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為何在書法史上最寂寞?草書往規範了寫,是不靠譜的事

2020-12-04 書法田園
三國皇象章草

一、寂寞的章草

章草書在歷史上曇花一現,極燦爛,然後極寂靜,比隸書還寂寞。章草由原本爛漫天真的竹木簡隸書、草書規範化而來,經過魏晉貴族士大夫文人們一歸納、一總結,整理為規範的章草書,簡牘草書的爛漫藝術性就到了生命的盡頭。

隨著今草的出現,隨著推崇章草的魏晉士夫群體的消逝,章草也迅速的一起消失了。而後世的大草市場,則被米芾口裡抨擊的張旭懷素高閒等人的「酒肆體」佔領。但是想當初,有一手絕妙的章草書和八分書,那可是作為一個貴族子弟最牛掰的面子工程,所謂誰比誰的書法好,主要依據的就是章草和八分。

索靖《月儀帖》

二、書聖出,書法就失去了天趣

草書的草,我想是跟草根的草是同一個字源。就是下等、低賤、隨便、沒有規矩的意思,也就是說比「隸」還低。

隸書後來能在很多嚴肅的公共場合出現,大概就是因為它還不是墊底的,還比草書要高貴一點。如果說今天所見的廟堂碑刻體隸書是權力意志參與進來規範化改造之後的隸書,是「偽隸書」。

那麼,由貴族士大夫們把下裡巴人的爛漫天真的竹木簡牘自由體規範而來的章草書,就是「偽草書」,曇花一現,也是有一定必然的。

皇象《急就章》

既想保留士大夫貴族的高貴文雅,又要找回漢簡的爛漫,難!

老莊們說「絕聖棄智」社會就太平了,人們就幸福了。人聖出,人性就完蛋了,人人開始作偽、造假、說謊、裝逼;詩聖出,古詩完蛋,只能詞曲來代替;書聖出,書法完蛋,失去了天趣,書法成了規範的特技,出來的是一個個「字模」、「字屍」。

宋克章草

三、把草書往規範了寫,是一件極不靠譜的事情

把草書規範了寫,是一件極不靠譜的事情,得不償失。某次國展,大概有幾分之一入展作品,整整幾面展廳牆壁是「枯、糙、幹、裂」的章草,大概都是想模仿《平復帖》的高古意趣,來打破二王唯美流便書風的籠罩。

陸機《平復帖》

高古與流便,是相對的,是相生相剋的,取一個,就要犧牲另一個。草書要高古只能有一,不能有二,《平復帖》之後的後來者幾乎沒有再出現過。《平復帖》的高古,好比是雙性人,只能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外和個案,類似的個案有,但不多,也再沒能夠達到這樣的高度和影響力。當然,這也不失為一種創新,也非常有新意。

所以把章草寫得高古,即使規範化,楷體化,也無礙於這個觀點成為主流,幾乎成為書壇一致公認的觀點。

《隋人出師頌》

四、草書,主要看氣質

草書本身就是因為流便的特色才形成的,本該灑脫、磊落的,寫成了高古,還是草書嗎?只能說寫的是草體。也就是說,主流觀點的高古章草,是草體書,而不能稱之為草書。

徐渭、傅山作為兩座狂草巔峰,他們的狂草作品寫的都是行書體的字,但因為具有草書的狂風驟雨、風捲殘雲、摧枯拉朽、斷壁殘垣的特徵,因而從未有人質疑他們寫的不是草書。

徐渭草書軸

借用網絡流行語:主要看氣質——他們的書法,寫的是行書字,但他們才是真正的草性。

五、總結:真正的草性,可能還是在草根

趙子昂章草

趙孟為代表的元人都喜寫章草,但因為標準化嚴重,所以只能當作楷化的草體字來寫。作為探索進入草書的一個必修課,章草的確是草書法度的資源倉庫,不管怎麼樣,這把進門的鑰匙還是得有。但章草寶庫中蘊藏的,是技法和共性,而真正的草性,可能還是在草根,是一個個具體個性的草民,還是在個體人性的挖掘和張揚。

東漢《神烏傳》

在這個普遍張揚人性的時代,漢字書法魅力的挖掘,可能還是要穿過章草,從漢簡中去尋找會更好玩,更有意思。

相關焦點

  • 他的章草在整個書法史上,是最傑出者之一
    宋克的書法初得康裡子山弟子饒介的親授,於趙派用功尤勤,進而上追魏晉,深得鍾、王之法,終從元人籠罩下的明初書壇脫穎而出,成為那個時代無人能與之比肩的書法大家,備受前輩楊維楨等的賞識。宋克擅長章草、小楷和草書,尤以章草最為著名。
  • 書法攻略之第二章,碑帖法,字法,第五節,草書篇之章草
    草書是書法藝術中最高的境界,其實用性弱而藝術性強;其抽象性強而具象性稍弱;其高端化強而普及性弱。正是由於這一點,能把草書寫好的人少;能真正會欣賞草書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說,學草書是有一定的風險的。一幅技法純熟,藝術性上乘的草書作品由於一些文化水平不高,鑑賞水平低下或因觀者不認識裡面的字而被冷落在一邊的現象是常有的事。
  • 章草與草書有什麼不同?
    我們選用的漢代草書字形取自漢代簡犢,章草字形取自皇象本《急就章》。關於後者,還要再做一點說明。皇象本《急就章》「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內容最豐富最有系統的一份章草資料」,裘錫圭先生指出:「皇象本《急就章》·…只要跟考古發現的漢代草書資料對照一下,就可以看出現存之本大體上能反映漢代草書的面貌。
  • 書法解密之「草書」,關於章草、小草(今草)、大草(狂草)解析下篇
    這是所談到的今草是在章草基礎上產生出來的一種和行書楷書共同發展衍變的草書。當然這種草書不可能是某一個人創造的,張芝也不例外。我們認為今草的發展期是和章草的成熟期有很長的一段交插歷史。今草的因素,始終伴隨著章草的發展而發展,從簡牘資料中看,定體後的章草(上升為官方公用文字)和今草。是同宗於漢簡章草的。
  • 黃簡講書法,認識草書(一)不寫錯字,寫好草字
    草書受到大眾的喜愛,但很多人找不到學草書門徑,學了很多年,還是讀不出草字,寫草書也要靠查字典,靠比對描畫,當然非常辛苦。書法密碼微店 我的草書課程,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是認識草字,詳細介紹草字是怎樣形成的,習慣上稱之為草法。
  • 從章草到狂草——唐代中期草書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唐代中期草書的發展亦是如此,它主要經歷了由章草到今草再到狂草的發展過程。關於草書的興起,東漢書家崔瑗講到:「書契之興,始自顏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爰暨末葉、典籍彌繁;時之多僻,政之多權。官事荒憲,勦其墨翰;惟多佐隸,舊字是刪。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用於卒迫。」
  • 章草魅影:一抹獨特而撩人的書法古風
    作者:書法狗@彭澎總第1125期;歡迎關注。如你所知,章草,會寫的人真的已經不多了。圖/康生「康體」書法康生最拿手的是章草,就其章草水平來講,行家認為康生在建國後幾乎「無人出其右者」,其章草手札尤佳,即使南京的高二適先生也要拜其下風,這讓康生很是自傲。
  • 從草書起源和發展,到于右任創立標準草書的得失:漫談草書
    而「草聖」之美譽,也非常準確地概括了張旭在草書發展史上的地位。草書是書法各種書體中最能展現書者真性情的書體。在草書創作中,書者的藝術功力和藝術天賦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和發揮。草書沒有楷書和篆隸書體中那些眾多的規矩和法度,在書寫上也遠比行書更流暢自由。
  • 古代最偉大的一幅草書,書法界無人不學,值得你畢生珍藏!
    朱大有草書《臨十七帖》長卷草書無疑是每一個書法人對於書法的最高追求,如果你僅僅想寫一筆規範字,這僅僅屬於書法最為初級的階段,甚至說還是書法的門外,而門內則是一個無比艱深、複雜、美妙且引人入聖的境界朱大有草書《臨十七帖》長卷草書可以分為章草、小草和大草三種,而 章草脫胎於隸書,小草又從章草中發展而來,大草又是在小草的體勢演變出來的,很多沒有學習草書的朋友,總以為「楷書是草書」
  • 書法不學理論不行,一文讓你章草提速十年!
    師古求法 厚積薄發章草,是中國書法傳統書體之一。中國書法的書體,大致可分為篆、隸、行、楷、草數種,章草被歸入草書之列。章草上承古草(篆草、草隸),下啟今草,是漢字書體史上重要的轉捩點。章草出現於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敘》雲「漢興有草書」,這裡的「草書」,當指章草。東漢崔瑗《草書勢》是見於記載的最早書論之一,《晉書。衛恆傳》引文云:「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爰暨末葉,典籍彌繁。時之多僻,政之多權。管事荒蕪,剿之墨翰。惟作佐隸,舊字是刪。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用於卒破。兼功並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古式。
  • 三國書法:皇象章草《心經》集字
    來自信仰的書寫,啟迪智慧的心靈 皇象章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國歷代書法名家寫心經放大本系列--皇象章草心經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時有書聖之稱。
  • 座右銘與章草大家崔瑗有什麼關係?《草書勢》在書法史的的地位?
    蒲松齡將自撰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刻在鎮尺之上,激勵自己堅持創作;少年魯迅將「早」字刻在課桌上,提醒自己珍惜光陰,勤奮學習。經世致用、治國安民是崔瑗的理想,奈何仕途坎坷,現實總不如意,反倒作為副業的文章、書法給了崔瑗極大的安慰。崔瑗是文章高手,擅寫書札、記文、箴文、銘文各種文體,所著文章有57篇,那些擅長寫文章的人都自認為趕不上他。漢朝末期,書法評論家評出章草大家有五人,即崔瑗、崔實、張芝、張昶、曹操。書法更為崔瑗帶來了不朽的名聲。
  • 近代書法章草第一人——王籧常書法藝術特色及貢獻
    對於章草,很多初學書者可能比較陌生。對於王籧常先生,可能知道的就更少了。可是在近代書法史上,王籧常先生絕對可以說是學者而能兼擅書法藝術的佼佼者。他和林散之、沙孟海是世說公認的20世紀三大書法家。「古有王羲之,今有王籧常」。這是來自東瀛的讚譽。
  • 元朝的文壇泰鬥,章草堪為「天下之冠」,這字不輸王羲之!
    產生這種錯誤認知的原因就是對於書法的筆法體系和書法的流變不了解,也是將「規範字」跟「書法」混為一談的體現。當然,書法從楷書入門並沒有問題,最推薦入門的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從一門書體進入,然後精進,然後再涉及其他書體,最終實現全面打通,才是書法正脈。
  • 【書法知識】「章草」、「今草」和「狂草」
    從廣義上說,草書應當包括漢字發展各個時代草寫的書體,如草篆、草隸、章草、今草、狂草。從狹義上說,草書是指有一定的規範法度並能自成體系的草寫漢字。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是早期草書和漢隸相融的雅化草體,波挑鮮明,筆畫鉤連呈「波」形,字字獨立,字形偏方,筆帶橫勢 。章草在漢魏之際最為盛行,後至元朝方復興,蛻變於明朝。(「章草」這種字體最初只稱為「草書」,後「今草」出現後,為示區別,改稱得「章」名。它的命名歷來說法不一。
  • 草書是書法皇冠上的明珠,寫草書的就是高手?
    草書是書法皇冠上的明珠,代表著書法的最高層次。物以稀為貴,稀少的才是好東西,現在草書這麼多就不夠明珠啦而且這個明珠位置很高,真正能摘到的很少。絕大多數人都是賠本賺吆喝,白忙活一場。所以嘛,有幾個寫草書的紅人最好要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寫了幾筆草字就稱草聖、大師了,忽悠誰呢!近年有位所謂的草聖死了,現在還有幾個人還記著他呢。
  • 沙孟海是如何學習「章草」書法的?
    恰巧海上以寫章草聞名的王遽常與寫大草聞名的朱復戡均曾得益於沈曾植書風的影響。沙孟海與朱復戡是同鄉,也是同師,徐葉翎《身後的豐碑——朱復戡先生書法藝術管窺》說:「朱復戡與沙孟海先生同為鄞縣人,同受業於張蹇叟老人門下,情誼亦甚篤厚。『弱歲記遊蹤,後樂題襟尋鴻爪;老來陪社集,雄書傑刻動雞林。』
  • 一件偉大的草書作品,書法界幾乎無人不學,值得你畢生珍藏
    ,如果你僅僅想寫一筆規範字,這僅僅屬於書法最為初級的階段,甚至說還是書法的門外,而門內則是一個無比艱深、複雜、美妙且引人入聖的境界,這便是以中華文化為依託的書法哲學之美。、小草和大草三種,而 章草脫胎於隸書,小草又從章草中發展而來,大草又是在小草的體勢演變出來的,很多沒有學習草書的朋友,總以為「楷書是草書」的基礎,其實就是對於書體演變和筆法體系的不了解,如果說非要給草書找一種書體基礎的話,那無疑隸書與草書共通之處最多。
  • 東漢書法理論家趙壹,為何看不上草書?
    草書有著謎一樣的魅力。上至專業書家,下至草根小民,閒來無事,皆願塗抹,恣意揮灑。揮灑的恰恰是性情,是內在的激情奔湧,是一吐為快的人生表達,如舞者之奔放,劍客之光影,樂人之亂弦,孩提之歡騰。這,便是人們期待已久的草書。然而,創造這種章草,恰恰是社會底層的小小官吏。面對大量的文書案牘,面對十萬火急的軍情上傳,我們那些可愛而煩躁的小官吏只能草而書之了,並在草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大量的草率之書構築了草書探索的雄厚根基。於是乎,脫胎於秦篆、交織於八分的章草就這樣被底層人們急吼吼地創造出來了,雖然還是那麼荒疏草率。
  • 草書的境界
    那個時候的草書,就叫草書,直到另一種連綿奔騰的藝術性很強的草書的出現,我們才叫他「章草」,因為要和「今草」區別。 草書很快流行開來,而且不可思議的風靡一時。趙壹在他的《非草書》中告訴我們,當時研習草書的人以這個事兒為專業,鑽研最難懂的,以最高水平的崔瑗、杜操等為偶像,忘記疲勞,日夜練習,廢寢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