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原因:尼羅河為什麼能孕育文明?

2020-09-24 羽昕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發源於尼羅河畔。古埃及人對尼羅河的感情,像孩子對母親的依賴與崇拜,又像信徒對神明的虔誠與敬畏。

埃及人曾寫下無數浪漫的詩歌,去稱讚他們的繆斯女神——尼羅河:&34;

正像詩歌裡提到的,尼羅河曾那麼偏袒這一地區的人民,孕育它第一個文明的孩子——悠久燦爛的古埃及文明是尼羅河對人類的饋贈。

今天,讓我們沿著尼羅河的脈絡剖析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原因。

一. 尼羅河為什麼能孕育文明?

1. 沙漠綠洲的可能——泛濫期

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全長6670公裡。同樣是文明之源,相較於中國的&34;黃河來說,尼羅河的年徑流量不到黃河的十分之一。

很難想像它能在東非的大地上創造一片綠洲,這要得益於尼羅河特有的水文特徵。尼羅河有特定的泛濫期,一般從5月開始,河水開始漲潮,到8月份達到最高潮,此後逐漸下降。

於是在長達四個月的時間裡,洪水帶著來自衣索比亞高原和東非高原的土壤,在尼羅河兩岸滯緩,沉澱,形成肥沃的土壤。

智慧的古埃及人利用尼羅河的泛濫規律和這片肥沃的土地,收穫了大片水稻與棉花。在尼羅河的護佑下開通了沙漠中最早的綠色長廊。

2. 無獨有偶的氣候條件——熱帶沙漠氣候

按理說熱帶沙漠氣候是最不適合生命延續的氣候,他不能為生命持續提供生命存在必需的水,事實似乎也是如此。

尼羅河上流的流量巨大,但沿途蒸發和下滲嚴重,尤其是尼羅河其中的一個支流白尼羅河,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緩慢流動使其蒸發非常嚴重,能流到下流的水已經所剩無幾。

但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為尼羅河畔的古埃及文明打開一扇窗。因為當地這種氣候,埃及的大部分地區幾乎可以一年四季種植,作物可以達到一年兩熟甚至三熟。

更因為這種乾旱氣候,尼羅河的洪水不會泛濫成災,加之前面提到埃及地貌平坦。因此每到泛濫期洪水在廣袤的大地蔓延,所到之處皆是生命之澤,為大量種植作物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 文化的命脈——刻進基因的尼羅河文化

距今7400多年前,古埃及成為人類群體中第一個擺脫原始部落,並建立奴隸制的大一統國家。

一直到公元前30年,羅馬入侵埃及,埃及才結束三十三個王朝的統治,期間共歷經約3000年。在長達三千年的時間裡,古埃及創造出了如尼羅河般宏偉又細膩的文化。

博大精深又絢麗多彩的歷史與文化,在世界文化體系中的地位一直佔有重要地位。古埃及文明深入人類文化的各個領域,不僅有完整的文字、政治、宗教系統。

在傳統藝術如詩歌,繪畫、雕塑等方面也有很高造詣,並且對後來西方文明與藝術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1. 西方藝術的源頭

尼羅河畔孕育的古埃及藝術,兼具宏大與細膩兩大特點,既莊嚴,又溫和,蘊含著沙漠文明特有的力量。

埃及藝術追求&34;,與現代藝術的內在追求不謀而合,不知是不是受埃及藝術潛移默化的影響。古埃及藝術被認為是西方藝術的源頭。

古埃及的藝術風格嚴苛到有些古板,但這千年不變的規則卻體現在西方藝術的方方面面。比如古埃及壁畫構圖為帶狀分布。

根據人物的尊卑和遠近調整其大小,做到寫實與變形裝飾相結合,注重敘事性和可讀性,埃及藝術相當注重正面律,即必須露出人物的正面。

這一點看似違背常理,但在後來的西方藝術中都能看到它們的影子。

文化就像河流,總會有交匯並相互滲透的過程。古埃及與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藝術相互影響,創造出許多奇妙的藝術風格。

埃及曾發現過身著羅馬袍的埃及人畫像,其神態與對光影的描繪與後來拜佔庭畫風格相似,被認為是&34;,是拜佔庭畫風格的先聲。

古希臘的雕塑不僅繼承埃及的&34;,還將古埃及藝術莊嚴雄偉的特點&34;,在古希臘後來的雕塑作品中,這一特點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並成為古希臘雕塑最鮮明的特點之一,後來古希臘雕塑成為西方雕塑藝術的代表。

2. 埃及文明的核心——宗教

古埃及的宗教與西方宗教有明顯的不同,共有三個層次:自然崇拜、國王崇拜和亡靈崇拜,長久受尼羅河恩澤的埃及人將自然崇拜放在首要地位。

古埃及人相信神明化身於萬物之間,山川鳥獸,皆有神靈。有代表性的當屬獅身人面像:同時擁有人的面龐和獅子的身軀,背部有翅膀。

埃及人賦予獅身人面像多種含義。它既是守墓者也是太陽神的化身,還有一種說法說它是國王哈夫拉。總之,它代表埃及人對自然力量與永恆的追求。

埃及宗教對永恆的追求還體現在亡靈崇拜中。尼羅河西岸為埋葬之地,埃及人相信,尼羅河是連接生者世界與亡靈世界的紐帶。

人死後的亡靈會沿著尼羅河順流而下通嚮往生世界,在那裡生命不會終結,只是開始新的輪迴,在不斷的輪迴中人的靈魂最終實現永生。

國王崇拜主要是加強奴隸制國家的統治,國王會通過莊嚴的塑像將自己塑造成神的形象,藉此宣傳國王是神的孩子,法老的意志至高無上,來加強完全的專制主義。

在這種無限權利的支配下,古埃及人無條件的投入戰爭,無盡的勞動,為神壇上的國王建造金字塔,使其獲得&34;的特權。永恆是埃及宗教的核心追求。

三、總結

尼羅河曾那麼偏袒埃及這片土地上的子民,孕育它第一個文明的孩子。早期人類對自然的改造能力低下。

尼羅河為他們提供了最簡便的種植方式來養活更多人,並任由他們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創造文明和人類最早的國家——悠久燦爛的古埃及文明是尼羅河對人類的饋贈。

古埃及人也毫不怯弱地表達,對這條生命之河的讚美與崇拜,將其奉為神明,始終相信它能為短暫的生命帶來永恆。

不過,就像尼羅河一樣,文明也有它自己的泛濫期與枯水期。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這種傳統的奴隸國家最終還是在歷史中湮沒,曾經燦爛的文明變成遺蹟,只有奔騰的尼羅河日夜不息,向願意駐足的旅人訴說當時的繁華。

參考文獻:

《尼羅河之外:古埃及與西方古典世界》

《沿尼羅河探尋古埃及文明》

《尼羅河的贈禮——古埃及》

文/羽昕

相關焦點

  • 古埃及文明的消亡
    公元前5000年左右形成的古埃及文明,在公元前3000年前後,當兩河的蘇美爾人剛剛建立城邦,和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剛剛進入部落聯盟時代時,就已經領先建立了完整獨立的語言文化體系,和較為健全的國家構造,並有能力建造如金字塔那般宏偉壯觀建築的發達文明。
  • 古埃及地理條件對其文明社會形成的影響
    題目中的「文明」指「定居的農耕文明」,「文明社會的形成」即指「農耕文明的出現及農業社會的建立」。為了探究古埃及地理條件對其文明社會形成的影響,筆者認為有必要將對埃及地理環境對考察時段拉長。東非地區狩獵採集部落向農耕文明的轉化發生於約18000年前,而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5000—前4000年),他們開始在尼羅河流域開墾荒地,種植穀物並學著馴養動物,定居農業文明大致形成。不難看出,東非地區的兩次大乾旱對散居的狩獵採集部落向定居農耕社會的轉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大乾旱之前,尼羅河兩岸密林滿布,沼澤遍地,毒蛇猛獸出沒其間,不適合人居住。
  • 探索古埃及的千年文明:尼羅河的古老傳說
    尼羅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二大河,全長6700公裡,它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流淌了約有6500萬年。河道雖然發生多次變遷,但它仍然向北流。它有兩條上源河流,一條是白尼羅河,它西源出蒲隆地群山,經非洲最大的湖維多利亞湖向北流:另一條是青尼羅河,東源子衣索比亞高原的塔納湖。
  • 同是大河孕育的文明,為何兩河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差異那麼大?
    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都是古老的中東文明,均發源於大河流域,被稱為大河文明,他們之間有著許多共同點,但是也存在許多差異,兩種文明的相似性形成了今天人類文明的人類文化和倫理道德。3經濟秩序,商業與農耕古埃及有尼羅河帶來的農耕文明,總體來說埃及人的農耕從天然上就獲得了很大的努力,可以實現衣食無憂的地步,埃及人按照季節合理安排農活,隨著農業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 地處荒漠地帶,生存環境也很惡劣,古埃及文明之花為什麼能綻放?
    隨著古埃及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國家文明逐漸成為了古埃及文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與社會生產力出現極大偏差,古埃及文明充滿未解之謎不過按照今天的地理環境來看,今天的埃及所處的北非沿岸,其大部分國土都處於沙漠地帶,而且在氣候方面也非常炎熱乾燥,其既受地中海氣候的影響,又不得不忍受沙漠氣候的折磨。
  • 太陽曆的產生,母親河潮漲潮落,古埃及文明走向消亡
    這條河流的存在給古埃及人民和附近的地區帶來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尼羅河也孕育了古埃及的文明,也見證了古埃及從落寞到繁華的過程。在古埃及人們看來,它是不可或缺的一條河流,這條河流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其中一條源頭在非洲的中部,寬廣的河峪,河水也非常的清澈,但是它在流經蘇丹的時候,由於地形的原因,這條河流開始變得細長。
  •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的起源與文明成就
    文明的歷史又究竟有多長?從古至今,人類為此殫精竭慮地追尋、探索。對古埃及的尋訪,也許有助於我們解答這些問題。早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埃及人就在這片尼羅河神賜予的富饒土地上生息勞作。尼羅河水賦予埃及以生命,並且不斷滋養著這個早熟的人類社會。埃及原始居民使用以天然石和天然銅製造的工具戰天鬥地,發展出先進的農業和畜牧業。他們心靈手巧,燒制陶器、織布縫衣、編籃建屋,樣樣在行。
  • 尼羅河的贈禮:古埃及文明是一步步如何走向黃沙之下的?
    引言古埃及,一個古老又神秘的國度,承載著一段永不腐滅的文化,它像一團燦爛無比的煙花盛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尼羅河流域,引導了人類世界文明的徵程。古埃及的土地資源是十分有限珍貴的。尼羅河河谷和三角洲地帶的狹小土地養育著整個古埃及的人口,而這片土地收成的好壞又要由尼羅河來決定。這片生命之地如此有限,因而受到萬分的重視。
  • 世界通簡史: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的文明發展,文明與自然的聯繫
    如果假設,當年居住在今赤道雨帶區之外的尼羅河流域的居民從未遇到過乾旱的挑戰,那麼三角洲與尼羅河下遊谷地是否會保持自然的原始狀況呢?古埃及文明是否就永遠不會產生呢?他們是否會仍然住在不開化的尼羅河下遊谷地邊緣,如同今天住在傑貝勒河邊上的施魯克人和丁卡人那樣呢?這裡還有一種推論,不是關於過去,而是關於未來的。我們要明白在宇宙、地球乃至人類的時間尺度裡,六千年不過是彈指一瞬。
  • 古蜀文明與古埃及文明的新年「對話」
    新華社成都1月30日電(記者童方)奔騰的尼羅河在遙遠的非洲大陸孕育出繁榮的古埃及,而同在北緯三十度的四川盆地,古蜀文明也是岷江的饋贈。今年春節期間,這兩個聞名遐邇的古老文明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對話」。
  • 《尼羅河畔的迴響——古埃及文明特展》在廣東省博開展
    廣東省博物館供圖央廣網廣州12月21日消息(記者鄭澍)廣東省博物館「尼羅河畔的迴響——古埃及文明特展」12月20日揭開了神秘面紗,144件(組)、共計238件來自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精心甄選的古埃及文物正式亮相。展覽為大眾重現了神秘的古埃及文明,並希望在不同文明之間,完成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
  • 尼羅河畔的4000年古城,不只有古埃及文明遺蹟,其實看起來色彩斑斕
    但凡是說到埃及,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地處沙漠腹地 的金字塔,畢竟這可是古埃及文明中最具代表的精華之作。但其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而言,顯然不只有金字塔。藍色的尼羅河看起來格外的乾淨藍色屬於尼羅河,尼羅河將盧克索一分為二,形成仿佛如同兩個永恆循環的圓圈。如果說西岸象徵著死亡,那麼東岸則詮釋著重生。和印象中泛濫成災的黃色河水不同,盧克索的尼羅河反倒平靜的如同一面鏡子,偶爾的微風拂過才泛起漣漪,大部分的時間都呈現出湛藍色的面貌,看起來就像是一片海洋。
  • 是黑種人創造了古埃及文明嗎?
    所以對於世界第一個文明古埃及文明的起源,西方人認為是白種人創造的,在非洲尼羅河三角洲創造世界第一個文明的是含米特人,也就是高加索人的後裔,高加索人就是白種人的學名。在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的《歷史綱要》一書中直接提出,古代埃及文明就是白種人創造的文明。
  • 世界文化:古巴比倫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尼羅河流域文明
    世界文化:古巴比倫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尼羅河流域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9世紀(中國夏朝的時候),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就孕育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早的文明之古巴比倫文明。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受宗教影響極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對水恆觀念的種崇拜產物,也是法老王的陵墓,目前埃及共有80餘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除了金字塔以外,獅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徵。尼羅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發展較早和對世界文化影響較大的一個文明。
  • 世界上起源最早的古埃及文明為啥會誕生在氣候惡劣的沙漠地區?
    眾所周知,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首,古埃及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 阿福特拉特文明,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也是埃及古文明的發端。早在5000年前,埃及人就建造了首座金字塔——昭塞爾金字塔,而在公元前2560年(也就是4600多年前),埃及人又建造了世界上最大胡夫金字塔。
  • 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沒有羅馬?原因很有趣!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為啥沒有羅馬帝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古埃及之所以能夠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主要是因為古埃及有自己的象形文字系統,完善的政治體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統。此外,古埃及國土緊密分布在尼羅河周圍的狹長地帶,古埃及人通過治理和控制尼羅河一年一次的泛濫獲得了農業生產的巨大成功。在3000多年的古埃及文明時期,他們建造了巨大的金字塔、神廟、方尖碑,創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醫學體系。
  •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遊地區。因地域限制,古埃及在當時具有較大的孤立性,古埃及較為出名的是尼羅河,它可以說是古埃及的生命之源。古埃及文明形成於前3150年,一共經歷了31個王朝的更替,在第十八王朝時,古埃及達到鼎盛,其版圖最大,領土最多。
  • 為何比古埃及更早的文明誕生於蘇美爾?
    我們對埃及的金字塔並不陌生,我們據此可以知道古埃及文明的輝煌程度。許多人會認為古埃及是人類文明最早的地方,而實際上,古埃及文明並不是最早的原創文明,是蘇美爾文明的衍生文明。而蘇美爾是據今可考的人類文明誕生的搖籃,這裡擁有人類較早的文明(約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間)。
  • 金字塔能讓時間靜止,古埃及卻不行,文明的延續不能有短板!
    在現代科技的解釋下,科學家發現,金字塔內存在一種神奇的「金字塔能」。說起金字塔,我們不得不提起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相當於40層大廈高,它的規模是埃及至今發現的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 世紀大對決4 前31-25世紀:兩河文明燦爛古埃及獨孤求敗華夏誕生
    公元前3100年,在北非尼羅河沿岸的古埃及人建立起了人類史上的第一個國家,從此也開啟了世界上下五千年的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大幕。儘管此時西亞的兩河文明和東亞的華夏文明也已經誕生形成了,但這兩大文明此時還沒能誕生出一個統一的國家形態,因此這7個世紀就是古埃及王國獨霸天下、獨孤求敗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