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司馬遷當年寫《史記》的時候,如此評價了《山海經》中出現的異獸。據傳,《山海經》所記載的是大禹、伯益的所見所聞。也就是說,書中所描述的動物,應該是上古時期存在過的。
不過,因為書中記載的一些異獸太過神奇,後人多認為它們都是杜撰出來的。那麼,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山海經》中有沒有可能真實存在的動物?
答案是:有!下面就來說說這些可能真實存在的動物。
1、騶虞(zōu yú)是不是雪豹?
《山海經》記載:騶虞如虎,五色具。一曰尾長於身。出孟山,亦出鳥鼠同穴山,日行千裡。
騶虞是什麼?《說文》解釋「白虎黑文,尾長於身,食自死之肉,不食人。」《草木蟲魚疏》解釋「騶虞即白虎,文異,尾長身,不食生物,不履生草。」這種動物毛皮白色有黑紋,尾巴比身子長,不吃人,只吃死亡後動物的屍體。
現代人根據上述描述,已基本鎖定騶虞就是雪豹。
2、犀是不是犀牛?
《山海經》記載:琴鼓之山多白犀。
白犀是什麼?《爾雅》解釋「犀,似豕。」《南州異物志》解釋「犀如象大,色黑,頭似豪豬,食草木也。」《交州記》解釋「其毛如豕,蹄有三甲,頭如馬,有三角,鼻上角長,額上角短。」
這種動物的外形與牛、象相近,豬頭,大腹,小腳,有三個蹄子,長有兩個角,其中一角長在鼻子上。
現代人根據上述描述,已基本鎖定犀就是犀牛。
3、橐駝(tuó tuó)是不是駱駝?
《山海經》記載:獸多橐駝,善行流沙中,日三百裡,負千斤。
橐駝是什麼?《後周書》解釋「其風欲至,惟老駝知之,即預鳴而聚立,埋其口於沙中。人以為候,即以氈擁其鼻口。」《鄴中記》解釋「如馬形,長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長二尺,脊如馬鞍。」《異苑》解釋「其腹下出水。以金鐵及手承取,即便對過;瓠蘆盛之者則得。」
這種可預知風沙暴來臨,軀體高大,脊如馬鞍,耐渴,並且危急時可給人提供飲水的動物,不是駱駝又是什麼?
4、羆(pí)是不是人熊?
《山海經》記載:嶓冢之山,其獸多羆。
羆是什麼?《爾雅》解釋「羆如熊,黃白文。」《草木蟲魚疏》解釋「黃羆,大如熊,脂如熊白而稍粗理。」郭璞註解《山海經》時解釋「似熊而長頭高腳,猛憨多力,能拔樹木。關西呼為豭羆。」
現代人根據上述描述,已基本鎖定羆就是人熊。
5、九尾狐是不是火狐?
《山海經》有三處記載: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九尾狐是什麼?《說文》解釋「狐,妖什蘙,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閣後,死則首丘。」《白虎通》解釋「狐死首丘,不忘本也。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九者,子孫繁息也;於尾者,後當盛也」。
九尾狐多被認為是《山海經》杜撰動物的典型代表。但是現代人研究發現,九尾狐就是火狐,又被稱為「小熊貓」,外形似狐,因為尾部有九節不同顏色的皮毛組成,因此也被稱為「九環狐」。
那麼,九尾狐是不是火狐呢?
6、狌狌(xīng xīng)是不是大猩猩?
《山海經》中有兩處記載: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其為獸,如豕而人面
狌狌是什麼?「狌」是古代「猩」的異體字,因此「狌狌」可以寫成「猩猩」。《孫卿子》解釋「猩猩能言笑,亦二足,無毛。君子啜其羹,食其肉。故人非以二足無毛,以知禮也。」《呂氏春秋》解釋「伊尹說肉之美者,猩猩之唇。」《蜀志》解釋「封溪縣有獸曰猩猩,體似豬,面似人,音作小兒啼聲。既能語,又知人姓名。」《南方草物狀》解釋「猩猩之獸,生在野中。交阯、武平、興古有之」。
那麼,狌狌是不是大猩猩呢?
7、耳鼠是不是飛鼠
《山海經》記載:丹燻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耳,以其尾飛,名曰耳鼠。可御百毒。
耳鼠是什麼?《爾雅》解釋「鼯鼠,狀如小狐,似日旦乳,亦謂之蝙蝠,肉翅飛,飛聲音如人呼。」《山海經圖》解釋「或以尾翔,或以髯陵,飛鼠鼓翰,倏然皆騰。固無常所,惟神所憑。」古人認為「百歲之鼠化為蝙蝠」,認為飛鼠是蝙蝠的一種。
現代人根據上述描述,已基本鎖定耳鼠就是飛鼠。
8、鹿蜀是不是斑馬?
《山海經》記載:杻陽之山有獸,狀如馬而白文,頭如虎而長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
鹿蜀是什麼?《山海經圖贊》解釋「鹿蜀之獸,馬質虎文,驤首吟鳴,矯矯騰群。佩其皮毛,子孫如雲。」外形如同馬,渾身長滿如同老虎的花紋,叫聲和孩子一樣……好了,看到這裡你應該知道這是什麼了?
現代人根據上述描述,已基本鎖定鹿蜀就是斑馬。
《山海經》裡記述的很多異獸,都在自然界找到對應的動物。之所以後世很多人認為書中的異獸是杜撰出來的,原因如下:
一是:很多異獸從未見過,比如「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這種野獸外形如同馬,長著翅膀,長著人臉,蛇一樣的尾巴。這是什麼?
二是:很多異獸太過神奇,比如「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燭龍」。
有個神人,人臉蛇身,全身赤紅,身長1000裡,只有一隻眼睛,長在面部正中央,閉上眼睛是黑夜,睜開眼睛是白天,不吃不睡不呼吸,能呼風喚雨,照亮黑暗,人稱「燭龍」。這是動物還是傳說中的天神?
三是:很多異獸根本不可能生活在古中原,比如鹿蜀就是斑馬的話,說明古中原與非洲有同樣的自然環境。雖然考古證明古中原有大象,但斑馬的考古佐證還沒有發現……
《山海經》這部古人腦洞大開的古書,確實讓現代人傷透腦筋:你說的那些動物,確實曾經存在過嗎?
圖據網絡,文為指動濟南原創,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