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廟國子監來寧舉辦國學展 現場展出康熙手書《大學碑》原拓片...

2021-01-13 中國江蘇網
北京國子監展出的珍貴館藏。

  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始建於元代,至今有7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學府和管理教育機構,又稱為「太學」,裡面保存了大量關於科舉文化以及儒學文化的珍貴史料。記者昨日從秦淮區了解到,9月1日—9月21日,中國科舉博物館特展廳將舉行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國學文化萬裡行展覽,現場展出康熙手書《大學碑》原拓片、明清進士碑拓片、《孔子聖跡圖》拓片等珍貴館藏,遊客可前來領略國學文化的魅力。

  現場展出不少珍貴館藏

  在此次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國學文化萬裡行展覽活動中,北京國子監帶來不少珍貴館藏,如康熙皇帝手書《大學碑》原拓7幅,這是《大學》第一章的內容,碑面較大,是由7幅拓片組成的,是目前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唯一的原拓;還有明嘉靖四十一年進士碑拓片(包含狀元申時行)、清乾隆四十六年進士碑拓片(包含「連中三元」的狀元錢棨)及清鹹豐六年進士碑拓片(包含「兩代帝師」、狀元翁同龢)等八塊珍貴碑刻拓片;以及記載孔子的《孔子聖跡圖》,反映孔子生平的29件事,並撰寫了每幅圖的說明和贊詩,木刻傳世。

  而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也在特展廳展出了部分珍貴展品,如清代桃形銅水注,水注也稱「水滴」「硯滴」,是古代文人磨墨時用來裝水、滴水的文具,注水於硯面供研墨之用;清代鐵獅子鎮紙;民國影印本《南雍志》24卷,南雍即設在南京的國子監,《南雍志》為明代國子監專志,內分事紀4卷、職官表2卷、雜考12卷、列傳6卷;清《聖主仁皇帝聖諭廣訓衍義》,《聖諭廣訓》源於清康熙皇帝的《聖諭十六條》,雍正皇帝繼位後加以推衍解釋,之後清政府在各地推行宣講,並將此定為了考試內容。

  展示南北國子監深厚淵源

  據介紹,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始建於元代,至今有700多年的歷史,又稱為「太學」。北京孔廟是國子監的組成部分,是古代皇帝祭奠孔子的場所。「廟學合一」,組成了規模宏偉、風格獨特的古建築群,保存了大量關於科舉文化以及儒學文化的珍貴史料。

  而在歷史上,南京與北京是遙相併峙的儒學重地。朱元璋早在應天府稱吳王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下令改集慶路學(今南京夫子廟)為中央國子學。洪武元年正月,又將南京應天府國子學改為大明國子學。洪武十四年(1381年),鑑於大明國子學地方狹窄,遂改址於雞籠山下(今南京市北京東路成賢街一帶),並改大明國子學為國子監,監學從此合一。史上對南京國子監亦稱「南雍」。「這次是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與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攜手聯展,特色展品交相輝映,為遊客展現南北國子監的歷史淵源與演變發展。」文旅集團副總經理、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館長馮家紅介紹說。

  據悉,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開放至今已有7個月的時間,接待遊客70餘萬人次。

  通訊員 孫樂 交匯點南京晨報記者 端木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南京科舉博物館遊客超70萬聯手北京孔廟和國子監辦國學展
    康熙手書《大學碑》原拓片首次離京展出就來到了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 部分展品   人民網南京9月1日電(朱殿平)作為一南一北兩座儒學文化代表性博物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與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牽手」了:9月1日至9月21日,中國科舉博物館特展廳將舉行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國學文化萬裡行展覽
  • 第七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將舉辦祭孔大典
    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館長王培伍發言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0月9日電(李雙南)9日,第七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據悉,本屆國學文化節將於10月12日至18日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舉辦,計劃開展國學展覽、國學講座、國學體驗、國學傳播四大類39場國學文化活動。
  • 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開幕 聯動曲阜孔廟|組圖
    新京報訊 10月12日,由北京市文物局、東城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七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開幕。本屆國學文化節以「國學聖地、德化天下」為主題,10月12日至18日期間,將舉辦儒學論壇、北京古琴文化展及講座、書法家趙普隸書論語首發式暨書畫作品展、2019年北京祭孔大典等系列國學文化活動。
  • 古匾拓片國子監展出 為明清太學生題寫(圖)
    這是國內首次舉辦大型科舉匾額拓片戶外展,也是國子監太學生的書法作品第一次重返「母校」團聚。共計50餘幅由明清太學生題寫的匾額拓片陳列在國子監的「兩廊一道」,與佇立七百年的古老建築交相輝映。  在國子監展出的匾額拓片,內容大多與國子監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因此觀眾身處其中欣賞的時候,會更容易看懂理解。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佇立在闢雍大殿前的「聲振闢雍」和「望冠闢雍」兩幅巨型匾額拓片。「闢雍」是指國子監正中的闢雍大殿,該殿始建於乾隆年間,建築輝煌而別致,具有獨特的穹隆頂,擴音效果尤其好,歷代皇帝每年都會在此進行一次講學,諸侯貝勒、外國使節以及在國子監進修的學子們都會來聆聽。
  • 孔廟國子監讓傳統禮儀「立體化」
    原標題:孔廟國子監讓傳統禮儀「立體化」   原標題:孔廟國子監讓傳統禮儀「立體化」    12月9日上午,2014「博物館發展國際研討會暨博物館創新發展交流研討會」在首都博物館舉辦。    本屆「博物館發展國際研討會」邀請了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館長吳志友、美國迪美博物館副館長費傑、臺灣龍華大學教授王永銘、北京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館長關戰修等文化創意產業界的專家學者、博物館館長,從博物館創新經營、文創產品開發思路等實際問題出發,圍繞「博物館創新發展」「文創產品開發」等話題進行研討。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吳志友館長介紹了繼承與創新的工作思路。
  • 北京國子監孔廟將豎歷屆高考狀元碑
    和北京國子監孔廟的進士碑立在一起。  據稱,昨天,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和北京安定門街道籤訂共建協議,啟動了國學文化社區建設項目,內容之一就是在孔廟內豎立歷屆高考狀元碑。  據了解,國學文化社區建設方案要對孔廟內特有的元明清三代198塊進士碑和51624名進士及所蘊涵的狀元文化進行挖掘和弘揚,刻立高考狀元碑,錄入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的省級狀元名單,開展狀元文化的學術研究。
  • 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概述
    為全面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加快首都功能核心區文化發展,推進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建設,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及《關於大力推動首都功能核心區文化發展的意見》,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孔廟、國子監為中心的國學文化展示區。
  • 2019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亮點有哪些?
    國學文化節亮點1:兩地孔廟 時空相連  本屆國學文化節開幕式將於10月12日上午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舉辦。活動將首次採用連線直播的方式,實現北京孔廟國子監國風雅韻的國學表演,與孔子故裡山東曲阜孔廟莊嚴隆重的祭孔大典的實時互動。兩地孔廟跨越地域與時空的聯動,讓兩地群眾在盛大、熱烈的氣氛中,感知、體會國學文化的博大精深。
  • 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開幕,30餘場國學活動等你來
    新京報快訊(記者 黃哲程)今天(10月12日)上午,第七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開幕。10月12日至18日期間,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主會場,以及故宮漢字體驗館、地壇公園、北京喜劇院等分會場,將開設30餘場活動。
  • 北京孔廟國子監博物館遊記
    元代開科16次,明代又曾把元代的刻名磨去刻上本朝進士姓名,故元代題名碑已不多見,僅有的三座是康熙年間國子監祭酒(校長)吳苑掘地時發現的。明代77座,清代118座。著名人物有:明朝護衛 北京 城將領于謙、明末大將軍袁崇煥、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李鴻章、禁菸首領林則徐等。其中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代末科進士題名碑上還刻有「沈均儒」的名字。
  • 第五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即將開幕
    第五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即將開幕 2015年09月07日 12:3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朱高磊 字號 內容摘要:9月6日,第五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新聞發布會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敬一亭舉行。
  • 禮樂憶先賢 第七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開幕
    10月12日,由北京市文物局、東城區人民政府主辦,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中共東城區委宣傳部、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安定門街道辦事處承辦的「第七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大成殿前廣場拉開帷幕。
  • 一個知識分子的朝拜——參觀北京孔廟和國子監
    從唐代以後,除曲阜孔廟以外,其餘各地孔廟不但成為學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是學校的中心地。北京孔廟是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的全國第二大孔廟,與曲阜孔廟、南京夫子廟和吉林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在北京孔廟的前面,立有一塊「下馬碑」,上書「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不算宏偉,就是普通一石碑,但這八個大字,卻充分彰顯了中國歷代對文化的尊重。
  • 2019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時間+地點+主題
    2019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  國學文化節時間:2019年10月12日至10月18日  >國學文化節地點: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國學文化節主題:國學聖地、德化天下  本屆國學文化節由北京市文物局、東城區人民政府主辦,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中共東城區委宣傳部、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安定門街道辦事處承辦,將於10月12日至10月18日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舉辦
  • 國風雅韻,盛世飄香——第七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即將開幕
    由北京市文物局、東城區人民政府主辦,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中共東城區委宣傳部、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安定門街道辦事處承辦的第七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將於10月12日至10月18日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隆重舉辦,歷時7天,共舉辦國學展覽、國學講座、國學體驗、國學傳播四大類39場國學文化活動
  • 北京孔廟、國子監漫記
    旅途抒懷松 濤我踩著厚厚的積雪,踏入慕名已久的北京孔廟及國子監。北京孔廟,僅次於山東曲阜的孔廟,分三進院落,採用了主體建築沿中軸線分布、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建築布局。孔廟的庭院內青磚鋪地,蒼松翠柏,古樹參天,巍峨莊嚴的大成殿就坐落在以漢白玉雕雲頭石柱欄杆的月臺上。殿中供奉著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木牌位,大殿外高懸清康熙至宣統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親書的對孔子的贊語。一群穿著漢服的小朋友正在孔廟庭院內做遊戲,不遠處老樹下,兩位老師微笑地守望著。我想,這些或許是孔廟裡國學講堂裡的學生吧。
  • 北京孔廟與國子監,中國最早的大學,中國三大孔廟之一
    國子監網絡配圖 來到北京怎能不去孔廟和國子監看看,帶著一顆赤誠的心緩緩進入。 北京的孔廟是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的中國第二大孔廟。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始建於元代,合於「左廟右學」的古制,分別作為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和中央最高學府。
  • 行「四拜禮」跳「八佾舞」,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舉辦祭孔大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8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孔子誕辰2570周年。今天上午,第七屆國學文化節閉幕式暨祭孔大典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舉行。  這座有著700多年歷史、歷經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孔廟紅毯鋪道,黃菊漫地,黃綢圍欄,一派莊嚴景象。
  • 閱不盡的北京城——國子監和孔廟
    國子監街在清代稱「成賢街」,又叫「國子監胡同」。國子監街東口、西口和國子監大門兩側共豎有四座一間式彩繪沖天牌樓。孔廟大門東側,國子監大門西側,各有一通「下馬碑」。國子監街是北京僅有的一條保有四座古牌坊的街路。孔廟大門旁的這通下馬碑是北京城內現存八通古下馬碑之一,其它七通分別在午門、東華門、西華門和歷代帝王廟門外。
  • 「走進文博會看北京」系列活動 資源單位介紹: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2020年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於9月盛大開幕,文化之於國家,服貿之於文化,作為服貿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服務專題將充分展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就。而「走進文博會看北京」系列活動作為文化服務專題的重要創意活動,將由北京市貿促會、北京市徒步運動協會共同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