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4月13日訊 昨天上午10點,在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捐贈儀式,80後成都導演郭柯歷時兩年,拍攝紀錄了生活在廣西桂林一位九旬的慰安婦老人和她的混血兒子。由於當時國內僅剩32位慰安婦倖存者,故將片名取為《三十二》,此次郭柯來到南京,將原版拷貝捐贈給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用於永久館藏並在展廳內播放。
    被一條微博觸動,九旬慰安婦老人成紀錄片主角
    四年前,郭柯偶然間在微博裡看到了一篇「中國慰安婦生下一個日本孩子」的故事。郭柯被老人的故事所觸動,於是通過朋友介紹,聯繫到了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有著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第一人之稱的蘇智良教授,找到了住在廣西偏遠農村的韋紹蘭。半年時間內,他三次前往廣西照顧老人生活,陪她吃飯、嘮家常。
    韋紹蘭生於1924年,如今已經92歲高齡了。1944年,日軍入侵廣西,佔領荔浦。韋紹蘭在日本掃蕩的時候不幸被發現,並被日軍抓到位於桂林市荔浦縣馬嶺鎮的一處慰安所裡,度過了最黑暗的3個月。韋紹蘭逃出慰安所後,發現自己在被日軍強姦期間懷孕。由於擔心未來自己不孕,她生下了這個「鬼子兵」,隨養父姓,取名為羅善學。
    「我本來是抱著獵奇心態選取題材,由於節約成本的原因放棄了故事片改拍紀錄片,但是經過與老人的長期相處,潛移默化地改變了自己。現在每一年都會去看望老人,老人將我們的合影擺在床頭。」更令人動容的是,片中的慰安婦倖存者韋紹蘭雖然在戰爭期間受盡了折磨,戰後也無法逃離貧窮與唾棄,她卻能夠笑唱山歌、感恩社會,「只愁命短不愁窮」。
    又一部慰安婦題材紀錄片《二十二》即將上映
    韋紹蘭頑強的生命意志和樂觀的人生態度深深地感動了郭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韋紹蘭的故事拍攝下來。影片於2012年12月開拍,由於當時全國僅剩32位慰安婦倖存者,故將片名取為《三十二》,而現在,僅剩下二十多位。蘇智良教授告訴記者,郭柯當初的一句話深深打動了他,「他說如果要拍商業片可以拍一輩子,但是這個題材就這麼幾年,所以他想記錄她們。」
    《三十二》拍攝完成後曾在國內、美國、英國多地展映,好評如潮,並獲得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攝影、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濱海國際微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等一系列大獎。談及為何會選擇捐贈給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郭柯說:「《三十二》是以慰安婦為題材的紀錄片,拍攝的初衷就是讓更多人關注慰安婦,了解她們的故事。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是亞洲最大、唯一經在世慰安婦親自指認的、以慰安婦為主題的紀念館,是《三十二》最合適的歸屬。希望《三十二》館內播放,能讓更多海內外人士了解慰安婦受害者的經歷,推動慰安婦問題早日解決。」
    記者昨天在現場還了解到,繼《三十二》之後,郭柯已於2014年初開拍了又一部慰安婦題材紀錄片《二十二》,目前,該片已處於完成攝製即將上映階段,「這部紀錄片將展現分布在全國五省的二十多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的生活現狀。屆時也會將該片捐贈給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郭柯說。林巧 記者 黃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