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網特稿 初冬時分,寒氣襲人。在這個萬物休養生息的季節,時光網編輯部召開了一次盛大的辯論會。
截止11月24日,時光網網友對這部電影給出了7.9分,接近8分的高分。而時光網編輯部辯論大會的主題正是「
《無名之輩》是否值得給8分?」不吹不黑冷靜思考一下,外界對它的盛讚,是否過譽了?
附錄1:多線敘事、黑色幽默的中外電影佳作,在時光網的評分如下:
《低俗小說》8.6分
《兩桿大煙槍》8.6分
《偷拐搶騙》8.2分
《愛情是狗娘》7.7分
《心迷宮》8.0分
《瘋狂的石頭》7.7分
《瘋狂的賽車》7.6分
《追兇者也》7.3分
這是一次勝利的大會!關於議題,正反雙方誰也沒能說服對方。但我們相信,在親切友好的辯論當中,正反雙方都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觀點。這些觀點可能是偏激的、片面的,但真理越辯越明,經過這次辯論,我們對
《無名之輩》、對國產電影都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希望關心這部電影的觀眾們從中有所收穫。
時光網編輯部的這次辯論是一次拋磚引玉,
我們讚美它是認為它值得讚美、值得鼓勵,我們批評它是希望它可以做到更完美。時光網友才是真正的高手,歡迎對
《無名之輩》感興趣的網友們參與到這次辯論中來,大家辯出風格,辯出水平。
再贅言一句,
辯論內容涉及劇透,請未看過
《無名之輩》的觀眾謹慎閱讀。
附錄2:2018年下半年華語片評分7分以上,票房6000萬以上
11月9日《你好之華》7.1分 7626萬
10月5日《找到你》7.5分 2.85億
9月30日 《無雙》7.8分 12.7億
9月30日《影》7.4分 6.27億
9月21日《江湖兒女》 7.8分 6969萬
8月10日 《一齣好戲》7.6分 13.5億
8月17日 《快把我哥帶走》7.6分 3.75億
7月5日 《我不是藥神》8.8分 30億
7月13日《邪不壓正》7.4分 5.83億
6月29日《動物世界》7.3分 5.1億
立論:正方給出7.6分高分,反方給出5.9分低分
《無名之輩》的優點缺點全面對撞
關於《無名之輩》這部電影是否值得打高分的議題,時光網編輯部「正方」給出7.6分高分,「反方」給出5.9分低分,如果簡單相加再除以二,該片綜合評分為6.8分,當然這隻代表編輯部觀點——並且我們沒有辦法互相說服,並不能代表網友的意見。
我方認為《無名之輩》值得鼓勵和讚美,可以給出7.6分的高分。原因如下:
《無名之輩》裡的主角都是小人物,但都是想幹大事,想獲得尊嚴和愛的小人物,他們從頭到尾都在耍和被耍中搖擺,但因此更顯現出平凡人的卑微與堅持。
2、普通觀眾有共鳴感。以往電影裡的英雄人物通常高高在上和完美偉岸的,而《無名之輩》充滿現實主義色彩,又飽含幽默荒誕的人物和故事設定,讓觀眾更容易感同身受。
3、演技派實力開掛。章宇和任素汐的表演都非常精彩,任素汐在片中演繹的尿失禁段落讓人淚奔。
4、觀眾對小成本電影的期待值普遍比較低,打分中有對國產片的鼓勵分。
我方認為《無名之輩》應該給出5.9分的平均分,原因如下:
1、編導有問題,劇情有漏洞,角色有bug,風格不統一。該片的劇本跟《瘋狂的石頭》相比遠沒有後者那麼精細,劇情上的硬傷很多。故事講到最後有很多尷尬和無法自圓其說的地方。
2、《無名之輩》有些過譽了,它原本沒有這麼好。只是最近這段時間的電影市場比較蕭條,同期的電影表現缺乏亮點,突然出現了一個國產好片,大家都很驚喜,有些反應過度。整體來說這部電影還不能稱其為經典之作,冷靜分析漏洞還是蠻多的。
辯論《無名之輩》的故事和劇本
反方:劇情bug太多不可信?正方:不能站在上帝視角看問題
從影迷的角度來看,我覺得《無名之輩》就是在「編織」一個故事,「編織感」非常重,敘事邏輯很莫名其妙,只是演員的表演出色,才把這個故事撐起來了。這部電影故事的功能性高於邏輯性,巧合太多了,就讓人覺得不可信了。
比如片中幾乎所有的角色,都能和陳建斌的角色扯上關係,被劫持的任素汐是他妹妹,欠債的人是他老闆,老闆兒子的女朋友是他女兒,警察是他的前同事,而兩個笨賊的致命把柄,也掌握在他手上。
還有結尾那場戲也有邏輯問題,比如說槍都響了,下面的人甚至還有學生,都打成一鍋粥了,這麼惡性的社會暴力事件,警察就在那兒卻不去管,還在按兵不動,要抓那個他們以為的嫌疑人波仔,我覺得這是不合理的。
關於劇情bug還有一些,警察追蹤波仔時說是用信號追查,但是沒有去看他到底在哪,這部片子把警察設計得太低智商了。其他的劇情bug還包括,富商兒子的同學為什麼在結尾突然跑出來?為什麼他們在約定地點都沒有來,反而最後跑來了,手無寸鐵的中學生真敢摻和黑社會的事?
比如房東為什麼要花10萬塊,娶一個高位截癱的殘疾姑娘?難道不應該是殘疾姑娘的家人,給別人10萬塊照顧她嗎?陳建斌為什麼沒有妹妹任素汐家的鑰匙?他妹妹可是高位截癱,自己開不了門啊,而且陳建斌是她唯一的親人?
還有警察一上來就抓住「真真」拼命詢問,似乎認定了她有嫌疑,但是警察在「夢巴黎」抓了那麼多人,他們原本是不知道「真真」就是知情人的,因為警察根本就沒抓住波仔,波仔也就無從交代他和真真的關係,那警察總要一個一個人盤問吧?為什麼抓住「真真」不放?
我覺得大家是在用上帝視角看問題,這是不合適的。作為觀眾你當然知道下面打成一鍋粥了,但埋伏在後面的警察是不知道的,他們警察有自己的調度安排。
況且電影結尾的重點,在於展示這些無名之輩,是一個群像性的展示,警察的反應並不是這場戲的重點。更何況片中警察也問了一句,「顧上面還是顧下面?」,警察也要服從命令聽指揮的,不能擅自行動。
辯論《無名之輩》的角色設定
反方:電影前後人設差別過大 正方:呈現小人物有血有肉的複雜人性
我覺得電影裡,前期的人設和後期的人設,差別特別大,人設變化得太快,讓觀眾覺得無法理解。比如章宇演的笨賊「眼鏡兒」,和潘斌龍為愛痴狂的形象相比,感覺「眼鏡」對男女之情沒什麼興趣,或者說沒有給他安排感情線,他只想幹一票大事業,最後又讓他突然愛上女主,這非常矛盾。
反方認為章宇演了一個笨賊,前邊他搶劫反應不過來搶的是模型手機,可能是因為臨場緊張,後面他對酒精都不知道怎麼用,可以說他沒文化,甚至智商有問題。但是不能說他搶劫沒成功,就說他是一無是處的。在情感方面,他其實很善良,這不矛盾,最後給女主畫了一幅畫,可能是因為覺得自己回不來了。
至於反方提到的劇情割裂的問題,那麼我想舉的例子是《驢得水》,這部電影也被譽為國產佳片,電影中段也有明顯的情緒轉折和割裂,甚至轉折得很突然,但反而讓影片更具深度了。至於章宇角色的轉變,本來人就是有善有惡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他在影片中完成這個轉變,是可以理解的。
我還是不理解,男主角章宇為什麼在結尾突然就愛上女主角任素汐?他最後畫的那幅畫有邏輯問題,因為這個角色的設定是個糙漢,有點愣頭青的感覺,他想給任素汐溫暖和善意可以理解,但是又畫畫又寫什麼「一起走下去」很奇怪,太細膩了,他做不來吧?前面那麼劍拔弩張,後面也不至於愛上她吧?
這副畫不是重點,就是說明章宇的角色也有善良的一面。而且這個畫不一定是指愛情,而是給女主一個活下去的信念和鼓勵。他知道女主角會醒,所以給她一幅畫讓他她能看到希望,讓她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人關心她。
在《無名之輩》裡章宇這個角色,跟一般的蠢賊不一樣,跟《瘋狂的石頭》的笨賊也不同,導演把他和同伴的故事全都交代出來了,他是從小地方出來的,他兒時的經歷,他想「做大做強事業」的決心,他也想掙得尊嚴的那可憐的自尊心,這是個有血有肉的豐富的人。如果你們去看「今日頭條」的社會新聞,就會發現這類人真的存在。
辯論《無名之輩》故事風格
反方:故事風格前後不統一 正方:請用「荒誕感」來理解
:《無名之輩》的故事風格不太統一,剛開始它玩的是多線敘事,有比較好的模仿對象,比如蓋·裡奇《兩桿大煙槍》和寧浩的《瘋狂的石頭》,但只有兩條線索比較有意思,其他的線索都是湊數用的。
電影前半段還是搞笑的,後半段從黑色幽默又轉為了現實主義,兩個劫匪進入任素汐家,節奏就慢下來了,後面導演就不搞純喜劇了,開始煽情,比如劫匪把任素汐放到樓頂上拍片。
最後導演自己也不知道應該收在哪兒,所以就強行讓大家打一架,壞人被抓,好人有好報,我們都是小人物,小人物有悲有喜,所以我們要為小人物鼓掌了?為了煽情而煽情,轉折生硬。
我覺得《無名之輩》既沒有做到類型電影的工整,也做不到反類型電影的創意,反而顯得很混亂。
理解這部電影的關鍵詞是「荒誕」,導演饒曉志是做戲劇出身的,而戲劇的荒誕感比電影要更強,他想用一天的時間,來表現所有小人物的生活。大家都覺得這些事情,不可能在現實中在一天內發生,但現實中就是存在的,而且甚至更加荒誕。
我覺得故事類型不統一的問題,用「小人物」和「荒誕」能解釋得通。比如小人物也有閃光點,也有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也有自己不容侵犯、苦苦維護的尊嚴。
從導演的創作意圖來說,寧浩和饒曉志導演不同,前者是理科生思維,為了完成多線敘事,他請了八九個編劇一起工作,不停把大家繞暈,最後再揭秘;後者則說自己早過了炫技的年紀,就是只想讓大家更多去關注這些小人物。
提到電影中的小人物,最讓觀眾觸動的是很多情節都在強調小人物的「尊嚴」,比如陳建斌的角色在維護自己當一個好爸爸的尊嚴,有能力成為協警的尊嚴;比如任素汐的角色是即使下半身癱瘓,也不願讓陌生男人看到自己尿失禁的尊嚴。
還有笨賊「眼鏡」和「大頭」的尊嚴,「眼鏡」搶劫最驕傲的事情不是為了搶錢,而是為了被眾人知曉幹大事,而他看到自己被網友惡搞,就像一隻洩了氣的皮球。「大頭」則堅守對於愛情的尊嚴,努力維護自己心中的「女神」。欠債的富商要維護自己做人的尊嚴,即使被人打死,也不能做縮頭烏龜,即使給人罵死,也要離婚和「小三」在一起。
提到荒誕這一點,我覺得最後這個結尾太秒了,章宇演的角色,本來是不敢開槍的,但是最後是因為放煙花,他才誤開的槍,陳建斌又用一把水槍,解決了兩個笨賊,這是一個很荒誕的結局,但所有人得到了救贖。其實章宇證明了自己,是敢於開槍幹大事的人,陳建斌也得到了救贖,他贏回了女兒的愛和協警的身份,我覺得這個結局是非常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