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重拾傳統 讓孩子品到「年味」傳承文化民俗

2020-12-15 中國文明網

    為喜迎春節,全國各地處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氛圍,人們買年貨、逛廟會、寫春聯……精彩豐富的傳統文化活動,讓人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在文化傳承上也是別出心裁下足了工夫,主題活動、傳統廟會、學校教育等等,讓孩子們在品嘗年夜飯的同時吃到地道的「年味」。

    北京:平谷區舉辦讀者活動賞民俗分享優秀兒童繪本

  寒假、春節臨近,平谷區圖書館啟動「金猴賀歲書韻迎春」、「歡樂閱讀聚會平圖」、「看年畫,賞民俗」展覽、「社會大講堂」視頻講座和親子閱讀等10項讀者活動,吸引市民節假日走進圖書館參加閱讀,豐富假期文化生活,充實文化年味。

  「金猴賀歲書韻迎春」活動中,只要讀者在除夕進館閱讀就能得到猴年福字和楹聯的迎春福利。「看年畫,賞民俗」活動中,讀者將一次性欣賞到四川綿竹、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和江蘇桃花塢四大中國年畫。「寶貝愛看書」繪本親子閱讀活動,適合父母帶著孩子一同參與的。

  平谷區圖書館依託「親子閱讀體驗館」推廣並分享優秀兒童繪本,通過講述經典繪本故事,讓孩子在聽故事中品味繪畫藝術,在欣賞圖畫中認識文字、理解文學。引領孩子們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淨化心靈、陶冶情操。親子閱讀不僅可以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讀書興趣,還可以為父母創造和孩子一起溝通交流的機會,將讓父母和孩子感受到一起閱讀的幸福、快樂和溫暖。

    天津:第七屆兒童迎春「娃娃廟會」開鑼

  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廣大青少年打造童心逐夢、一展身手的小舞臺。由天津市文明辦、團市委、市教委和市文藝聯合會主辦,天津青少年活動中心與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承辦的本市最大規模的「娃娃」迎春廟會1月16日在天津青少年活動中心開鑼。

廟會裡孩子學剪紙

  開街儀式上鑼鼓喧天,散發著濃鬱新春氣氛,身著華服的長輩向熱熱鬧鬧來拜年的小朋友派送著紅包。廟會以「感受非遺魅力傳承中華文化」為主題,圍繞專業性、自主性、時尚性、互動性,在不斷擴大青少年自主活動的空間與力度,讓青少年領略原汁原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同時,更多的為自己的廟會「做主」。

  本屆廟會更加突出了民族傳統文化和民俗民藝的傳承,力推文化升級,讓多元和傳統相映生輝。會場再現了天津老城的景觀,並在老街中呈現大直沽、官銀號、狗不理等地名和字號。活動內容上設置了非遺胡同,非遺老藝人與小傳承人攜手將祖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給大家。還有民俗一條街、年貨小市場、新春遊戲嘉年華、星光璀璨小舞臺和新春兒童小劇場。諸多內容將時尚元素與傳統風格跨界聯手,將傳統老遊戲與現代遊戲完美結合,為「娃娃廟會」倍增亮點,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千百年來中國普通百姓對生活的美好願景和超群智慧,溶入了新年賀歲、祈福求祥等傳統習俗。

  據悉,一年一度的娃娃廟會今年已是第七屆,累積達150,000人次的青少年參與度已使娃娃廟會成為本市青少年兒童春節前最大的盛會。娃娃廟會不僅僅是將中國傳統的廟會真實地呈現給青少年兒童,為他們打造真正由他們做主人,真正屬於他們的廟會,更是為了讓廣大的青少年兒童了解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民俗文化,並且將這些珍貴的文化瑰寶繼續傳承和發揚下去,在「洋年」盛行的今天,還青少年兒童一個真正的中國年。

    山東:文登中小學開展民俗教育感受傳統文化

    為引領學生了解傳統民俗,感受和傳承民俗文化,文登中小學校積極開展「臘八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增強學生對中華傳統習俗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老師現場指導學生選豆子、淘米、熬製臘八粥。

  文登三裡河小學邀請部分學生家長同老師一起為學們講解「臘八節」的由來、風俗以及製作臘八粥需要的各種食材,並現場指導學生親手選豆子、淘米、熬製臘八粥,感受傳統佳節的歡樂氣氛。

  三裡河小學老師蔣紅豔說,開展這樣的活動主要是結合學校的孝行文化教育,讓孩子們在感受節日歡樂的同時,喚醒他們對中國傳統習俗的重視,讓他們從小就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文登三裡河小學,文登不少學校也紛紛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引領學生走進中國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精髓。

  文登第二實驗小學學生臧一鳴說:「我和同學們一起做臘八粥,知道了臘八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這天人們一般都要喝臘八粥,臘八粥是用糯米、花生、紅豆、綠豆等8種材料組成的。」

  近年來,文登各學校不斷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定期開展傳統民俗講座、開辦民俗技藝 培訓 班、親手製作民俗工藝品等教育活動,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濟南:迎新年做燈籠 幼兒園孩子學民俗

  馬上就要過年了,傳統的習俗可不能忘。濟南市歷下區龍奧新居幼兒園內一片熱鬧的景象, 「迎新年 做燈籠 猜燈謎」親子活動紅紅火火的展開了。

家長和孩子一起做燈籠

  此次活動邀請幼兒家長來園共同動手製作燈籠。家長和孩子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剪剪拼拼,貼貼畫畫,製作了獨具匠心的燈籠,一個個色彩繽紛的燈籠寄託著家長和孩子們對未來的期許。燈籠做好後,班級老師在每個燈籠下掛上謎語,家長和孩子們興高採烈地穿梭於各式各樣的燈籠間,爭先恐後地念謎面、猜謎底,猜對的孩子高興地到領獎處領取小禮品。現場氣氛熱烈,節日的快樂洋溢在每個人的笑臉上。

  此次活動,鍛鍊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啟迪了孩子的智慧,增進了親子之情,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新年。

    杭州:傳統廟會搬進幼兒園 400多位小朋友觸摸老底子民俗

  寫對聯、猜燈謎、剪窗花、做燈籠、貼門神……近日,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中心幼兒園甲來路園區為小朋友精心策劃了一場趣味盎然的新年廟會活動。幼兒園內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襯託著喜慶的音樂,好不熱鬧。

  記者了解到,這場新年廟會是由甲來路幼兒園的老師們集體創意設計的,廟會巧妙地將中國傳統遊戲穿插起來,讓小朋友們以逛廟會的形式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民間藝術。幼兒園林老師說,如今小朋友們對西方節日的了解遠比中國傳統節日多,為了增強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特別舉辦了這次親子遊園活動。整個活動11月份就開始準備,很多環節也是老師們經過認真討論定下來的。此次新年廟會活動共設7個項目環節,包括「寫對聯、猜燈謎、剪窗花、做燈籠、貼門神等」。

  「從策劃到準備,老師們常常加班加點地準備材料,討論該如何布置,如何遊玩付出了很多。但看到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也得到家長們的肯定,大家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甲來路幼兒園副園長方子丹說。

  幼兒園16個班的400多位小朋友在家長賀老師陪伴下玩遊戲、吃傳統小吃,讓孩子和家長們提前體會地道的年味兒。活動中,家長帶領幼兒逛廟會,每成功參加一項活動獲得一張獎券,憑此券可到領取一份傳統美食。老底子的民俗受到了家長和小朋友的歡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石家莊:兒童免費看燕趙春節廟會民俗節目

  過大年,看大戲,有花燈,有雜耍……京畿燕趙民俗大廟會將於2016年2月9日-24日(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七)在石家莊肖家營花卉基地舉辦。記者從廟會組委會獲悉,廟會票務已啟動,成人50元一張,1.3米以下兒童可免費領票。

  本屆廟會由河北省文化交流協會和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主辦。廟會佔地9萬多平方米,一次可容納3—5萬觀眾。本次屆會成人票售價50元,可觀看和參與眾多民俗遊樂項目,包括魔術雜耍、飛車特技、空中走鋼絲、大型馴獸等驚險刺激節目,還有旱船、踩高蹺、扭秧歌、井陘拉花等民俗表演,同時還有名人書畫、手工藝品、變形金剛、彩陶等項目,以及大型藝術花燈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流失海外半個多世界的一尊國寶級文物「千年聖觀音像」也會在廟會上展出。1.3米以下兒童可提前到廟會舉辦地肖家營花卉基地領取免費的兒童票。

  河北省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陳泉州介紹說,民俗文化要從娃娃抓起,此次廟會對兒童免費,就是想讓孩子們開開心心地接受傳統文化教育,享受中國原汁原味的春節。 

    安陽:老藝人教孩子們製作燈籠

  1月24日,安陽市內黃縣馬上鄉東四牌村燈籠畫傳承人張四清在給孩子們展示燈籠畫的製作過程。當日,內黃縣一家少兒美術班開展以「年俗」為主題的親子教育活動,邀請燈籠畫傳承人和孩子們一起製作勞動畫,讓傳統年俗在寓教於樂的氛圍中得到更好傳承。

燈籠畫傳承人張四清在給孩子們展示燈籠畫的製作過程

  每到春節期間,在內黃城鄉的大街小巷、田間地頭,都可以聽到這樣古老的歌謠——「燈籠會、燈籠會,燈籠滅了回家睡!」「貼門神、吃大肉,挑燈籠、看大舅,點燃鞭炮過大年,年年都有好盼頭!」這些在內黃縣流傳久遠的歌謠,至今還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幸福回憶。而這些都與木版燈籠畫和民間燈籠製作有著緊密的聯繫。

    邯鄲:廣平開展「學剪紙迎猴年」活動

老師教學生們剪紙

學生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

  裁紙、描圖、剪制……一張紅色小紙在學生手裡一會工夫就變成了一幅猴剪紙作品。1月26日,廣平縣北吳村學校開展「學剪紙迎猴年」主題活動,學生剪「猴」,感受了一回民俗文化的魅力。孫悟空、抱著桃子的福猴的剪紙……一個上午,學生們完成了20多幅作品,喜迎農曆猴年春節的到來。

    沂水:12萬張「作文採風券」送中小學生一個民俗寒假

    日前,由沂水縣旅遊局、教育體育局組織的「感受親情沂蒙,尋味家鄉年俗」作文大賽活動在寒假開始之際拉開序幕。

  為讓廣大中小學生更好的認知家鄉年俗、感悟家鄉年味,進一步豐富和充實廣大中小學生寒假期間文化生活。山東親情沂蒙旅遊公司旗下雪山彩虹谷、天谷。天然地下畫廊、沂蒙山革命根據地三大景區將舉辦2016雪山彩虹谷新春廟會嗨年節系列民俗節慶活動,並印發了12萬張「作文採風券」免費發放給全縣中小學生。

  據悉,此次活動徵文時間為2月1日至2月29日,將通過網上徵稿(方式一:添加微信公眾平臺「沂水旅遊」 【微信號yslyj66】或者「親情沂蒙旅遊」【微信號qinqingyimeng】,回復關鍵字作文大賽,根據所得連結上傳參賽作文。方式二:直接發至大賽郵箱yishuizuowen@sina)、網絡投票、組委會評審等環節,最終決出各個獎項,親情沂蒙集團將拿出萬元助學金,鼓勵廣大中小學生通過作文的形式記錄家鄉年俗活動,感受傳統。

    隨著國人對傳統春節由「自覺的文化」向「文化的自覺」邁進,我們的節日也必將越過越紅火,越走越燦爛,同時,屬於我們的民俗傳統文化也更應該讓孩子多學習多了解,讓傳統文化傳承真正不斷線。

相關焦點

  • 品年味、賞雅韻、揚傳統——東營區實驗幼兒園民俗系列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12月31日訊(通訊員 張娟 嚴安)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造就了中國的輝煌,中國傳統文化也多姿多彩。為了更好地弘揚民俗傳統文化,結合非遺文化項目,12月30日下午,東營區實驗幼兒園舉行了主題為"品年味、賞雅韻、揚傳統"的民俗系列活動。
  • 看民俗,品年味!文化大集康鎮啟幕
    今日啟幕的民俗文化大集 更是異彩紛呈 處處熱鬧,火爆異常 聽詩歌,看民俗,賞蘇繡…… 買年貨,品小吃活動內容包括「指尖上的傳承·蘇繡」陳列展、民俗市集展、民俗文化表演、冬季文化旅遊推介、「鄂爾多斯味道」美食展等。期間,各類年貨種類齊全、琳琅滿目,可以滿足居民一站式備貨需求。同時,還有送春聯、送年畫、送燈籠、送門票等活動,為廣大市民帶來年味十足的市集之景。
  • 端午節江蘇各地民俗活動精彩紛呈 展現傳統文化魅力
    原標題:【我們的節日·端午】江蘇各地民俗活動精彩紛呈 形式多樣體驗傳統文化 6月25日是端午節,江蘇各地組織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淨手焚香、誦讀祭文、祈福祭拜……現場不少市民帶著家人和孩子,共同祈願。端午節最早源於上古時代,人們因為對龍圖騰的崇拜,開始通過祭祀祈求風調雨順、祈願親人遠離疫病。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景區古禮老師顧天宇介紹,端午古禮是一個祈福的儀式,想通過這樣的傳統文化儀式,喚醒中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端午節賽龍舟,是一項傳統民俗活動。
  • 【幸福中國年】各地具有濃鬱地方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動爭相上演 年味...
    央廣網北京2月6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新年伊始,各地具有濃鬱地方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動爭相上演,為群眾們提供了豐盛的「民俗大餐」,營造出濃厚的春節氛圍。  大年初一一大早,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鄉村文化廣場上,年近七旬的光山花鼓戲傳承人、高級民間藝術師魏桂香就已披掛上陣,登臺獻唱。
  • [寧夏新聞聯播]固原市沈家河民俗文化村 賞民俗 品年味 過新年
    [寧夏新聞聯播]固原市沈家河民俗文化村 賞民俗 品年味 過新年 固原市沈家河民俗文化村,賞民俗 ,品年味,過新年。
  • 寧波特色民俗文化活動迎新春 傳統年味潤心田
    寧波各地開展了一系列具有濃鬱寧波年味的民俗文化活動,豐富節日文化生活,讓群眾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文化年。  舌尖上的民俗文化來自奉化三石農莊的師傅現場磨製水磨年糕粉,並製作年糕、青團、湯糰等寧波特色食品,喚起人們對民俗食品的美好記憶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 「各路神仙」紛紛「到崗」中國各地舉辦民俗活動祈福
    【歐洲時報網】中國春節期間,各地民眾會通過各式各樣的傳統社火活動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不同地區則有著極具其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像「舞龍舞獅」、「祭灶祭火」、「財神送福」等民俗活動「土味」十足,是地道的春節傳統。
  • 北京民俗博物館裡體驗端午文化 傳承節日民俗
    北京民俗博物館裡體驗端午文化 傳承節日民俗 2015-06-19 14:39:00 導讀: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在端午來臨之際,6月19日,北京民俗博物館舉辦了「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文化活動。
  • 蕪湖多彩民俗活動鬧元宵 弘揚節日傳統文化
    正月十五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元宵節,每在節日來臨之際,蕪湖各地相繼開展多彩活動,以此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2017年元宵佳節到來之際,多地通過開展舞龍舞獅、打腰鼓、劃旱船、挑花籃、觀花燈、走馬燈等民俗文化活動,為節日增添濃厚的文化味,弘揚節日傳統文化。
  • 山東非遺傳人「花樣忙年」 讓傳統文化浸潤「中國年」
    趙曉 攝(新春走基層)山東非遺傳人「花樣忙年」 讓傳統文化浸潤「中國年」中新網濟南1月15日電 題:山東非遺傳人「花樣忙年」 讓傳統文化浸潤「中國年」作者 趙曉象徵「與人為善」的扇型中國結、代表年年有餘的魚型掛飾……
  • 【我們的節日·端午】江蘇各地民俗活動精彩紛呈 形式多樣體驗傳統...
    ,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江蘇臺記者尹美又:在南京江寧區秣陵街道觀音殿村,一場「匠人精神 非遺傳承」的文化主題活動讓美麗鄉村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包粽子、編五彩繩、製作手工艾草香囊等眾多傳統節日習俗和非遺項目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打卡體驗。
  • 傳承民俗文化 福建少兒體驗傳統「蓮花燈」手工製作
    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葉秋雲)為了讓少年兒童了解福建民俗文化,體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自2019年1月起,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攜手福建民俗博物館開展「小手傳承民俗,匠心潤養童心——少兒民俗手工藝製作體驗系列活動」。
  • 「春節民俗旅遊熱」,讓傳統文化更有魅力
    這就是「春節民俗旅遊熱」的一個縮影。記者調查顯示,2020年春節的民俗旅遊熱將成為一大亮點,很多市民的旅程安排把「看風景」變成了「看民俗」,有民俗展演活動的景區門票預訂火熱起來。以往的時候,一到春節人們在安排旅遊行程的時候,選擇的目的地多是秀美的景區,人們喜歡看的是大美的風景。
  • 從民俗藝術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了五百年的民間技藝——糖畫
    糖畫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根據文獻記載,糖畫起源於明朝四川,之後傳播到各地,清初達到鼎盛時期,糖畫的發展不僅源於當時社會歷史條件,而且還有廣大人民的智慧,"梅雨還潮幾屈膝,香風送暖的全膚。紙糊閣老尋常事,糖丞來年亦紙糊。"這句詩就描繪了糖畫在民間的盛行,如今已經流傳了幾百年,熟能生巧中將手藝人們的藝術創造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 節日民俗激發傳統文化活力
    「盤王節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點,不只體現在民俗文化本身,還深深融入到瑤族人生活之中。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林繼富對盤王節活動做過多次考察研究,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來過賀州瑤族聚居地,他認為,盤王節時各地瑤族同胞一起過節的盛景「體現了瑤族人對盤王的感恩之情,也體現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
  • 紅觀|歡樂元宵節,在民俗傳統中激情綻放
    又到元宵佳節,湖湘大地精彩紛呈。「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在這個詩意濃鬱的節日裡,品讀古人元夜詩詞,領悟傳統文化魅力,幽思飛湘楚,心境連古今。透過湖湘大地上古老而又散發現代氣息的元宵民俗活動,我們可以領略悠久璀璨的民俗文化資源在湖南的貯存、保護、傳承甚至發揚光大,也能讓我們聆聽到新湖南建設的鏗鏘足音。據懷化市雪峰山旅遊公司負責人介紹,雪峰山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將繼續圍繞「甜甜的年味」這個主題,開展相關民俗活動。
  • 體驗豐富節日民俗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端午節將至,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各色彩獅咧嘴咂舌、搖頭擺尾,相互逗趣,祥龍來回穿插,敦實的大白象則甩動長長的鼻子……連日來,發源於江西贛南的客家民俗活動「九獅拜象」表演隊在上猶縣城鄉歡樂巡遊,為當地群眾送上傳統民俗文化盛宴,所到之處熱鬧非凡,節味十足。
  • 迎晶春 品豐年 -- 晶品傳統賀年禮,陪你找尋濃濃年味
    晶品追溯本源,將傳統的年畫立體地還原在商場各處,以傳統花燈、剪紙工藝做點綴,在一派吉慶祥瑞中,重拾沿襲千百年的新年習俗,帶來開年巨獻、臘八節關愛老人、情人節中國風派對、元宵節猜謎賞燈等一系列年味兒十足的活動,與消費者一同迎春接福。
  • 各地活動 「年味」十足 - 山西農民報數字報
    春節期間,我省將開展10大類1400多項覆蓋面廣、參與度高、地方特色濃的活動,讓各地群眾和中外遊客賞北國風光,看古城花燈,逛傳統廟會,鬧新春社火,感受三晉民俗文化,體驗多彩冰雪世界。  此外,結合旅遊公路與高鐵線路相繼開通,我省還特別推出了晉北、晉中、晉南、晉東南、晉西五大地區的六條主題線路,分別為晉北朝聖祈福遊、晉中晉商文化遊、晉南尋根覓祖遊、晉東南古村古堡遊、晉西民俗文化遊、晉東山水鄉村遊。沿著主題線路,您可以一邊走一邊體驗各地的年俗文化特色。
  • 最濃中國年:2018年山西各地民俗廟會時間表
    山西是中國年味最濃厚的地方之一,是我們尋找鄉愁記憶最佳目的地——2018年山西各地民俗廟會時間表廟會才是春節最大的狂歡濃濃的年味回來啦!>推薦指數:★★★★★年味特色:民間非遺文化展、火龍鋼花、南獅北舞、廟會美食、首屆國際燈籠節體驗指南:遊皇城、逛廟會、品美食、賞燈展,國家非遺來展演,糖葫蘆、捏糖人,舞獅子、扭秧歌,3D章樂燈光秀,群獅拜年,醒獅爬杆,獨走梅花樁精彩不斷;地方民俗純樸開心,跑旱船、擔花籃打腰鼓、牽著驢兒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