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莖風鈴草,拉丁名為Campanula chrysosplenifolia Franch,俗稱白毛風鈴草,屬於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合瓣花亞綱、桔梗目、桔梗科、桔梗亞科、風鈴草族、風鈴草屬的一種植物。
絲莖風鈴草,根胡蘿蔔狀。莖直立,多支叢生,纖細而挺直,無毛,常分枝,高10-20釐米。基生葉蓮座狀,有長柄,葉片腎形、心形或卵圓形,長6-10毫米,寬5-12毫米,邊緣有圓齒,上面疏生白色長毛;莖生葉狹條形,長約10毫米。花頂生主莖及分枝上,各處無毛;花萼筒部倒卵狀圓錐形,基部急尖或稍鈍,裂片鑽形,長4-8毫米,邊緣有一對小齒;花冠藍色,鍾狀。未成熟的果倒卵狀,長4毫米。
其生長於海拔3000多米的巖石上。喜夏季涼爽、冬季溫和的氣候,喜光照充足環境,可耐半陰。風鈴草對溫度比較敏感,生長適溫為13℃~18℃,發芽適溫為20℃~22℃,冬季溫度低於2℃則停止生長,莖葉開始枯黃。夏季28℃以上的高溫對植株生長不利,30℃~35℃以上的高溫,植株葉片會變黃脫落,甚至全株枯萎。風鈴草喜幹耐旱,忌水溼。因此,在雨天過多或土壤排水不良情況下生長不好,導致葉片變黃,植株細長,節間伸長,花朵變小,可通過控制澆水調節植株高度。風鈴草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含豐富腐殖質、疏鬆透氣的沙質土壤為好。基質pH值在5.5~6.2之間為宜。
它大自然在植物界為人類創造了眾多如風鈴般的花卉,其中在形神方面最貼切的是桔梗科風鈴草屬的植物。這個家族大多數的花朵都猶如風鈴,並由此得名;它們的拉丁屬名與英語的通俗名Bellflower,均用「鈴鐺」一詞來表達。在英國,人們認為風鈴草的花朵像天主教坎特伯雷寺院朝聖者手搖的銅鈴,因此又把它稱為「坎特伯雷之鐘」。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