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2020-12-15 YangChao從頭再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古以來,人們就知道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可如今,我們隨處可以看見不同程度的糧食浪費現象。針對這些現象,我進行了深入的觀察發現。

經過觀察和發現例如我們公司(人數大於3000左右),在公司食堂浪費十分嚴重。經過幾天來的觀察,約100人中,70%左右的同事經常沒有把飯吃完。更離譜的是,有些同事僅僅吃了幾口就把飯菜倒掉了。當我們詢問其原因,有些同事就說,「沒胃口,吃不下。」據了解,食堂每餐大概有2000多左右同事用餐,如果70%的人每餐浪費0.05千克大米,那麼,食堂僅僅一頓用餐就浪費的大米就有70千克了,一天三餐就是210千克,一個月30天就得浪費6300千克,一年的浪費就可想而知了。

不僅僅是一些公司食堂,我想每個家庭浪費也許更為嚴重。據部分說同事講,家裡經常有剩菜剩飯。部分家庭把剩菜留到下一餐吃,但仍有部分家庭都把剩菜剩飯直接倒掉了。針對此現象,儘管大部分同事認為這樣很可惜。

有句古話講得好:「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浪費是可恥的,我們應該從自我做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將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興和縣人民法院...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興和縣人民法院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弘揚新風… 2020-08-27 1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麥」在心中《朱子家訓》中,有一句耳熟能詳的經典名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清晰明了地告訴人們:對於一頓粥或飯,我們應當想著它們來之不易;對於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知道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多麼艱難。一粥一飯,一絲一縷皆由勞動所得啊!
  • ...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精神文明創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出自明末清初朱柏廬的《治家格言》,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飯時,應該想想這粥飯裡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來之不易;我們生活所需的每半根絲、每半縷線,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幾多物質能源和幾多人的心血,應該好好珍惜。賞析 這句話告誡人們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要從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做起,不要鋪張浪費。
  •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打包剩飯不是什麼羞恥的行為,浪費才可恥。媽媽從小教育我們,不能浪費糧食,所以我到現在都沒有剩飯的習慣。我也這樣教育我的孩子,吃多少盛多少,孩子也很自覺。飲水思源,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糧食,從你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 島內廚餘量驚人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想想多少人嗷嗷待哺的現實世界另一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道理亙古不變,還是要學學感恩惜福。   評論摘編如下: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種老骨董的教訓,今天沒有人再提了。現代人既然少見「汗滴禾下土」的景象,當然更不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了。
  • 【銳觀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朱子治家格言》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便是勤儉持家的寫照。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浪費觸目驚心,面對質疑,當事者還振振有詞,美其名曰「拉動內需」,真是滑稽之談。鼓勵消費絕不是鼓勵浪費,更不是鼓勵大吃大喝。  消費與浪費,一字只差,但含義不同。
  •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 2020-08-27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處不易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來處不易,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財物的取得,經過了艱苦努力。出自:明·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近義詞有:來之不易,反義詞有:召之即來,來處不易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用於勸誡人。
  •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半絲半縷,究竟是怎麼來的?
    《朱子治家格言》裡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半絲半縷,究竟是怎麼來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有助於我們養成珍惜物力的好生活習慣。首先,要把地澆溼,然後馬上將塑料薄膜用工具埋在地裡,這樣做的目的,一可以阻止水分快速蒸發,為棉籽發芽生長提供水分,二可以防止雜草的生長,三可以為棉籽發芽提供充足的溫度。把塑料薄膜埋下一兩天,就可以種棉花了。
  •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勤儉節約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從中華上下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對勤儉持家特別看重,勤儉看的是勤勞能幹從不浪費。從古至今成大事者無不是勤儉自律的,他們都以身作則。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古時候,由於農耕機械的落後和原始以及水利灌溉的限制,糧食產量不高,從有記載的史料看,戰國時期約二百三十二斤一畝,漢朝約264斤一畝,唐朝約334斤一畝,宋朝約381斤一畝,低效率的產量,在正常年間老百姓還吃得飽,遇到天災人禍的年代老百姓只能賣身或餓死,在那時奴隸制度下老百姓是沒有太好的辦法去實現理想的
  • 李子柒展現西瓜皮的多種美食做法,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李子柒用行動踐行著這句古老的格言,也在用視頻的力量影響更多人加入到珍惜糧食的行列中來。
  • 古詩詞裡話節儉: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物力維艱
    《朱子家訓》(節選):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子家訓》是一部闡述修身治家之道的家教名著,其中開篇伊始就提到了節儉的重要性。一頓粥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衣服的半根絲半條線,我們也要常想著獲得的過程多麼的艱難。《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一起來聽歌學「節約」
    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每次吃飯你都能做到「光碟」嗎大家都知道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下面通過一首MV歌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吧
  • 解析成語:半絲半縷
    半絲半縷 [ bàn sī bàn lǚ ]縷:線。半根絲,半縷線。形容數量少,價值極其微小的東西。>半  二分之一出處:清·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示例:我們要愛惜家裡的半絲半縷 。
  • 「光碟行動」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一起來聽歌學「節約」
    每次吃飯你都能做到「光碟」嗎大家都知道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下面通過一首MV歌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吧勸君善待盤中餐詞:陳飈曲:劉小雅編曲:金海 童聲:倪稚雅演唱:劉小雅一粒米一碗飯一串汗珠摔八瓣入奢易入儉難
  • 「林州視點」一粥一飯 當思來之不易
    一粥一飯 當思來之不易——林州市市直第五小學三二班「勤儉節約 拒絕浪費古人云:「儉,得知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日食三餐,每念農夫之苦」「所有的糧食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換來的。」當所有人都在體農夫之苦的時候,你卻能體會的父母不易,讓老師看到了新視角。寫的非常好,展現了咱班班長的水平。看到李星彤的作文我都驚了,引經據典,非常有底蘊。李星彤告訴我每一段都是引用了哪裡的內容,我真是切實感受到了「腹有詩書氣自華」。
  • 李子柒的美食傳遞自在氣息,一粥一飯,當思不易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早在三年前,李子柒還發布了一條用葡萄皮染色做裙子的視頻。視頻中,李子柒將吃剩的葡萄皮收集起來,隨後用「葡萄皮染料」將一塊白色布料染成了淡紫色,並將其做成了一條連衣裙。這樣充滿創造力的想法和物盡其用的做法讓人印象深刻。用視頻的力量影響更多人加入到珍惜糧食的行列中來。
  • 【厲行節約】捧起「金耀州窯青釉刻蓮紋碗」,來思「一粥一飯」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局勢稍定後,朱柏廬返回故裡潛心教學,為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其注《朱子家訓》一書。 在古代諸多「家訓」中,《朱子家訓》在家訓苑林中獨樹一幟,其中的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輝。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教育為主的啟蒙教材,重在闡明修身治家之道。
  • 一粥一飯,當思不易,這些細節透露了李子柒對食物的珍惜
    除了食用西瓜果肉,看似無用的西瓜皮在李子柒手中也變成了一道道精美的菜餚,西瓜皮小醬菜、瓜皮豬皮凍、滷味瓜皮、翡翠鍋貼餃……「一瓜多吃」被李子柒演繹得淋漓盡致。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李子柒用行動踐行著這句古老的格言,也在用視頻的力量影響更多人加入到珍惜糧食的行列中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涵養「恆念物力維艱」的道德品質
    種種現象警示我們,「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難以畢其功於一役,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需要個人涵養「恆念物力維艱」的道德品質,更需要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宣傳教育等手段,建立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