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鹹陽市有一座梁山,山上有一座帝王的寢陵,
這便是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二聖''合葬墓。
它是唐朝''依山為陵''建築工程的代表之作,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
也是現如今唐朝十八陵的唯一''倖存者''。
作為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的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的一生可謂是傳奇,從明爭暗鬥的後宮脫穎而出一躍而為皇后,再一步步排除異己,執掌大權登上帝位,這一路如若無智慧、無手段,則她早在唐太宗在位之際,便不知異首何處了。
這位歷史上傑出的女政治家,在位時已被世人評說,死後還留於後人千古謎題。墓前豎一無字碑,還有61個無頭石人,無字碑早以為後人解說為:一代女皇的功過是非,任憑後人評說。
然而,墓前這61個無頭石人卻始終是一個謎?
直至上世紀70年代,這個謎題才在無意間被兩位農民解開,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代女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武則天作為一代女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世人對其評價也褒貶不一。
《舊唐書》中把武則天描寫成一個工於心計、心狠手辣的女人。但現代歷史學家郭沫若卻以''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八字高度評價她。
無論怎樣,她是一個奇女子無疑。
公元624年,武則天出生在山西并州文水縣,其父武士彠是當地的一個木材商人。後因出資協助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而進入官場,歷任各州官職。母親則是隋煬帝時期武衛將軍楊達的女兒。
武則天祖上雖並非是官宦世家,但也是出身名門望族,也無疑養尊處優的家中寵兒。
小時候的武則天就被袁天罡點評為:龍睛鳳頸,是大富大貴之相。為女,當為天下主。
冥冥之中這一預言也成了她之後帝王之路的開端。14歲的時候,武則天入宮,被封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
李世民還賜其''武媚''一稱號。
雖然入了宮,但是武則天並未得到李世民的寵愛,在後宮眾多嬪妃之中,她只是默默無聞、最微不足道的那位。
十二年過去了,武則天的位分仍是才女,未得到任何晉升,
本以為就這樣在深宮苟活,卻在李世民病重期間,發生了轉機。
公元643年,李治被冊立為新太子。唐太宗病重期間,太子留守身旁照顧,而此時武則天也被安排照顧皇帝
,這一時期,兩人接觸頻繁,漸漸心生情愫,感情持續升溫。
但是,皇帝駕崩後,按照唐朝慣例,後宮妃子需出家,
武則天也無法逃脫這一舊制,入感業寺削髮為尼。
然而,李治登基之後,對武則天仍有情,
在一次去感業寺進香之際,二人相遇,舊情復燃。
後來李治不顧眾人反對,執意帶武則天回宮
被封為''昭儀''。自此,
武則天抓住了這一機遇,開始了謀權奪利之路。
她先是牢牢抓住了唐高宗的心,備受寵愛,又用計謀戰勝了王皇后,
讓唐高宗排除眾力立自己為皇后,這也既是著名的''廢王立武''事件。
穩坐後宮之位,但經歷了後宮的腥風血雨之後,她的野心便慢慢膨脹了。幾年後,李治駕崩,李顯繼承皇位,可惜李顯還沒有坐穩皇帝之位,
便被迫下馬,皇太后武則天廢他為廬陵王。
其後,又立一位小皇帝,自己則垂簾聽政。
然而,到她67歲之際,再也不滿做幕後之人,便再次廢帝自己登基。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墓前61個無頭石人,千古謎團被破解
武則天登帝之後,廣開言路、延攬人才、招賢納士,帝位逐漸穩固。在位期間,
大力發展了科舉制度,開闢了讓寒門之子得以進入仕途之路的先風。
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她也發展了朝堂酷吏之風,發生了很多冤假錯案,濫殺許多無辜之人。
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生病了,羽林大將軍接太子李顯至玄武門,下令殺張氏兄弟。
武則天被迫退位,罷黜的太子李顯繼續登上皇位。結束了長達十五年的執政之路。
一代女皇自此退出了歷史舞臺,輝煌的人生自此謝幕。
武則天死後,便與李顯合葬於一處,這便有了無字碑以及墓前那61個石人。
為何墓前會有61個無頭石人,這些石人都是按照真人的形象和身高來製作的,並且身著異服。
幾千年過去了,唐代十八陵中乾陵是唯一一個沒有被盜墓賊打開過的皇陵,
墓前的無頭石人也成了千古謎題。
直到1974年,這個謎團被兩位農民無意間解開了。
原來,1974年的某一天,鹹陽的兩位農民下地幹活,背著鋤頭在田間鋤地,突然其中一個人在落鋤後覺得手臂被震了一下,彈了回來,地下有堅硬的東西。兩個人很是好奇,於是繼續往下挖,挖上來一塊巨大的東西,很是沉重。兩個人迅速用手剝落掉泥土,張口結舌,
原來是一顆石制的人頭,五官清晰明朗,栩栩如生。
這兩個農民猜測可能是文物,因為鹹陽是古都,一向都有各種各樣的文物散落民間。兩個人一合計,便報告給了當地的文物保護部門。專家完兩位農民的描述,大為驚奇,
迅速成立了研究小組跟著農民前往石制人頭所在地勘察。經過一番研究鑑定,確定了這批人頭是唐代的文物。
後來查閱古典文獻,再結合當時人頭所在的地理位置,專家們猜測這是武則天墓前石人的頭,後來經過現場比對,果然如此。
自此,真相大白,謎題解開了,原來石人並非無頭。
經過對比鑑定,
這些石人其實是突厥人,
不僅五官長相與漢人極具差異,還刻有他們身份字跡,證明是異域人無異。
墓前的61個石人代表了61個唐朝的藩屬臣子,他們的存在,
意寓為唐朝至高無上的權力與地位,昭示了周邊屬國對大唐的敬畏,顯示了武則天大周時代的天威。
那麼,這些石像為何會斷掉呢?民間對此有兩種解釋。
一是自然災害所致。明朝發生過一場大地震,波及到乾陵,導致這些石像的頭被震落,並經過長時間的累積,被埋於地下。二是人為所致。明朝末年有個外國使者來訪問,偶然間路過乾陵,發現自己的祖先竟然在唐代皇帝的墓前,屈辱不堪,於是哄騙當地的百姓,說其會導致大災,百姓們信以為真,將石像的腦袋砸掉。
這兩種說法都是傳言,並沒有真實的證據。這個謎團還有待後人去解開。
尾聲
一代女皇的輝煌早已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之中,但其光輝燦爛的人生歷程,著實讓人讚嘆不已。
她龍睛鳳頸、燦如春華、嬌如秋月;她步步謀劃、工於心計,登上帝位,一生功過,不立功德碑,卻留一無字碑,不予評說,此舉令人稱奇。