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術是怎麼被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的價值在哪裡?

2020-10-03 潤澤生活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這一項發明成為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北宋慶曆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誌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的鉛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

  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唐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發明家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改進了』雕版印刷這些缺點。

  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覆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畢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為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裡,貼上紙條標明。

  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託,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藥劑稍微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

  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藥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木格裡,以備下次再用。

  畢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升沒有採用。

  畢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

  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設備和技術條件上是宋朝畢升的活字印刷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活字印刷的發明,為人類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

  可是關於畢升的生平事跡,人們卻一無所知,幸虧畢升創造活字印刷的事跡,比較完整地記錄在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名著《夢溪筆談》裡。

  1965年,浙江溫州出土一件印本殘頁《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經有關專家考證認定為是畢升之後大約50年(1103)北宋時期的泥活字印本,應是迄今發現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活字製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拼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活字版印完後,可以拆版,活字可重複使用,且活字比雕版佔有的空間小,容易存儲和保管。這樣活字的優越性就表現出來了。

  用活字印刷的這種思想,很早就有了,畢升發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但是,他的發明並未受到當時統治者和社會的重視,他死後,他創造的膠泥活字並沒有保留下來,但是他發明的活字印刷技術,卻流傳下去了。

相關焦點

  • 誰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在中國四大發明中,印刷術存在很多爭議,究竟是誰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沒有一個很統一的答案,那是誰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活字印刷術是畢昇發明的。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
  • 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究竟是何許人?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是火藥、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都是由中國人創造發明,並流傳國外的。雖然現在韓國人跟中國人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權,但「活字印刷術」是中國人的發明創造是沒有疑問的。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是誰?我們都知道是畢昇。但關於畢昇,我們的了解卻十分寥寥。
  • 古騰堡是發明西方活字印刷術的人
    古騰堡的一系列創造發明,使其成為舉世公認的現代印刷術的奠基人,他所創造的一整套印刷方法,一直沿用到19世紀。約翰·古騰堡常被稱為印刷發明家。,實際上他的貢獻是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的印刷機,從而使多種多樣的文字材料得到迅速準確的印刷。哪一項完全成功的發明都不是出自一個人的智慧,印刷當然也是如此。人們從古代以來就使用與刻板印刷工作原理相同的章印和圖章戒指。
  • 歷史上畢昇率先發明活字印刷術,那歐洲印刷術是起源於中國嗎?
    前言中國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歐洲的古德堡也發明了金屬鉛字印刷術,到底誰才是印刷術的開創者?歐洲的印刷術是起源於中國嗎?其印書之法以機壓之,勿論大小長短,一壓即成裡面介紹了古德堡印刷術的方法,尤其是活字結構與壓印特徵,裡面用到了古德堡發明的印刷機,這也是古德堡印刷術與畢昇印刷術的區別所在。對中國人麻煩的活字印刷排版,卻對英文使用的國家提供了便利,26個字母特別適合活字印刷。
  • 畢昇與活字印刷術
    而後,返回故裡蘄州府蘄水縣東直河鄉(今湖北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痴心不改,總結木活字成功經驗,吸取木質不同而變形之教訓,經過千百次的試驗,在六十歲耳順壽慶之時,發明膠泥活字板印刷術大獲成功,時在公元1042年(即宋仁宗慶曆二年)。公元1046年(慶曆六年),畢昇二赴錢塘(今杭州)推行泥活字板印刷術,並廣收世界各地門徒,在全國各地開設「老畢家印坊」分鋪。
  • 活字印刷術由我國傳入朝鮮,韓國人卻說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的鼻祖
    活字印刷術由我國傳入朝鮮,韓國人卻說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的鼻祖。(王建安 攝影)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我國發明了最早的木製和泥質活字印刷術,但是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版本發現於韓國,最早使用金屬活字的有可能是朝鮮人。
  • 韓國自稱發明活字印刷術,我國專家自製3000活字,韓國無言以對
    文丨開史說活字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是由北宋畢昇發明,如今已經傳遍世界,成為了我國的驕傲。但是在2001年時,韓國卻稱自己的祖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甚至還給自己找了許多證據來證明,他們為何有如此「自信」呢?讓我們一起回到2001年,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升
    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宋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宋慶曆年間(1041-1048),他根據實踐經驗,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即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他的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事跡見於沈括的《夢溪筆談》。活字印刷術具有一字多用、重複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
  • 古代發明人物故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畢升
    -1051年),中國北宋發明家,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英山縣草盤鎮五桂墩村)人。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畢升於宋仁宋慶曆年間(1041-1048)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
  • 一代天才,發明活字印刷術,他就是畢昇
    一代天才,發明活字印刷術,他就是畢昇推動朝代的發展,為國家貢獻一份屬於自己的力量,這個人就是畢昇,他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正是因為他的這一發明推動了人們的社會發展,要知道一個社會如果有一個發明能夠給人們帶來福氣,那麼說明這個人的頭腦也是十分不簡單的
  • 民間修譜風使活字印刷術得以留存
    當現代印刷已經發展到數位化時代時,活字印刷術這種古老的印刷方式具有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是文獻記錄無法比擬的。如果把「禮失而求諸野」改換為「器失而求諸野」(器,指器物),瑞安活字印刷術所具有的文化史意義在於,它幫助我們從親眼所見的、物質的角度認識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對推動中國和世界文明進程產生的巨大影響。印刷術對世界文明的影響,英國著名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和馬克思都曾經做過高度評價。
  • 四大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卻敗給了雕版印刷術,其印刷量只有2%
    活字印刷術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比歐洲早400年,它需要把幾百個單獨的活字拼到一起,而且需要字與字之間嚴絲合縫,避免出現版面的不平。活字印刷術在北宋被發明出來後,也在不斷地發展的。明朝中期的活字印刷術已出現銅活字技術,由於是統一鑄模,要比木活字精度高很多。
  • 中國歷史故事:中國人發明活字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偉大貢獻之一。活字印刷術是人類印刷事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舉世公認活字印刷術的首創者,是我國北宋時勞動人民畢升。這篇記載,確切具休地描述了活字印刷的詳細過程,從造字、造板、排板、效率,到活字印刷的優越性,真實、確切地記錄了這一偉大發明。可惜此外更無有關的史料,更無實物見證。國內外學者談到早期活字印刷,總是舉元代西夏文活字版佛經、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朝鮮銅活宇印刷的《孝順事實》,以及1450年德國人谷騰堡活宇印刷的《聖經》作為實物見證。
  • 畢昇率先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為何國際上公認的卻是德國人古登堡
    要論那個發明對人類的影響最大,我想沒有比文字這種發明更加重要的了吧?人類之所以能夠把自己的智慧傳承下來,經過一代一代的改良,積累起來越來越豐富的知識,首先應該感謝的是文字的功勞。然而紙和印刷術,又是將人類結晶傳承下來的重要工具。
  • 金屬活字印刷術與近代文明
    是的,就是它,印刷術。正是印刷術把近代文明帶入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並且這種慣性與影響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其實這裡所說的印刷術指的是金屬活字印刷術。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活字印刷術誕生於北宋時期的中國,由當時著名的工匠畢升所發明。活字印刷術與造紙術、火藥、指南針一併被稱為「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但中國的活字印刷機尤其是活字字模其做工材料基本上為木質,雖然相對於先前的雕版印刷術而言無論在印刷成本還是印刷效率上都有所提高,但鑑於材料的局限性,書籍的大規模生產與傳播仍然很難實現。
  • 歷史那些事,畢昇是北宋時期的活字印刷家,發明偉大的活字印刷術
    畢昇是北宋時期的活字印刷家,他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發明了偉大的活字印刷術,為世界印刷技術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畢昇(?他在成為一位印刷工匠後,又不斷總結前人和當時的印刷經驗,很快發現,東漢末年的拓印法和隋代的雕版印刷術,都有很多弊病,不僅費時、費力、費材料,而且是印一頁書就需要雕一塊板,在印刷時又不能更改,如果發現有了錯字,整個一塊板必須全部廢掉,還要重新雕刻。於是,他決心創造發明一種能一字一印,又可以更改字的活字印刷術。
  • 臺師大團隊研究證實:中國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
    臺師大團隊研究證實:中國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 2017-05-04,但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權歸屬一度在中韓民間引發爭議。
  • 從「書」到「印」,千年生命力的活字印刷術,險被遺忘的偉大發明
    如果不是北宋年間沈括所著寫的《夢溪筆談》中有所記載,或許我們都不會了解活字印刷術的起源,甚至年活字印刷術當時是如何發明和創造的都不會知道,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在當時的社會之中,活字印刷術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推廣運用,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不會有文獻去記載這項技術的發明者。
  • 影響了歐洲文藝復興的活字印刷術及其發明人 畢昇
    影響了歐洲文藝復興的活字印刷術及其發明人 畢昇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發明活字印刷術。其方法,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畢昇創造發明的膠泥活字,是我國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是對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對我國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出偉大貢獻。
  • 隨手揣進兜裡的活字印刷術
    大家還記得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嗎?大概更多的了解是在歷史的記載中。由於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被現代印刷技術所淘汰。那真正的活字印刷術你了解嗎?北宋時期,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先大批量產單個的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挑選單字,進行排版,塗墨印刷,這種太過消耗時間的印刷術難以改變人們日漸增加的文字需求,被現代印刷技術所取代已是必然。80年代以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電腦排版的出現使得傳統的印版工廠開始陸續停業。活字印刷術的生存死周期開始被無限拉長,東鑫印刷廠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