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天大的偏見:紅配綠,賽狗屁
在不同地區、不同文化中
具有大量的經典紅綠配色
有時大膽跳脫,有時和諧相融
被可口可樂洗腦的紅綠聖誕節
冬青,荊棘王冠,可口可樂廣告
大鬍子聖誕老人身著紅袍+綠紅相間的聖誕花環,是人們關於聖誕節最直接的聯想。事實上,聖誕節並非一直是紅配綠的,在維多利亞時期,賀卡上的聖誕老人形象有許多配色。
而紅與綠這一配色,其實是經由可口可樂1931年的商業營銷,成為聖誕節標誌性配色。當時一位畫家為可口可樂創作了矮胖、樂呵呵的紅色聖誕老人,扭轉了一度盛行的清瘦、精靈一般的聖誕老人形象,深刻影響了聖誕老人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至於這位畫家為什麼偏偏選中紅配綠創作聖誕老人形象,可能受到冬青木的啟發,這種具有深綠色狹長葉片和深紅色漿果的喬木,既是耶穌基督頭頂所冠的荊棘王冠,也被羅馬人用於慶祝冬至日的儀式中。
最會使用紅配綠的畫家馬蒂斯
野獸派,色彩解放
最會使用紅配綠的畫家,莫過於野獸派創始人亨利·馬蒂斯,他線條簡明、用色純粹大膽,紅與綠在他的畫作中肆意混糅、和諧衝撞。
他曾說道:「奴隸式的再現自然對於我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一切我需要的色彩關係被找到了,就必須從中產生生動活潑的色彩合奏,一支和諧的樂曲。顏色的選擇不是像新印象派那樣基於科學,我沒有先人之見的應用顏色,色彩完全本能的向我湧來。」
以馬蒂斯為代表的野獸派在二十世紀引領了藝術革命,他畢生追求色彩的解放,大量使用互補色,通過並列純色的點等技法形成獨特的野獸派美學:省略冗雜細節,以粗放的線條與色彩形成強烈的裝飾性藝術風格。
來自東方的神秘搭配
傳統服飾,宮廷建築,瓷器
不同於現代社會對紅配綠的「妖魔化」解讀,紅配綠在古代中國是符合主流審美的搭配,比如《紅樓夢》中的描述:王熙鳳的「鏤金百蝶穿花大紅雲緞窄褙襖,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寶玉「半舊紅綾短襖,繫著綠汗巾子」。
不僅如此,從紅牆綠瓦傳統建築到瓷器,我國簡直就是集紅配綠之大成的國度。
這些傳統紋飾的紅綠搭配有一個共性,不使用純度過高的色彩、通過調整兩種顏色的比例,以降低色彩衝撞形成和諧的視覺效果。
經久不衰的蘇格蘭格紋
條紋交織,身份辨別,皇室
來自16世紀高地部落的蘇格蘭紋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域的族群身著不同格紋,蘇格蘭人可通過身上的格子圖案辨別出對方來自哪個地區。
正宗的蘇格蘭格紋非常複雜,幾乎可作為家徽使用,這些格紋由條紋交織在底色上,至今發展出超過4000種圖案。最常見的紅+綠格紋叫做「Royal Stewart」,起源於女王母系斯圖爾特家族,是英女皇伊莉莎白的專用格紋。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紅綠格「Clan Tartan Check」,起源於12-13世紀,同樣屬於皇室格紋,是當年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專用格紋,現多見於蘇格蘭皇家風笛手的服飾上。
紅與綠,雖然互為補色,並列時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
但是通過調整純度、明度、使用比例
往往可以製造出和諧的視覺畫面
你見過什麼和諧紅配綠典範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