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媒體人走進塞北山水:要拉更多臺灣人來大陸看看

2020-12-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河北臺辦贈送臺灣媒體代表「兩岸一家親」題字(張琪 攝)

海外網7月25日電一路向北,領略草原風光,探秘廣袤星空,尋跡古都遺址。兩岸網絡媒體人歷時8天,橫跨北京、河北、內蒙古自治區三地,用相機捕捉美景,用文字表達心聲,無不感嘆「這是一場難得的體驗。」

2019兩岸網絡媒體人「感受塞北風情·探索星空奧秘」於7月18日至25日舉行,吸引了兩岸十餘家主流媒體記者和島內自媒體人士。該活動由華夏經緯網聯合國家天文臺、河北省臺辦、內蒙古自治區臺辦共同舉辦。

24日,兩岸媒體人來到了河北張家口。「這是值得期待和推薦的地方。」臺灣多位媒體記者在實地參觀冬奧會臨時展館後由衷感嘆。TVBS記者高嘉甫表示,最期待的行程就是冬奧館,這是大陸第一次舉辦冬季奧運會,很希望能參與報導這一世界級體育賽事。

地處晉冀蒙交界的塞外明珠張家口,在2015年成功拿下了2022年世界冬奧會的舉辦權。以雪為媒,張家口一步進入「國際名城」行列,推動城市建設進入快車道。

據張家口奧體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茂亭介紹,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共有8個場館,其中競賽場館有4個。在這裡將進行滑雪和冬季2個大項、51個小項的比賽。

「目前,張家口冬奧場館建設進展順利,各項建設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場館在設計和後期管理過程中,運用了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手段。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冬奧秉承節儉和廉潔原則,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設備和施工都運用了科學手段進行精細管理,將施工成本降至最低。比如有些建築已從混凝土機構改為鋼筋結構,不但降低了成本,還有利於空間的合理利用。」賈茂亭補充說。

聯合新聞網編輯林怡君對冬奧場館佔地面積如此之大感到震撼:「來之前也做了很多功課,但比較意外就是,實際面積看起來更大。為舉辦冬奧會,大陸建設了一座高鐵站是蠻厲害的。而且在幾年內就能建成這麼大規模的場館和配套設施,效率真的是很高。」

臺灣Yam番薯藤記者許湘宜稱:「有機會來看冬奧場館還是蠻期待和高興的,想看下國際賽事的場地到底有多大。我們將會以圖文形式來介紹張家口冬奧會籌備工作,臺灣民眾很關注體育賽事,覺得他們會很喜歡這裡。」

20日至23日,兩岸網絡媒體人遊覽了皇家園林避暑山莊,感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多元文化;行走普陀宗乘之廟,欣賞最美「小布達拉宮」的文化美景;暢遊草原天路,遊覽多倫湖風景區;參觀國家天文臺明安圖觀測基地,探秘太陽與星空奧秘。

明安圖觀測基地夜空照 (張順傑 攝)

臺灣自媒體人郭人榮告訴海外網:「在臺灣會講一句話是,好山好水好無聊。很多景色很好看,但呈現的方式卻很無聊。所以我們做視頻的時候,會想用年輕人的語言,比如航拍和短視頻方式,讓臺灣年輕人更了解這個地方,所以會加入一些創作元素。

「看到這麼美的地方,自然而然就想來。對臺灣人來說,目前來中國旅遊還是偏年長者居多,希望我可以儘自己的力量,將更多臺灣年輕人拉來大陸旅遊,看看這邊的好山好水。」郭人榮說。

22日,兩岸網絡媒體人來到了本次活動的重要一站——察哈爾抗戰紀念館,紀念館裡陳列了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期間的史實資料和部分文物,記錄了從抗日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這一段時間內,內蒙古多倫地區的重要歷史事件。

多倫縣文聯主席、內蒙古大學客座教授任月海陪同參觀並全程講解。他說,臺灣與大陸之間大家受到的歷史文化教育存在差異,所以兩岸需要交往、交流,互相了解。

臺灣Yam番薯藤攝影記者黃君平在參觀後表示,臺灣歷史教得沒有那麼詳細,「九一八事變」只是點到為止,沒有講得那麼細,經由察哈爾抗戰紀念館老師講解後,就明白為什麼要把這個景點安排進去,這對中國近代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蠻有教育意義的。

兩岸媒體參觀察哈爾抗戰紀念館 (張琪 攝)

另外一個令臺灣媒體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元上都遺址。元上都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正藍旗草原,曾是世界歷史上最大帝國元王朝的首都。元上都南臨上都河,北依龍崗山,周圍是廣闊的金蓮川草原。

黃君平告訴海外網:「原以為元上都就是圖片上所展示的一座雕塑,殊不知它的腹地非常廣闊,能參觀的東西雖然只有幾樣,但卻也可以藉此遙想當年盛大的模樣。這邊風景真得蠻美的,是我想像中的蒙古草原的樣子。」

在ETtoday新聞雲執行副總編輯譚志東看來,元上都展現的一種包容精神。如果有一種比較進步和開明的心態,這個國家就能更強大,元朝相當重視科學。「我覺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二十年,科研領域的經費不斷增加,科技、軍事取得飛躍式進展,包括民生領域,這也惠及了我們,讓全體中國人一起受益。」(海外網 張琪)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相關焦點

  • 兩岸媒體人走進承德避暑山莊
    中新社承德7月20日電 (李晗雪)來自兩岸十餘家媒體的媒體人20日一同走進承德避暑山莊,了解這座清代帝王宮苑背後的歷史文化。該活動是「2019兩岸網絡媒體人『感受塞北風情·探索星空奧秘』」活動的一部分。
  • 兩岸影像對話 臺灣新聞人看大陸,大陸新聞人看臺灣
    對臺灣的印象就只有這些?來看看一位大陸新聞人鏡頭裡的臺灣都有什麼;除了京城的紅牆綠瓦,陸地飛馳的高鐵,臺灣新聞人鏡頭裡的大陸還有怎樣的精彩?這一次,兩岸兩位資深新聞人用手中的相機與鏡頭「互看」,京呈與你一同品味這番跨越海峽的影像對話。
  • 兩岸媒體人走進雲南玉溪感受鄉村振興
    李雪峰攝「讓更多農民能夠在服務業立足難度大,卻更有助於推動鄉村轉型發展。」臺灣青年遊智彬10日在參訪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大營街社區時說。當日,來自海峽兩岸的二十餘位媒體人走進玉溪大營街、撫仙湖國家溼地公園及澄江市馬房村等地參觀、採訪,體驗雲南決勝全面小康及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 臺灣畫家王海峰頻繁往來兩岸:大陸山水入畫來
    往返兩岸 情系大陸  「兩岸畫家以筆為媒,不僅僅是相互虛心討教,心靈上也彼此拉近。」王海峰表示,臺灣文化界接受國際影響較早,畫風創意凸顯;而大陸畫家畫功紮實、技法多樣,是臺灣畫家學習的榜樣。  王海峰對大陸山水情有獨鍾,早在十幾年前,他就頻繁到廈門、湖南、廣西等地開展兩岸書畫交流活動。
  • 臺灣知名媒體人黃智賢:向臺灣人傳遞對大陸的真實感受
    中新網廣州7月2日電 題:臺灣知名媒體人黃智賢:向臺灣人傳遞對大陸的真實感受中新網記者 郭軍「這是我的一個心願,我要走遍大陸每個地方,以一個臺灣人的視角和理解,去看真實的大陸,並把我的真實感受傳遞給臺灣人
  • 20餘名兩岸媒體人將探訪雲南
    記者5日獲悉,2020年兩岸媒體人「感受七彩雲南·探秘南國星都」活動將於11月8日至16日在雲南開展。這場由國家天文臺主辦、雲南省臺辦協辦,華夏經緯網作為媒體支持的活動,將邀請來自兩岸的20多名網絡達人、自媒體人及臺灣青年拍客組成媒體團隊,通過製作一系列融媒體作品,全景式、多角度地講述雲南故事,傳播地域文化,弘揚民族文化。
  • 2020兩岸媒體人「感受七彩雲南•探秘南國星都」將於11月8日啟動
    由國家天文臺主辦、雲南省臺辦協辦,華夏經緯網作為媒體支持的2020年兩岸媒體人「感受七彩雲南· 探秘南國星都」活動將於11月8日至16日在雲南展開。活動將邀請來自兩岸的20多名網絡達人、自媒體人及臺灣青年拍客組成媒體團隊,走進祖國大陸彩雲之南,探秘天文星象、感受雲嶺風情、體驗非遺魅力……活動期間,兩岸媒體人將製作一系列融媒體作品,通過新媒體平臺,全景式、多角度地講好雲南故事,傳播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弘揚中華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 兩岸媒體人走進白鶴灘 近距離感受「國之重器」魅力
    中新社四川寧南10月2日電 題:兩岸媒體人走進白鶴灘 近距離感受「國之重器」魅力作者 劉大煒「這裡好像科幻大片中的場景!」臺灣媒體人林倩如站在白鶴灘水電站左岸的834平臺上讚嘆道。近日,由全國臺聯主辦的「2020年兩岸媒體人云南行」一行來到這裡,近距離感受「國之重器」的魅力。從平臺上看,水電站施工狀態盡收眼底。只見峽谷間一座拱形水壩已初具雛形,橫跨在金沙江上;兩岸山體被多條運輸鋼索連接在一起,載有建築材料的箱體車穿梭其中。兩岸媒體人紛紛掏出手機、相機,記錄眼前景象。「這裡被戲稱為『流浪地球』水電站。」
  • 積極參與大陸脫貧攻堅 這些臺灣人紛紛踐行了「兩岸一家親」
    有42所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基礎設施或修繕或新建,極大改善、提升了當地的教學條件;有10多家臺企和廣河縣籤訂了長期用工協議,組織輸轉勞動力8000餘人,創收近1.5億元,為廣河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作出積極貢獻。 有臺商朋友說,「我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從臺灣鄉下過來,到了這邊就是一家人,不能光我一個人賺錢,要和大家一起、和當地鄉親們一起致富。」
  • 兩岸媒體人河北「尋美」
    「尋美之旅——兩岸媒體人河北巡禮」新聞交流活動於11月2日至7日間成功舉辦。(河北省臺辦供圖)「尋美之旅——兩岸媒體人河北巡禮」新聞交流活動於11月2日至7日間成功舉辦。中新社、中國網、臺灣《聯合報》、臺灣《經濟日報》等兩岸媒體記者20餘人赴河北衡水、邢臺、邯鄲三市開展參訪交流,真實記錄了河北的發展變遷,了解河北發展環境、歷史機遇及惠臺政策落地情況,共同體驗了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 兩岸媒體人"河北尋美之旅"圓滿落幕
    老白乾酒廠)來自20餘位兩岸媒體人先後赴衡水、邢臺、邯鄲等地將把河北的"生態之美""人文之美""發展之美"客觀地呈現給臺灣同胞,讓更多的臺灣同胞了解河北、關注河北。
  • 兩岸高校夏令營在臺舉辦 大陸師生贊臺灣山水美麗
    兩岸高校夏令營在臺舉辦 大陸師生贊臺灣山水美麗 2008年07月25日 17:0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媒體人:大陸不斷細化臺胞「同等待遇」對臺商具吸引力
    臺灣媒體人6日參訪河北邯鄲臺資企業,聚焦臺資企業在當地發展環境和前景。臺灣聯合報系大陸事務處業務總監王寶善表示,大陸各地不斷細化臺胞「同等待遇」政策,對臺商具有吸引力,讓更多臺商願意留在大陸發展。由中共河北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和衡水、邢臺、邯鄲三地臺灣工作辦公室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尋美之旅——兩岸媒體河北巡禮」於3日啟幕。20餘位兩岸媒體人先後赴衡水、邢臺、邯鄲等地互動交流。
  • 兩岸媒體人「尋美」河北:感受京畿風情
    中新社衡水11月3日電 (記者 李茜)「在臺灣過年最常見的是貼春聯、寫福字,今天現場看到年畫很震撼,它能記錄下當時的歷史,堪稱古代的『電視機』。」臺灣中華青年新媒體協會代表林昉柔參觀武強年畫博物館後感嘆道。
  • 臺灣媒體人:大陸此時對臺動武機率
    臺海兩岸戰雲密布,大陸官方雖然沒有連篇累牘的嚴詞批判,但穿越海峽的機群越來越多,越來越靠近臺灣,而且停留越來越久,一副準備開戰的架勢。儘管馬英九、蘇起提出警訊,但反而遭到「總統府」、「外交部」、陸委會以「主流民意」為由批評,請問臺灣「主流民意」是要送自己的孩子去流血打仗嗎?蔡當局對於如何避戰毫無對策,只會拉著美國以及綠媒自我吹噓,裝模作樣而己。 儘管如此,判斷即時情況仍有必要。要了解大陸對臺政策,首先要看大陸如何看待中美關係。目前美國陷在疫情的無底洞,並發出嚴重的經濟、社會和「外交」問題。
  • 兩岸媒體人走進雲南體驗天文探索魅力
    中新網麗江11月15日電 (李雪峰)連日來,參加「感受七彩雲南·探秘南國星都」活動的20餘位兩岸媒體人,先後走進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鳳凰山園區、澄江撫仙湖太陽觀測站以及麗江高美古天文觀測站,體驗天文探索魅力。
  • 蔡英文元旦談話拿兩岸「開刀」 網友:別拉臺灣人陪葬
    一席話讓臺網友憤怒不已,直批蔡英文「別拉臺灣人陪葬」。蔡英文元旦談話拿兩岸問題「開刀」據「中央社」報導,蔡英文1日發表新年談話,在談到兩岸交流時提出了所謂「四個必須」及「三道防護」。要求大陸必須正視「中華民國臺灣」、「必須以對等方式處理雙方歧異」、「必須是政府跟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同時,蔡英文號稱將在兩岸間建立「三道防護網」,分別是「民生安全防護網」、「資訊安全防護網」及「民主防護網」。其中提到要提升臺軍戰力,與大陸開展「資訊戰」,還要防範大陸企業資金。
  • 兩岸真的會開打嗎?臺灣媒體人斷言最後結局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解放軍近日多次進行海空演訓,美軍航艦也多次穿越臺灣海峽。臺海戰雲密布,外界擔心兩岸真的會開打嗎?臺灣資深媒體人韋安斷言,臺灣扮演高科技生產基地的關鍵角色,中美不會在臺海開戰,兩岸也不會開戰。
  • 臺灣媒體人在大陸過端午:同樣的習俗 就像在家裡一樣
    臺灣媒體人在大陸過端午:同樣的習俗 就像在家裡一樣 2018-06當天,來自臺灣的媒體人在「中國客家圍屋第一縣」江西贛州市龍南縣,與大陸鄉親共同過端午節。  「我們家過節也是包粽子、划龍舟、喝雄黃酒。」臺灣《聯合報》記者陳柏亨說,今天雖然不能跟家人一起過端午,但是不覺得遺憾,「看到這裡的人們跟我家一樣的過節習俗,感覺很親切,就像在家一樣。」  龍南縣楊村鎮,古稱太平堡,居住著客家人,每年端午都要舉辦龍舟賽。
  • 「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在京啟動
    如今,創業驛站吸引了更多的商家注意,它們紛紛表示,未來要與創業公社進行深層合作,為更多的臺灣創業青年提供創業平臺或機遇,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臺灣創業青年落戶於此。    王振源表示,「我們希望可以幫助臺灣的高校教師來大陸尋找機會,其實我們發現好多人是第一次來大陸,他們雖然沒有最後在上海落腳但是有可能會到廣東去可能到到福建去,可能到浙江的其他高校就業,那麼我們跟他們都有保持聯繫,他們還是很感謝我們,讓他了解大陸的高校到底什麼情況。」    「我覺得兩岸是血溶於水的,然後這邊市場真的很好,臺灣的朋友們有機會一定要來上海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