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菩提子稱霸濟寧古玩市場 普通植物果實收藏價值小
近期,無論是在濟寧古玩市場,還是花鳥魚市,甚至是街頭巷尾,到處可見售賣「菩提子」的小販,代表品種有高端的尼泊爾金剛菩提,還有低端的「千眼菩提子」,它們常常被製作成念珠、手串以及把件出售,商販往往將其塑造成具有「法力」的菩提子,並以佛家身份加持。但深諳進貨渠道的商家卻透露,這些所謂的「菩提子」其實只是普通植物的果實,並不具備太大的收藏價值。
「菩提子」、小葉紫檀手串受追捧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古玩市場時,由於並不是周末,所以閒逛的市民並不多,但幾家專門售賣「菩提子」的店家卻有絡繹不絕的顧客。「最近一段時間,市場上最火的就要數『菩提子』了。每周日,市場上出攤的小販,毫不誇張,有一半都在售賣菩提子、小葉紫檀的手串。」商家小李如是告訴記者,「為啥賣這東西的人那麼多,主要還是因為買的人多。這是一陣風,就像前些年迷核桃一樣。」
記者了解到,商家口中的「菩提子」、小葉紫檀手串,入夏後持續火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夏季市民多穿短袖,喜歡在手腕上佩戴些東西,而植物比較不會過敏;二是售價低廉,一串手鍊售價多在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遠不及和田玉、翡翠,比較適合經濟實力不強的年輕人;三是炒作概念,消費者跟風購買。另外還有一點原因,其實不難理解,消費領域向來具有盲目性,別人買的東西,我也要買,況且也不貴。「現在,好一點的和田玉籽料手鍊,基本都在千元甚至萬元以上,而最好的小葉紫檀手串也不過500元,菩提子則更便宜。年輕人喜歡在手上佩戴飾品,金銀與手錶都不適合在夏天佩戴,所以價格低廉的菩提手串就橫空出世了。」小李向記者解釋道。
「千眼菩提子」進價每個不足2元
記者從古玩市場出來,無論是在秦莊農貿市場門口,還是海關路與供銷路交會處,都發現了正在售賣「千眼菩提子」的商販,仔細打聽後得知,單顆售價在10元至20元不等,小販在忙著打磨的同時,還不斷向消費者介紹購買幾元至幾十元不等的「開眼寶珠」(其實就是小粒的珍珠、綠松石、石榴石等)。記者發現,這些小販的攤位十分簡陋,一張塑料布上擺了幾個塑料筐子,其中放著長橢圓形、形似橄欖果、淡褐色的果實,另一個筐子中則放了光滑、有紋理的已經打磨好的橢圓形掛件,當然不能少了正在播放的佛家音樂。聚集人氣後,擺攤人便向圍觀的路人介紹,「果實經過砂紙打磨,能變得像這些掛件那樣光滑,而且有不同的花紋,就像開了千眼似的,當然隨顏色和花紋不同,增值潛力也巨大。」
記者隨後諮詢了我市收藏愛好者孫先生,他說目前市面上的菩提子有幾十種,而千眼菩提是價格最低的,在網上幾十元就能買到一斤,小個兒的每顆折合不到兩塊錢。隨後,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千眼菩提子」,根據大小不同售價在每斤20元至80元不等,最便宜的折合每顆僅為幾毛錢。
所謂「菩提子」實為普通植物果實 商家多以配珠盈利
記者採訪得知,市面上那些通稱「菩提子」的產品可謂魚目混珠,種類繁多讓人花了眼。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菩提子」經營者介紹,如今市面上出售的菩提子並非產自菩提樹,而是許多一般樹種果實的統稱。只是他了解的所謂的「菩提子」品種就達30種以上,常見的有千眼菩提、鳳眼菩提、金剛菩提、龍眼菩提等,它們多是些產自亞洲的植物。為何這些在植物學上毫不相關的東西都被稱作菩提子呢?「當然是為了吸引目光,它迎合了某些收藏者的文化、審美需求,再有個噱頭的話,更方便出售。」這位商人如是說。
據他介紹,隨著越來越多的商人做起「菩提子」的生意,在急劇拉升了進貨價格的同時,也因同行間競爭使得實際銷售的利潤並不可觀。「所以,我們往往不靠手串本身賺錢,而是通過配珠盈利。配珠就是搭配菩提出售的珠寶,多為彩色寶石,常見的有綠松石、石榴石等。當然,這些寶石真真假假誰也說不清楚,所以利潤自然很大。」(記者 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