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面筋鬥雲的佛法禪機你知道嗎?

2020-10-14 娛悅佳音


西遊記


這一講我們聊一下孫悟空的筋鬥雲。

孫悟空一個筋鬥能夠翻十萬八千裡遠。

這裡說的是不是孫悟空的物理移動速度非常的快呢?

我甚至還見過有一篇這樣的文章。

他把孫悟空一個筋鬥,比如用了幾秒鐘。

然後能翻十萬八千裡呢,他再算一下它的物理移動速度就是單位時間內的物理移動距離,然後去跟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去進行對比。然後他分析說孫悟空飛的這麼快的話呢,那可能會脫離地心引力。怎麼怎麼樣?

那其實呢。

剛一開始呢你會發現這個人去對比,我們會覺得很新奇。

但是你會發現,就這件事情去做研究的話就特別的好笑。

因為這完全是書呆子的做法,就是死讀書,讀死書的意思。

事實上,孫悟空一個筋鬥能夠翻十萬八千裡遠,指的是心念翻騰。

因為孫悟空是心,那麼有心理活動,就會形成一個人的心念。而念頭的速度可以說是速度非常快的,也可以說是瞬息即至。

比方說大家現在想像一下我在講課大家在聽課。比如說我現在是坐在喜馬拉雅山的山頭上,然後我渾身鋪滿了這個雪。我在這裡講課呢。然後大家呢坐在我身邊,也都坐在這個石頭上,也身上堆滿了雪。你想像一下到了沒有到了,對吧,這個意思呢,就是。

我們念頭翻騰,瞬息即至。而筋鬥雲其實就是念頭雲。

我還記得在一次這個訪談節目當中啊,有人採訪張紀中。

說你拍西遊記的時候,有哪些感觸,或者是你對這個特技效果呀有哪些想法嗎。然後當時張紀中說了一句話,給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我就覺得張紀中可能對西遊記的理解,沒有我想的那麼深厚,因為他說孫悟空的金箍棒1萬多斤重,他說只要掄起來不是碰著就死,粘著就亡嗎?

那麼其實這裡面你也會要想一下孫悟空的金箍棒。

是不是就是我們平常意義上理解的重13500斤呢?

其實不是那個意思。

張紀中呢通過這些數字,他認為孫悟空的力氣很大。其實呢這就已經脫離西遊記的原旨了。

西遊記講的是他的力量大嗎?不是的。

金箍棒重13500斤。是說明人的一晝夜的呼吸是13500次。這個是在黃帝內經當中是有明確的記錄的。也就是說,金箍棒指代的是人的先天元氣。

我們在後面的節目當中會專門講金箍棒。在這裡呢,我就提一下,大家不要去追究這些數字的現實意義。它更多的是在佛法當中的一些影射和指代。

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的筋鬥雲。這是說人的思想意識轉化很快。

孫悟空是一個得道心所以他一個筋鬥,一個念頭就到了西天了。西天是什麼呢?是西方極樂世界,是得到了大解脫的一個境界。西天不是指,在印度,那有一個具體的世界,我們到了那兒就完全沒有煩惱了,完全到那就是一切都得到解脫了。

不是那個意思。西天更多的是在指代一種精神境界,一種思想狀態。

你看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那就說明什麼,他從東土大唐翻一個跟頭就到了西天了。

唐僧從東土大唐西天取經也要走十萬八千裡。

是指代的是什麼呢?這正是佛所說的一念善在天堂,一念惡在地獄的意思。

我們大家在平時經常聽到這句話叫做。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對嗎?

這不就是說明人的一個念頭就立刻到達了一個非常高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層次了嗎?

我們前面就講過頓悟的事情。禪宗在西遊記這個佛法傳道當中,他倡導的就是頓悟。

所以在西遊記當中,沙僧問孫悟空什麼時候才能走到西天雷音寺啊。

孫悟空說,你們倆走的話,10天就到了。

要是我走的話呢,一天打50個來回,還能見到日頭。

如果是師傅走的話,從小走到老,從腦走到小几千個輪迴也不能到。

所以呢,只要心誠志堅,回首處即是靈山。

在這兒呢,我們說一下靈山的意思。

靈山呢是當年佛祖釋迦牟尼修行的地方。

那麼他所住的住所呢,在佛教當中稱為精舍。

正是因為釋迦牟尼在這修行,這有了佛了,所以呢這座山就成了億萬佛教徒們心中夢寐以求的嚮往之地。

所以把這兒呢就稱之為是靈山。

那麼西遊記當中說,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就是你只要念頭一轉,你就能參拜真佛,就能達到成佛成聖的這麼一個境界。

所以有一首詩是這麼寫的,叫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就在汝心頭。

人人有座靈山塔。

好在靈山塔下修。

也就是說,我們不必再去遠方尋求真理大道。

真理大道就在我們的自己心中。

每一個人都有一顆這樣的心靈,都有一顆可以覺悟的心靈。所以呢只要修煉自己的心就夠了。

這個大家可以去參考我解讀的王陽明的那個專輯裡面,其實講心學王陽明的心學講的也是這麼一個精神實質。

人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修煉內心,而不是尋求外界的條件和資源。

那麼只要你內心達到了一定的狀態境界,那麼外在的資源他自然也就齊備了。用現在社會上非常流行的一句話來講,這個事情在塵世間的一個表現是什麼呢?就是——

如果你不牛掰,你認識再多牛掰的人也沒用。

而在儒家當中也講求內聖而外王。

就是你對內用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修煉到最後,別人自然就會追隨你和信服你。這個是同樣的道理。

那麼至於悟空說唐僧他要從老到小,從小到老,幾千輪迴都達到不了。這個指的是。

凡夫俗子或者叫普通人想要修煉得道的艱難的程度。


唐僧作為沒有覺悟的人,所以他西天拜佛求經要走14年。

這其實也不是實指就是他走了14年。

當唐僧在這個風塵露宿當中感嘆旅途艱辛的時候,也問孫悟空說,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到達西天呀。

這個時候悟空就回答說,只要你心誠志堅,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就是只要你堅定信念。

很快就能達到你想要追求的那個境界了。

這一點不就是跟我們大家堅定信仰,實現共產主義這個道理是相通的嘛。所以你參悟孫悟空跟唐僧講的這番話,他本質上不就是佛教所說的一念迷,即在東土,一念絕即登極樂這樣的一個說法。

我們在前面也曾經講過。

佛教當中的頓悟派是六祖慧能為祖師的。

也給大家講了,六祖慧能和神秀這兩個人是作為南派和北派的兩個領袖人物。

那麼關於孫悟空得道的這一塊呢,我們也說過,是通過六祖慧能

得傳大法的一個故事情節演繹而來的。其實我們在前面呢並沒有詳細的說。那麼在這裡呢,我們可以把它補充一下。

六祖慧能呢,其實就是一個普通人得悟道法的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

他就是典型的天資聰穎,然後能夠得悟佛法的。

慧能是出生在很貧苦的家庭,父親早逝,跟母親相依為命,靠砍柴賣柴為生。

那麼因為他沒有機會學習,所以慧能並不識字。這一點其實跟孫悟空是一樣的。

就是這麼一個人,連經書都不能看的人,卻能夠見性悟道。

有一天啊他碰到一位客人在誦讀佛經。結果呢慧能在旁邊聽著聽著就開悟了。

惠能聽到金剛經以後啊,他就好像是撿到了寶貝一樣。

於是他就一個人不遠萬裡去找到了五祖弘忍和尚去求學佛法。

那麼之後的經歷呢,就跟西遊記那個就特別的像。

大家都知道孫悟空從花果山水簾洞,不遠萬裡。

投在了菩提祖師的門下。剛一開始呢,菩提祖師並沒有教孫悟空真本領。

慧能見到五祖弘忍和尚以後,弘忍也沒有立刻就傳的佛法。

這兩個人都是現在師傅那裡邊打打雜,幹點兒零活。直到有一天呢,五祖弘忍找到慧能並且用拐杖在磚頭上敲了三下就走了。

惠能當下領悟了五祖的意思。三經時分進入方丈室來見五祖。

這個情景就跟菩提祖師傳授給孫悟空真本領的經歷是一樣的。孫悟空和慧能一樣,都是在祖師那裡,雖然呆了很久,但沒有學到真本領。而就是在一個不平凡的夜晚。

五祖弘忍給慧能講了金剛經。

當慧能聽到有一句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

馬上就覺悟了,他就跟五祖回稟說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他接著又說,何其自性,何其自性,本自清淨。

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不動搖,又能生萬法。

什麼意思呢?就是人的內心、人的本性,本來就是親和平靜的。

本來就沒有生發和消滅,本來就萬有萬足,不被影響,並且能夠生有萬物的。

那麼五祖聽了之後呢,就發現慧能已經覺悟了本性了。於是就把衣缽傳給了慧能。實際上孫悟空的待遇和慧能是一樣的。這兩個人都是大字不識,卻悟性很高。這也就是禪宗的精髓所在。

所以禪宗一直都講的是不立文字,見性成佛。

也就是說,悟性高的人,這是你成佛的一條捷徑。

所以等到西遊記的後面,唐僧他們見到了佛祖要娶回經的時候,

結果取回的是無字經。其實無字經才是真正的經。

大家都知道,老子的道德經當中說到道可道非常道,就是真正的道理,真正的真理是不能被描述的。如果能被描述出來了,就不是真正的真理,不是真正的大道了。所以無字經才是真正的經書,也就是唐僧他們去西天取經的這個過程,才是真真正正的覺悟的一個用意。

至於拿回來那個有字的經書,那只是一種形式,那是讓世人看的。

而真正的高手是從內心當中覺悟和體察到的,那才是真正的佛法精髓。

禪宗呢講究的頓悟,就等於拋棄了繁瑣的外在形式,主張修心見性。

很多人都聽說過拈花微笑的禪意所在——當佛祖在講佛法的大會上。

佛祖沒有說話,他只是拿著一朵花展示給大家。

所有人都很茫然。

只有一個人就是摩訶珈葉尊者,他向著佛祖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於是,摩訶珈葉尊者就是那個能夠領悟佛法精妙的唯一的一個人。他得到了佛法的真傳。

其實呢所有人都應該瞭然這樣的一個機理,就是所有人對真理或者對刺激所要探尋的那種境界的追求,都有可能在一個瞬間。

你就達到了自己全部瞭然覺悟的那麼一個狀態。

但是呢這並不意味著說追求頓悟就沒有了鋪墊和精修的過程。

其實呢。開悟那個瞬間其實是你求道多年的一個積累。比如說釋迦牟尼求道多年真正開悟的時候,也只是在菩提樹下第七天的一個瞬間。那前期的鋪墊其實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麼很多人倚仗著自己非常的聰明,他說我只追求頓悟,就能達到我所要追求的結果了。這個其實也是不可能的。

這一期呢主要是幫大家來解讀孫悟空的筋鬥雲,他指的是人的心念翻騰,而且瞬息即逝。

更多的是影射一個人,追求佛法大道的那種頓悟的境界。

(歡迎收聽禪解西遊記。喜馬拉雅可搜索到哦。)


相關焦點

  • 你知道西遊記的原名是什麼嗎?
    你知道西遊記的原名是什麼嗎?  所以,在很多人眼裡,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都是慫人,自身本事不濟,不能拿孫悟空怎麼樣,把道教的臉都丟盡了,覺得《西遊記》是貶低道教的書籍。但是,作者真的是在誇佛教嗎?南海觀音菩薩剛說過小乘佛法度不得亡者升天,唐僧就在兩界山西面,用小乘佛法成功幫助了劉伯欽死去的父親。
  • 《西遊記》每一個故事都蘊含禪機,我們讀懂了嗎?
    我們讀懂了嗎我們看到,西遊記的每一個故事,都像佛家經典一樣蘊含禪機。這些禪機,紊而不亂,綿延120回,九九循環在81難,並且既有總分結合,又有步步推進,而其中有一條主線,一直貫穿在始終:那就是層層剝開專制制度吃人的外衣,並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普度眾生的只能是眾生自己。當然,這也是一家之言。作者是不可能復活的,因此,我們不可能親口去問吳承恩他是不是這個意思,我們只能看我們的分析是不是合情合理,而不是牽強附會。
  • 筋鬥雲速度真是最快的嗎?碰到這位妖怪的速度,如來都選擇認慫!
    眾所周知,孫悟空靠這兩項本事,那叫一個無所不能,在取經路上可謂是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也因為如此,很多讀者便認為這兩項本事,在西遊記中都是上等法術,但真是這樣嗎?先說七十二變,該技能是指七十二個手段,論實力在西遊記眾多法術當中還真不算厲害,對比天罡三十六變、掌中佛國、袖裡乾坤、法天象地這類法術,還差的比較遠。
  • 《西遊記》33年了,你知道當年的東海龍宮是用魚缸拍出來的嗎?
    《西遊記》33年了,你知道當年的東海龍宮是用魚缸拍出來的嗎?說起《西遊記》,大家腦海裡會浮現出什麼場景呢?是能上天入地的超級英雄孫悟空,憨厚老實的沙僧,貪戀美色的豬八戒,還是吃了能抗衰老的唐三藏呢?很多人看了估計不下是編的西遊記,但是卻沒有一次真正深入到《西遊記》的拍攝背後去了解。當年楊潔導演拍攝《西遊記》的時候,經歷了很多困難,不管是拍攝場地,拍攝道具還是在電視劇後期的剪輯和特效上都廢了很多功夫。
  • 禪解西遊記-孫悟空與他的師傅
    西遊記這個整個取經隊伍當中最引人注意,也是整個西遊記小說當中的。 教給他這個仙術,就是教給他筋鬥雲。包括72般變化。那麼在這之前有一個禪機。 就是菩提祖師。 打了孫悟空的腦袋三下。 然後呢背著手走出去了。這其實是佛家教導弟子和傳授佛法的一個法門啊。也就是說,孫悟空領悟到了,他就決定在。
  • 西遊記中,比筋鬥雲更快的是什麼?八戒一出手孫悟空懵了
    西遊記中,凡說破根源修成道行者,皆能自然而然霞舉飛升,擅弄騰雲駕霧之能。故而孫悟空得菩提祖師授業之後,修煉三年之後,曾道,多蒙師父海恩,弟子功果完備,已能霞舉飛升也。
  • 你知道嗎,西遊記人物的意義
    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開端,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 西遊最強外賣小哥齊天大聖孫悟空的筋鬥雲,是三界最快的嗎?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小說以孫悟空等人保護唐僧西遊取經為主線,描寫了許多跌宕起伏的故事。其中男主角之一的孫悟空憑藉強大的實力和敢於反抗的精神被很多讀者所喜歡。齊天大聖除了手中的金箍棒,憑藉七十二般地煞變化和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的筋鬥雲,縱橫三界,算是西遊最強的外賣快遞小哥了。而筋鬥雲也算是西遊記中罕見的騰雲之術。那筋鬥雲是三界中最快的法術嗎?答案並非如此。筋鬥雲乃是菩提祖師,按照孫悟空的身形動作,專門為他打造的法術,孫悟空一個跟頭就可以跨越十萬八千裡。西遊記一般的神仙妖魔,都是通過跺腳,接反彈之力騰空飛行。
  • 變身超級賽亞人後,孫悟空還能坐筋鬥雲嗎,為何後來不用了?
    變身超級賽亞人後,孫悟空還能坐筋鬥雲嗎,為何後來不用了?《七龍珠》這部漫畫,在第一部的時候,是充滿了《西遊記》元素的,並且在鳥山明最初設計的手稿中,孫悟空真的是一隻猴子的形象,換句話說,超級賽亞人什麼的,都是後來才加入的設定,在最初的設定中,孫悟空就是孫悟空,只不過是一個地球的少年而已,因此在龍珠前期的劇情中,我們可以找到各種西遊記中的元素,筋鬥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
  • 禪解西遊記:孫悟空的七十二般變化
    我們大家都知道孫悟空在剛剛拜到菩提祖師門下。想要向祖師學習一些道法。那麼結果菩提祖師說你沒有腮學不成道法變化。那這裡邊有什麼玄機嗎?但是猿猴類啊,其實這個也包括人啊,就是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呢,可以把東西就暫時存儲在腮幫子裡面。就是大家知道就把這個嘴兩邊兒充滿。這其實就是悟空說的,我沒有腮幫子,可是我有素袋,跟你說的那個沒有。正好可以抵消了啊。所以用這種方法說服了菩提老祖。
  • 西遊記裡面最神秘的三個人來歷
    西遊記裡面最神秘的三個人來歷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西遊記裡面有三個人物,原著作者吳承恩沒有交代,是故意為之還是另有隱情,現無法考證。第三位通臂猿老猴:連如來佛祖,玉皇大帝都不知道的菩提祖師住處,它是如何知道的,吳承恩原著稱它是老猴,老猴有多大,足以說明通臂猿老猴不是普通的猴子。本人從小就喜歡聽神話故事,現把聽到的民間故事,通過現有書籍《山海經》《封神演義》等有關書籍佐證,帶你了解西遊記裡面,最神秘的三位人物來歷。
  • 《西遊記》團隊中需要裁掉1個人,如果你是HR,會選擇裁掉誰?
    導語:《西遊記》團隊中需要裁掉1個人,如果你是HR,會選擇裁掉誰?取經的目的是弘揚佛法,金蟬子轉世的目的也是弘揚佛法。縱觀西遊記整部小說,唐僧一路向西,有哪個國哪個地方比唐朝好?似乎沒有一個。大唐盛世百姓安居樂業,需要弘揚佛法嗎?這些都是天庭和道祖為了吸納佛教設的一盤棋而已。如來讓金蟬子轉世N次都失敗,為什麼失敗?因為沒經過天庭。如來想弘揚佛法,擴充地盤和實力,但是畢竟自己是外勢力,只能借天庭來完成這個任務。
  • 解讀《西遊記》原著:可憐的孫悟空
    一般來說中國傳統文化裡面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但凡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出世都不是稀裡糊塗出來的,往往是帶著某種使命來到這個世界上。孫悟空出世天天吃點水果喝點山泉,無憂無慮自由自在,這顯然不是老天的安排,既然安排你以這種形式出世,你身上就帶著使命,那麼他都來做的這些事都是誰安排的呢?
  • 真實《西遊記》之「被套路的孫悟空」
    一般來說中國傳統文化裡面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但凡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出世都不是稀裡糊塗出來的,往往是帶著某種使命來到這個世界上。孫悟空出世天天吃點水果喝點山泉,無憂無慮自由自在,這顯然不是老天的安排,既然安排你以這種形式出世,你身上就帶著使命,那麼他都來做的這些事都是誰安排的呢?
  • 孫悟空學筋鬥雲時,師兄開口就定了他的工作,你看他們怎麼說?
    當然也學到了名副其實的高檔神功,比如深更半夜去學的長生不老術,用於躲避劫難的地煞七十二般變化,逃跑專用的筋鬥雲。秀才唯獨對這筋鬥雲特別感興趣,心想要是秀才會這門神技,那該多好,定然跑遍地球每個角落,見遍世界各國美女。可孫悟空卻沒有秀才這麼膚淺,他學了筋鬥雲是為啥呢?其實最早在須菩提處,一起相處七八年之久的師兄一句話就定了他未來最成功的一項工作。
  • 回看西遊:為什麼大鵬鳥的翅膀比孫悟空的筋鬥雲要快?
    小編知道有很多外國朋友第一次看西遊記的時候都會被西遊記中各路高手給嚇到。因為西遊記中除了凡人之外大家好像都有上天下海的本事。小編的一些外國朋友第一次看中國的功夫片還問小編你們中國人以前都是這麼厲害的麼?
  • 除了逃不出如來的手掌心 為什麼孫悟空的筋鬥雲也敗給這個妖怪?
    文/小冷我們都知道,孫悟空從菩提老祖那學得了長生不老之術,以及七十二般變化,還有筋鬥雲。我們都知道筋鬥雲的厲害,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於是,如來佛祖伸出了自己的右手,讓孫悟空在上面施展筋鬥雲,大家都知道結局的,孫悟空沒有逃出如來的手掌心。當孫悟空不信邪,覺得是如來使了障眼法,自己才沒有逃出如來手掌心的,當孫悟空打算試第二次的時候就被如來壓在了五行山下。
  • 《友說國學》第19集:禪機,覺悟的雨傘
    達摩面壁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故事,但大家可能都會有一個疑問:佛教不是普渡眾生嗎?為什麼,達摩祖師不去渡粱武帝呢?等他講完了,達摩祖師問他:「法師,你剛才在做什麼?」神光說:「我在講經。」達摩問:「你講經做什麼?」神光說:「可以幫人了脫生死。」達摩說:「佛經只是白紙黑字,這些文字能讓人了脫生死嗎?」神光被問得無言以對,當下怒羞成怒。神光拿起講經臺上的鐵佛珠,砸向達摩,把達摩祖師打掉了兩顆門牙。達摩也不生氣,他把打掉的牙齒咽到肚子裡,站起身就走了。
  • 你看筋鬥雲的真正用途是啥?
    你看筋鬥雲的真正用途是啥?  文/姜子說書  對《西遊記》影迷來說,孫悟空是齊天大聖,是不畏強權,敢於挑戰權威的英雄,是救世主,所以,孫悟空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主角人物,自帶光環。沒有誤認為已經到了天盡頭,選擇繼續前行,不停下來,那麼,他豈不是就翻出來如來佛的手掌心了嗎?
  • 西遊記:太上老君開天闢地,造人的又是誰?
    然而,《西遊記》作者不吃這一套。《西遊記》故事裡,孫悟空曾經說過,太上老君是開天闢地之祖。《西遊記》故事裡,作者曾經說過,太上老君曾經解化女媧之名,鍊石補天。用黃眉童子的敲磬槌兒開道,讓人種袋裡面的人種進金鐃,就能夠造出人來。《西遊記》故事裡,彌勒佛的黃眉童子,又稱為黃眉大王、黃眉爺爺、黃眉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