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右到左6種陳皮的年份越來越長)
你家有百年祖傳的東西嗎?
時間煮雨,什麼是時間?陳皮
羅西
我一直對「祖傳」兩個字特別神迷,它是經驗是感情是智慧的某種神秘傳承,珍稀,獨到,有光,而且經得起歲月的考驗,所以也安心。
曾在一個針對奔馳女VIP客戶的講座裡,我問大家,你家有什麼祖傳的東西嗎?物質的或精神的。
有人說,每代必出一個老師,無論種類,反正是老師……
有人說,姓氏。
有人說,脫髮。
有人說:年糕。
所謂貴族或名門望族,在我看來,必須有一傳家寶什麼的,要不,鎮不住這名號。中國人對於「貴氣」的理解,其實就是對光陰的敬畏。
(陳皮是神性與藥性)
福建民間,特別是山區,有很多古老的智慧、技藝甚至記憶,山高皇帝遠的年代,反而保存、繼承得更好。福建人的祖先基本是古代中原南遷的,所謂「衣冠南渡」,那是綿延不斷的中華啊。所謂「不斷」,就是走向四面八方,而懷裡的古玉一直都在。
相對於中原,福建就是遠方。最遠的那個兒子往往最孝順,也是鄉愁保存最好的。
這鄉愁,包括明月、秦磚漢瓦、唐詩宋詞……還有就是中藥。
我一直喜歡聞中藥的那種古典暗香。
其中有一味,是陳皮。很多很多藥方裡都有這一味。
所有的水果裡,橘子類的特有香氣,最為脫俗。
臺灣有位佛學大師說,每次吃橘子,先聞其沁人心扉的香氣,再一瓣一瓣地吃,就是禪。
是的,陳皮有它的神性,藥性。
其實每一顆星星都古老得極具神性與藥性。這也是中藥獨到之處,含有某種心理學的氣息與力量,愈信愈靈。
(祖傳的《草藥驗方書》)
陳皮歷史上原作「橘柚」,最早記載在《神農本草經》中,因其為果皮入藥又名「橘皮」,「治胃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在荷蘭、德國等歐洲國家,橘子被稱為「中國蘋果」。據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研究人員證實,在鮮橘汁中,有一種抗癌活性很強的物質叫「諾米靈」。
在福建仙遊縣,有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民俗,即正月初三這天,年齡是49、50、59、60、69、70、79、80、89、90、99、100……都要集體做壽(類似生日宴),親朋好友要提一籃子的壽麵(線面)、兩雙雞蛋(單身的只要一雙)、一對蠟燭、一串鞭炮去賀壽,「回禮」(回籃)裡有個點睛之筆是,必須回贈兩個橘子。
換言之,橘子就是壽星的禮物。
從中醫學角度,我們將橘子細分,從外至內,橘皮、橘絡、橘紅、橘肉、橘核五部分。橘皮,又稱陳皮,是重要藥物之一。
《本草綱目》中說陳皮是「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
我怎麼看到的全是陳皮滿滿的善意、善解人意、美意,仿佛是你要什麼,它就助力什麼,神奇,美妙。
何謂美人?西樓明月;可以更具體嗎?橘子香氣也。
(我特喜歡陳皮煮水的顏色,有一種光叫時光。)
接下,我要說的葉家陳皮,是葉家百年祖傳的善意,仿佛一個傳奇,希望流芳百世。
葉志徐,我主持《創業天下》雜誌時採訪過他,當時他的角色是創業家,他有20多項個人專利,並且部分轉化為創新產品,如「智能垃圾櫃」「白蟻生命探測儀」等,後者還上過中央電視臺「我愛發明」節目。
早年也曾在新聞單位上過班的葉志徐,眼下想做一套陳藥收藏內部雜誌,「陳藥」,即需要時間陳放而藥效更好且更值錢的中藥材。
第一期為《陳皮收藏》。「收藏」兩個字,我就想到典雅與祖傳。人間即歲月。
葉志徐說,《本草綱目》認為陳皮「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溼之功,脾為元氣之母,肺為攝氣之倉,故陳皮為「二經氣分之藥」,它藥貴新,惟此貴陳……
而且,陳皮一直受到收藏家追捧。
(葉總手裡的新鮮橘皮像一朵花)
從當代人的養生角度看,陳皮為藥食同源品,具有良好的祛溼效果,適合日常食用,針對溼氣重的人很有幫助,特別是抽菸喝灑、熬夜導致傷胃傷肝的,就很適合長期喝陳皮水。
目前市面上的陳皮收藏參差不齊,多數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很多人不敢收藏,怕水深,葉志徐有個良善的願望,借《陳皮收藏》為同好提供一個誠信、專業的交流平臺、渠道。
對近年剛流行起來的陳皮收藏,葉志徐有自己的心得體會:
2014年,他收藏了約200斤茶坑圈枝二紅陳皮,花費不到4萬;
2016年開始拿出來喝,邊喝邊和朋友分享,2016-2020年平均合計自己喝掉加送禮大約60斤,分享給朋友70斤左右,收回約5萬元,倉庫裡還剩下35斤左右鎮底貨,預估價值7萬元,每年仍以最少20%增值;
六年總存放損耗在17%左右,收藏年收益達32.9%。
邊收藏,邊喝,邊賺,這是收藏陳皮最有意思的一面。
對陳皮或《陳皮收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加葉志徐的微信(附二維碼)交流。下圖。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葉志徐老家是福建屏南,翠屏山之南,雍正皇帝取的名字,一個神奇的地方,《舌尖上的中國》第三部特別講到「屏南的草藥」,而葉家五代都是做草藥的……
眼下,葉志徐的團隊正集中細作陳皮產品,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其產品定位是:茶葉店批發+個人收藏。
這不是一個人的情懷,而是祖傳的責任還有那份虔誠與熱愛,他說,「這是我做陳藥的因緣」——
葉志徐的外公長年累月在山裡尋覓、採挖草藥,外婆則在村裡為遠近鄉鄰看病抓藥,「老家祖屋大廳上掛滿紅色錦旗,廳堂供著一尊木雕,是齊天大聖像,外婆就是託齊天大聖的名號給鄉親抓的藥,也許是齊天大聖和草藥一起顯靈,周邊幾個村的鄉親送來了許多錦旗……念書以後老師告訴我,這叫迷信,我對外婆外公內心產生了芥蒂。好多年後,父親給了我一本很舊很舊的書,他說這是太祖母在民國二十年左右抄寫的『草藥驗方書』,裡面的草藥方都是太祖母給別人抓藥的驗方,希望我可以保管好,如果有機會,還能用用。」
外婆活到103歲,祖傳《草藥驗方書》更是一個家族的傳家寶。
(陳皮收藏,恰逢其時)
葉志徐的崇敬心又回來了,「祖傳」兩個字是歲月與神贈與的禮物、是歷代祖先的經驗結晶,就這樣,在外工作了20年,葉志徐最終發現自己還是熱愛中醫,「外公外婆挖草藥,泡製草藥的過程裡有我許多童年回憶,也是心安之所。」
2019年10月,葉志徐放下經營多年的企業,全身投入中醫藥事業,不是心血來潮,是因為葉家與中草藥結緣,已有一百多年,「我家五代都是做草藥」,但沒有字號,所以,他要給這段質樸而生命力強大的祖傳中草藥歷史、智慧創立一個名字,於是有了「元岡」字號:元氣為生命之本,岡為山之脊梁,「元岡」著力傳統中醫藥傳承與發展,發揚光大家族中醫藥傳統。
(葉家與中草藥結緣,已有一百多年)
陳皮的藥用價值、保健作用,以及修身養性、時尚潮流的意義,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與實踐。
葉志徐先生隨便舉了個例子:陳皮祛溼效果好,現代都市生活,很多人溼氣重;薏米清熱祛溼,但是脾胃不好的不適合吃,陳皮就不同了,健脾祛溼;用起來還很方便,可以煮水,可以煲湯,可以煮茶,還可以做甜點,又沒有什麼禁忌,老人、小孩、女生都可以吃;家庭、辦公室、飯店、戶外都方便用……
他特別推薦陳皮和白茶同煮飲用,「大家都知道老白茶是好東西,但是脾胃不好的人,喝多了就容易脾胃不舒服,只要加點陳皮,就可以很好的保護胃,即有白茶的好,也有陳皮的好,兩者相得益彰。」
(有人喜歡純粹的陳皮煮水,有人喜歡給它加點菊花或者玫瑰)
中式的品質生活,很在意儀式感,比如中藥、中式古典家具也是一種儀式感很強的「人設」,這是東方的魅力所在。
有儀式感的人,是因為幸福,也是因為有閒與有錢。保持儀式感,放鬆心情期待一個儀式可以對自己產生暗示,大腦也會慢下來,產生幸福感。
最有儀式感的,不過是時間煮雨。
時間煮雨,什麼是時間?陳皮。
怎麼說呢?「陳皮」的關鍵字在「陳」字,意思是久置陳放。最早出現「藥物宜陳後使用」的提法見於《神農本草經》的序例中,言:「土地所出,真偽陳新,並各有法」。
時間最是迷人,卻對之抱有敬畏。
有人喜歡紅豆陳皮粥,給甜蜜加點鹽;有人喜歡在蒸飯的時候,放一片提振香氣;有人喜歡純粹的陳皮煮水;有人喜歡給它加點菊花或者玫瑰……我喜歡將山藥去皮切成條後放入開水中焯一兩分鐘後撈起晾涼,將切碎的陳皮用蜂蜜調勻後撒在山藥上……什麼是美好寫意,這個即是。
最安詳幸福的是,在午後或深夜,在盛夏的玉蘭香氣裡還是窗外飄雪的冬天,煮一壺白茶,加入除皮,是的,陳皮也需要煮,如同喜歡只是泡,熱愛才是煮。
茶香是天上,橘氣在人間。
對陳皮或《陳皮收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加葉志徐的微信(附二維碼)或電話交流15005018870。
羅西簡介:
專欄作家,傳統媒體人。
在《新民晚報》等全國50多家報刊寫過專欄。
出版專著有《性感是另一種高貴》《你生命中的貴人往往是異性》等30多部。
微信:928588220
(喜歡此文,點擊下面紅色框,即可打賞,哪怕1元也是100分的支持,萬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