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國紡織配額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相比,歐美對東南亞國家設限類別較少,甚至沒有設限,配額數量與其生產能力相比往往供大於求,基本能滿足出口廠商的需求。在配額取消的最後一年裡,各國均想利用最後的時間穩固市場份額,為2005年後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做好準備。此外,越南、孟加拉等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投資設廠成本等均比我國低,質量管理水平也有大幅提高,因此,我紡織產品與之相比,優勢已不明顯,在配額、成本等方面甚至還處於劣勢,競爭前景不容樂觀。現就我國在紡織業的在全球的主要競爭對手做一客觀分析。
亞洲東南亞國家:除印尼和泰國有一定規模的紡織品出口外,基本上是以服裝出口為主,出口較有優勢的國家有:孟加拉、印尼、泰國、越南等,其中孟加拉在歐盟服裝進口市場居第6位,越南在日本服裝進口市場居第4位,印尼在美國服裝進口市場上居第6位。孟加拉、越南等國成本優勢突出,服裝廠工人最低工資僅為45美元/月,土地、水、電等能源價格也非常優惠。據香港客商反映,在越南等國開設一家1000人左右的服裝廠,投資僅需要6、7百萬港元,而同樣規模的工廠設在中國,則需投入幾倍的資金。但東南亞國家的劣勢是服裝工業規模不大,配套水平較低,面料依賴進口,接單能力有限,加工品種不夠齊全。
印度:是世界上第3大產棉國,紡織工業規模很大且實力雄厚。紡織服裝業是印度的支柱產業,佔全國製造業的比重為20%,就業人數1500萬,紡織服裝出口佔出口總額的比重為25%。主要市場為歐盟和美國,在歐盟市場列第3位,在美國市場列第4位。印度的紡紗、織布及印染業設備、技術水平很高,已成為我強大的競爭對手。
巴基斯坦:紡織服裝業是該國的支柱產業,佔全國製造業的比重達46%,就業人數1500萬,佔製造業就業的38%,紡織服裝出口佔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66%,為世界第4大產棉國,紡織工業實力雄厚,擁有較強的紡紗業和織布能力,出口產品以紗、布等初級紡織製成品為主。巴基斯坦棉紗的競爭力大有超越我國之勢。其紡織品在美國、歐盟、日本紡織品進口市場上分別列第6、7、8位,成衣等製成品所佔比重較低。
美洲墨西哥和中南美國家:美、加、墨於1994年籤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區域優惠貿易措施以後,在配額、關稅方面大大放開,美國紡織業大量在墨西哥和加勒比盆地國家投資,墨西哥和中南美國家對美國的紡織服裝出口持續增長,墨西哥從1996年起連續6年成為美國紡織服裝第1大進口來源國,中南美國家也成為運用美國的紡織部件生產服裝返銷美國、免進口配額和美國部件關稅的《加勒比盆地貿易夥伴法案》(CBTPA)條款的受益者。
歐洲土耳其:1996年,歐盟與土耳其確定了《關稅同盟協定》,互相取消了從彼此進口紡織服裝產品的配額和關稅。土耳其紡織業和服裝業實力較強,2003年出口服裝近60億美元,佔其服裝總出口的82%,居歐盟進口來源第2位。
中東歐及地中海沿岸國家:包括羅馬尼亞、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等。截至目前,歐盟已通過各種雙邊或多邊貿易優惠安排取消了對所有歐盟候選國和地中海沿岸國家(埃及除外)的紡織服裝配額和關稅。這些國家的紡織服裝主要出口市場是歐盟,主要的貿易方式是從歐盟進口紡織原料、紗線和面料,加工成服裝返銷歐盟。在2002年歐盟服裝進口市場上,羅馬尼亞、突尼西亞、摩洛哥、波蘭分別列第3、4、6、9位。
美、歐、日三大出口市場展望美國市場:2003年,美國政府通過減稅、降息和美元貶值「三大招數」及增加反恐開支刺激經濟,下半年美國經濟加快復甦,第3季度經濟增長率為7.2%。據美國議會研究報告顯示,2004年美國經濟仍會強勁增長,預計GDP增長幅度將達5.7%,是過去20年中最好的年份。
2004年為美國大選年,在對華紡織品問題上,政治因素將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對設限的預期已經開始影響美國進口商的採購計劃。據美國最大的女裝品牌商LizClaiborne公司表示,從明年2、3月份起,他們就要為2005年銷售的服裝進行訂單規劃,由於美國對華紡織品的保障措施,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美商在我國的採購計劃。為保持貿易的穩定性、規避重新設限的風險,他們不太可能將訂單大規模從周邊國家轉移到我國。
此外,2004年配額總量因不能預借2005年配額,存在總量減少的狀況。此問題對歐盟同樣適用。
歐盟市場:儘管與美、日經濟的復甦勢頭相比,今年歐盟經濟增長不如人意,但是歐盟內部市場發達、透明,成員國經濟互補性強,內部貿易活躍,受外部經濟不利因素的衝擊相對較小。在美國經濟復甦的帶動下,歐盟經濟也有望步入上升軌道。
目前企業最關注問題是:如果歐盟新成員國的配額總量合併到現在的歐盟中,藉此機會擴大對西歐出口的可能性很大。
針對東擴和2005年配額取消後對中國紡織品大幅度進口的擔心,歐盟近期出臺了題為《擴盟後紡織服裝業的未來》的一系列救助其紡織服裝工業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在2005年建立歐盟地中海沿岸國家紡織品自由流通區、將「普惠制」集中給予最不發達國家、啟用環保和勞工標籤等。此外,歐盟出臺的救濟措施及設限等將對我紡織品出口產生一定的影響。
與美國服裝市場訂單量大的特點相比,歐盟市場出現急劇增長的可能性要小一些。企業要想在歐盟市場上站穩腳跟,實行差異化經營,集設計、打樣、生產、銷售為一體,是一條符合發展趨勢的道路。
日本市場:日本是世界上第3大經濟體,也是我紡織服裝出口的主要市場。2003年,日本經濟出現復甦跡象,但消費支出仍處於低迷狀態。儘管如此,但由於日本紡織服裝消費基數龐大,再加上紡織服裝業大部分已把製造地轉移到中國,因此其消費市場還是嚴重依賴於進口產品。在日本紡織品服裝進口市場上,中國產品佔71.5%,具有較強的價格和質量競爭力。因此,我出口企業在日本市場面臨的主要挑戰並不是擴大市場份額,而是提供深加工、高質量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及品牌服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