身世。
  • 一人之下:甲申之亂的火球,為何沒有馮寶寶的大?一切的真相?
    而之後漫畫劇情中王也回到武當之後,與師傅的交談中我們知道了王也在內景中問一切與甲申之亂有關的問題,都會出現一個個頭非常大的火球,而這個火球的大小比張楚嵐問題的火球還要大上許多。並且王說就算召集世界上所有的術士估計都難以攻克,但是甲申之亂火球並不是最大的,因為王也在內景中曾經問過一次關於馮寶寶身世的問題,結果這個火球幾乎達到了誇張的地步。
  • 國產動漫《一人之下》中,甲申之亂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張懷義是引發甲申之亂的罪魁禍首。甲申之亂中的八個人被施加了超長的「禁制術」,因為這個「禁制術」的原因,他們不能說出來,如果他們說了,他們就會觸發「禁制術」而死亡,而且聽到的人也會被施加這個「禁制術」。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知道甲申之亂,卻沒有人能透露出來。
  • 一人之下:甲申之亂的知情者不少,為何全部閉口不談?原因在這裡
    一人之下的漫畫中,最為撲朔迷離的事情就是甲申之亂,雖然一人之下還有很多其他的謎團,比如馮寶寶的身世,炁體源流的能力,天師度的秘密等等。但是這一連串的謎團都是由甲申之亂引起的,可以說甲申之亂貫穿著整個劇情的主線。有野心得人在尋找八奇技,沒野心的人在尋找甲申的真相。
  • 白皋:重讀《甲申三百年祭》有感
    今年是甲申年,春節期間再次研讀郭沫若先生在60年前,即上一個甲申年所著《甲申三百年祭》。跟隨著郭老的思緒,回顧360年前那一段波瀾壯闊、雲譎波詭的歷史,聯繫當前社會實際,頗有所悟,謹以此文記之。
  • 郭沫若鋼筆肖像暨《甲申三百年祭》簡介
    對於郭老的評價,筆者沒有資格評說,但我對他所著《甲申三百年祭》一文的歷史、現實意義相當崇敬!個人認為這是一部世紀好文!為迎接勝利,推動鬥爭,郭沫若在紀念李自成領導農民起義300周年的時候,撰寫了《甲申三百年祭》,第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態度對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的原因、經驗教訓作了總結。
  • 一人之下:東瀛忍者登場,甲申之亂波及東瀛異人?疑團再次增加
    甲申年是一個特殊時期,而一人之下的甲申之亂不僅波及到中國的異人,在那個特殊時期日本異人即便是想要置身事外,也不可能做到。但是因為日本忍者的出現,甲申之亂的真相,增加了諸多疑團與變數。其實這些疑問都離不開一件事——甲申之亂。想要了解這些事,最重要的就是要理清楚甲申之亂的真相,這也是張楚嵐一行人正在做的事。但是隨著信息的挖掘,對於甲申之亂,舒心不僅沒有理清楚頭緒,疑點反而是越來越多,尤其是東瀛忍者的登場,更是讓舒心增加了很多新的疑問,而接下來舒心就是根據這些疑問與各位小夥伴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