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舊衣服回收之思考篇
南國早報記者 趙敏 羅暘 實習生 趙琪琳 文/圖
被大家視為淘汰品的舊衣服,在某些回收公司或個人心中,卻是一塊唐僧肉。目前在廣西,僅有3家是取得公開募捐資質的慈善組織,且募捐方案經過備案。然而,卻有上百家機構、個人在回收舊衣服。有公益組織負責人建議,希望有標準來分清捐贈和扔垃圾的區別,規範這一行業。
1
上百家機構在回收 僅有三家合法合規
12月12日,自治區民政廳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處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擺放回收箱回收廢舊物品用於公益慈善目的,屬於公開募捐行為。按照《慈善法》規定,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才能開展公開募捐活動,且募捐方案須在開展募捐活動前報民政部門備案,否則就涉嫌非法募捐。
據介紹,目前在廣西以放置箱子形式回收廢舊物品的合法募捐項目,分別是中華慈善總會的「一張紙獻愛心」行動、廣西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舊物循環利用公益項目以及廣西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基金會的「愛心小屋」項目。
而記者走訪調查發現,除了這3家機構外,各式回收箱也大行其道,有的是以做公益的名義,有的以垃圾分類為目的。12日下午,記者在民主路聚寶苑小區看見,該小區門口擺放著3個不同顏色的舊衣物回收箱。其中,有合法募捐項目的,也有無備案項目的。
記者調查發現,在無備案項目的回收箱中,放置數量較多的一家機構是南寧市綠城垃圾分類志願者協會。該機構放置的回收箱體上寫著「舊衣物將捐贈給困難群眾」,但未公布公募資格證書和經備案的募捐方案。經查詢,該協會也不具備公募資格。此外,還有一些回收箱上既沒有標明單位名稱,也沒有聯繫電話。
廣西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基金會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據摸底調查,截至2017年底,包括3家取得資質的社會組織在內,整個南寧只有8家組織及公司在做回收舊衣服這一行,而到2018年,回收舊衣服的機構一下子增加到48家,「如果算上桂林、柳州等地,整個廣西多達上百家」。
廣西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舊物循環利用公益項目
2
舊衣服市場很龐大 成本低卻利潤很高
舊衣服為何變成了唐僧肉?業內人士周先生稱,這與我國從2017年底開始明令禁止進口包括紡織廢料在內的「洋垃圾」有關。不少原來以「洋垃圾」中的廢舊紡織品為生產原料的廠商,只能轉而在國內尋找貨源,擺放回收箱成了一個便捷、低成本的途徑。
周先生說,舊衣服回收屬於資源型回收行業,主要包括回收、加工、銷售三塊。舊衣服從再生資源角度講叫廢舊紡織品,它們同喝過的飲料瓶、拆過的快遞盒以及準備扔掉的書籍是一樣的。舊衣服可加工成布條、地拖布、大棚保溫氈等初級製品。通過再生,可產生棉、無紡布、化纖等,質量可以做到跟新產品沒什麼差別,用途很廣。
而回收舊衣服的成本低,門檻低,利潤高。周先生告訴記者,所謂成本低就是製作一個回收箱只需400元,門檻低就是不少公司或個人,打著環保旗幟在回收箱上標明是垃圾分類,然後徵得物業同意即可擺放進小區。
「有些人認為舊衣市場就是收破爛的,其實這個市場利潤很大,一年賺個幾十萬不是難事。」周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在一個小區放一個舊衣物回收箱,一年能收到1噸舊衣服,再生資源回收公司的收購價格為1200元/噸,那麼一個回收箱一年收入就是1200元。如果在不同小區共放1000個回收箱,一年下來就是120萬元。第一年減去40萬元回收箱成本及運輸費,還可以賺幾十萬元。第二年無需減去成本費,那就賺錢更多,賺錢後還可加投回收箱。
周先生說,未取得資質且未備案的公司及個人回收到舊衣服後,先是將偏新些的衣服分揀出來,未經處理就進行倒賣,倒賣不出去也不用擔心,廣州梧州都有再生資源回收公司,需要收夠大量舊衣服進行加工。
3
「正規軍」擋別人財路 「愛心小屋」常被破壞
那麼,「正規軍」是如何回收、處理舊衣物的?廣西心香公益社工服務中心是廣西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基金會的合作夥伴,負責回收舊衣服這一塊工作,該中心負責人李女士向記者講述了相關情況。
從2017年6月開始,廣西心香公益社工服務中心陸續在南寧各城區投放「愛心小屋」。按照操作流程,他們的工作人員在收集舊衣物時,必須身穿一件藍色馬甲,馬甲背面有愛心小屋項目標識,回收用車也會在車身明顯位置處張貼「愛心小屋專用車」字樣。
廣西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基金會的「愛心小屋」項目
回收到舊衣服後,他們會統一運往五一路的倉庫,然後分揀成兩大類,一類是可捐贈的衣物,主要是偏新些的衣物,分揀後進行消毒處理,然後捐給貧困地區或福利院;另一類是可循環利用的衣物,由天津市山清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進行回收,然後加工製作成生活用品。
據了解,愛心小屋舊衣回收項目作為廣西唯一由政府購買的慈善清潔工程,又是由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屬下的慈善基金會監管,制度健全,依法行善,規定舊衣回收除挑些好的送貧困人群穿用外,其餘每噸定額向慈善基金會捐款700元,定期在《中國慈善網》公示收捐情況,定期接受民政部門的嚴格審計。
然而,讓李女士感到寒心的是,「愛心小屋」常遭「黑手」摧殘。他們調查發現,有的是因為擋了別人財路而被蓄意破壞,有的是不法分子偷竊箱子裡的衣物。為此,他們已多次報案。她希望廣大市民能夠珍惜和愛護公共設施。
4
非法募捐可罰20萬 建議區分捐扔之別
市民如何識別哪些是以慈善為目的的回收箱?對此,自治區民政廳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處相關負責人稱,主要看箱子顯著位置是否公布「兩證一目的」。「兩證」即組織該公開募捐活動的慈善組織的登記證書,以及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兩證」應通過粘貼證書複印件等方式,在回收箱上進行公布。「一目的」指募捐目的,即回收所得廢舊物品的用途或處理回收廢舊物品所得款項的目的。同時,按照《慈善法》規定,還應在箱子的顯著位置公布聯繫方式、募捐信息查詢方法等內容。
中華慈善總會的「一張紙獻愛心」行動
對於不具備公募資格,但宣稱以公益慈善為目的開展舊衣物回收的社會組織,有關部門如何處置?南寧市民政局民間組織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根據《慈善法》規定,民政部門可給予警告、責令停止募捐活動,對違法募集的財產,責令退還捐贈人,難以退還的可由民政部門收繳,轉給其他慈善組織用於慈善目的。對違法組織或個人,最高可處20萬元罰款。
自治區民政廳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市民如發現有以放置箱子的形式回收廢舊物品的募捐活動,涉嫌非法募捐的,可向當地民政部門舉報。屬於以慈善名義騙取市民廢舊物品的,還可以直接向當地公安部門報案。
按照相關規定,在市政人行道上佔道擺放回收箱,需要經過審批。記者諮詢南寧市行政審批局了解到,該局從未審批過市管道路上擺放舊衣物回收箱的許可申請。這意味著,目前所有擺放在市管道路人行道上的回收箱都涉嫌違規。
廣西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基金會有關負責人說,對衣物回收箱的性質應有更明確的區分,避免「三無」回收箱鑽空子。他認為,舊衣服扔進了舊衣物回收箱,就算箱體上未標註「公益」「慈善」「捐贈」等字樣,只要沒有明確是商業目的,也應該一律算是「捐贈」,屬於公開募捐。所以,他建議有關部門分清捐贈和扔垃圾的區別,出臺相關政策規範這一行業。
來源:南國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