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月「空臺」之後
8月的颱風像完成KPI一般
接踵而來
今年8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
已經生成7個颱風
分別是「森拉克」「黑格比」「薔薇」
「米克拉」「海高斯」「巴威」和「美莎克」
平均4天就有一個颱風生成
而常年8月平均生成個數僅為5.73個
8月已過
颱風依舊沒個消停
這不,「海神」又來了!
而9月份生成的「海神」
也是今年首個秋颱風
下面,一起認識下吧
// 什麼是「秋颱風」?
氣象學上,9至11月生成的颱風,叫做「秋颱風」。平均來說,秋颱風(9-11月)平均每年生成11.38個,其中2.26個登陸我國;夏颱風(6-8月)平均每年生成11.62個,其中4.36個登陸我國。
秋颱風從數量上與夏颱風基本持平,但是平均而言每年登陸我國的秋颱風比夏颱風明顯偏少。
// 「秋颱風」有何特點?
與夏天生成的颱風相比,秋颱風有三大特點:路徑偏南、勢力強大、造成損失更嚴重。
// 「秋颱風」「偏愛」登陸我國哪裡?
與夏颱風相比,秋颱風的登陸地點更偏南,主要集中在浙江以南地區。最愛登陸的省份為廣東和海南。除了廣東和海南,臺灣和福建也是登陸比較多的省份。
原因是進入秋季以後,影響熱帶氣旋路徑的副熱帶高壓開始東退南移,位置逐漸偏南造成的。
// 歷史上造成嚴重影響的「秋颱風」有哪些?
2013年是秋颱風較活躍的年份。那年秋天,由於副熱帶高壓十分強勢,颱風「天兔」、「蝴蝶」、「菲特」、「百合」、「海燕」相繼襲來。
其中,颱風「蝴蝶」給三沙市帶來嚴重損失;「菲特」登陸福建北部,與南下冷空氣結合帶來極強風雨影響;2013年最強颱風「海燕」生成於11月2日,並以巔峰狀態登陸菲律賓,導致當地遭受重創。因為「菲特」「海燕」造成損失重大,因而也被最終「除名」。
// 「秋颱風」為何「更瘋狂」?
氣象專家解釋,颱風本身的威力,9月底、10月份生成的颱風和夏天的颱風相比,不管是最大風力、風圈半徑、中心氣壓等並沒有特別大,但是秋颱風來襲,很容易碰到一個名叫冷空氣的小夥伴,這哥倆脾氣都很勁爆,碰到一起,就會產生強烈的對流運動,更大的風和更大的雨在所難免。
除了秋颱風期間會有冷空氣參與其中,容易產生狂風暴雨,影響範圍更大以外,還與秋颱風的生成源地有關,秋颱風絕大多數都生成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那裡海溫高,距離陸地遠,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和時間,生命史普遍較長,有利於颱風強度的發展。另外從颱風結構來看,秋颱風由於受南海季風的影響越來越小,儘管颱風的體積普遍不太大,但是颱風結構的對稱性更好,颱風強度容易發展得更強。
// 「秋颱風」更難預報嗎?
對於預報員而言,對秋颱風路徑、登陸地點的預報難度也相對比夏季颱風要大。秋颱風的路徑分三類,除了西行進南海和轉向日本登陸外,還有一類是西北行登陸我國浙江、福建和臺灣,影響我國華東和華南東部地區。
在夏季,強盛的副熱帶高壓是颱風當仁不讓的「主宰」,其邊緣的引導氣流一路「牽」著颱風或西進或北上,颱風通常只能乖乖地跟隨指引前進。到了秋季,副熱帶高壓減弱南退,有些颱風的能量卻很強,加上冷空氣南下,導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上空頻現「宮鬥大戲」。
// 「秋颱風」對農業有何危害?
「秋分」到「小雪」節氣是我國南方晚稻的生長關鍵期,颱風來襲,會使作物葉片受損,穀粒脫落黴爛,造成嚴重的減產或者絕收。
// 「秋颱風」避險指南
颱風來臨時,及時收聽、收看或上網查閱颱風預警信息,了解政府的防臺行動對策。收起屋內外的各種懸掛;關閉門窗,必要時加釘木板;檢查線路,準備手電、蠟燭,儲存飲水,以防斷電停水;多備一二日食物蔬菜,儘量不要外出。
「秋颱風」不可小覷
小夥伴們注意防範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專家顧問: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張玲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報
策劃編輯:趙寧
手繪:中國氣象報特約插畫師 劉玥
審核:段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