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塔一塔傾城 彰顯嶺南魅力
金羊網 2019-08-28
2000多個日夜,8000多名建設者,以智慧和汗水澆築的新世紀之花。
2000多個日夜,8000多名建設者,以智慧和汗水澆築的新世紀之花
文/金羊網記者 李煥坤、柳卓楠
圖/金羊網記者 陳秋明(除署名外)
視頻/金羊網記者 柳卓楠、李煥坤、楊奇
【成就】
廣州塔矗立於廣州城市新中軸線與珠江景觀軸線的交匯處,與珠江新城、海心沙島隔江相望,素有「小蠻腰」之暱稱。塔身主體高454米,天線桅杆高146米,600米的總高度使之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三旅遊觀光塔,向世人展示著騰飛廣州、面向世界的視野和氣魄。
此外,它還擁有著全球最高的戶外觀景平臺、最高最長的空中漫步雲梯等紀錄。
從2005年動工興建,2010年正式開放,項目克服了諸多工程難題:扭轉的鋼結構外框筒上下粗、中間細,讓人耳目一新的「纖纖細腰」背後是複雜的結構穩定性設計和高精度計算;「筋骨」由5萬噸厚鋼板焊接而成,鋼管立柱直徑由底部的2米漸變到頂部的1.2米,安裝精度達1/2000,誤差不超過5毫米……自誕生之日起,廣州塔榮譽不斷,斬獲國家級建築設計金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詹天佑獎」、「魯班獎」、菲迪克百年建築傑出獎等數十項殊榮。
【追憶歷史】
近日,金羊網記者見到陳強時,他正坐在位於廣州塔6層的會議室。從窗戶往外望去,穿過塔身鏤空的鋼結構,眼前是靚麗的城市新中軸線。「我第一次來這裡是2004年6月,當時這兒遍地長了很高的草,只有小路能進,一片荒涼景象。」陳強回憶道。如今擔任廣州塔旅遊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他,見證了廣州塔「從零開始」的崛起,也見證了這片「城市客廳」的日益繁華。
時間拉回15年前,那一年,27歲的陳強參與了廣州塔項目管理,策劃從設計招標到工程建設的「路線圖」。「當時項目管理在國內並不成熟,但它對大型公共建築建設是很重要的。一個好的項目管理,能梳理好所有流程、統籌各方力量,有效率、有節奏地建設。」於是陳強與團隊一道加班加點,把涉及的各政府部門審批流程指引一一找來研究,將分散的流程整合成清晰的「路線圖」。後來,這一「路線圖」成為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範例,被運用到多個大型公共建築建設當中。
隨著「路線圖」的推出,廣州塔的各項工作開始有條不紊地推進。首先開始的是全球競標。13家國內外設計單位參與投標,通過專家論證、市民投票、政府把關,中標方案為「上小下大」的兩個橢圓,圓心相錯,逆時針旋轉135度,自然形成塔身中部「纖纖細腰」的形體。「這個形象就像一個少女回眸看珠江,腰身纖細、裙袂飛揚,十分符合廣州靈動、包容的特質。」陳強說。
2005年11月25日,廣州塔動工。基坑開挖、人工挖樁、混凝土澆築、鋼結構吊裝焊接、外框筒塗裝、天線梔杆提升、機電施工……「光是施工單位就有幾十家,時間緊、任務急,很多工人就在高空、高溫、大風的天氣下進行連續焊接。管理人員每天去監測安全、質量問題。大家都很不容易。」陳強說,廣州塔的建成克服了種種工程建設難題,「比如她的外形是鏤空、開放和扭轉的,這使得結構呈三維傾斜狀態,每一個截面都在變化,一萬多個構件無一相同,施工測量、變形控制的難度極大。由於結構的高度和形體上的特殊性,鋼結構施工的吊裝、測量、焊接、變形控制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難題」。據記載,當時參與廣州塔建設人員超過8000人。
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幕,新落成的廣州塔驚豔世人。因亞運會電視轉播的需要應運而生的「小蠻腰」,成為這座城市新的「形象擔當」,彰顯著新廣州新魅力。
【今朝發展】
時間來到2019年,距離廣州塔落成開放過去了9年,廣州塔的管理重點也轉移到了運營維護。「廣州塔的建設標準高,建造質量好,目前維護主要分土建、機電、特種工程三大部分,比如塔體防腐防滲、結構安全監測、高空遊樂設備檢測。」陳強告訴記者,「如摩天輪、極速雲霄等高空遊樂設施,都會進行日檢、周檢、月檢、年檢,並請建造單位提供駐場服務。包括為我們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單位,大概每天有500人在為保持廣州塔的健康而努力。」
據統計,2018年廣州塔營收6.3億元,利潤1.9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000多個。陳強表示,「小蠻腰」已成為廣州必遊景點,遊客量到了高位發展、趨於平穩的階段,接下來要進一步挖掘廣州塔內涵,大力發展夜經濟、高空遊、江塔遊等,提升遊客體驗。「廣州在大力發展夜經濟,我們正探索做廣州塔夜劇場,通過聲光電高科技的節目講好廣州故事;在高區引入高空樂園,提供探險、團建、研學等體驗;在外部聯動上,計劃打造兩艘新遊船,提升江塔聯遊體驗;利用廣州塔南廣場,解決服務配套設施不足的問題。」
陳強說,廣州塔作為地標建築,彰顯著廣州的城市形象,也負有傳播嶺南文化的職責。「廣州塔全年舉辦大小活動超過100場,平均3天舉辦一場文化活動,包括藝術文化展覽、非遺文化展示等,接下來我們也將強化廣州塔在文化引領上的作用,打造文商旅融合發展的特色區。」
【地標工程「朋友圈」】
廣州63層
即廣東國際大廈,建成於1991年,主樓63層,高200.18米,一度是中國大陸樓層最多、高度最高的大廈,也是當時廣東省唯一同時榮獲「魯班獎」和「詹天佑獎」的項目,代表著中國建築業的最高水平。2018年11月24日,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名錄。
深圳地王大廈
1992年,深圳市政府向國內外企業公開拍賣,香港一家公司以1.4億多美元的高價一舉中標,創下了當時深圳地價之王,地王大廈由此得名。項目施工速度最快時達到兩天半一個結構層,刷新了深圳國貿大廈「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大廈於1996年3月竣工,樓高383.95米,成為改革開放窗口深圳的一座重要標誌性建築,也是當時中國最高的建築物。
廣州「雙子塔」
即廣州國際金融中心(西塔)和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東塔),兩座超高層建築創造了多項紀錄。其中,2014年封頂的東塔高530米,被譽為廣州第一高樓,是中國建築系統內第一個承接、第一個動工、第一個封頂、第一個完工的超過500米的百層高樓。
平安國際金融中心
2016年6月落成,主體高度592.5米,共118層,為目前深圳第一高樓。它還在建時就已名揚天下——在英國《衛報》發布的代表「中國崛起」的高樓榜單中領跑,位居「2016年十大摩天大樓」之首,同時入選美國CNN「2016年九大定義城市的新建築」榜單,榮獲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綠色建築認證協會授予的「LEED核殼結構金級水平」認證等。
編輯:Gia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