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留下曾侯乙的傳奇……

2020-09-07 荊州日報新媒體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著名考古學家、武漢大學考古專業的創建人之一、湖北省博物館原館長、研究館員譚維四同志,於2020年9月7日7時38分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91周歲。

譚維四

譚維四於1930年4月生於湖南長沙,1950年至1952年在湖北人民革命大學工作,1952年至1964年先後在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化局工作,1954年參加北京大學第三期考古訓練班。1964年之後一直在湖北省博物館工作,歷任文物考古隊隊長、業務秘書、副館長、館長,1992年7月退休。

他畢生從事文博工作,組織完成多次文物普查,主持發掘或組織領導發掘了隨州曾侯乙墓、江陵楚郢都紀南城、鳳凰山秦漢墓一系列重要的古文化遺存,為湖北文博事業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78年,譚維四主持發掘曾侯乙墓,擔任小組組長,組織編寫了《曾侯乙墓》考古報告,該報告榮獲「夏鼐考古學成果獎」。此外,他還主持了曾侯乙編鐘複製研究項目。

譚維四主要學術成果有《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曾侯乙墓》《古代文明探索之旅叢書·樂宮之王——曾侯乙墓考古大發現》《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曾侯乙墓》等。

由他主持的曾侯乙編鐘複製項目曾獲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此外,譚維四還先後獲湖北省文教方面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工作者、曾侯乙編鐘複製研究工作重要貢獻獎等眾多榮譽稱號,2013年入選湖北文化名家。

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訃告稱,譚維四同志遺體告別儀式於2020年9月9日上午8點在武昌殯儀館舉行。獲此消息,考古界紛紛表示沉痛哀悼。

曾侯乙墓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隨州擂鼓墩發現了曾侯乙墓,這是一座戰國早期曾國國君墓。這座沉寂2400年左右的地下宮殿,共出土禮器、樂器、漆木器、金玉器、兵器、車馬器和竹簡1.5萬餘件,文物保存之完好、種類之齊全、數量之多,令人嘆為觀止。

曾侯乙編鐘

在曾侯乙墓發掘和整理、研究過程中,譚維四等老一輩考古學家與來自音樂、古文字、科學技術史等多學科的學者緊密合作,極大地推動了相關學科的發展。

自曾侯乙墓重見天日,專家們就對其進行孜孜不倦的研究,發現曾侯乙墓文物創下許多「之最」:世界上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圖;先秦時期最大、最重的青銅酒器;目前所見最早的竹簡實物;出土盞、漏匕、杯、帶鉤等一批金器,數量之多在先秦墓葬中罕見,2156克的金盞更是出土最重的先秦金器;十二律俱全、一鍾雙音的曾侯乙編鐘,是音樂性能最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樂器之王及世界上最龐大的青銅樂器

這些文物共同體現了先秦時期中國在藝術、技術、天文等方面的極高成就。

相關焦點

  • 他走了,留下曾侯乙的傳奇··· ···
    他畢生從事文博工作,組織完成多次文物普查,主持發掘或組織領導發掘了隨州曾侯乙墓、江陵楚郢都紀南城、鳳凰山秦漢墓一系列重要的古文化遺存,為湖北文博事業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78年,譚維四主持發掘曾侯乙墓,擔任小組組長,組織編寫了《曾侯乙墓》考古報告,該報告榮獲「夏鼐考古學成果獎」。此外,他還主持了曾侯乙編鐘複製研究項目。
  • 主持曾侯乙墓發掘的譚維四先生走了:當年考古的「曲折傳奇」
    當年這一考古發現的主持者就是考古學家、曾侯乙墓主持發掘領隊、湖北省博物館原館長、研究館員譚維四,他曾任曾侯乙墓整理小組組長組織編寫了《曾侯乙墓》考古報告,2020年9月7日7時38他畢生從事文博工作,組織完成多次文物普查,主持發掘或組織領導發掘了隨州曾侯乙墓、江陵楚郢都紀南城、鳳凰山秦漢墓一系列重要的古文化遺存,為湖北文博事業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1978年主持發掘曾侯乙墓,任整理小組組長組織編寫了《曾侯乙墓》考古報告,該報告榮獲「夏鼐考古學成果獎」。主持了曾侯乙編鐘複製研究項目。
  • 主持曾侯乙墓發掘的譚維四先生走了:當年考古的「曲折傳奇」
    當年這一考古發現的主持者就是考古學家、曾侯乙墓主持發掘領隊、湖北省博物館原館長、研究館員譚維四,他曾任曾侯乙墓整理小組組長組織編寫了《曾侯乙墓》考古報告,2020年9月7日7時38分,譚維四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91歲。澎湃新聞特選刊譚維四先生的《發現曾侯乙墓》,以紀念一代考古學者。
  • 曾侯乙墓考古:曾侯乙編鐘奏響中華文明悅耳之音
    1997年香港回歸,作曲家譚盾創作大型交響曲《一九九七:天地人》,曾侯乙編鐘以雄渾深沉的樂聲走上世界舞臺;2008年北京奧運會頒獎儀式的音樂,以曾侯乙編鐘的原聲和玉磬的聲音,製作了「金玉齊聲」「金聲玉振」的宏大而莊嚴的頒獎禮樂……2018年7月,國際博物館協會樂器和音樂收藏委員會代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樂器部主任伊莉莎白
  • 湖北又一巨星隕落 他曾主持發掘曾侯乙墓
    他畢生從事文博工作,組織完成多次文物普查,主持發掘或組織領導發掘了隨州曾侯乙墓、江陵楚郢都紀南城、鳳凰山秦漢墓一系列重要的古文化遺存,為湖北文博事業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1978年主持發掘曾侯乙墓,任整理小組組長組織編寫了《曾侯乙墓》考古報告,該報告榮獲「夏鼐考古學成果獎」。主持了曾侯乙編鐘複製研究項目。
  • 湖北又一巨星隕落 他曾主持發掘曾侯乙墓
    他畢生從事文博工作,組織完成多次文物普查,主持發掘或組織領導發掘了隨州曾侯乙墓、江陵楚郢都紀南城、鳳凰山秦漢墓一系列重要的古文化遺存,為湖北文博事業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1978年主持發掘曾侯乙墓,任整理小組組長組織編寫了《曾侯乙墓》考古報告,該報告榮獲「夏鼐考古學成果獎」。主持了曾侯乙編鐘複製研究項目。
  • 骨灰級發燒友——曾侯乙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來自於這個小諸侯國,他叫「乙」,約出生於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63年前後,「乙」成為了曾國的國王,這位少年即位的國王統治了曾國三十年左右,由此後人習慣稱他為「曾侯乙」。 翻閱史書,關於曾侯乙的記述幾乎為零,不過沒關係,因為他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墓葬。1978年,當這個墓葬被打開的時候,人們驚呆了,15000多件精美的文物!其中有125件是樂器!一個骨灰級音樂發燒友的故事就此復活!
  • 骨灰級音樂發燒友——曾侯乙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來自於這個小諸侯國,他叫「乙」,約出生於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63年前後,「乙」成為了曾國的國王,這位少年即位的國王統治了曾國三十年左右,由此後人習慣稱他為「曾侯乙」。 翻閱史書,關於曾侯乙的記述幾乎為零,不過沒關係,因為他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墓葬。1978年,當這個墓葬被打開的時候,人們驚呆了,15000多件精美的文物!其中有125件是樂器!一個骨灰級音樂發燒友的故事就此復活!
  • 曾侯乙墓考古:曾侯乙編鐘奏響中華文明悅耳之音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 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這件千古絕唱曾侯乙編鐘的由來在博物館參觀時拍下的圖片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姬姓,氏曾名乙。當年20歲出頭、現任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中心研究館員的馮光生也到了工地上,這是學音樂的他第一次接觸考古。回憶曾侯乙墓打開的那一幕,馮光生依然難掩激動:「墓葬打開,我看到的是一個200多平方米的『遊泳池』,墓中全是水。
  • 曾侯乙未解之謎:神秘諸侯留下萬件隨葬品,不留任何真相
    武漢市的湖北省博物館,因曾侯乙墓館內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室,而這一塊陳列館是博物館的精華之一。曾侯乙墓是戰國早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關於曾侯乙的身份以及曾國的存在也頗有歷史爭議。但墓葬中的隨葬品卻令世人大為驚嘆,出土文物多達萬件,以九鼎八簋和編鐘、編磐為主的禮樂器反映了墓主人當時的身份以及社會背景。
  • 譚維四:發現曾侯乙墓
    四十年來,海內外學界從歷史、考古、科技、藝術等領域展開了對曾侯乙墓及其出土文物的研究,中國先民二千四百多年前的禮儀與智慧,藉助這些精美的出土文物,重新呈現於世人面前。四十年後的今天,每每讀到關於曾侯乙墓新的研究成果或者新聞報導,我依舊能回憶起1978年發掘過程中的種種艱辛與感動。
  • 著名考古學家譚維四辭世 他曾主持發掘了曾侯乙墓
    光明追思【著名考古學家譚維四辭世 他曾主持發掘了曾侯乙墓】據@湖北省博物館 ,著名考古學家、湖北省博物館原館長、研究館員譚維四同志於2020年9月7日7時38分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91周歲。他畢生從事文博工作,組織完成多次文物普查,主持發掘或組織領導發掘了隨州曾侯乙墓、江陵楚郢都紀南城、鳳凰山秦漢墓一系列重要的古文化遺存,為湖北文博事業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幾張圖讓你讀懂 神秘的曾侯乙和他的地下宮殿
    八雲紋金鏨——1978年5.6月間,當考古人員觸摸到第一個文字證明的時候,神秘大幕的主人浮出水面,他就是古曾國的國君-曾侯乙的陵墓。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曾(隨)國也是在這樣一個大動蕩的時代中逐步走向消亡的,曾候乙就是這個時代具有戲劇性的一個國君。他出生于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奮滅吳國後的第20個年頭(公元前456年)。曾侯乙的父親是一個懦弱無能的君主,他一味地依賴楚國的庇護,隨著楚國西進計劃的實施,曾(隨)國成為了楚國第一個要吞併的小國。
  • 古曾國的禮樂與興亡,重慶展「曾侯乙與他的時代」
    從建國到最終被楚所滅,曾國歷經700餘年。雖然它不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但是隨著曾侯乙墓所出土文物的面世,讓人們對這個曾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3月28日,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與湖北省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江漢湯湯·南國之紀:曾侯與他的時代特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四樓臨時展廳開幕。
  • 曾侯乙墓中出土一件國寶,藏有主人的三個秘密,他原來是這樣的人
    曾侯乙是曾國的國君,曾國與楚國毗鄰。曾侯乙的曾國是一個小國。在楚國強大的政權面前,他只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像越王勾踐學習,放下尊嚴,臥薪嘗膽,到最後等到時機一舉吞併楚國。第二個選擇是臣服,在楚國的保護下苟延殘喘。曾侯乙選擇了後者。作為一個小國的君主,沒有歷史學家對他感興趣。
  • 曾侯乙編鐘收藏在哪個博物館 曾侯乙編鐘是哪個年代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編鐘是中國古代大型打擊樂器,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目前收藏於湖北博物館內。
  • 考古學家譚維四逝世 曾主持發掘曾侯乙墓
    譚維四畢生從事文博工作,組織完成多次文物普查,主持發掘或組織領導發掘了隨州曾侯乙墓、江陵楚郢都紀南城、鳳凰山秦漢墓一系列重要的古文化遺存,為湖北文博事業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1978年主持發掘曾侯乙墓,他任整理小組組長組織編寫了《曾侯乙墓》考古報告,該報告榮獲「夏鼐考古學成果獎」。他還主持了曾侯乙編鐘複製研究項目。
  • 考古學家譚維四逝世 曾主持發掘曾侯乙墓
    譚維四畢生從事文博工作,組織完成多次文物普查,主持發掘或組織領導發掘了隨州曾侯乙墓、江陵楚郢都紀南城、鳳凰山秦漢墓一系列重要的古文化遺存,為湖北文博事業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1978年主持發掘曾侯乙墓,他任整理小組組長組織編寫了《曾侯乙墓》考古報告,該報告榮獲「夏鼐考古學成果獎」。他還主持了曾侯乙編鐘複製研究項目。
  • 曾侯乙編鐘藏著的「一鍾雙音」等故事
    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的《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在觀眾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乃至90後、00後都競相追捧。近日,《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正在央視第九套紀錄頻道播出,其中,「曾侯乙編鐘」一集更是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說起曾侯乙編鐘,也許有人會回憶起在1997年香港回歸的夜晚,由譚盾演奏的那一曲《1997--天、地、人》。
  • 著名考古學家譚維四辭世 曾主持發掘曾侯乙墓
    作為隨州曾侯乙墓的主持發掘者,譚維四這個名字與曾侯乙墓連在一起,享譽中國考古界。譚維四畢生從事文博工作,組織完成我省多次文物普查,主持發掘或組織領導發掘了我省一系列重要的古文化遺存,荊楚大地許多國寶級文物,都是經他和考古團隊的努力得以重見天日。其中,他為之耗盡畢生心血的當屬曾侯乙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