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重新定義臺灣人

2020-12-03 手機鳳凰網

本土化並不是一個單調的、斷面式的文化符號,而是一個有機的、不斷發展的過程。任何人,只要融入了這個發展的本土化過程,就可以成為臺灣人。

隨著臺灣2008年「總統」選舉迫近,兩黨候選人馬英九和謝長廷相繼拋出對重大政治議題的論述,涵蓋兩岸直航、經濟改革、對外交流、社會關懷等。最引人注目的當然要數族群和本土化的議題。

國民黨在歷屆重大選舉中始終擺脫不掉「外來政權」、「外省人」沉重負擔,被民進黨屢屢操弄民粹,扣上「中國豬」、「賣臺」之類帽子,可說是丟掉選票的重要原因。面對標榜「本土」、「愛臺」的民進黨,對生於香港、接受美式精英民主教育、操著蹩腳閩南語的馬英九而言,如何在本土議題上有效應對謝長廷,力保少失分甚至不失分將是他選戰成敗的關鍵。

近日,為爭取臺灣新世代的認同,馬英九將推出自己的本土論述,重新定義本土的意涵,以「全球思考、在地行動」為論述主軸,意圖扭轉此前的挨打形象,與向來壟斷本土論述的民進黨抗衡,並與後者的「大閩南沙文主義」相區隔。

七波移民都是臺灣人

在馬英九即將推出的名為《原鄉精神·臺灣典範的故事》一書中,共收錄了16篇馬英九於不同時期所發表的文章,通過人物典範、臺灣歷史與臺灣經驗三個章節,建構馬英九的新臺灣本土論述。

文章的主要思想由馬英九創設,具體論述則由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楊渡操刀。據相關人士透露,在這本書中,馬英九的本土論述將強調,本土,絕不是去中國化。本土是有生命的,是不斷再生、再創造的過程,本土就是包容,更是移民文化的總合。

此書尚未出版,但從已披露的一些章節來看,馬英九的確在本土化論述中加入了一些新的創見,也闡述了一些與以往不同的論述。看得出,經過最近一段時間勤下基層,馬英九的確對本土的概念和論述產生了更深的理解。

該書將臺灣的歷次人口遷入劃分為臺灣歷史的七個移民世代。馬英九認為,臺灣最純粹的本土居民應當是指居住在島上千餘年的原住民,除此之外的歷次人口主要增長,都是透過移民的方式完成。

1945年之前,從明代中晚期到日據時期共有五波移民。第六波移民就是隨著國民黨在1945年後來臺的黨政軍人員以及兩百多萬普通民眾。這批人及其後代就構成了今天被稱為「外省人」的族群。

馬英九既肯定了這批移民對臺灣發展帶來的貢獻,也罕見地坦承國民黨在執政時期錯誤的威權體制與壓制民主。他也認為,正是同批來臺的殷海光、雷震等「外省人」,才有了民主化的最初思潮,更導致了民進黨的壯大與執政。

第七波移民則是指上世紀80年代後,加入臺灣的外籍配偶以及大陸新娘,她們在臺灣結婚生子,也逐漸成為臺灣社會中一個新族群。

本土是充滿生命力的概念

馬英九在書中提出幾個重要的問題,即「什麼是本土」與「什麼叫臺灣人」。兩個問題殊途同歸,詰問民進黨設立「本土」的時間點。馬英九認為「臺灣人」並不應當按照來臺灣的時間,按照祖籍來劃分。「如果『本土』所代表的是『原來的臺灣』,那現在的閩南語、客家話、普通話都是外來語,不管是荷蘭、西班牙、鄭成功、清朝、日本、國民黨、民進黨,全部都是『外來政權』。

如果『外來政權』應該退出,所有漢族就該退出臺灣,這樣的臺灣,還剩下什麼?」馬英九更進一步指出,民進黨藉以辨識本土化的「臺語」、「閩南籍」其實是「福佬沙文主義」,是一種民粹式的選舉語言,是民進黨操弄第四代移民和第六代移民的衝突,壓迫第七代移民,藉以壟斷權力的方式。

馬英九認為,本土化是一個發展的、變化的、充滿生命力的概念。馬英九在書中涉及的劉銘傳、李友邦、張友軍等人,正是代表了臺灣本土化概念的變遷與發展。他更引述時下島內流行的「臺客」嘻哈搖滾文化、融合了歐美的hiphop、日式音樂,正是本土音樂再生、發展的傑出代表。

馬英九所要體現的理念就是,本土化並不是一個單調的、斷面式的文化符號,而是一個有機的、不斷發展的過程。任何人,只要融入了這個發展的本土化過程,就可以成為臺灣人。

藉此,馬英九批駁了民進黨關於「本省人才是臺灣人」、「外省人原罪」等論述。「本土不是切割分段的,而是延續如生命,慢慢生長延伸,自己不斷再創造的文化。這就是本土。」

從「新臺灣人」到「新本土論述」

不管是在當下的臺灣,還是早至兩蔣執政時期,國民黨執政的最大罩門就在於作為外來政權的合法性和本土性。特別是在上世紀80年代開放黨禁、實行民主選舉以來,有一段時間,民進黨甚至只需要提及「外省人打壓本省人」和「2.28慘案」就可以換來大把大把的選票。「本土「成了民進黨的一塊神主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1998年馬英九競選臺北市長時,李登輝喊出馬英九是「新臺灣人」的口號。選後,馬英九開始以「新臺灣人」作為自己的政治標籤。這一主張超越了統獨思維和族群省籍問題,強調對臺灣的認同和熱愛,一度成為島內共識。但此後藍綠在「認同中國是不是就不認同臺灣」的問題上產生異議,「新臺灣人」也逐漸消失了光澤。

2000年國民黨失去政權後,黨內痛定思痛,決定在本土問題上有所建樹,臺灣籍主席連戰提出了「建設性本土化路線」,即「堅持民主、理性中道、立足臺灣、深入基層、建設『國家』、厚植實力」方針,提出溫和本土的主張,意圖以「在地化」替換「本土化」概念。

2006年,連戰又指出:「本土化」和「臺灣意識」這些提法,我都同意,不過,「本土化」並不代表「臺獨」,「臺灣意識」也不是分離和分隔的思想。這代表了國民黨在後執政時代對本土化問題的一些反思。

馬英九在競選和就任黨主席之後,在本土化問題上也有一些表述。如其在黨主席就職演說中提出將建立以「臺灣新希望運動」為核心的「本土化論述」,以證明國民黨不是外來政權;試圖確立一種連接本土與大陸的「臺灣本土新論述」,營造「臺灣生命共同體」的概念。

馬英九並在國民黨十七大上提出建立本土論述的4項指標,即「誠信政治」、「公義社會」、「活力經濟」與「雙贏兩岸」。他還在主席任內,頻頻強調國民黨對臺灣歷史的貢獻、與臺灣的淵源,進一步強調國民黨與臺灣的緊密聯繫。國民黨十七屆二中全會修改黨章,大幅加入「臺灣、本土」等字眼,更進一步昭示馬英九建立本土化論述的決心。

以世代超越族群

馬英九的新本土論述,其主要思想內容和脈絡都承續了他此前關於本土的各種論述。其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以「世代超越族群」。馬英九將臺灣人劃分為7個世代,而不是像民進黨按族群劃分。

通過這種線性的劃分,馬英九試圖規避所謂的「歷史原罪」問題,鼓勵臺灣人把眼光放在將來。他著眼於年輕一代的臺灣人,意欲在族群意識較為淡薄的這個群體中發展時代觀念,希望藉此爭取到整個世代對國民黨的支持。

馬英九試圖用期許的美好未來擊潰令人厭倦的省籍問題。正如他所說:「現在的三、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一代,見面早已不再問你是本省外省,而是問來自那一個城市、地方。然而政治人物卻脫離現實,還在古老的『偽問題』上糾纏,無非就是要保有既得利益而已。」馬英九著眼於一個世代,這一點要比按照地域和省籍固步自封的民進党進步不少,也高明不少。

然而馬英九仍將面對很多問題。不同於陳水扁,務實開明的謝長廷並不打算重拾過去的狹隘本土路線,也提出了團結一切非馬力量,甚至團結馬英九的口號。可見遠離舊的本土路線,構建新本土論述決不僅僅是馬英九的工作。

未來馬英九將如何應對謝長廷更富彈性、更有包容力的本土論述,仍有待觀察。此外,馬英九當前的本土論述充斥著「全球化」、「歷史高度」等大量精英化的語言論述,如何把這些思想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給臺南鄉下的農民,屏東下海的漁民,還有彰化賣大丸的小販,這應該是馬英九本土化論述將遇到的「本土化問題」。

相關焦點

  • 《臺灣新聞臉》:馬英九的逆襲
    年已七旬的馬英九,近來越來越活躍。因為兩岸議題,馬英九連槓蔡英文當局,讓綠營氣急敗壞、瘋狂圍剿。從2016年卸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馬英九從沒有像這次一樣,在兩岸議題上衝鋒陷陣,展現出不俗的「內力」,將民進黨當局從上到一下一干人「摁著打」。其強勢的表現,讓藍營不少人驚呼,「小馬哥」又回來了!那麼,為什麼馬英九近期屢屢站在第一線,扮演嗆聲民進黨當局的高分貝炮手?
  • 馬英九:如果不給中國下定義,臺灣和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3月16日,馬英九在淡水大學進行演講,面對同學的提問「臺灣是中國的嗎?」他表示「要看中國的定義是什麼」,「如果不給中國下任何定義,臺灣跟大陸應該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據報導,馬英九日前以「臺灣在變動中國際社會的角色」為題,到臺灣淡江大學演講。談及兩岸關係,兩岸能否統一?他強調,必須由臺灣人民同意,而臺灣人民要同意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雙方更多的交流來達成共識。
  • 馬英九蔡英文「隔空交火」,蔡英文害怕馬英九把臺灣人喚醒?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馬蔡論戰仍在持續,針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馬英九提出一些看法,批評蔡英文在策略上的錯誤。不同於蔡英文所堅持的「聯美抗中」,馬英九更重視臺灣的安全,這其實也符合臺灣民眾所期待的小確幸生活。馬英九的「反戰」言論,讓民進黨真正感受到了恐懼。馬英九聲稱民進黨當局把臺灣推向危險的邊緣,不要拿臺灣民眾的生命安全開玩笑。
  • 馬英九:「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作者:鄧鄧審閱:臨既日前,在知名人士王曉波教授的追思會上,前臺灣領導人馬英九公開表示:在課綱的「撥亂反正」問題上,我確實做得不夠。馬英九口中的「不夠」似乎並不符合事實,他做的何止是不夠,輕易放棄課綱是馬英九在執臺的八年時間裡最大的失敗。當年馬英九邀請王曉波擔任召集人,負責具體的課綱修訂,沒想到任何輕微的調整都遭到了「臺獨分子」的窮追猛打,甚至還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反課綱運動」。
  • 馬英九靈魂質問:難道臺灣人不如豬?
    導讀: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於1月1日上午的時候,舉行了升旗典禮。國民黨人馬英九在進行致辭時,痛批民進黨當局開放美國瘦肉精豬肉進口。馬英九表示,瘦肉精就算是臺灣豬都不可以吃,臺灣民眾卻要被迫吃含瘦肉精的豬肉,難道民進黨當局覺得臺灣民眾連豬都不如嗎? 臺灣民眾被迫吃瘦肉精豬肉 據臺灣媒體報導,馬英九表示,民進黨當局堅持開放美國瘦肉精豬肉進口,違反了臺灣的民意。
  • 馬英九臺北書展演講:我是戰後「移民」臺灣的湖南人|獨家
    2019年2月13日,第27屆臺北國際書展開幕第二日迎來了一場特別的活動——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以暢銷書作者的身份為現場讀者帶來了個人演講和新書籤售。2018年12月,馬英九在臺灣出版了由自己口述、蕭旭岑執筆的《八年執政回憶錄》,回顧了在任八年的經歷與感悟。他在自序中表示,「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是自己從政以來的堅持,但也確實有許多應該改進之處,「民眾的責難,我自當承受;唯有謙卑的鞠躬,才能再挺起身來。」該書自出版以來,在臺灣多地舉辦了發布會和籤售會,馬英九累積籤名已達7600餘本。
  • 馬英九:臺灣人對大陸看法改善 「憲法」沒排除統一
    圖為馬英九資料圖(來源:臺媒)海外網2月26日電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日前接受美媒「海峽論壇」節目專訪,談話內容提及兩岸關係,馬英九表示,臺灣人對大陸的看法已經有一些改善了,更指出臺灣地區的憲制性規定「沒有排除跟大陸統一
  • 臺灣統派:馬英九無能 意外嗎?
    選民要為自己投票的智慧驕傲開票後,「天下縱橫談」有位市民叫「胖煙翁」發表文章,他說他把票投給宋楚瑜,看到別人選的人當選感到非常失落 ,認為自己浪費了手中的一票。今天才不過過了一年多,當初把票投給馬英九的人現在大部分都在痛罵馬英九,當初為馬英九鼓吹的「名嘴」們現在又對馬英九炮聲隆隆。
  • 馬英九朱立倫平安夜視訊連線 共同為臺灣禱告
    馬英九朱立倫平安夜視訊連線 共同為臺灣禱告 2012年12月25日 08:16 來源:東南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蔡英文重新定義了「謙卑」 黃重諺重新定義了發言人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1月23日訊 從選舉階段就開始高呼「謙卑」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任至今卻沒有給人留下絲毫謙卑的印象。不管對媒體還是普通臺灣民眾,蔡大小姐或是直接無視,或匆匆念稿兩分鐘即快閃。誠如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所說,蔡英文簡直就是把臺灣當成「大小姐的大玩具」。
  • 阮次山:臺灣現在是爛帳一筆 馬英九沒有魄力
    核心提示:在臺灣有人說,馬英九是秀才遇到學生,有理說不清。這個問題就在學生怎麼遇到秀才。治理臺灣,馬英九不應該是個秀才,秀才畢竟只是秀才,能力有限,現在一言以蔽之,臺灣的狀況就是沒有一個超乎秀才的人,沒有一個有魄力的領導。
  • 批民進黨「去中國化」國民黨紀念臺灣光復,馬英九吳敦義等人將獻歌
    中國國民黨今舉行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活動記者會,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表示,臺灣光復節是國民黨與臺灣重要的歷史連結,今年特別擴大舉辦系列紀念活動,期望帶領民眾憶起臺灣光復的歷史價值與意義。王育敏表示,25日光復節當天,國民黨也會於中影八德大樓三樓演講廳進行紀念音樂會,以臺灣本土風格為主,曲目設定為臺灣光復節前後1940年代到1960年代金曲,帶領大家循著年代脈絡重新回顧當時的時代背景,共同走入臺灣本土動人的歷史篇章。
  • 「我們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馬英九說這話是不是太晚了?
    「我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聽到這句話,你會想到誰?反正小編是想到了洪秀柱,因為洪秀柱不僅在大陸這樣講,在臺灣,她也敢公開這樣講。現在,又有一位臺灣大咖也講了這句話,可小編卻想問一問,現在才說這句話,是不是太晚了?
  • 為了臺灣,馬英九「求」上了美國
    導讀:自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在臺灣地區不斷煽動島內民眾對大陸的「敵對思想」,現如今已讓兩岸關係陷入幾十年來「最惡劣的時期」。對此,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對於兩岸關係目前的現狀表示非常憂心。近日,據臺媒報導,為了臺灣,馬英九「求」上了美國。
  • 早安海峽 馬英九:我們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
    早安海峽 馬英九:我們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 2017年11月21日 07:54:30來源:中國臺灣網 (環球網)  魅力中國,早安海峽  我們再來看海峽新聞  【臺海】  馬英九:我們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
  • 馬英九出席新黨黨慶:我們每個人都是中國人 也是臺灣人
    馬英九與新黨主席鬱慕明(圖片來源:中評社)【環球網綜合報導】在島內,一向支持統一的新黨26日舉行25周年黨慶大會,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出席祝賀時表示,我們每個人都是中國人,我們的家園在臺灣,我們每個人也都是臺灣人。
  • 民進黨為何「圍攻」馬英九?臺灣網絡分析「幕後有殺招」
    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近日和蔡英文就兩岸關係生變不斷隔空交鋒,整個綠營上下更是卯起來猛轟馬英九「首戰即終戰」論述,甚至就連陳水扁也加入戰局。有臺灣網絡粉絲專頁初步分析,除了表面上看的兩大原因外,還有更隱藏的「殺機」,就是如果馬英九出來選黨主席,民進黨勢必能大作文章,從中得利。
  • 給臺灣一個「交代」!馬英九「喊話」蔡英文
    為了討好美國,蔡英文未經批准私自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美牛,給臺灣民眾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而在面對臺灣民眾的質疑聲時,蔡英文卻沉默不語,遲遲不肯給臺灣民眾一個交代。在近日舉辦的「秋鬥」遊行活動上,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喊話蔡英文,要求同蔡英文進行相關話題辯論。
  • 馬英九:臺灣海峽成為亞洲最和平的海峽、最繁榮的通道
    新華網臺北10月10日電(記者陳鍵興、齊湘輝)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10日在此間發表談話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經過五年努力,今天的臺灣海峽已成為亞洲最和平的海峽、最繁榮的通道。
  • 臺網友:還不如讓馬英九重新回鍋!
    五府千歲是閩臺一帶的傳統民間宗教信仰,但「五府千歲」被冠在那些力圖「老有所為」的老民進黨人身上,也毫無違和感。最近,民進黨布局臺北和新北的「雙北選戰」,結果發現情況很嚴重——沒有人。於是「五府千歲」的話題又重新被炒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